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那匹白马

指鹿为那匹白马

主角:李青山赵永坤
作者:噗小茶

指鹿为那匹白马精选章节

更新时间:2025-10-15

指鹿为那匹白马第一章断桥惊魂七月的A市,热得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

知了在岸边的柳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更添了几分烦躁。下午两点十五分,

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刚把一位客人送到江北,

正空车行驶在长虹大桥上,准备回江南接下一单。他摇下车窗,让江风灌进来,

虽然风也是热的,但总比闷在车里强。“这鬼天气,”他嘟囔着,拧开了收音机,

“要是能下点雨就好了。

”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路况信息:“长虹大桥双向通行正常......”话音未落,

王师傅突然感觉车身猛地一震。“爆胎了?”这是他第一个念头。但紧接着,

整座桥都开始摇晃起来,不是轻微的震动,而是像秋千一样左右摆动。他惊恐地看向窗外,

发现前面的车辆都在急刹车,刺耳的刹车声此起彼伏。更可怕的是,

他看见桥面中央出现了一道裂缝,那裂缝像是有生命一般,迅速蔓延、扩大。“桥要塌了!

”不知是谁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王师傅来不及多想,猛地推开车门,跳下车就往回跑。

他身后的桥面已经开始倾斜,混凝土碎块像雨点一样往下掉。一辆白色轿车试图调头,

却被后面来不及刹车的货车撞上,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混乱中,

王师傅看见一个母亲抱着孩子从车里爬出来,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他冲过去,一把抱起孩子,

拉着那位母亲就往桥头跑。“快跑!桥要塌了!”他声嘶力竭地喊着。

就在他们刚刚跑上引桥的那一刻,身后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巨响——长虹大桥的主跨从中断裂,

巨大的桥面像被折断的筷子一样,缓缓坠入江中,激起冲天的水花。王师傅瘫坐在地上,

大口喘着粗气,怀中的孩子还在哭泣。他回头望去,刚才还雄伟壮丽的大桥,

现在已经变成了断壁残垣,几辆没来得及逃离的车辆随着桥面一起坠入江中,

只剩下浑浊的江面上漂浮的油污和杂物。“完了...”他喃喃自语,浑身发抖,

“这下完了...”长虹大桥坍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A市。

李青山是在工地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当时正在城南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里做技术指导,

手机突然疯狂地震动起来,好几个未接来电,还有数不清的微信消息。“青山,

你看新闻了吗?长虹大桥塌了!”老同学张磊发来语音,语气急切。李青山心里咯噔一下,

手中的图纸差点掉在地上。长虹大桥?那不是他三年前参与过的项目吗?

他急忙打开新闻APP,头条就是大桥坍塌的现场照片和视频。看着那熟悉的桥体断成两截,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怎么会...”他喃喃自语,

“这才三年啊...”项目经理匆匆跑来:“青山,收拾一下,公司紧急会议。”会议上,

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老板在台上踱步,面色铁青:“长虹大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这是重大安全事故!虽然跟我们现在的项目没有直接关系,但肯定会引发全行业整顿。

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近期所有项目都要重新进行安全检查...”李青山坐在角落里,

手心全是汗。他知道,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散会后,他独自一人开车来到江边。

警戒线已经拉了起来,警察和救援人员在现场忙碌着,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议论纷纷。

“才三年就塌了,这桥是纸糊的吗?”“听说当时通车的时候,市领导都来剪彩了,

现在看真是打脸。”“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作孽啊...”李青山默默站在人群外围,

望着那断桥的残骸,心中五味杂陈。三年前的一幕幕,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

第二章三年前的阴影三年前,李青山还是宏途集团的一名年轻技术员,刚毕业没多久,

被分配到长虹大桥项目部。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项目经理马明时的情景。

马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微微发福,总是穿着一件略显紧绷的衬衫,

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小李啊,欢迎欢迎!”马明热情地拍着他的肩膀,

“长虹大桥是市里的重点工程,你能参与进来,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干,前途无量!

”当时的李青山满怀**,立志要在工程领域干出一番事业。他认真研读图纸,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经常在工地上待到深夜。但很快,他就发现事情不太对劲。

首先是水泥的问题。按照设计要求,桥墩应该使用C50的高标号水泥,但实际运到工地的,

却是标号低得多的C30。李青山发现后,立即向马明汇报。“马经理,这水泥标号不对啊,

强度差太多了!”他拿着检测报告,焦急地说。马明却不慌不忙地接过报告,

随手扔在桌上:“小李啊,别那么死板。C50和C30,不就是数字差一点嘛,

实际用起来差不多的。”“这怎么能差不多呢?”李青山不解,“桥墩要承受整座桥的重量,

水泥强度不够,会出大事的!”马明笑了笑,凑近低声道:“这你就不懂了。

公司要考虑成本嘛,现在建材涨价多厉害?用C30,一吨能省好几百呢。再说了,

验收的时候谁会真的去测水泥标号?都是走个过场。”李青山还想争辩,

马明已经摆摆手:“行了行了,这事我知道,你不用管了。去忙你的吧。

”更让李青山担忧的是钢筋的问题。设计图纸上明确要求使用直径28毫米的螺纹钢,

但实际施工中,却被换成了25毫米的。不仅如此,

有些部位的钢筋间距也远远大于设计要求。一次深夜值班时,

李青山发现工人们正在浇筑桥墩。他走近一看,发现钢筋绑扎得稀疏拉拉,完全不符合规范。

“这样不行啊!”他拦住工头老张,“钢筋这么稀疏,桥墩的承载力会大打折扣的!

”老张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小李,

我知道你是好心。但这是上面的意思,我们也是按指令办事。”“上面的意思?谁的意思?

”李青山追问。老张左右看看,确定没人注意,才小声说:“还能有谁?马经理呗。

他要求我们加快进度,能省则省。还说...反正验收能过就行。”李青山感到一阵寒意。

他想起大学时教授说过的话:“我们土木工程师手里握着的,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安全。

一砖一瓦,都马虎不得。”而现在,他亲眼目睹的这一切,完全背离了这条基本原则。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当时正在进行最关键的主桥墩浇筑,瓢泼大雨中,

混凝土被雨水冲刷,水灰比严重失调。工头老张浑身湿透地跑到项目部办公室,

嘴唇冻得发紫:“马经理,今晚不能浇了!雨太大,混凝土质量保证不了!

”马明当时正对着手机屏幕上的牌局皱眉,头也不抬:“不能停!工期耽误了谁负责?

继续浇!”“可是马经理...”老张急得直跺脚,“这样浇出来的墩柱强度肯定不够,

这是桥的主要受力结构啊!”“我说继续浇!”马明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烦躁,

“出了问题我负责!快去!”老张看着马明,又看看站在一旁的李青山,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又冲进了雨中。

李青山永远记得老张那个眼神——那是一种明知前面是悬崖,却不得不跳的无奈和痛苦。

第二天,雨停了,桥墩也浇筑完毕。表面上看,一切正常。但李青山知道,那个墩柱的内部,

很可能已经留下了致命隐患。如今,三年后,隐患终于爆发了。

第三章调查组的到来大桥坍塌的第二天,省**派出的调查组就抵达了A市。

组长是省建设厅副厅长周志远,一个以严谨著称的老工程人。

组员包括结构专家、材料学家、审计人员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调查组入驻市**的招待所,

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现场勘查、资料调阅、人员问询...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李青山很快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到调查组驻地接受问询。

问询在市招待所三楼的一个小会议室进行。周志远亲自坐镇,

旁边坐着一位记录员和一位结构专家。“李青山同志,请坐。”周志远语气平和,

但眼神锐利,“我们今天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些长虹大桥建设期间的情况。希望你如实回答。

”“我一定如实回答。”李青山点点头,手心微微出汗。“根据我们初步调查,

长虹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周志远开门见山,“你是当时的技术员,

应该了解一些情况吧?”李青山深吸一口气,决定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

他从水泥标号不符,讲到钢筋被偷换,再讲到那个雨夜的违规浇筑...一五一十,

毫无保留。周志远认真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等李青山说完,他沉默了片刻,

然后问:“你说的这些,有证据吗?”“水泥和钢筋的问题,

当时的进货单和检测报告应该能查出来。”李青山说,

“至于那个雨夜浇筑...工头老张可以作证。”“老张?”周志远看向旁边的记录员。

“就是张福贵,当时的施工队工头。”记录员翻看着资料,“我们已经联系他了,

他答应明天过来。”问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周志远站起身,

与李青山握手:“谢谢你提供的情况,这对我们的调查很有帮助。如果想起什么别的,

随时联系我们。”李青山走出招待所,长舒一口气。他相信,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责任人将会受到严惩。然而,他低估了对手的能量。就在调查组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的时候,

宏途集团董事长赵永坤也没有闲着。赵永坤今年五十五岁,是A市有名的企业家。

他从一个小包工头起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建立了宏途集团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在A市,他手眼通天,关系网遍布各个部门。大桥坍塌的消息传来时,

他正在高尔夫球场上与几位市领导打球。接到电话后,他面色不变,

只是轻轻说了句“知道了”,就继续挥杆。当晚,

他在自己的私人会所里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情况大家都知道了。

”赵永坤坐在真皮沙发上,手里把玩着一串佛珠,“调查组已经进驻,来者不善啊。

”“赵总,要不要我去打点一下?”说话的是公司副总刘健,跟随赵永坤多年的心腹。

赵永坤摇摇头:“周志远那个老顽固,油盐不进。直接找他,反而会坏事。”“那怎么办?

马明那边...我怕他顶不住压力。”刘健担忧地说。“马明...”赵永坤冷哼一声,

“他要是聪明,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告诉他,他的老婆孩子,公司会照顾好的。

”这话中的暗示再明显不过。刘健会意地点点头:“我明白。”“还有那个李青山,

”赵永坤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我听说他今天去调查组那里说了不少话啊。

”“一个不懂事的毛头小子而已。”刘健不屑地说,“要不,我去‘提醒’他一下?

”赵永坤摆摆手:“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要节外生枝。让人盯着他就行。”他站起身,

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长虹大桥这个项目,牵扯的人太多了。从市里到省里,

有多少人拿过我们的好处?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事情闹大的。

”“您的意思是...”“让该说话的人说话,该闭嘴的人闭嘴。”赵永坤转过身,

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一场事故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宏途集团倒不了,

我赵永坤更倒不了!”接下来的几天,情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先是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专家分析”,

称长虹大桥坍塌可能是由于“罕见的地质活动”或“超载车辆长期碾压”所致。接着,

有媒体开始挖掘赵永坤的“慈善事迹”,

报道他如何资助贫困学生、修建希望小学、捐款赈灾...更诡异的是,

调查组内部的氛围也开始变得奇怪。周志远发现,一些组员开始对调查表现出消极态度,

会议上的讨论也不再像开始时那样热烈。一天晚上,周志远接到了一个老领导的电话。

“志远啊,长虹大桥的调查还顺利吗?”老领导语气亲切。“还在进行中,有些复杂。

”周志远谨慎地回答。“嗯,这种事情要慎重啊。”老领导语重心长,

“宏途集团是省里的重点企业,赵永坤也是知名企业家。调查要实事求是,

但也要考虑社会影响嘛。”周志远握着电话,眉头紧锁。他明白这番话的弦外之音。

与此同时,李青山也感受到了压力。先是公司领导找他谈话,暗示他“不要乱说话”,

“维护公司形象就是维护自己的饭碗”。接着,他开始接到陌生号码的骚扰电话,

接通后对方却不说话。最让他不安的是,一天晚上他回家时,发现门把手上挂着一个塑料袋,

里面是一条死鱼和一张纸条,上面打印着两个字:“闭嘴”。他站在家门口,浑身发冷。

第四章指鹿为马一个月后,调查结果公布了。通报会设在市**礼堂,

到场的有各级官员、媒体记者和相关企业代表。李青山也收到了通知,坐在会场后排。

周志远站在台上,面色凝重地宣读着调查报告:“...经调查,

长虹大桥坍塌事故是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主要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