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很久以前,唐朝的江南水乡有个名叫青溪的小镇,镇子里流水潺潺,
乌篷船在河道里慢悠悠地晃着,船桨划过水面时溅起细碎的水花,
偶尔还会有几条银鱼跃出水面,引得岸边孩童拍手叫好。岸边的杨柳垂着绿丝绦,
风一吹就轻轻拂过行人的肩头,带着淡淡的水汽和青草的香气。镇上的房屋多是白墙黛瓦,
顺着河道蜿蜒排布,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若是到了傍晚,灯笼点亮,
整个镇子就像披了一层暖融融的橘色轻纱。这里的人们都信月老牵线的传说,
镇上的月老祠虽不大,却总是香火不断,谁家要是有儿女到了婚嫁的年纪,
总会让母亲带着去烧柱香,再求一签姻缘签,盼着能求来一段郎才女貌的好姻缘。
可谁也没料到,有一回天庭的蟠桃宴上,负责掌管人间姻缘的月老多喝了几杯仙酒,
醉眼朦胧中拿着红线轴子一通乱绕,竟把青溪镇上两对本不该有交集的人,
硬生生系在了一起,这下可在平静的小镇里掀起了一场让人捧腹又暖心的闹剧。
青溪镇上有个二十出头的书生叫李明,生得眉清目秀,皮肤是常年待在屋内读书养出的白皙,
嘴唇薄而温润,鼻梁挺直,就是性子憨厚得有些木讷,说话时总带着几分书卷气,
一着急还会有些结巴。他住的巷子口有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
枝繁叶茂,夏天时能遮住大半个巷子的阴凉。每回李明捧着书边走边读,
琢磨着诗句里的深意时,十有八九会一头撞在树干上,疼得他捂着额头直咧嘴,
眼眶泛红却不肯哭,只是对着老槐树小声念叨:“都怪你挡路,
不然我肯定能想通那句‘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了。”可下次依旧改不了这毛病,
有时候镇上的孩童会躲在树后,等着看他撞树的模样,等他捂着额头念叨时,就捂着嘴偷笑,
李明见了也不恼,只是从怀里掏出几颗自己攒下的糖分给孩子们,然后挠挠头嘿嘿一笑,
又接着去啃那些厚厚的典籍。李明的家境不算好,父亲早年在镇上的粮铺当伙计,
不幸染了风寒去世,母亲靠给人缝补浆洗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即便如此,
母亲也从未想过让李明放弃读书,她总说:“我儿是块读书的料,将来定能考个功名,
让咱们娘俩过上好日子。”为了让李明安心备考,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河边洗衣服,
洗完衣服又去镇上的大户人家帮忙缝衣服,晚上回来还要借着微弱的油灯,给李明补衣服。
李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更加发奋读书,常常读到深夜,眼睛熬得通红也不肯休息,
他总想着,等自己考上功名,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巷子尾开着一家小茶馆,
名叫“清茗居”,茶馆不大,只有四五张桌子,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桌子上的青花瓷碗摆放得整整齐齐,碗沿擦得锃亮,能映出人的影子。
老板娘是个叫小芳的姑娘,比李明小两岁,生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眼睫毛又长又密,
像两把小扇子,笑起来时眼睛会弯成月牙,嘴角还会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
她的头发总是梳成一个简单的发髻,用一根桃木簪固定住,偶尔会有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
增添了几分灵动。小芳做起事来手脚麻利得很,她爹早年在河里撑船时,
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娘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她十五岁就撑起了这家茶馆,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水、煮茶、准备点心,把小小的茶馆打理得井井有条。
小芳煮茶的手艺是跟她爹学的,她爹生前最喜欢研究茶道,家里藏了不少好茶。小芳煮茶时,
会先把泉水倒进砂锅里,放在小火上慢慢煮,等水烧开后,再放入适量的茶叶,
用勺子轻轻搅拌几下,然后盖上锅盖焖一会儿。不一会儿,浓郁的茶香就会从砂锅里飘出来,
弥漫在整个茶馆里,让人闻了就觉得心旷神怡。镇上的老茶客都喜欢来小芳的茶馆喝茶,
他们常说:“小芳煮的茶,比镇上最大的茶馆‘茗香楼’煮的还好喝,而且价格还便宜。
”小芳心里藏着个小秘密,她喜欢李明,从她第一次看见李明背着书篓,
认真地在老槐树下背书开始,那颗心就悄悄系在了他身上。那天,小芳去河边挑水,
路过老槐树下时,看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少年,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篓,手里捧着一本书,
低着头,小声地读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看起来格外耀眼。小芳看呆了,挑着水桶站在原地,直到少年读完一段书,抬起头来,
看到她时,露出了一个憨厚的笑容,小芳才回过神来,脸颊一下子红了,
赶紧挑着水桶匆匆离开。从那以后,小芳就开始留意李明,她知道了他叫李明,是个书生,
每天都会在老槐树下背书,她还知道了他家境不好,却依旧发奋读书。每天李明路过茶馆时,
小芳总会提前泡好一杯温热的绿茶,绿茶是她特意留的好茶,茶叶嫩绿,
泡出来的茶汤清澈见底,喝起来清香甘甜。她会把茶放在茶馆门口的小桌子上,
趁没人注意的时候,飞快地塞到李明手里,轻声说:“李大哥,读书累了,喝点茶解解乏。
”李明每次都愣一下,然后红着脸接过茶,小声道句谢,就匆匆走了,
他光顾着琢磨书中的道理,竟没察觉小芳眼底的温柔。有时候,
李明会在茶馆门口停留一会儿,跟小芳聊几句,问问她茶馆的生意怎么样,
小芳总是笑着说:“挺好的,多谢李大哥关心。”其实,有好几次,小芳都想跟李明表白,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怕被李明拒绝,更怕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
青溪镇上还有个有钱人家的**叫王秀兰,是镇上王员外的独生女。王员外是做丝绸生意的,
在镇上开了好几家丝绸铺,生意做得很大,家里很有钱,光是丫鬟就有十几个。
王秀兰自小娇生惯养,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最好的丝绸做的,
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头上戴的首饰不是金的就是银的,闪闪发光。她的性子也有些傲娇,
说话带着点小脾气,不管是对丫鬟还是对镇上的其他人,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镇上的年轻人大多不敢跟她搭话。王秀兰虽然性子傲娇,却也不是个蛮横无理的人,
她从小就跟着镇上的先生读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画画,画得特别好,
她画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有时候,她会把自己画的画送给丫鬟,
丫鬟们都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王员外早就为她物色好了婆家,
是邻镇张大户的儿子张云飞,张大户是做粮食生意的,家里也很有钱,两家门当户对,
只等着选个良辰吉日就完婚。王秀兰对这门亲事没什么感觉,只觉得张云飞说话油腔滑调,
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也没敢多说什么,
只在心里暗暗盼着能遇到个合心意的人。张云飞其实也不是个坏人,他只是性子比较活泼,
喜欢跟人开玩笑,有时候说话没个正经,让人觉得他油腔滑调。他对王秀兰其实挺有好感的,
觉得她长得漂亮,又有才华,只是不知道怎么跟她相处,每次见到她,
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用开玩笑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紧张,
结果反而让王秀兰对他更加反感。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月老,
此刻正在天庭的姻缘殿里犯着愁。月老的姻缘殿很大,殿内摆放着无数个红线轴子,
每个红线轴子上都系着两根红线,分别连着人间一对有缘人的手指。
红线轴子按照人间的地域分类摆放,青溪镇的红线轴子放在最角落的一个架子上,
上面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青溪镇”三个字。那天蟠桃宴上,各路神仙都来敬酒,
太上老君端着一杯用千年灵芝泡的酒,笑着对月老说:“月老啊,你掌管人间姻缘,
让无数有情人终成眷属,劳苦功高,这杯酒你可得喝。”月老推辞不过,
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接着,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等神仙也纷纷过来敬酒,月老架不住劝,
一杯接一杯地喝,喝得酩酊大醉,晕头转向,连路都走不稳了。回到姻缘殿后,
月老看着满架子的红线轴子,觉得眼前的东西都在打转,他揉了揉眼睛,
拿起青溪镇的红线轴子,想整理一下,结果醉眼朦胧中,
竟把李明的红线和王秀兰的红线缠在了一起,
还顺手把小芳的红线跟一个路过青溪镇的外地商人的红线系在了一块儿。
那个外地商人叫周旺财,是做茶叶生意的,路过青溪镇时,在小芳的茶馆里喝了杯茶,
觉得小芳长得漂亮,又勤快,就动了心思,想娶小芳做老婆,
还托了镇上的媒人去小芳家说媒,小芳当时就拒绝了,说自己不想嫁给他。可月老喝醉了,
哪里知道这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红线系错了。等月老第二天酒醒了,头疼欲裂,
他揉着太阳穴,走到架子前,准备整理红线轴子,结果一看红线册,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手里的红线册“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赶紧捡起红线册,翻到青溪镇那一页,
确认自己真的把红线系错了,拍着大腿直叹气:“哎呀糟了!这可怎么好!
牵错红线可是犯了天规,要是被玉帝知道了,非得罚我去面壁思过不可!
”他急得在姻缘殿里转来转去,一会儿抓抓头发,一会儿跺跺脚,
想直接下凡把红线改过来,可又想起天规规定,神仙不能随意干涉人间姻缘,
除非有特殊机缘,只能在一旁暗中观察,盼着能有机会补救。月老还特意去请教了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捋着花白的胡子,笑着说:“月老啊,你也别太着急,人间的姻缘自有定数,
说不定这错牵的红线,也是一场缘分呢?你就放宽心,在一旁看着,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月老听了太白金星的话,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可还是忍不住担心,每天都站在云端,
看着青溪镇的动静。没过几天,青溪镇就传遍了一个消息,说王员外家要招李明做女婿。
这消息是王员外先传出来的,他前几天去月老祠上香,求月老保佑女儿能有个好姻缘,
结果当天晚上就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红线轴子,
对他说:“你女儿的天定良缘是镇上的书生李明,要是错过了,
你女儿这辈子就难有好姻缘了。”王员外醒了之后,觉得这是月老的指点,
赶紧派人去打听李明的情况,得知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书生,虽然家境普通,
但将来说不定能有出息,就决定招他做女婿。王员外还特意把王秀兰叫到跟前,
跟她说了这件事,王秀兰听了,皱着眉头说:“爹,我才不要嫁给那个书呆子呢!我见过他,
上次在镇上的书店,他跟老板讨价还价,想买一本旧书,看起来抠抠搜搜的,一点都不大方。
”王员外板着脸说:“这是月老的指点,由不得你任性!李明是个好苗子,
将来肯定能有出息,你嫁给他,不会吃亏的。”王秀兰还想反驳,可看到父亲严肃的表情,
只好把话咽了回去,心里却满是委屈。李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老槐树下背书,
手里还拿着小芳刚塞给他的绿茶,茶水还带着温热,在手里暖暖的。他愣了半天,
眼睛瞪得大大的,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王员外家的管家亲自上门,
穿着一身体面的绸缎衣服,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子,客气地对他说:“李公子,
我家老爷有请,想跟你商量一下提亲的事。”李明这才反应过来,心里乐开了花,
连手里的绿茶凉了都没察觉,一口答应下来,恨不得马上就去王家提亲。他心想,
自己要是娶了王**,就能借助王家的势力,不用再担心备考的费用,
母亲也不用再那么辛苦,说不定还能早点考上功名,光宗耀祖。李明兴奋地跑回家,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拉着李明的手,
哽咽着说:“我儿终于有出息了,娘没白疼你。”那天晚上,
母亲特意去镇上买了半斤猪肉,给李明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李明吃着红烧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