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沈清许被男主陆淮之视为“白月光”林晓晓的替身,安静,隐忍,但内心清醒,
拥有扎实的文物修复技艺。凭借自身才华与魅力,一步步绽放光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也让陆淮之真正“看清”她的价值。男主:陆淮之执着于记忆中的“白月光”滤镜,
对身边的沈清许视而不见,甚至带有偏见。在一次次事件中,被沈清许的才华和内在震撼,
滤镜开始破碎。彻底认清内心,完成从“眼盲”到“心明”的转变。
1生日宴上的影子流光溢彩的宴会厅内,水晶灯将每一张虚伪的笑脸都照得清晰。
今晚是陆氏集团总裁陆淮之为他远在巴黎的“白月光”林晓晓举办的生日宴,正主并未到场,
但这并不妨碍陆总一掷千金,隔着半个地球遥寄“深情”。而沈清许,就是这场深情戏里,
最尴尬的道具。她穿着一条香槟粉的吊带长裙,
裙摆缀着细碎的亮片——这是林晓晓最偏爱的风格,娇柔、梦幻,
像一颗需要被捧在手心的糖。裙子是陆淮之的助理送来的,尺码甚至不是她的,肩带有些松,
勒得她锁骨生疼。她安静地站在喧嚣的中心,
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怜悯、嘲讽、幸灾乐祸,像细密的针,
无声地扎在她身上。“切蛋糕吧。”陆淮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带着他惯有的、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他看向她,眼神却像是穿透了她,
落在某个遥远的、他臆想中的身影上。巨大的三层蛋糕被推上来,
最顶层装饰着饱满的芒果肉,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金黄。陆淮之难得地牵起嘴角,
露出一丝堪称温柔的弧度,他对沈清许,更像是对着空气喃喃:“晓晓最喜欢芒果的香甜了,
她说这像夏天的味道。”他示意沈清许去拿那把精致的蛋糕刀。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等着看这个“影子”如何完美演绎这最后一幕。
沈清许的手指触碰到冰凉的银质刀柄,却没有握紧。
在陆淮之期待的目光和众人无声的注视下,她缓缓地、却异常坚定地,
将刀叉轻轻放回了原位,发出清脆的磕碰声。宴会厅的背景音乐仿佛都停滞了一瞬。
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陆淮之带着一丝困惑和不悦的视线,声音不大,
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清晰地荡开在寂静的空气里:“陆先生,”她顿了顿,
确保每个字都准确无误,“我芒果过敏。”刹那间,万籁俱寂。
陆淮之脸上的温柔笑意僵住了,他像是第一次真正“看见”眼前这个女人一样,
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愕然。他张了张嘴,似乎想确认什么,却一个字也没能说出来。
沈清许微微颔首,不再看他那张写满震惊和些许狼狈的脸,转身离开了那片令人窒息的光圈。
内心OS:多么讽刺。他费尽心思复刻着另一个女人的喜好,
却连碰一下就会让我进医院的东西,都能如此理所当然地送到我面前。
他透过我这副皮囊看着别人,整整三年,却连我最基本的喜恶,都一无所知。这场戏,
该落幕了。2碎掉的古董瓶生日宴的尴尬仿佛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被陆淮之刻意地遗忘了。他待沈清许,恢复了以往的疏离与理所当然。直到几天后,
一个从国外寄来的包裹,打破了这脆弱的平静。包裹里是一个青花瓷瓶,釉色温润,
绘着缠枝莲纹。随附的卡片上,林晓晓字迹翩跹:“淮之,偶得此物,据说是明代民窑精品,
虽不贵重,却觉与你书房气质相合,望喜。”陆淮之几乎是瞬间就被取悦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瓷瓶捧在手中,反复摩挲,眼神里的珍视,是沈清许从未得到过的。
他当即决定将瓷瓶摆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博古架上,仿佛那不是一件瓷器,
而是林晓晓对他心意的象征。然而,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一次关于某个合作案的争执中(陆淮之认为沈清许家族引荐的人“不够格”),
情绪有些激动的陆淮之挥手时,宽大的袖摆不慎带倒了桌角的瓷瓶!“哐当——”一声脆响。
时间仿佛凝固了。陆淮之看着地上四分五裂的瓷片,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利箭般射向离书桌更近的沈清许,那眼神里没有丝毫对自己过失的怀疑,
只有滔天的怒火和先入为主的定罪。“沈清许!”他几乎是低吼出来的,
“你就这么容不下晓晓的东西?嫉妒让你失去理智了吗?”沈清许站在原地,
看着那一地狼藉,又看向眼前这个因为另一个女人而对她怒目而视的男人,心中一片冰凉,
却又觉得无比讽刺。她没有辩解,也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惊慌失措或委屈落泪。
在陆淮之几乎要再次发作的怒视下,她缓缓蹲下身,裙摆曳地,也毫不在意。
她避开锋利的碎片边缘,用指尖极其小心地拈起一片较大的瓶底碎片,就着书房明亮的灯光,
仔细审视着断口。她的眼神专注而冷静,像是在进行一项严谨的科学分析。
陆淮之被她这反常的举动弄得一愣,斥责的话堵在喉咙口。几秒钟后,沈清许抬起头,
平静地迎上他愤怒未消的目光,语气平稳得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陆先生,
如果林**是用‘明代精品’的价格购入的,那她可能上当了。”她晃了晃手中的瓷片,
“胎质过于细腻均匀,氧化程度不足,釉面火光未退。最重要的是,
这底足的切削工艺……这是现代电动工具留下的痕迹,烧制年份,绝对不会超过十年。
”陆淮之瞳孔微缩,脸上的怒气被惊疑不定取代。“你胡说八道什么?
”沈清许将碎片轻轻放在一旁的绒布上,站起身,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您若不信,
可以请任何一位权威的鉴定师来看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地上的碎片,补充道,“不过,
如果您还想要这个瓶子当个摆设,我可以试着把它修复起来。”陆淮之彻底怔住了。
他看着她清澈而笃定的眼神,再看向地上那堆被他视为“晓晓心意”的碎片,第一次,
心中对林晓晓的话产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动摇。
而更大的震惊来自于沈清许——这个他以为除了安静待着别无长处的“影子”,
怎么会懂这些?修复?她?3修复与裂痕那一晚,书房隔壁的小客厅灯火通明。
沈清许没有寻求任何帮助,
只是让管家送来了一些特定的工具和材料:专用的陶瓷粘合剂、细目砂纸、软毛刷,
还有一盏高倍率的台灯。她将所有的碎片在铺着软绒的桌面上仔细分类、拼对,
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真正的国宝。陆淮之半夜路过时,透过未完全关拢的门缝,
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暖黄的灯光下,沈清许微微低着头,侧影沉静,
纤细的手指稳得像外科医生,正用细小的毛笔蘸取粘合剂,一点点地填补拼接处的缝隙。
那份专注与耐心,与他记忆中那个总是安静待在角落、缺乏生气的影子截然不同。
他脚步顿了顿,最终什么也没说,悄然离开。心底那丝因她质疑林晓晓而升起的不悦,
奇异地被眼前这幅画面冲淡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第二天清晨,
陆淮之下楼走向书房时,竟有些莫名的期待。推开书房门,
第一眼就看到了博古架上的那个青花瓷瓶。它完好如初地立在那里,
瓶身上的缠枝莲纹流畅连贯,几乎找不到碎裂的痕迹。他难以置信地走近,俯身仔细察看,
才发现几条极其细微、需要凑到极近才能察觉的修复纹路。这手艺,堪称精湛。
更让他意外的是,瓶子旁边,放着一份装订整齐的A4打印文件。他拿起文件,
封面上只有简洁的标题:《关于青花缠枝莲纹瓶的初步鉴定分析与修复记录》。
报告内容条理清晰,语言专业:胎釉分析:详细描述了瓷片断口的物理特征,
指出其与现代高岭土提纯工艺的吻合度。纹饰比对:附上了真正的明代民窑同类纹饰图片,
清晰标出了画风、笔触与青料发色的差异。工艺破绽:重点圈出了瓶底照片,
用箭头明确指示出机械化打磨留下的均匀旋纹,与古代手工琢器的“跳刀痕”形成鲜明对比。
修复说明:简要记录了所使用的无损修复材料和流程。
数据、图片、对比……一切都有理有据,无可辩驳。陆淮之捏着那份报告,指节微微泛白。
他想起林晓晓卡片上那句“明代民窑精品”,又看看这份严谨到近乎冷酷的报告,
心中那座名为“林晓晓”的神像,底座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他一直以为晓晓品味独到,
天真浪漫,难道……就在这时,沈清许端着一杯咖啡走进来,准备放在他桌上,
像是完成一项日常任务。她穿着简单的家居服,脸上带着一丝熬夜后的疲惫,
但眼神依旧清亮。陆淮之放下报告,目光复杂地看向她,
终于问出了盘旋在心头一夜的疑问:“你……怎么会懂这些?
”沈清许将咖啡杯轻轻放在桌角,避开他探究的视线,
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一点个人兴趣,业余钻研而已,难登大雅之堂。”她抬眼,
目光扫过那个修复好的瓶子,唇角牵起一个极淡、几乎看不见的弧度,补充道:“自然,
是比不上林**见多识广,能在海外随手就淘到这样的‘精品’。”话音落下,她微微颔首,
转身离开了书房。陆淮之僵在原地,那句话像一根浸了冰水的细针,
精准地扎进了他心口那道刚刚裂开的缝隙里。他看着那个完美修复的瓶子,第一次觉得,
它放在那里,是如此刺眼。4白月光的归来林晓晓回国的消息,
像一阵旋风刮过了陆淮之的社交圈。为了给她接风,
一场名流云集的晚宴在陆家半山别墅举办。林晓晓无疑是全场的焦点,一袭定制礼服,
笑容得体,周旋于宾客之间,
言谈间不时提及“卢浮宫的修复理念”、“佛罗伦萨的古典美学”,
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深受欧洲艺术熏陶的名媛。陆淮之站在她身边,目光不时追随,
那份熟悉的、带着滤镜的欣赏似乎又回来了。沈清许依旧穿着素雅,
安静地待在角落的阴影里,仿佛一个局外人。直到有人——或许是出于讨好林晓晓,
或许单纯是想看戏——将话题引到了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陆淮之重金拍得的清代山水画上。
“晓晓刚从国外回来,见识广博,不如给我们品评一下这幅画?
”一个穿着粉色礼服的女人笑着提议。林晓晓矜持地笑了笑,走上前几步,
优雅地打量着画作,随即用她那甜腻的嗓音说道:“这幅画的笔墨很有韵味,尤其是这皴法,
颇有几分……嗯,范宽的气势。意境苍茫,让人心折。
”她自信地抛出了自己知道的几位古代大家名字。周围响起几声附和的笑语。
那粉裙女人眼珠一转,目光扫向角落里的沈清许,
故意提高了声音:“沈**平时也常陪着陆总出入这些场合,想必也耳濡目染了吧?
不如也说说你的看法?”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看好戏的意味投向了沈清许。
陆淮之微微蹙眉,觉得这问话有些过分,但并未出声阻止,他也想看看,
这个似乎藏着秘密的女人会如何应对。林晓晓也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沈清许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走了过来。她没有看任何人,
目光沉静地落在画作上。“林**过誉了,”她开口,声音清晰平稳,
瞬间压下了现场的细微嘈杂,“此画作者虽追摹宋人笔意,但并非范宽一路。范宽雨点皴,
沉厚雄强,而这幅画所用的是披麻皴,更显秀润疏朗,应是受元代黄公望影响更深。
”她顿了顿,纤指虚指画角一处几乎看不清的钤印,“而且,这枚收藏印,‘墨缘堂主’,
是清末民初一位知名藏家的斋号,画作年代上限也应在此之后,与范宽所处的北宋,
相隔近千年。”寥寥数语,条分缕析,从笔法到源流,再到细节考据,
精准地点出了林晓晓话中两个常识性错误——不仅认错了皴法,还张冠李戴了朝代。
现场一片寂静。刚才还附和林晓晓的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林晓晓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
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青,握着酒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
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陆淮之站在一旁,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他看着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浑身仿佛散发着理性光芒的沈清许,
再看向旁边那个因为被当众戳穿而显得气急败坏、甚至有些面目扭曲的林晓晓。那一刻,
他心中那座关于林晓晓的、完美无瑕的“白月光”滤镜,伴随着一声清晰的脆响,
裂开了一道无法忽视的缝隙。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他所以为的才华与见识,
在真正的底蕴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而那个他一直忽略的影子,
体内竟蕴藏着如此耀眼的光华。5商业危机与“万能药”陆氏集团会议室内,
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与德国克鲁格集团的合作案推进到了最关键阶段,
却卡在了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身上——克鲁格家族的继承人,
同时也是资深东方古董收藏家的汉斯·克鲁格先生。汉斯先生对合同条款并无太大异议,
却在参观过陆氏总部后,私下对陆淮之表达了他的疑虑:“陆先生,贵公司的实力毋庸置疑。
但合作是长久之事,我希望能与真正懂得东方文化与艺术底蕴的伙伴携手。”言下之意,
他认为陆氏商业气息过重,缺乏文化内核。陆淮之和他的一众高管们,
对金融数据、市场分析头头是道,但面对什么“气韵”、“包浆”、“器型古意”,
简直是一筹莫展,几次沟通都不得要领,项目濒临搁浅。“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陆淮之揉着发痛的额角,对着垂头丧气的高管们低斥。就在这时,
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会议室玻璃窗外,正抱着一摞资料走过的沈清许。
一个荒诞却又带着一丝希望的念头闪过脑海。死马当活马医吧。他让助理立刻去请沈清许。
当沈清许穿着一身简洁的职业装,素面朝天地走进这间充满了焦躁男性荷尔蒙的会议室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被紧急请来的汉斯先生。陆淮之硬着头皮介绍:“汉斯先生,
这位是沈清许**,她对东方艺术……略有研究。”汉斯先生蓝色的眼睛里带着明显的怀疑,
但还是保持着礼貌。沈清许没有寒暄,
目光直接落在了汉斯先生随手放在会议桌一角的一个小巧的紫檀木盒上。“汉斯先生,
介意我看看您的这方田黄石印章吗?”汉斯先生有些惊讶,他并未打开盒子。
“沈**怎么知道里面是田黄石?”“紫檀木性稳定,盒形方正紧凑,
是存放珍贵印石的最佳选择。而且,”沈清许微微一笑,
“我闻到了一点儿寿山石特有的温润气息。”汉斯先生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打开了木盒。
一枚色泽橙黄、温润可爱的田黄石印章静静躺在明黄锦缎上。沈清许戴上白手套,
小心地拿起印章,对着光仔细看了看印面和边款,片刻后,她轻声说:“很精美的清工。
雕钮是太狮少狮,寓意代代高官。石质也不错,是上等的橘皮黄田黄。
”汉斯先生脸上露出了笑容,刚要点头,却听沈清许话锋一转:“不过,可惜了。
”“可惜什么?”“这方印材,顶部应该曾有过一道细微的格纹(天然裂痕),
当时的匠人为了化瑕为瑜,巧妙地将其打磨成了现在的弧度,虽然保全了印体,
但毕竟损耗了少许原石分量和最初的棱角。若当初能寻到技艺更高超的匠人,
或许能以更写意的手法在格纹处浅浮雕云纹遮掩,更能保留其原始浑朴之态。”她语气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