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的王牌主厨

养老社区的王牌主厨

主角:陈和平郑怀远
作者:煮金客

养老社区的王牌主厨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1-26
全文阅读>>

“颐和园”社区的大门,低调而考究。没有炫目的金字招牌,只有一块浑然天成的巨大原石卧在入口旁,上面镌刻着社区的名字,字体隽永。穿过需要刷卡验证的自动门禁,视线豁然开朗。

映入陈和平眼帘的,首先是一片精心打理、层次丰富的绿化。高大的乔木投下清凉的绿荫,灌木丛修剪得圆润饱满,各色应季花卉在专属区域里开得热烈而有序。蜿蜒的洁净步道穿梭其间,连接着几栋外观设计现代、线条流畅的低层建筑。远处,隐约可见波光粼粼的人工湖,湖边长廊曲折,亭台点缀。

空气里弥漫着植物清香和湿润泥土的气息,偶尔有清脆的鸟鸣传来。

确实像个桃花源。陈和平心想。环境无可挑剔,甚至比宣传册上看到的还要好上几分。

负责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林晓月的年轻姑娘,穿着合身的职业套装,笑容甜美,语气温柔,引着他办理入住手续,介绍社区的各项设施。“陈伯伯,我们这里有恒温游泳池、标准门球场、专业级的奇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定期举办的各类兴趣班和健康讲座。餐饮方面,除了主体宴餐厅,还有几个风味小灶和二十四小时开放的茶歇区……”

陈和平听着,目光却更多地落在偶尔走过的其他住户身上。老人们大多衣着得体,神态安详,三三两两,或散步,或坐在长椅上低声交谈。看到他这个新面孔,会投来礼貌而略带审视的目光,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一切都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他的房间在一楼,带一个不小的庭院。内部装修是舒适的无障碍设计,色调柔和,设备齐全且智能化。晓月帮他简单安置了行李,主要是那个看起来与崭新环境格格不入的旧帆布包。

“陈伯伯,您先休息一下,熟悉熟悉环境。午餐时间是十一点半到一点半,在主体宴餐厅,您随时可以去。有什么需要,随时按呼叫铃或者直接联系我。”晓月说完,便礼貌地告辞了。

陈和平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摸了摸光洁的灶台(社区允许住户在自己房间进行简单的食物加热,但禁止明火烹饪),推开玻璃门,走到小院里。院子里土地平整,空荡荡的,或许可以种点葱蒜香菜?他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

临近中午,他按照指示牌,走向主体宴餐厅。

餐厅空间开阔,装饰雅致,柔和的灯光洒下来。取餐区是半自助形式,穿着整洁制服的服务人员站在一道道菜品后面。老人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选取食物,交谈声压得很低。

陈和平端着托盘,目光扫过那些菜品。

晶莹剔透的虾饺,皮薄如纸,能清晰看到里面粉红的虾仁;煎得恰到好处的银鳕鱼,配着精致的酱汁和焯水的芦笋;甚至还有一道分子料理风格的“水果胶囊”,摆盘如同艺术装置。

他夹了一块看起来最普通的红烧肉,又选了一小份清炒豆苗,加上一碗米饭,找了个靠窗的安静位置坐下。

红烧肉入口,炖得火候是够的,肉质酥烂。但……他微微蹙眉。糖色炒得有点过,带了一丝极细微的焦苦底味,而且为了追求漂亮的酱红色,酱油的比例似乎稍重了点,压住了肉本身的香味。豆苗倒是脆嫩,但油显然用得多了些,盘底能看到一层清亮的油光。

不是不好吃。以养老社区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是超高标准。食材是顶级的,烹饪技术是专业的,摆盘是花了心思的。但……就是少了点什么。少了那种“锅气”?或者说,少了点“人”味儿?一切都太标准,太精确,太像……酒店里的自助餐,或者说,米其林餐厅的标准化出品。

他慢慢吃着,注意到不远处一桌几位老太太,小口品尝着面前小巧的点心,低声交流着。

“今天这马拉糕,发酵得还是欠了点火候,不够蓬松。”

“是啊,比不上郑师傅上周做的那批。他好像又去法国交流了?”

“听说王太太昨天自己烤了杏仁瓦片,酥脆得不得了,改天要去讨教一下方子。”

陈和平收回目光,心下了然。这里追求的,似乎不仅仅是吃饱吃好,更是一种品味、技艺的展示和较量。厨艺,在这里,恐怕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那么简单。

他安静地吃完,将餐具送到回收处。走出餐厅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邻居“友善”。

一切都完美。

但他心里那点异样的感觉,却挥之不去。这桃花源,平静的水面下,似乎潜藏着看不见的波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