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耳环,牵出顶流的罪与罚

一枚耳环,牵出顶流的罪与罚

主角:顾晏尘苏清瑶苏念
作者:吟风辞月

一枚耳环,牵出顶流的罪与罚第1章

更新时间:2025-09-24

都说好奇心害死猫,但我坚信,没有瓜吃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缓慢无趣的凌迟。我曾是顾晏尘和苏清瑶这对国民CP最虔诚的信徒,在论坛为他们盖起万丈高楼,在超话为他们的爱情摇旗呐喊,坚信他们就是娱乐圈最后一块爱情的遮羞布。直到有一天,大厦倾塌。“和平分手,依旧是朋友”,官方声明写得轻描淡写,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侮辱了所有真情实感投入过的粉丝的智商。我不信,一个字都不信。我知道,真相被埋在明星那座金碧辉煌的牢笼深处,是一个充满了眼泪、背叛和秘密的巨大宝藏。而我,偏要做那个唯一的盗墓贼。所以,当顾晏尘的工作室招聘生活助理时,我来了。他们想要一个细心、嘴严、绝对忠诚的助理。他们得到了前两样,至于忠诚?我的忠诚只属于真相。这份工作不是谋生,是卧底。我,林晓,就是我自己的首席侦探。

“你为什么想来做这份工作?”

王姐,顾晏尘那位传说中手腕通天、一个眼神就能让对家公司抖三抖的金牌经纪人,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将我从头到脚细细打量。她的指尖夹着一支细长的女士香烟,但没有点燃,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在烟灰缸边缘轻敲。

我挺直了背,露出了早已练习过一百遍的、最无害也最诚恳的微笑。

“因为我崇拜顾老师,王姐。我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能在他身边工作,哪怕只是处理一些琐事,也是我的荣幸。”

这套说辞标准得像教科书,我敢保证,前面九个来面试的女孩说的都大同小异。

王姐的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显然对我的答案不置可否。“崇拜他的人多了去了,排队能从这里排到黄浦江。林晓,24岁,新闻系毕业,做过两年娱乐小编。你的履历很有趣,为什么放弃专业对口的工作,来做助理?”

来了,压力面。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我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我准备已久的杀手锏。“因为我觉得,上一份工作让我离得太近,反而失去了对‘真实’的尊重。每天追逐捕风捉影的消息,编造博人眼球的标题,那不是我想要的新闻。我更想踏踏实实地为一个人服务,用我的细心和专业,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我顿了顿,直视着她的眼睛,补充道:“而且,我知道顾老师有偏头痛的毛病,不能闻**性强的香水,对花生和芒果过敏,喝咖啡只喝冰美式,不加糖不加奶,柠檬水要放三片,不能多也不能少。他习惯在床头放一本纸质书,不管看不看。他还……”

我每多说一条,王姐眼神里的审视就减淡一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这些当然不是我编的,而是我身为“晏影随行”CP粉大粉头时,拿着八倍镜从顾晏尘和苏清瑶的各种物料、采访、路透里一帧一帧扒出来的细节。当年我有多爱他们,现在这些情报就有多值钱。

这就是我的投名状,一种极端粉丝才具备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了解。我在赌,赌王姐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自己人”。

王姐终于将那支烟按在了烟灰缸里,站起身。“你对他的了解,比他自己还多。明天早上八点,到这个地址报到。试用期一个月,薪水和要求,人事会跟你谈。记住,林晓,”她走到我面前,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不容置喙的警告,“在这里,你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出了这个门,就必须烂在肚子里。我们不需要一个传声筒,只需要一双能干活的手和一个不会思考的脑子。明白吗?”

“明白,王姐。”我乖巧地点头,心里的野草已经长到了三米高。

不会思考的脑子?开什么玩笑。我的大脑,此刻正像一台超高频运转的处理器,兴奋地规划着接下来的每一步“吃瓜”大计。

顾晏尘的公寓在市中心最高档的住宅区,大平层,三百六十度环绕落地窗,能俯瞰半个城市的夜景。装修是极简的黑白灰风格,冰冷、空旷,像个高级样板间,没有一丝烟火气。

我到的时候,王姐已经在了。她给了我一份长达十页的注意事项,从访客接待流程到垃圾分类标准,细致到令人发指。

“顾老师在书房,上午有几个线上会议。你的第一项工作,是把那间储藏室整理出来。”王姐指了指走廊尽头的一扇门,“里面都是这几年粉丝送的礼物,还有一些他以前的旧东西,占地方。大部分都可以处理掉,贵重的、有特殊意义的,你整理出来,拍照给我,我来决定去留。”

“好的,王姐。”我接过钥匙,内心一阵狂喜。

储藏室!旧东西!这不就是新手村里藏着绝世秘籍的山洞吗?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任务!

王姐交代完就雷厉风行地走了,偌大的公寓里只剩下我和那个紧闭的书房门。我能隐约听到门后传来顾晏尘低沉的说话声,听不清具体内容,但语气听起来有些不耐烦。

很好,正主被关在笼子里,我可以放心寻宝了。

我打开储藏室的门,一股混合着灰尘和纸张的陈旧气味扑面而来。房间不大,但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上面贴着标签:“粉丝礼物2020”、“粉丝礼物2021”、“剧组纪念品”、“旧剧本”……

我像一只掉进米缸里的老鼠,戴上手套和口罩,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粉丝送的礼物五花八门,从手工**的相册、十字绣,到各种奢侈品牌的袖扣、领带夹,甚至还有人送了一整套金碗筷。我一边啧啧称奇,一边按照王姐的吩咐拍照、分类、打包。这些东西承载着粉丝们沉甸甸的爱意,最终的归宿却是被当成垃圾处理掉,真是讽刺。

但我的目标显然不是这些。我把重点放在了那些可能藏着私人痕迹的箱子上。

整整一个上午,我翻遍了所有的礼物箱,除了感叹顾晏尘粉丝的财力雄厚,一无所获。我有些气馁,开始整理那些标记着“旧剧本”的箱子。

这些剧本大多都看过了,有些是顾晏尘的成名作,有些是反响平平的扑街剧。剧本的边角都有些卷曲,上面还留有他做笔记的痕迹。我翻得很快,直到我拿起一本名叫《冬日焰火》的电影剧本。

我的心脏猛地一缩。

《冬日焰火》,正是顾晏尘和苏清瑶的定情之作。当年,他们俩在电影里爱得轰轰烈烈,戏外也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开启了长达三年的“国民CP”时代。

我的手有些发抖,慢慢翻开剧本。里面的笔记比其他剧本都要多,字迹时而潦草,时而工整。在某一页的空白处,我还看到了两个并排画着的小人,一个写着“顾”,一个写着“苏”,手牵着手,旁边画着一颗歪歪扭扭的爱心。

看这幼稚的笔触,八成是苏清瑶画的。

我叹了口气,心里五味杂陈。曾经有多甜,如今就有多虐。我这个CP粉头子的心,又开始隐隐作痛。

就在我准备合上剧本,将它归为“有特殊意义”的那一类时,一个银色的小东西从剧本的夹页里滑了出来,掉在地毯上,发出了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

我愣了一下,弯腰捡了起来。

那是一只耳环,很小,很精致。主体是一片镂空的银杏叶,叶脉雕刻得栩栩如生,工艺极其复杂,一看就不是凡品。

我的大脑在看到这只耳环的瞬间,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瞬间一片空白,随即又掀起了滔天巨浪。

我认得它。

或者说,全网所有致力于挖掘顾晏尘和苏清瑶分手真相的“列文虎克”们,都对它有印象。

在顾苏二人宣布分手前一个月,曾有狗仔拍到一张顾晏尘深夜与某女子在车内交谈的照片。照片拍得极其模糊,根本看不清女方的脸,唯一清晰的,就是她耳朵上那枚在夜色里闪着微光的、造型独特的银杏叶耳环。

当时,所有人都猜测那个女人是苏清瑶。但很快,苏清瑶的粉丝就甩出证据,说苏清瑶对金属过敏,从来不戴耳环,只戴耳夹。

于是,舆论的矛头指向了另一个人——当时正和顾晏尘合作拍摄新剧的、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女演员,温软。

有人扒出,温软的社交账号里,唯一的置顶帖就是一张银杏树的照片,配文:“我爱深秋,也爱落叶。”她似乎对银杏叶有着某种偏爱。

一时间,“顾晏尘出轨温软”的传闻甚嚣尘上。但很快,温软的工作室就光速发表声明,言辞激烈地否认了恋情,并声称要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而顾晏尘和苏清瑶的工作室则始终保持沉默,没过多久,就联合官宣了分手。

那张模糊的照片和这只神秘的耳环,也随着他们体面的分手宣言,成了无人再提的悬案。

可现在,这枚本该出现在温软耳朵上的、引爆了巨大舆论风波的银杏叶耳环,却从顾晏尘和苏清瑶的定情之作剧本里掉了出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晚车里的女人,根本不是什么捕风捉影,而是确有其人!说明顾晏尘一直保存着这只耳环,还将它夹在对自己意义非凡的剧本里!

我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在沸腾,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

真相!这就是我苦苦追寻的、关于那场“和平分手”背后的真相!

我小心翼翼地将耳环攥在手心,金属的冰凉触感让我瞬间清醒。我不能表现出任何异常。

就在这时,“咔哒”一声,书房的门开了。

我吓得一个激灵,闪电般地将耳环塞进了自己的裤子口袋,然后迅速站起身,假装正在整理地上的剧本。

顾晏尘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他。他比屏幕上更高更瘦,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灰色休闲裤,头发有些凌乱,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他没有看我,径直走向厨房,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冰水。

“你是新来的助理?”他的声音比电话里听到的更冷,像是碎冰。

“是……是的,顾老师,我叫林晓。”我的心跳得像打鼓,手心里全是汗。

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水,喉结上下滚动,有种说不出的性感。然后,他才终于将目光投向我,以及我身后那一片狼藉的储藏室。

他的眼神很淡,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看不出任何情绪。

“王姐让你整理的?”

“是的,顾老师。王姐说,大部分都可以处理掉。”我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生怕他看出我心里的惊涛骇浪。

他“嗯”了一声,目光在那些箱子上扫过,最终,落在了我刚刚拿在手里的那本《冬日焰火》上。

他的脚步顿住了。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我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口袋里的那枚耳环,此刻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我皮肤生疼。

他会发现吗?他会问起这本剧本吗?他会记起里面夹着的东西吗?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我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终于,他缓缓地收回目光,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回了书房。

“砰”的一声,门再次关上,将他与我隔绝在两个世界。

我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般地靠在身后的箱子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我摊开手掌,那枚小小的银杏叶耳环正静静地躺在我的掌心,闪烁着冰冷而诡异的光。

我笑了。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

这是一场狩猎。而我,刚刚捡到了**的第一颗子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