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针密密扎前夫

针针密密扎前夫

主角:陈杏儿李耕
作者:饮食客

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8-07

第3章

王李氏揪着陈杏儿,一路上撕扯拍打,一边还哭喊:“烂心眼的婆娘,干什么不早说,烂了你的心肝去啊!”

陈杏儿任她打骂,看着巴掌过来也不躲,本是看热闹的行人都看不下去。

“得了吧李家婆子,你媳妇心里也苦啊。”

“对啊,你当告官是闹着玩的?要不是唐县令仁义,就该判你们的罪了。”

王李氏听得面上难堪,对着周遭一并恶言相对,错过了陈杏儿脸上一闪而过的轻笑。

还不够。

她会叫浔安的所有人知道,王李氏的蛮不讲理,还有她儿子做过的事。

说来,唐县令既不会甘得骂名,也不愿轻易得罪官场,李耕的苦头可还在后面呢。

王李氏为了儿子能做出什么来,陈杏儿再清楚不过。

到那时…

上辈子都熬了十八年,不过多个十来日,她等得起。

直到进了家门,陈杏儿才把胳膊用力扯出来。

“有你站的地儿吗,给我到外头跪着去!”

王李氏心气不顺,就想把人折磨一顿,身旁却有不同的声音。

“祖母,让娘做完饭再跪,我都饿了。”李绵道。

“不行,娘先去买墨,铺子都要关门了!”李衍道。

李绵哼的一声,“买什么呀,不看看时辰,掌柜早都走了,谁给你赊账,自己掏银子去吧。”

陈杏儿心下一动。

靠她的上供,王李氏这些年应当小有积蓄,具体多少,她还真没印象,毕竟她时常被当贼一样防着。

若李耕身陷囹圄,王李氏必然要拿银子替他打点。

…这可不行。

她的东西为李耕所用,恶心都没处呕的!

银子与其留在王李氏手里,不如发挥点用处,让官府赶在偃州爆发战事前带李耕回来,也更加稳妥。

陈杏儿撑开被捏皱的衣袖,轻轻撂了句:“买墨的事别想了。”

李衍一听就急了,“凭什么!”

“祖母!”

“胡咧咧啥!告诉你陈杏儿,别以为找到耕儿你就是功臣了,你还敢瞒了李丰家的信呢,这事儿没完!”

陈杏儿丝毫不慌,甚至慢悠悠倒了杯水,没来由的感慨了一瞬。

贫民常用粗陶,她曾经为王李氏过寿特意买了只白瓷杯,却一点比不上在李府。

王李氏就连教训她,都会专门找只琉璃盏朝她脸上泼热茶。

“虽然告了状,可日后官差怎么办事,什么时候找到人,娘心里有章程?”

想卸磨杀驴,以为李耕的事就算解决完,能继续磋磨她了?

点燃的火把可不会轻易浇灭,李耕带来的不归路,他们总会明白,一辈子都走不完。

王李氏听得一愣。

她不禁回想起九年前…

没了儿子的信,她就让陈杏儿去衙门打问,可听说衙门里全是去打听消息的,有的还会给官差塞钱。

陈杏儿也说拿点银子去,可巧那时,王李氏出嫁的大女儿跑回来反对。

王李氏听闺女说,陈杏儿想撂下孤儿寡母,贪银子跑路,气得直叫女儿女婿把人压着,抄鞋子就打,打得她鼻青脸肿,看她还敢不敢动歪心思。

后来同村的一个个有了消息,她却等到大半年后,才得来儿子的“身亡”。

这会儿再听陈杏儿说,可不就和那时候一样。

“…你啥意思,又想要钱?”

陈杏儿轻轻翻了个白眼,“娘这话说的,那可是您的儿子,家里您做主,花不花钱娘心里拿主意就是了”。

“我…”

“祖母,还要用银子?”一听花钱,李衍倒是敏感起来。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敲门声:

“娘回来了吗,弟弟咋回事儿啊!”

李衍和李绵两眼一亮,嘴里唤着“姑姑”,一边跳着迎到门前。

李玉兰穿了一身崭新的葱绿裙裳,迈着短布,总喜欢在手里揣一方帕子。

她揉揉两个孩子的发髻,对一旁的弟妹眼神都懒得给,直接扶着王李氏问:“娘,咋回事啊,我听说你们告官去了?”

王李氏正愁着,便从头到尾给她叙述了一遍,连带着陈杏儿刚才的话。

李玉兰这才斜着眼睛问,“弟妹,这是真的?”

陈杏儿晃着杯子,也不瞧她,“官府查过就知道了。”

李玉兰目光闪烁,心道她不敢撒这种谎,又问:“娘什么打算?”

“我…”要说比起儿媳,王李氏定然更倾向女儿,可九年前就是李玉兰插手,才有了被官府坑一道的事,又不禁犹豫起来。

“姑姑,别让祖母花银子,娘能懂什么,都是没谱的事儿。”李衍忙不迭道。

李玉兰来家,常带些零嘴、小玩意儿,孩子们很喜欢出手阔绰的姑姑。

至于她离开时还会交代陈杏儿做几件衣裳,就不是他们在乎的了。

听着李衍的话,王李氏心里有些别扭。

“兰儿啊,这次你别管了,眼下把耕儿找回来要紧。”尽管认可陈杏儿,同样令自己郁闷不得。

“嗐,看娘说的,我就一个弟弟,怎么能不管,杏娘这主意是对的。”

“…啊?”

陈杏儿也不禁看向她。

当初这人费一堆口舌污蔑自己,没过几天,就上门借走了家里积蓄的银子。

说是借,一直也没见还过。

她可不信李玉兰当真转了性子。

“娘,我知道你急,如今耕儿就是大事,可要是没有门路,两眼抹黑上了衙门,看见个当差的就塞钱,跟打水漂有什么区别。”

陈杏儿插话道:“你的意思是?”

“哎呀,你是不知。”李玉兰难得对她咧嘴一笑:“你姐夫路子广,衙门也有认识的人,让他带银子去,办事儿一准儿快。”

“娘,打一听你们上衙门,林哥就跟我说了,他可上心娘的事嘞,碗都没洗完就催着我过来呢。”

果然是惦记王李氏的银子,倒还学会想招儿了。

陈杏儿笑了笑。

今时不同往日,王李氏过去算疼她,随着孙子长大心早也偏了,李玉兰这些年“借”钱,可没少碰壁。

不过,陈林真的认识衙门的人吗?

记得前世,为了那件事,但凡在绣楼说得上话的,衙门都打听过,也没听陈林和自己提起…

“祖母,我的墨还能买吧?”李衍紧着问道。

“什么墨?”

于是,王李氏又把先前赊银子买墨的打算告诉女儿。

突然,陈杏儿插了一句:

“姐夫可有说要多少银子?不知娘手头够不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