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萧云舒带回皇子府的消息,让整个皇室炸开了锅。
父皇为此召见了我,我只说萧家旧案尚有疑点,留萧云舒在身边,一来可以时时监察,二来也能让她戴罪立功。
父皇虽有疑虑,但终究还是默许了。
而白雪,则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弟慕容文轩的影卫。
我偶尔会在宫中遇见他们,慕容文轩总是有意无意地与她亲近,而她,则像前世守护我一样,寸步不离地跟在他身后。
她看我的眼神很复杂,有疑惑,有不甘,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探究。
我只当未见。
我把她从我的世界里剔除了,她似乎很不习惯。
可那又与我何干?
3
我开始插手政务,利用前世的记忆,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父皇,儿臣以为,今岁北方恐有大旱,应尽早开仓备粮,修缮水利,以防万一。”
早朝上,我第一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满朝哗然。
丞相一派立刻站出来反驳,说我危言耸听,竖子之见。
父皇也面露不悦:“昭儿,朝堂之事,岂可儿戏?”
我却不卑不亢,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呈了上去。
那上面,是萧云舒根据我的提点,结合她自身对北方地理气候的了解和行军经验,写下的详尽分析和应对策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远非空口白话可比。
“父皇,防患于未然,总好过亡羊补牢。若儿臣所言不差,可救万民于水火。”
“若儿臣错了,不过是耗费些人力物力,于国库而言,尚可承担。”
父皇看着奏折,陷入了沉思。
最终,他采纳了我的建议。
两个月后,北方大旱的消息传来,其严重程度比我预想的还要厉害。
但因为提前做了准备,灾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朝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经此一事,父皇和满朝文武都对我刮目相看。
我的声望,渐渐盖过了在父皇面前一向最会讨巧的慕容文轩。
我的沉稳和萧云舒的才能,让父皇对我愈发倚重。
他甚至开始让我旁听一些重要的朝议,隐隐有将我当做储君培养的意味。
这彻底点燃了慕容文轩的嫉妒之火。
初冬,皇家在御花园举办了一场赏梅宴,邀请了所有皇亲贵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