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竹马

再见了,竹马

主角:沈砚苏晴林晚
作者:渔梦湖

再见了,竹马精选章节

更新时间:2025-08-19

我拿下文科状元,沈砚摘得理科榜首。我们并列全市双状元,在礼堂合影时十指相扣。

所有人都以为,我们会一起飞往巴黎。毕竟,那是我们写进日记、刻在课桌上的约定。

可最后,登上国际航班的,只有我一个人。而他,

留在了国内顶尖大学的上海交大录取名单上,跟她一起读这个学校的还有我的闺蜜苏晴。

「国外太远,你不适合一个人去。」他说,「而且,我不想你写小说荒废人生。」

于是他替我退了签证,改填了跟他同一个城市的另一个大学,说:「等你毕业,我们就结婚。

」可后来,我依旧坚定地踏上了出国的飞机。七年后重逢,他在读者见面会后排站起身,

声音发抖:「林晚,你书里的爱情很动人,可你有真正爱过吗?」1高中毕业七年后。

我第一次听见沈砚的名字。是在巴黎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在塞纳河畔的公园长椅上看书。

身旁的女孩子第三次把目光落在我脸上时。终于迟疑地开口:「林晚?

你是……永川一中的林晚吗?」我抬眼。望着她略带雀跃的脸,有些茫然。「我是陈露,

高二(3)班的,我们上过同一节法语选修课。」她笑了起来,仿佛找到了失落的拼图。

永川一中是我的母校。她确实是我的同级生。她说她记得我总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

阳光洒进来时,像一层薄金。我努力回想,却只捕捉到零碎片段。那些年少的脸,

早已模糊成影。但她并不在意,反而热切地说:「不记得也没关系,那你一定记得沈砚吧?!

」沈砚。这个名字撞进耳朵的一瞬。我的手指微微一颤,书页翻了过去。

她立刻察觉了我的异样。继续说道:「你们可是全校公认的青梅竹马啊!」

「高考后你们不是一起去了法国吗?沈砚拿了全额奖学金,你跟着他出国深造,多浪漫!」

「他人呢?怎么没陪你一起来?工作了?」「你们结婚了吗?孩子多大了?」

她一口气问了四五句。而我,一句都没听清。

脑海里全是那个雨夜——我捧着录取通知书冲进他家楼下,却看见他撑着伞,

搂着我的闺蜜苏晴走进公寓。手机突然响起。是编辑部催稿的提醒。我合上书,

起身说:「抱歉,我得走了。」她愣在原地,还没反应过来。我快步离开。可我知道,

接下来的路,沈砚的名字会像落叶一样,一片片落满在我的心上。2我的心情。

并未因为回到家中就得以平息。关上房门,脱下外套,我喝了一口泡的茶,心情却愈发沉重。

我一静下来。脑海里就浮现出「沈砚」两个字。他像是一把生锈的钥匙。一转动。

那些被锁住的往事,就像老屋的雨水管一样。不断滴漏。沈砚是我家隔壁的男孩。

也是从小和我一起上学的青梅竹马。他理科极好。竞赛金牌拿过三块。

高考前就被国外名校预录取。而我。文科成绩也不错。拿过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

我们都爱法国文学。他读小仲马,我读雨果。书页里夹着彼此写的批注。

那年我们都申请了巴黎的大学。所有人都以为,我们会并肩飞往国外。毕竟。

连班主任都说:「你们是永川一中最有希望的文理双星。」可如今。我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

心底泛起一丝苦笑。原来时至今日。还有人不知道。其实最后和沈砚一起读书的。不是我。

是我的闺蜜苏晴。3我静静地靠在沙发上,想眯一下,可一闭眼,全是那个女孩说的话。

好不容易迷糊过去,却被一条微信消息惊醒。是班长夏晓雨发来的语音:「林晚!

你真是越来越漂亮了!你还在法国吗?!」我愣住。「什么意思?」「哎呀,你快看高中群,

群里都炸了!」???我的**已经三年没登了。密码试了五次才想起来。

那个叫“永川一中2016届·星辰大海”的群。毕业那年还有几百条消息。

后来渐渐归于沉寂。一年没动静,两年没发言。我以为它早就死了。可就在刚刚,

有人发了一张照片。【**!你们快看!!】【我在巴黎拍到林晚了!!她本人比照片还仙!

!】【她坐在公园长椅上看书,夕阳打在脸上,一只小鸟停在她肩上她都不知道!!

】【这氛围感绝了!小说女主本主!!】照片里,在午后的塞纳河畔,

我正读着一本雨果的旧版小说。风吹起书页,我也未曾察觉。不用猜。拍下这张照片的,

一定是认出我的陈露。群里瞬间刷屏。【林晚现在是不是在法国?】【她和沈砚还在一起吗?

怎么没看到他?】【他们不是说好一起去留学的吗?】我往下翻着。手指一顿。

又看到了「沈砚」两个字。和从前一样。无论提到我们中的哪一个。

另一个的名字总会紧跟着出现。像一对无法拆解的坐标。一个在原点,一个早已偏移。

4【没有,就她一个人。】陈露回复道。群里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即炸开锅来。【啊?

真的假的?】【她不是和沈砚一起出国的吗?】直到一条【你们还不知道?

林晚和沈砚高三毕业就分手了】的消息跳出来。沉寂三年的群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什么?!

他们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吗?】【沈砚当年不是为她放弃清华的吗?】【天啊,

我到现在才听说……】【那她现在一个人在法国?

太让人心疼了……】围绕着我和沈砚的过往。群聊刷出了近千条消息。而我,

在看到那条“分手”时。就已经不再往下翻了。夏晓雨在语音里追问:「你会回国吗?」

我想起我下个月刚好有新书签售会在国内举行,于是便说:「下个月我要回杭州几天。」

「真的?!」她声音陡然拔高,「那太巧了!我也在杭州!你落地一定要告诉我!

咱们必须聚一聚!」高中时我和夏晓雨关系不错。她坐我后排,常借我笔记。出国后,

她是唯一还偶尔发消息问候的人。我没多想,随口应了句:「好啊,到时候联系。」

而就是这一句轻飘飘的答应。让我在回国第三天的饭局上。

见到了那个我以为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沈砚。】5说实话。我有点意外。

因为我没想到:沈砚常来的那家湖边餐厅,会是我们约饭的地方。当时我刚见到夏晓雨。

她和记忆里一样爱笑。一见面就张开双臂抱住我,喊着:「林晚!你终于回来了!」

她还是高中时那副热络劲儿。亲昵地挽住我的手臂,边走边说个不停。讲她工作后的趣事。

讲谁结婚了谁生娃了。而我一直微笑着听。直到她提起:「你不知道,

沈砚这几年过得有多低落。」「他原本可以全额奖学金去巴黎大学的,为了留在国内,

推了这么好的机会。」「唉,你说你,不就一场误会吗?至于走那么远……」

她的声音忽然收住。脚步也僵在原地。我原本正低头看菜单。这突如其来的寂静让我抬起头。

果不其然。面前站着的人,让我呼吸一滞。沈砚。6这是七年来。我与沈砚第一次见面。

在独自漂泊的每一个夜晚。我曾反复设想。那个爱读小仲马、总在书页边缘写诗的少年,

会长成什么模样?而如今,站在面前的人。正一点点拼合我记忆的碎片。米白毛衣,

深灰大衣。一双沉静却锐利的眼睛。褪去了少年时的张扬。不再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炽热。

却多了一种近乎疏离的克制。唯一未变的,是他眉心那道微不可察的折痕。

从前我总觉得沈砚像一首未完成的诗。有光,也有阴影。如今再看。那首诗似乎写到了终章,

只是我不在其中。夏晓雨看看我,又看看他。原本明亮的餐厅角落。因这场猝不及防的相遇,

忽然安静下来。空气像被抽空了一般。但很快,就有人打破了沉默。「沈砚,大家都在等你。

」一道轻柔却熟悉的女声从他身后传来。苏晴走了过来。她穿着浅藕色的长裙,妆容精致。

直到察觉他的异样,她才顺着目光望向我。视线相撞的那一瞬。我在她眼中看见了慌乱。

她嘴唇微张,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只挤出两个字:「林……晚……」我听出她声音里的颤抖。

觉得她大可不必如此。毕竟当年牵着他走进大学校园的人。是她。而我,

是那个被留在雨里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如果那天公园里的校友还在。

我可以告诉她:「其实最后和沈砚一起去大学的。」「不是我。」「是她——苏晴。」

】7在十七岁以前。我和沈砚的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只要认识我们的人都知道。

有沈砚的地方,就一定有我在。我和沈砚。从幼儿园就坐在同一排。小学同班,初中同校,

高中一个进了理科重点班一个进了文科重点班。我解不出数学题时,第一个想起的是他。

他写不出作文时,我会在草稿纸上帮他列提纲。有一次我来例假,

他旷课跑到小卖部帮我买卫生巾,放学将外套套在我身上护送我回家。

以至于所有人都说:「你们以后要是不结婚,简直是浪费天意。」我也以为。

可就在高二那年。我的好闺蜜苏晴突然对我说:「你天天和沈砚黏在一起,

你说他会不会变心啊?」「要不我帮你试探一下?看他到底专不专一?」她笑着说。

那时我们正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我当她是开玩笑,笑着回她:「你去啊,反正他也不会理你。

」后来我才知道。她不是开玩笑。而我,也错得离谱。8自那以后,

苏晴开始频繁问我关于沈砚的事。起初很自然,像每个关心朋友的闺蜜一样。

「他喜欢喝什么口味的奶茶?下次我带一杯。」「他最近听什么歌?我看到他在走廊戴耳机。

」「他生日快到了吧?我想送他一本诗集,你觉得他喜欢波德莱尔还是兰波?」我毫无防备。

甚至觉得她细心。我坚信沈砚对我的爱坚如磐石。我把沈砚的口味、作息、喜欢的作家,

一字不落地告诉了她。我还笑着说:「你比我还了解他了。」

她也笑:「那不是为了帮你‘试探’嘛。」我们俩都笑了。像两个天真的女孩,

在玩一场无伤大雅的游戏。可渐渐地,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去小卖部,

她说顺路;我等沈砚放学,她刚好也往那个方向走。有一次我发烧请假,沈砚来我家送笔记。

第二天,苏晴也提着水果来看我。「听说你病了,我有点担心。」她坐在我床边削苹果,

语气温柔得像亲姐妹。我感动得差点落泪。直到某天,我在文学社公告栏看到一张合照。

沈砚和苏晴站在排练厅中央,她低头改剧本,他站在她身后看。阳光从窗格斜照进来,

落在他们交叠的影子上。配文是:《雨夜巴黎》舞台剧主创合影。

发布时间是上周五——那天我因例假提前回家,

沈砚第一次没有送我回家而是说他去图书馆自习。我问沈砚:「你那天是去图书馆自习了吗?

」他顿了一下,说:「嗯,怎么了?」我没再追问。可那天晚上,我翻出手机微信记录。

发现苏晴在排练中途发了条朋友圈:【和某人熬到九点,终于把第三幕改完。

他念独白的样子,像从诗里走出来的人。】定位正是学校文艺楼。时间,

是沈砚说“在自习”的那晚。我开始留意他们的互动。发现沈砚的朋友圈,不知从何时起,

开始转发苏晴写的文字。他书包上,

挂着一个手工编织的黑色书签——那是苏晴最拿手的样式。而我送他的那支钢笔,

再没见他用过。我问苏晴:「你和沈砚……最近走得很近?」她眨眨眼,装傻:「你怎么了?

不是你说让我多接触他,帮我‘试探’的吗?」我哑口无言。难道是我多心了?

刚好那段时间我要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比较忙,我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中。

没再关注这些小变化。直到那天,我在图书馆角落听见他们的对话。

苏晴轻声说:「你不用勉强自己,如果心里还是她,我可以退出。」沈砚沉默很久,

才说:「不是勉强。是我才发现……原来有人能懂我写的诗,不只是敷衍地说‘写得真好’。

」「你写的每一段,都像是在替我说话。」「林晚……她太忙了,顾不上我。」

我站在书架后,指甲掐进掌心。难道,他变心了?9不知从何时起。

苏晴成了我和沈砚之间常被提起的名字。也是苏晴主动加入文学社,和沈砚一起筹备校刊。

也许是她第一次在校刊上发表了那篇《雨夜巴黎》。又也许,是两人第一次合作舞台剧。

她写剧本,他朗诵。声音与文字契合得像是天生一对。演出结束后,掌声持续了五分钟。

教导主任说这是十年来最成功的一次文艺汇演。海报贴满了走廊,整整一个月都没撤。

曾经我不以为意。总觉得她只是凑巧参与了他的事。可我渐渐发现。

沈砚开始提起她写的段落。会为她修改的句子反复推敲。甚至在我面前,念起她笔下的独白。

直到高三那年。沈砚对我说:「林晚,我决定留在国内读书。」

尽管那段时间我们正因误会冷战。我仍低声说:「好,只要你开心就好。」后来我才知道。

那不是他的选择。是苏晴的。10夏晓雨算是为数不多知道我和沈砚往事的人。

她一直觉得苏晴手段高明,也替我抱不平。新书发布会现场,灯光柔和,读者席坐满了人。

我刚讲完创作心路,进入提问环节。一个低沉熟悉的声音从后排响起:「林晚,

你书里写‘真正的爱是奋不顾身’,可你当年,为什么走得那么干脆?」我抬眼。是沈砚。

他坐在角落,穿着深灰大衣,像七年前那个雨夜一样安静。全场目光随之聚焦。

空气微微凝固。夏晓雨立刻起身,语气冷了几分:「这位读者,问题可以更尊重一点吗?

这是林晚的个人分享,不是情感调解节目。」沈砚没看她。只盯着我,声音很轻,

却字字清晰:「如果真正爱过一个人,怎么会轻易放弃?」我握着话筒的手微微一紧。

台下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拍照,有人录视频。可我眼里只有他。

那个曾和我共读小仲马、在草稿纸上写诗的少年。如今眼神里竟有责备,有痛,

还有不肯放下的执念。夏晓雨想打断,我轻轻摇头。我对主持人说:「这个问题……我回答。

」全场安静。我说:「你说我放弃得干脆,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奋不顾身的人,是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