我站在银行ATM机前,盯着屏幕上显示的余额:152,368.57元。
这是我三十五年来全部的积蓄。屏幕的反光中,我看到自己眼角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
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祁明,我们分手吧。"三天前女友李婷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我看不到未来,你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我深吸一口气,取出银行卡。走出银行大门,
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却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三个月前公司裁员,
我这个"资深"销售经理因为业绩平平首当其冲。投了上百份简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
全都石沉大海。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语音:"明明,你爸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次比较严重..."我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城市天空,突然做出了决定。一周后,
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家乡祁家村的村口。十年没回来,村子变化大得几乎认不出来。
水泥路代替了泥巴路,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只有远处那棵老槐树依然挺立,
像在等待游子归来。"祁明?真是你啊!"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转身,
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壮实汉子朝我走来,愣了几秒才认出是儿时玩伴张强。"强子!
"我们拥抱在一起,他身上的泥土味和汗味出奇地让我感到亲切。
"听说你在城里混得不错啊,怎么突然回来了?"张强拍着我的肩膀问道。
我苦笑一下:"混不下去就回来了呗。我爸身体不好,我回来照顾他们,
顺便看看有什么发展机会。"张强眼睛一亮:"巧了!我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呢。走,
先去我家喝两杯,慢慢聊!"在张强家的小院里,我们边吃着他媳妇做的农家菜,
边聊着这些年的变化。张强告诉我,现在农村政策好,不少人都靠种养致富了。"你看我,
养了五十亩小龙虾,去年净赚二十多万。"张强得意地说,"比打工强多了!
"我听得心动:"我也想搞点养殖,你觉得养什么好?
"张强思索片刻:"咱们这儿水资源丰富,养鱼最合适。不过单纯养鱼利润薄,
你要是能把养鱼和休闲结合起来,搞个垂钓园,那才赚钱呢!""垂钓园?"我眼前一亮。
"对啊,现在城里人周末就爱往乡下跑,钓钓鱼、吃吃农家菜。你要是能搞起来,
肯定有市场。"张强给我倒满酒,"村东头老王家那几口鱼塘正想转租呢,位置好,
离公路近,你要有兴趣,我明天带你去看看。"第二天一早,我就跟着张强去看鱼塘。
那是三口相连的池塘,总面积约十五亩,虽然杂草丛生,但水质清澈,周围环境优美。
"老王年纪大了,儿子在城里定居,没人打理。"张强说,"一年租金两万,签五年合同。
"我心里盘算着,除去租金,我还有十三万可以投入。买鱼苗、饲料、简单装修,应该够了。
"我想试试。"我对张强说。一周后,我正式签下租赁合同。站在属于自己的鱼塘边,
春风拂面,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给这个垂钓园起了个名字——"鱼跃农门"。
创业远比想象中困难。清理鱼塘就花了我整整两周时间,每天从早干到晚,手上磨出了血泡。
村里人见我这样,议论纷纷。"祁家那小子,城里混不下去回来了,还想学人家搞养殖?
""读书读傻了,连锄头都拿不稳,能养好鱼?
""我看撑不过三个月就得跑回城里去..."我装作没听见,埋头苦干。
白天清理鱼塘、修整堤岸,晚上就在网上查资料、学技术。养鱼看似简单,
实则门道很多——水质调节、饲料配比、疾病防治...我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
一个月后,鱼塘终于焕然一新。我花三万块买来草鱼、鲫鱼、鲤鱼苗各五千尾,
小心翼翼地放入塘中。看着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我心中充满成就感。然而好景不长。
投放鱼苗的第五天,我发现有些鱼浮在水面,行动迟缓。第十天,死鱼开始出现。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翻遍资料也没找到确切原因。最后不得不请来镇上的水产技术员。
"水质偏酸,溶氧不足,鱼苗密度也太大了。"技术员检测后说,"得赶紧撒石灰调节水质,
再安装增氧机。"这一折腾又花去两万块,我的资金已经用掉近半。更糟的是,
第一批鱼苗损失了三分之一。那天晚上,我坐在鱼塘边,望着水中倒映的残月,
第一次怀疑自己的决定。手机响起,是李婷发来的信息:"听说你回农村养鱼了?
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我没有回复,把手机扔在一旁。夜风吹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远处传来蛙鸣虫叫,这是城市永远听不到的自然交响曲。"我不能放弃。"我对自己说,
"这才刚开始,困难是难免的。"六月初,鱼塘终于步入正轨。剩下的鱼苗长势良好,
每天喂食时,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景象让我倍感欣慰。一天下午,我正在塘边搭建垂钓平台,
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一位六十多岁的长者,精神矍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女孩。
"小伙子,你这鱼塘不错啊。"长者走过来,笑眯眯地说。"谢谢,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
"我擦了擦汗回答。"爷爷,你看这水质多清,比咱们上次去的那家好多了。
"女孩蹲在塘边,用手拨弄着水面。长者点点头,转向我:"我是省农科院的林国栋,
研究水产养殖的。这是我孙女小雨。我们回乡探亲,路过看到你的鱼塘,就停下来看看。
"我惊喜不已:"林教授!我读过您的论文!关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那篇!
"林教授眼睛一亮:"哦?你也对水产养殖感兴趣?
"我连忙邀请他们到临时搭建的凉棚下休息,沏上茶,讲述了我的创业经历和遇到的困难。
林教授听完,认真地说:"你的思路是对的,休闲渔业是未来趋势。不过技术上还需要改进。
"他指着鱼塘,"比如你可以划分区域,一口塘专门养殖,一口塘做垂钓,
再建个小塘做生态净化,形成循环系统。"接下来的两个小时,
林教授详细讲解了现代生态养殖的理念和技术要点,我如饥似渴地记着笔记。"这样吧,
"临走前,林教授说,"我这次要在老家住半个月,有时间可以过来指导你。
我对你这个年轻人很感兴趣。""太感谢您了!"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接下来的日子,
林教授几乎每隔两天就会来鱼塘一趟,亲自指导我改造养殖系统。
他孙女小雨是个大学生物系学生,也常来帮忙,带来了不少新理念。在林教授的建议下,
我重新规划了鱼塘:一号塘主养草鱼和鲤鱼,二号塘专供垂钓,
三号小塘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还建立了简单的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祁明,
你学得很快。"一天,林教授满意地说,"不过记住,养鱼如养人,要用心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小雨在一旁插话:"祁大哥,你还可以开发些周边服务啊,
比如农家乐、烧烤什么的,增加收入来源。"我连连点头,这些建议都记在了本子上。
八月中旬,我的"鱼跃农门"垂钓园试营业了。张强帮我宣传,第一天就来了十几位钓友。
"这环境真不错!""鱼挺多的,刚才钓了条两斤多的鲤鱼!""老板,能帮忙加工吗?
中午想尝尝鲜。"我忙前忙后,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还**厨师。虽然累,
但看到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听到微信钱包到账的提示音,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晚上结账,
试营业第一天收入1860元,扣除成本净赚近千元。照这个趋势,月入两三万不成问题。
我兴奋地给林教授打电话报喜,却得知他明天就要回省城了。第二天一早,
我特意抓了几条最肥的鱼,驱车前往镇上林教授的老宅。"林教授,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感谢您这两个月的指导。"我真诚地说。林教授笑着接过:"看到你进步这么快,我很欣慰。
记住,农业是个长期事业,不能急功近利。"小雨递给我一张纸条:"祁大哥,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放假了我还会回来的!"送别林教授后,
我回到鱼塘,发现李婷不知何时站在塘边。"你怎么来了?"我惊讶地问。
"来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在养鱼。"李婷环顾四周,"没想到弄得有模有样的。
""刚开始而已。"我平静地说。李婷犹豫了一下:"我...我辞职了,想换个环境。
你这里需要帮手吗?"我愣住了,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
望着这个曾经一起生活三年的女人,我看到了她眼中的真诚和期待。"包吃包住,
工资看经营情况,愿意吗?"我笑着问。李婷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夕阳西下,
鱼塘泛起金色的波光。我和李婷并肩站着,看着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
仿佛看到了无限可能的未来。"对了,"我突然想起什么,"你会做农家菜吗?
"李婷笑了:"不会可以学啊,你不是也从零开始学养鱼了吗?"我也笑了。是啊,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肯学肯干,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同样能闯出一番事业来。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去鱼塘查看增氧机的工作情况。
八月的晨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拂过脸颊,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这么早?
"李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我的旧T恤和一条牛仔短裤,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
手里提着两个竹篮。"得检查设备,还要喂第一遍食。"我接过一个篮子,"你这是要干嘛?
""采点野菜,中午试做几道新菜。"李婷指向鱼塘边的空地,
"那边有不少马齿苋和野茼蒿,城里人最爱这种'纯天然'了。"我看着她轻快的背影,
不禁想起三个月前她提出分手时决绝的样子。现在的李婷像是变了个人,眼里有了光,
连脚步都变得轻盈。喂完鱼,我开始整理垂钓区。试营业两周以来,
周末能接待二三十位客人,平日也有十来位钓友。收入比预想的要好,但离回本还有距离。
"祁老板,早啊!"张强的大嗓门老远就传了过来。他扛着一袋东西,大步流星地走来。
"这是什么?"我拍拍他放下的袋子。"小龙虾苗!昨天去县里进的货,给你带了些。
"张强咧嘴一笑,"放你那个小塘里试试,好养又卖钱。"我正犹豫,
李婷已经采完野菜回来了:"小龙虾好啊!可以做麻辣小龙虾,客人肯定喜欢。""这位是?
"张强挑眉看我。"我女朋友李婷。"我自然地介绍,说完才意识到我们其实已经分手了。
李婷似乎并不介意,笑着伸出手:"强哥好,常听祁明提起你。
"张强热情地握住:"弟妹真漂亮!祁明这小子有福气!"等张强走后,
李婷似笑非笑地看着我:"女朋友?"我耳根发热:"口误...要不,
我们...""先忙正事吧。"李婷打断我,"下午第一批客人就来了,我得准备饭菜。
"中午时分,十多位钓友如约而至。除了提供钓具租赁和鱼饵销售,
我们现在还提供午餐服务——每人50元,两荤两素加鱼汤。"这鱼汤太鲜了!
""老板娘手艺真不错!""下次我带朋友一起来!"听着客人们的称赞,
我和李婷相视一笑。她额头上有细密的汗珠,脸颊因厨房的热气而泛红,却笑得格外灿烂。
下午结账,光是餐饮就收入650元,加上垂钓费用,总收入破千。更令人惊喜的是,
有位客人是美食博主,答应免费帮我们宣传。晚上,我和李婷坐在院子里乘凉,
盘点今天的收获。"我觉得我们可以扩大餐饮规模,"李婷翻着记账本,
"把那个旧仓库改造成餐厅,再雇两个人帮忙。""投入太大了,我们资金紧张。"我皱眉。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李婷合上本子,"我算了笔账,如果每天接待三十人就餐,
两个月就能回本。"月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期待。我忽然意识到,
李婷不仅是来帮忙的,她是真心想和我一起创业。"好,明天开始改造仓库。"我下定决心,
"不过你得教我几道拿手菜,不能全靠你一个人忙。"李婷笑了:"行啊,不过学费很贵的。
""多贵?"她凑近我,在我脸颊上轻轻一吻:"先预付这些。"仓库改造进行到第三天,
林教授发来视频通话请求。"祁明,鱼塘情况怎么样?"屏幕里的林教授精神矍铄,
背景像是个实验室。我翻转摄像头,给他看改造进展:"正想扩建餐厅,吸引更多客人。
""思路不错,不过..."林教授突然凑近屏幕,"你那个小塘边上怎么光秃秃的?
""啊?"我一头雾水。"浪费啊!"林教授摇头,"那么好的水土条件,
完全可以搞鱼菜共生系统。"他随即发来一堆资料和视频,详细解释如何在水面上种植蔬菜,
利用鱼的排泄物作为养分,同时蔬菜又能净化水质。"这太神奇了!"我看得入迷,
"可是技术上...""别担心,小雨下周放假,我让她去你那实地指导。"林教授笑着说,
"这丫头对你的项目可上心了。"一周后,小雨如约而至。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背着双肩包,
一下车就直奔鱼塘,完全不像城里来的大学生。"祁大哥,你这水质不错,pH值7.2,
适合种空心菜和水芹菜。"她蹲在塘边,熟练地检测着各项指标。接下来的三天,
小雨手把手教我们搭建浮床、选择菜苗、调节水质。李婷和小雨一见如故,
两人经常凑在一起研究新菜式。"祁大哥,你看!"第四天早晨,小雨兴奋地拉着我去小塘。
水面上,一排排绿色的菜苗整齐地排列在泡沫浮床上,生机勃勃。"太棒了!"我由衷赞叹,
"这样既能卖菜又能养鱼,一举两得。"小雨点头:"理论上产量能提高30%,
而且更环保。我毕业论文就准备写这个案例!"在小雨的指导下,
我们还建立了简单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供电装置,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祁明,
我发现农村真的大有可为。"临走前,小雨真诚地说,"毕业后我也想回来创业。
""随时欢迎!"我拍拍她的肩膀,"'鱼跃农门'永远给你留位置。"送走小雨,
我和李婷开始筹划正式开业的事宜。改造后的餐厅能容纳五十人就餐,
鱼塘边新建了六个钓鱼台,小塘的鱼菜共生系统也步入正轨。"我们得起个响亮的口号。
"李婷咬着笔帽思索。"钓鲜鱼,吃鲜菜,享鲜生活?"我提议。"太土了!"李婷大笑,
"不如'回归自然,鱼乐无穷'?"我们最终决定采用"钓一份闲情,品一塘鲜美"。
开业日期定在中秋节前一天,正好赶上小长假。就在我们紧锣密鼓准备开业时,
危机悄然而至。连续三周没有一滴雨,鱼塘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我日夜不停地抽井水补充,但地下水位也在下降。"这样下去不行。"张强忧心忡忡地说,
"我的虾塘已经死了三成虾苗了。"我们蹲在塘边,看着明显缩小的水面。
增氧机工作时搅起的水花不再丰沛,几条鱼无精打采地浮在水面喘气。"得想办法找新水源。
"我抹了把脸上的汗。张强摇头:"附近就这条小河,都快见底了。
除非...""除非什么?""除非从青山水库引水,但那得经过王村的地,
他们村跟咱们一直不对付。"我沉思片刻:"明天我去王村谈谈。"第二天一早,
我带着两条最大的鱼去了王村。村主任王志强是我初中同学,但听说我来了,
直接让老婆回话"不在家"。吃了闭门羹,我沮丧地往回走。路过一片玉米地时,
听到有人呼救。一个老人倒在田埂上,脸色煞白,满头大汗。
我立刻认出是王村的五保户刘大爷。"中暑了!"我背起老人就往王村的卫生室跑。
等刘大爷脱离危险,天色已晚。让我意外的是,王志强在卫生室外等着我。"祁明,
今天谢谢你。"他递给我一支烟,"刘大爷无儿无女,
要不是你..."我摆摆手:"举手之劳。对了,志强,
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听我说明来意,王志强皱起眉头:"引水不是小事,
得村委会讨论。""我理解。"我点头,"这样,除了水费,
我还可以免费教你们村几户搞鱼菜共生,增加收入。
"王志强眼睛一亮:"你那个水上种菜的法子?我听说过,挺新鲜。"两天后,
王村村委会同意了我们引水的请求,条件是每年免费培训五户村民水产养殖技术。
水源问题暂时缓解,但干旱仍在持续。
我和张强决定联合应对——将他的部分虾苗转移到我这里混养,
减少他的损失;同时他帮我联系县里的水产市场,拓宽销路。"咱们农民就得抱团取暖。
"张强感慨道,"以前各干各的,遇到天灾只能认栽。"混养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小龙虾能清理鱼塘底部的残饵和有机物,改善水质;而鱼类的活动则增加了水中溶氧,
有利于虾的生长。"祁明,我发现个商机。"一天晚上,李婷兴奋地说,
"现在城里小龙虾特别火,我们可以推出'钓虾+烧烤'套餐!"于是,
我们的菜单上又增加了一项特色服务。客人可以自己钓虾,然后现场加工,配上冰镇啤酒,
成为夏日里最受欢迎的项目。干旱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周边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
而我们的混养模式不仅挺过了难关,还因小龙虾的火爆带来了额外收入。"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啊。"李婷一边数钱一边感叹。我看着她认真的侧脸,突然意识到,
如果没有这场干旱,我们可能还在各自为战,不会想到合作共赢的路子。中秋节前一天,
"鱼跃农门"休闲农场正式开业。一大早,我们就忙得脚不沾地。李婷负责厨房,
两个村妇准备食材;我检查钓具、鱼饵和各项设施;张强则带着几个兄弟在停车场引导车辆。
"祁老板,恭喜啊!"镇上的王书记亲自来剪彩,还带来了"返乡创业示范点"的牌子。
让我惊喜的是,林教授和小雨也特意赶来参加开业典礼。
小雨更带来了她大学同学设计的企业logo——一条跃出水面的鲤鱼,造型简洁又生动。
"这logo太棒了!"李婷爱不释手,"印在围裙上一定好看。"上午十点,
农场已经人声鼎沸。除了预约的钓友,还有不少闻讯而来的散客。餐厅座无虚席,
鱼塘边的钓台全部占满,就连小龙虾体验区也排起了队。"祁明,那边来了一车游客,
说是看了美食博主的推荐来的!"李婷匆匆跑来告诉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红晕。中午时分,
一场简朴而热闹的开业仪式在餐厅前举行。我穿着李婷给我买的新衬衫,紧张得手心冒汗。
"感谢各位乡亲朋友的支持..."我的开场白有些结巴,但当看到父母骄傲的眼神,
李婷鼓励的微笑,还有张强竖起的大拇指,我突然找回了自信。
"...'鱼跃农门'不仅是我个人的创业项目,更希望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合作社,把周边农户的土特产也纳入销售渠道..."掌声中,
我看到王志强带着几个王村村民也来了,他们手里还提着自家种的果蔬作为贺礼。仪式后,
林教授把我拉到一边:"祁明,省里有个农业创新项目,我觉得你很适合申请。如果成功,
能获得二十万扶持资金和技术支持。"我激动不已:"太感谢您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让小雨帮你整理,她熟悉流程。"林教授慈爱地看着远处正帮李婷招待客人的孙女,
"那丫头好像特别喜欢你这里。"忙碌的一天结束,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已是月上枝头。
我和李婷瘫坐在院子里,累得说不出话,但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今天营业额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