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熬了三个月的竞标方案,被上司原封不动地拿走了。
他说这是「团队成果」,署名只有他自己。
竞标那天,我坐在台下最角落,看他在台上侃侃而谈。
就在他讲到最精彩的部分时,会议室所有屏幕突然黑屏。
下一秒,我的遗书开始逐字播放。
正文
凌晨三点,整栋写字楼只有十七层还亮着灯。
我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干涩得快要流血。
第八十七版修改稿,终于完成了。
鼠标点击保存的瞬间,我整个人瘫在椅背上,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三个月。
整整九十二天。
我把这个滨江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了无数遍。
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施工图纸,从材料选型到成本核算,我泡在图书馆翻遍了近十年的建筑学期刊,周末跑去工地现场勘察了十几次,手机相册里存了三千多张照片。
我甚至专门去那片区域住了一周,观察不同时段的人流动线,记录日照角度的变化。
手机震动。
张宇鹏发来消息:「做完了?」
我打字回复:「刚发您邮箱了。」
「辛苦了,这次项目对公司很重要,竞标那天我会带上你。」
我看着这句话,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这是我入职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真正主导的大项目。
虽然过程很苦,但只要能成功,一切都值得。
关掉电脑,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经过茶水间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黑眼圈重得吓人,脸颊凹陷,整个人瘦了一圈。
但这些都不重要。
父亲上个月住院做手术,医药费花了十几万,家里的积蓄见底了。
我需要这次竞标成功,需要升职加薪,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走出办公楼,寒风扑面而来。
十一月的深夜,这座城市已经开始变冷。
我裹紧外套,想起三个月前,张宇鹏把这个项目交给我时说的话。
「林晚,这是个锻炼新人的好机会。」
他坐在办公桌后面,笑容和善,声音温和。
「你是名校毕业的,专业能力我信得过。这个项目做好了,对你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我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后来才知道,这个项目其他老员工都拒绝接手。
工期紧,要求高,甲方难缠,出力不讨好。
但我不在乎。
我需要机会,需要证明自己。
坐在出租车上,我给父亲发了条消息:「爸,项目快完成了,过段时间我就能多寄些钱回去。」
父亲很快回复:「别太累,身体要紧。」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回到出租屋,已经快凌晨四点。
我倒在床上,脑子里还在过设计方案的每个环节。
建筑立面的韵律感,内部空间的流动性,商业动线的合理性,这些东西已经刻进我的骨血里。
这是我的孩子。
大学老师说过,每个设计作品都是设计师的孩子。
三个月的日夜打磨,它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竞标在三天后。
我想象着自己站在台上展示方案的场景,想象着评委们赞许的目光,想象着项目成功后我能成为项目负责人。
那样的话,父亲的医药费就不用愁了。
那样的话,我就能在这个行业真正站稳脚跟。
我抱着这样的期待,终于睡着了。
但我不知道,噩梦马上就要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