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员后我当起了职业哭丧人》小说林慧王海涛最新章节阅读

发表时间:2025-08-30 15:15:39

>>>>《被裁员后我当起了职业哭丧人》 在线阅读<<<<

张建国挂了电话,指尖还在微微发颤。镜子里的他,眼圈依旧红肿,可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无奈?是释然?还是对未来的茫然?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谁啊?”林慧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几分关切。

“一个……客户。”张建国含糊地应着,快速将手机揣进兜里。他不敢告诉妻子实情,怕她担心,更怕她觉得自己如今的处境太过荒唐。

走出卫生间,林慧正将那七千块钱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侧脸上,鬓角的几根白发在光线下格外显眼。张建国的心猛地一揪,他记得刚认识林慧的时候,她总是扎着高高的马尾,笑起来眼睛像弯月,哪里有过这般憔悴。

“建国,”林慧转过身,眼神里满是担忧,“你最近接的活儿……靠谱吗?要是太累就别做了,咱们省着点花,总能撑过去的。”

张建国走过去,轻轻握住妻子的手。她的手不像从前那般细腻,指腹上带着薄茧,那是为这个家操劳的痕迹。“放心吧,就是帮朋友做些技术咨询,不辛苦的。”他撒谎道,心里却像被针扎一样疼。

“那就好。”林慧点点头,没有再多问。她总是这样,无论他做什么,都选择相信。

接下来的几天,张建国一边继续投着简历,一边等着那个陌生号码的主人发来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投出去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偶尔有几个面试邀请,一听说他已经45岁,态度便立刻冷淡下来。

“张先生,我们这个岗位需要经常熬夜赶项目,您这个年纪……”面试官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张建国只能强颜欢笑,起身告辞。走出写字楼,看着街上年轻人们朝气蓬勃的身影,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似乎真的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周三下午,那个陌生号码终于发来一条短信,是一个地址和时间。地址在城郊的一个老小区,时间是下周二上午九点。

“王哥,下周二那个活儿,对方是什么情况啊?”张建国拨通了王海涛的电话,他心里没底,想提前了解一下。

“哦,你说的是李大姐母亲那事儿啊。”王海涛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嘈杂,“老太太是个退休教师,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就是走得突然,家里人想风风光光送她最后一程。”

“退休教师?”张建国愣了一下,“那哭丧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

“这你就问对人了。”王海涛笑了起来,“李姐说了,教师身份的逝者,哭的时候得多用些文绉绉的词儿,最好能带上些典故,显得有文化。到时候我让李姐再好好教教你。”

挂了电话,张建国心里更没底了。他一个搞技术的,哪里懂什么典故啊。可为了钱,他只能硬着头皮上。

接下来的几天,张建国一有空就上网查资料,看各种关于哭丧礼仪的视频,尤其是和教师相关的。他还翻出了女儿高中时的语文课本,恶补那些古诗词和典故,希望到时候能派上用场。

周二一大早,王海涛的面包车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这次,车上除了李姐,还多了一个穿着黑色中山装的老者。

“建国,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陈老先生,咱们这一带最懂殡葬礼仪的,尤其擅长苏北的‘喊魂调’。”王海涛热情地介绍道,“这次老太太的家属特意要求用‘喊魂调’,我特意请陈老先生来指导你。”

张建国赶紧和陈老先生握手,老人的手干枯而温暖,握起来很有力。“小张啊,别紧张。这‘喊魂调’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要用心。”陈老先生笑眯眯地说,眼神里满是慈祥。

“谢谢您,陈老先生,到时候还请您多指点。”张建国诚恳地说。

车子很快就到了那个老小区。小区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墙壁上布满了青苔,路边的梧桐树长得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老太太的家在三楼,一进门,就看到客厅正中央摆放着老太太的遗像。照片上的老太太戴着一副老花镜,嘴角带着温和的笑容,看起来很慈祥。遗像前摆着香炉和供品,香烛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客厅里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想必都是老太太的老同事或者学生。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脸上满是悲伤。

“小张,来,我跟你说说这‘喊魂调’的要领。”陈老先生把张建国拉到一边,开始耐心地讲解起来,“这‘喊魂调’啊,讲究的是声嘶力竭,要让远方的魂魄听到亲人的呼唤。节奏要慢,调子要高,你跟着我先练练。”

陈老先生清了清嗓子,开始哼唱起来。他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充满了力量,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浓浓的悲伤,仿佛真的在呼唤远方的魂魄。张建国认真地听着,努力模仿着他的调子和节奏。

练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李姐走过来说:“时间差不多了,仪式要开始了。小张,记住我跟你说的,多用些典故,别给老太太丢脸。”

张建国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孝服,跟着众人来到灵堂前。

仪式正式开始了,主持人先是介绍了老太太的生平。老太太姓周,教了四十多年的书,桃李满天下,退休后还一直在社区里义务辅导孩子们学习。听到这些,张建国心里对老太太充满了敬佩。

“现在,请家属行告别礼。”主持人的声音落下,陈老先生轻轻推了推张建国。

张建国定了定神,跟着李姐一起跪了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回想着陈老先生教的“喊魂调”,还有自己这几天恶补的典故,开口唱了起来。

“周老师啊……您怎么走得这么急啊……”他的声音一开始还有些生涩,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把自己想象成老太太的学生,回忆着老师的教诲,心里的悲伤油然而生。

“您就像那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啊……您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可我们还没来得及报答您啊……”张建国的声音越来越洪亮,调子也越来越悲伤,“您还记得吗?当年我调皮捣蛋,是您耐心地教导我,让我走上了正途……您就像那春雨,润物细无声啊……”

他一边哭,一边回忆着自己上学时的情景,那些曾经教过他的老师,那些温暖的瞬间,都涌上了心头。他的哭声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在场的人都被打动了,不少人开始抹眼泪。

李姐也有些惊讶,她没想到张建国进步这么快,不仅“喊魂调”唱得有模有样,还用上了这么多贴切的典故。她偷偷给张建国竖了个大拇指。

张建国越哭越投入,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想起了自己如今的处境,心里的委屈和悲伤像潮水一样涌来。

“周老师啊……您放心地走吧……您的学生们不会忘记您的……我们会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声音哽咽着,几乎说不出话来。

仪式结束后,老太太的女儿走到张建国面前,感激地说:“张先生,谢谢你。我母亲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你哭得太真诚了,就像我母亲真的有你这么个懂事的学生一样。”

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张建国:“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

张建国推辞了一下,可老太太的女儿执意要给,他只好收下了。他捏了捏信封,感觉比上次的还要厚,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走出老小区,王海涛拍着张建国的肩膀说:“建国,你可真是个天才啊!这才第二次,就表现得这么好。陈老先生都说你有天赋呢。”

陈老先生也点点头:“小张啊,你这嗓子,这情感,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好好干,错不了。”

张建国笑了笑,心里却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高兴的是,自己找到了一条赚钱的门路;难过的是,这条门路竟然是哭丧。

回到家,张建国把信封里的钱倒出来数一数,竟然有一万块。他把钱递给林慧,林慧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建国,你这活儿……这么赚钱啊?”

“嗯,这个客户比较大方。”张建国含糊地说,“萌萌的报名费应该够了吧?”

“够了够了,”林慧高兴地说,“我这就去给她转过去。”看着妻子开心的样子,张建国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

接下来的日子,张建国接的哭丧活儿越来越多。他跟着李姐和陈老先生学了不少东西,不仅会唱苏北的“喊魂调”,还学会了闽南的“歌仔哭”。他能根据逝者的身份,灵活地调整哭腔和内容,每次都能让逝者的家属满意。

他接触到了形形**的逝者,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有一个包工头,生前为人仗义,经常自己垫付工资给农民工。他的账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笔欠款,还有农民工们的名字。张建国在哭丧的时候,把这些都唱了出来,在场的农民工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个独居老人,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张建国在整理老人遗物的时候,发现冰箱贴后面藏着一个电话号码,旁边还写着“儿子”两个字。张建国试着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说自己因为和父亲吵架,已经十几年没联系了。张建国把老人的情况告诉了他,男人在电话那头哭得泣不成声,连夜赶了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张建国渐渐发现,哭丧不仅仅是一份赚钱的工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他能用自己的方式,为逝者送行,为家属减轻悲伤,这让他找到了一丝成就感。

可他心里始终有个疙瘩,他不敢告诉身边的人自己现在在做什么。每次同学朋友问起,他都只说是在做自由职业。

这天,张建国正在家里整理资料,手机突然响了。是他以前的一个老同事,小李。

“建哥,最近忙什么呢?”小李的声音听起来很热情。

“没什么,瞎忙。”张建国含糊地说。

“建哥,我听说你从公司出来了?”小李小心翼翼地问,“其实我也准备辞职了,现在公司里年轻人太多,我们这些老员工越来越不受重视了。我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好的门路啊?”

张建国犹豫了一下,说:“我现在做的这个,可能不太适合你。”

“建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小李急切地说,“只要能赚钱,什么活儿我都愿意干。”

张建国想了想,把自己现在做的事情简单地跟小李说了说。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传来小李惊讶的声音:“建哥,你没开玩笑吧?你一个技术总监,去给人哭丧?”

张建国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尴尬地说:“没办法,生活所迫。”

“建哥,你这也太……”小李的话里带着一丝嘲讽,“算了,我还是自己再想想办法吧。”说完,他就匆匆挂了电话。

张建国握着手机,心里像被打翻了五味瓶。他知道,在很多人眼里,哭丧是一份不光彩的工作。可他不明白,凭自己的劳动赚钱,有什么丢人的呢?

林慧看出了他的不对劲,走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谁的电话啊?”

张建国把刚才的事情跟林慧说了说,林慧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建国,别往心里去。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只要我们自己觉得没问题就行。你现在做的事情,虽然听起来不太体面,但你帮助了很多人,这就够了。”

听了妻子的话,张建国心里舒服了很多。他紧紧握住林慧的手,说:“谢谢你,老婆。”

“跟我还客气什么。”林慧笑了笑,“对了,明天我同学聚会,你要不要一起去啊?”

张建国愣了一下,说:“我就不去了吧,你们同学聚会,我去了也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啊。”林慧说,“都是些老朋友了,大家一起聚聚热闹。”

张建国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他想,也许是时候,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了。

同学聚会定在一家不错的酒店里。张建国和林慧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家看到张建国,都热情地打招呼。

“建国,好久不见啊,听说你从大厂出来了?现在在哪高就啊?”一个同学笑着问。

张建国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看了看林慧,林慧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说:“我现在……在做殡葬行业相关的工作。”

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惊讶地看着他。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尴尬地笑了笑:“建国,你真会开玩笑。”

“我没开玩笑。”张建国认真地说,“我现在是一名职业哭丧人。”

这话一出,现场彻底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眼神里有惊讶,有不解,还有嘲讽。

“建国,你是不是疯了?放着好好的技术总监不当,去干那个?”

“就是啊,那活儿多晦气啊。”

“我看他是被裁员裁傻了吧。”

听着这些话,张建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林慧突然开口了:“我觉得我老公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他用自己的方式,为逝者送行,为家属减轻悲伤,这有什么不好的?凭自己的劳动赚钱,不丢人!”

林慧的声音不大,却很有力量,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看着林慧,眼神里有些惊讶。

张建国看着妻子,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紧紧握住林慧的手,说:“对,我不觉得丢人。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说完,他不再理会别人的目光,拉着林慧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虽然接下来的聚会气氛有些尴尬,但张建国的心里却很平静。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或许不被理解,但只要自己和家人觉得值得,就足够了。

聚会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林慧说:“建国,你别在意别人怎么说。我相信你,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张建国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有林慧的支持,自己什么都不怕。

回到家,张建国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想起了那些逝者的故事,想起了他们未完成的心愿,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他是搞技术的,能不能开发一个系统,专门帮助逝者完成未竟的心愿呢?他可以通过分析逝者的遗物,生成任务清单,然后想办法去完成。

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他越想越兴奋,立刻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遗愿执行系统”。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他专注的脸庞。他知道,这或许是一条更艰难的路,但他愿意去尝试。因为他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心愿都值得被实现。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地出现。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一个新的希望正在悄然诞生。

张建国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将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而一个更大的挑战,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但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力量和期待,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未来的一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建国一边接哭丧的活儿,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开发“遗愿执行系统”。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一个技术难题要琢磨好几天,有时候累得在电脑前就睡着了。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他心里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让更多的逝者安息,让更多的遗憾得到弥补。

林慧看着他忙碌的样子,既心疼又骄傲。她默默地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让他能专心致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张建国的“遗愿执行系统”初步完成了。他看着屏幕上那个简陋却充满希望的界面,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做好。

他拿起手机,给王海涛打了个电话:“王哥,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说说。”

“什么想法啊,建国?”王海涛的声音听起来很悠闲。

“我想开发一个系统,帮助逝者完成未竟的心愿。”张建国兴奋地说,“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王海涛惊讶的声音:“建国,你没发烧吧?这事儿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我知道不容易,但我想试试。”张建国坚定地说,“王哥,你在这行这么多年,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我留意一下,有没有逝者有未完成的心愿,我想试试用我的系统去完成。”

王海涛犹豫了一下,说:“好吧,我帮你问问。不过建国,你可别抱太大希望,这事儿太难了。”

“谢谢你,王哥。”张建国感激地说。

挂了电话,张建国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他的人生,也将会在这条充满挑战和意义的道路上,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就在张建国满怀憧憬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让他平静的生活再次掀起了波澜。王海涛给他打电话,说有一个逝者的家属,听说了他的想法,想请他帮忙完成逝者的一个心愿。

“建国,这个逝者的情况有点特殊。”王海涛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严肃,“他是一位大学教授,生前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力。但他的家人说,他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一直耿耿于怀。”

张建国心里一动,大学教授?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大学里的一件往事。但他没有多想,说:“王哥,不管情况多特殊,我都想试试。你把具体情况告诉我吧。”

王海涛把逝者的情况简单地跟张建国说了说。这位教授姓赵,是国内著名的物理学专家,一生桃李满天下。但他在晚年的时候,因为一件学术不端的事情,身败名裂,郁郁而终。他的家人说,赵教授一直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但直到去世都没能如愿。

“建国,这事儿可不简单啊。”王海涛担忧地说,“学术上的事情,咱们外行人根本不懂。而且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想要证明清白,太难了。”

张建国沉默了一会儿,说:“王哥,我想试试。不管多难,我都想帮赵教授完成这个心愿。”

他不知道的是,这位赵教授,就是当年举报他学术不端的那位大学教授。命运的齿轮,在不经意间,再次转动起来。而这一次,张建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将勇往直前。因为他知道,这不仅是在帮助赵教授,也是在救赎自己。

当张建国跟着王海涛来到赵教授家时,看到满屋子的书籍和学术资料,他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赵教授的家人把他生前最珍视的一个笔记本交给了张建国,说里面或许有能证明他清白的线索。

张建国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和推导过程。他虽然是搞计算机的,但对物理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他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从这里面找到线索,还赵教授一个清白。

接下来的日子,张建国一边接哭丧的活儿,一边研究赵教授的笔记本。他白天去哭丧,晚上就对着笔记本钻研到深夜。林慧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脸庞,心疼不已,却也只能默默地支持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张建国终于在笔记本里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发现,赵教授当年的那篇被指学术不端的论文,其实是被人篡改过的。而篡改论文的人,很可能就是赵教授当年的一个学生。

张建国兴奋不已,他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赵教授的家人。赵教授的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一定要找到那个学生,还赵教授一个清白。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个学生现在已经是国内知名的物理学家,想要找到证据证明他篡改论文,难如登天。

张建国没有放弃,他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线索。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了那个学生后来发表的论文,发现其中有很多观点和赵教授当年的论文不谋而合,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他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一份报告,交给了赵教授的家人。赵教授的家人拿着这份报告,找到了相关的学术机构。经过一番调查取证,终于证实了赵教授的清白,那个篡改论文的学生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当赵教授的家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建国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自己不仅帮助了赵教授,也解开了自己多年的心结。当年被举报的事情,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从那以后,张建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的“遗愿执行系统”也越来越完善,帮助了越来越多的逝者完成了未竟的心愿。他的名字,在殡葬行业里越来越响亮,人们不再嘲笑他,而是对他充满了敬佩。

张建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不再为自己是一名职业哭丧人而感到羞耻。他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心愿都值得被实现。而他,将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这个世界传递温暖和希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张建国坐在电脑前,看着自己开发的“遗愿执行系统”上不断更新的任务清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慧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轻轻放在他的手边。

“在看什么呢,这么开心?”林慧笑着问。

“你看,又有新的任务了。”张建国指着屏幕说,“我们又可以帮助别人了。”

林慧靠在他的肩膀上,温柔地说:“建国,你真棒。”

张建国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这条充满挑战和意义的道路,他将和妻子一起,坚定地走下去。

生活或许会有坎坷,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爱,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张建国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也为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希望和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