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国,东北吉省白山脚下,此时正是一年中的最冷的时节,附近长白山之上皑皑白雪,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金光。
天色刚亮没多久,大队长的媳妇曹芳就打开门,看着院中的积雪叹了口气,扭头朝着屋内喊道。
“当家的,赶紧起来,还有把老大喊起来,又下了半夜的雪,赶紧起来扫雪!”
说罢,曹芳拎着尿罐朝着前院的茅房走去!
大队长柳家成嘴上咬着旱烟杆!头上戴着皮帽子,身上裹着皮袄子走了出来,看着昨日还干干净净的院子,一夜之间又是到脚踝那么深的积雪,叹了口气,走到东厢房的门前拍了拍门。
“老大赶紧起来,扫雪了!”
屋内传出朦胧的应答声,柳家成这才转身回到了堂屋内,这时候曹芳也已经从茅房回来了,一边开始给炕洞里烧火,一边道。
“当家的,等会儿吃过饭,我拿些红糖去趟知青点看看,徐知青也不知道咋样了。
唉,也是个可怜的!如今好些知青都考上大学离开了,可是她因为这个身子竟然三次都没能好好参加高考,也不知道明年夏天能不能再参加高考!”
柳家成走到炕边坐下,拿出火柴点燃了烟袋里的烟,抽了两口,这才道。
“去看看也好,咱们也只能尽量照顾点了,这孩子从来了咱们柳树屯身体就没好过,听徐知青说是胎里带的,也没有啥好办法。
如今知青点里的十几个知青,要么是考上大学离开了,要么就是找到关系调回了城里,剩下的三个知青就只能真的扎根在咱们柳树屯了!”
曹芳点燃了火炕里的火,又将灶台上个的锅里添了水,刚好这时候大儿媳李艳从门外走了进来。
“来的刚好,老大媳妇,早饭你来做吧!东西我都准备好了,我去下知青点看看徐知青,这烧了两天也不知道昨夜烧退了没!”
李艳看上去也不过二十一二岁的年纪,是柳家成和曹芳的大儿子柳新国的媳妇,去年夏天才结婚,如今还没有孩子。
“好的妈,你去吧,早饭我来做就好了!”李艳答应的很是痛快,一看就是个有眼色的,这一点曹芳很是满意。
柳家成抽完烟,起身就出了门和大儿子柳新国开始清扫院中的积雪。
曹芳去了自己房间,用篮子装了一斤红糖和几个鸡蛋,又去库房拿了一个袍子腿肉,就出了门。
李艳看着婆婆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一斤红糖啊!可是不少了,这还是前两天老二从公社捎回来的,就这么被婆婆送人了!
这还是李艳没看到曹芳拿走的狍子肉,要不然更加的心疼了!可是她再是心疼也不敢说啥,婆婆是长辈,做什么事情自有她的道理。
自己作为刚刚进门一年的新媳妇,而且一年多过去了,肚子也没个反应,她有些底气不足,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婆婆就这么将小叔子捎回家的红糖送人了!
忽然李艳正在掀锅盖的手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婆婆这不会是看上了那个姓徐的女知青了吧!
可是一想又觉得不对,那徐知青自己还是知道,来到柳树屯插队已经有三年了,好似是七六年夏天来的这里。
这徐知青身体不好,所以李艳虽然才嫁过来柳树屯一年左右,但是还是听说了这个徐知青不少事情的!
这样的人,婆婆也会看得上吗?如今小叔子十九岁了,而徐知青可是二十一了,比小叔子还大两岁呢!
李艳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多了,这样的儿媳妇虽然识文断字的,可是也不能当饭吃吧!这要是娶回家来了,不但不能帮家里做事儿,估计还得需要人照顾她呢!
曹芳可不知道自己那个精明的儿媳妇正在胡乱猜测自己,她出了家门,顺着村中中间的道路一路往西,直走到村子口处才停在了一处大院门前。
这里就是柳树屯(也就是胜利大队)的知青点,这里以前是城内一个地主家的大宅院,算作是在乡下的一处别院。
后来解放后,地主被打倒了,田地被分给了穷人,这处宅子也被分作了两部分,前半部分作为了村大队的大队部,而后半部分就作为了村中的集体资产!
后来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支援国家建设,柳树屯,也就是胜利大队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这里就作为了知青点。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陆陆续续都有着三十多位知青来到了柳树屯插队!后来有些知青因为受不得这个乡下的苦,纷纷找机会,找关系回了城。
还有些知青也因为回城无望就娶了村子里的女青年,这之后就搬出了知青点,也有些女知青嫁给了村中的青年。
所以这么多年,知青点的人是去去来来的,到了七六年徐晏宁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也只有七位知青,四男三女,再加上徐晏宁就是八人,四男四女了。
从七七年冬天国家恢复高考之后,三次高考,先后有着五位知青考上了大学,离开了这里。
如今还就剩下三个人,李钰琛,二十三岁,姑苏人,是七四年下的乡,算起来也已经来了五年了,也是参加了三次高考,可是一直没有考上。
如今已经歇了心思,彻底摆烂了!不论是下地做工,还是往家里写信,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王雪梅,汉城人,二十五岁,也是如今这里最大的一个,七一年来的柳树屯插队的,三次高考之后,都没能考上,也歇了心思,正在和村中一位青年谈对象,估计也快要结婚了!
这剩下的最后一位就是徐晏宁了!徐晏宁,京城人,今年二十一岁,三年前来的柳树屯,因为身体病弱。
三年来也很少做体力活,都是在队里做些轻巧的活计,比如打个猪草,喂个牛羊啥的,也是大队长柳家成人不错,要不然她更加遭罪,弄不好命都会没了!
徐晏宁也是参加过高考的,七七年冬天的第一次高考,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徐晏宁还没等开考就病倒了,就此失去了第一次高考的机会。
第二次参加高考是七八年夏天,因为考到中途中暑晕倒,再次错失了通过高考回城的机会。
这今年七九年的高考,徐晏宁依旧是因为身体原因,再次错失高考机会,只得无奈的继续苟在这小村子里。
想到这里曹芳也是无奈的笑了笑,直叹人生无常,这好不容易有了通过高考回城消息,可是徐知青的身体难以支撑她顺利的参加完高考,这回城也就彻底无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