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红砖墙里的笑声青瓦红砖的老家属院,
总飘着两样东西——王奶奶家煤炉上的葱花饼香,和我们仨的吵嚷声。我叫林晓,夹在中间,
上面有个比我大四岁的哥林阳,下面是小我两岁的弟林默。
那时候父亲林建国还没把“应酬”挂在嘴边,傍晚总能踩着夕阳的金边回来,袖口卷到小臂,
进门先把林默举过头顶,让他去够客厅吊灯上挂着的风铃。母亲苏慧永远在厨房里转,
铝制的炒勺敲得铛铛响,看见父亲回来,会从氤氲的热气里探出头笑:“洗手吃饭,
今天炖了排骨。”林阳总抢着坐父亲旁边,把碗里最大的那块排骨夹过去,说“爸上班累”,
我和林默就噘着嘴,母亲便会偷偷给我们碗底再埋一块,用眼神示意我们别声张。
周末的午后最惬意。父亲会在阳台修旧收音机,林阳趴在旁边递螺丝刀,
我和林默蹲在地上拼拼图,阳光透过纱窗,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母亲坐在藤椅上织毛衣,线团滚到我脚边,我捡起来递过去,她指尖的温度蹭过我的手背,
软乎乎的。那时候我以为,这红砖墙围起来的日子,会像母亲织的毛衣一样,一圈圈织下去,
永远暖烘烘的。直到那年夏天,一切都变了。父亲回来的时间越来越晚,
身上的味道从烟草味变成了陌生的香水味。有天晚上,我起夜,听见父母在卧室里吵架,
声音压得很低,却像针一样扎进耳朵。“你到底跟她断不断?”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
“这日子还过不过了?”父亲没说话,只有摔东西的脆响。我缩在走廊拐角,不敢动,
直到听见母亲压抑的抽泣,才悄悄溜回房间,蒙着被子,听见隔壁林默翻了个身,
小声问:“姐,你也没睡着啊?”第二章摔碎的风铃风铃是父亲亲手挂的,
淡蓝色的玻璃片,风一吹就叮当作响,像在唱歌。可那天晚上,这歌声变成了刺耳的碎裂声。
起因是母亲在父亲的西装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电影票根,
日期是上周六——那天父亲说他在单位加班。饭桌上,母亲把票根放在父亲面前,
声音很轻:“建国,你跟我说实话。”林阳停下筷子,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
林默则攥着我的衣角,小声问:“妈怎么了?”父亲的脸一下子沉了,
把筷子往桌上一拍:“你又瞎翻我东西?我说了加班就是加班,票根是同事塞给我的!
”“同事会塞情侣座的票根?”母亲的声音提高了些,眼圈红了,“我昨天去你单位,
门卫说你上周六根本没去!”争吵像点燃的鞭炮,一下子炸开了。父亲站起来,
指着母亲的鼻子骂:“你是不是疯了?整天疑神疑鬼的!”母亲也站了起来,
眼泪掉下来:“我疑神疑鬼?你晚归、你身上的香水味、你藏起来的手机……林建国,
你摸着良心说,你对得起这个家吗?”我和林默吓得往后缩,林阳却突然站起来,
对着母亲喊:“妈你别闹了!爸工作那么累,你就不能理解理解他吗?”母亲愣住了,
看着林阳,眼泪掉得更凶:“阳阳,连你也这么说我?”接下来的画面,
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父亲大概是被吵得烦了,也或许是被戳中了痛处,
抬手就给了母亲一巴掌。“啪”的一声,特别响,整个屋子都安静了。母亲捂着脸,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她看着父亲,眼神里全是失望,然后突然冲过去,
抓起桌上的水杯就砸了过去。水杯没砸中父亲,砸在了阳台的风铃上。
淡蓝色的玻璃片碎了一地,叮当作响的歌声没了,只剩下碎片反射的冷光。母亲蹲在地上,
抱着头哭,父亲喘着粗气,林阳僵在原地,林默吓得哭出声,我站在那里,
手里还攥着刚才没拼完的拼图碎片,指尖冰凉。从那天起,红砖墙里的笑声没了,
只剩下无休止的争吵和冷战。父亲更晚归,有时候甚至不回来,母亲总是坐在沙发上发呆,
眼睛红红的,饭也不怎么做了。林阳开始躲着母亲,放学就往同学家跑,林默总黏着我,
晚上睡觉要抱着我的胳膊才肯睡。我看着家里的一切,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喘不过气。
第三章空荡荡的行李箱冬天来的时候,母亲终于提出了离婚。那天早上,
母亲把我们三个叫到客厅,她穿了件干净的蓝色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只是眼睛里没有光。“我和你爸要离婚了。”她的声音很平静,像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你们想跟谁,自己选。”林阳第一个开口:“我跟爸。”他低着头,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爸能给我更好的生活,我明年要上初中了,需要钱。”母亲的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只是点了点头。林默拉着我的手,小声说:“姐去哪我去哪。”我看着母亲,
她的眼神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期盼,又带着一丝害怕。我想起她偷偷给我碗底埋的排骨,
想起她指尖的温度,想起她蹲在地上捡风铃碎片的样子,我咬了咬嘴唇,说:“我跟妈。
”母亲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她走过来,把我和林默抱在怀里,抱得很紧,
我能感觉到她在发抖。“好,好,妈带着你们,咱们好好过。”离婚手续办得很快,
也很不体面。父亲不肯给母亲一分钱,也不肯给我们任何东西,说那些都是他挣的,
母亲没资格要。母亲没争,她只是收拾了一个小小的行李箱,装了我和林默的几件衣服,
还有她自己的几件旧衣服,就带着我们离开了那个红砖墙的家。离开那天,天很冷,刮着风。
父亲站在门口,没说话,林阳躲在父亲身后,偷偷看了我们一眼,又赶紧把头转过去。
母亲拉着我和林默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没有回头。我回头看了一眼,
红砖墙还是那面红砖墙,只是里面再也不是我们的家了,阳台上的风铃碎片早就被扫走了,
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挂钩,在风里晃着。我们租了个小单间,在老城区的巷子深处,
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破旧的衣柜,窗户对着一堵黑黢黢的墙,没有阳光。
母亲找了份在餐馆洗碗的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就出门,晚上十点才回来,手上总是裂着口子,
涂了药膏也不管用。我和林默白天在附近的小学上学,晚上回来,我就先把作业写完,
然后帮林默辅导功课,等母亲回来,我们再一起热餐馆带回来的剩菜吃。有天晚上,
母亲回来的时候,手上包着纱布,渗着血。我问她怎么了,她笑着说:“没事,
洗碗的时候不小心被碎碗片划到了。”我看着她的手,又看着她疲惫的脸,心里特别疼,
我跑过去,抱着她的腰,说:“妈,我以后少吃点,你别这么累了。”母亲摸着我的头,
眼泪掉在我的头发上,说:“傻孩子,妈不累,只要你们好好的,妈就有劲儿。
”第四章口袋里的糖转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我过得很孤独。新学校的同学都不认识我,
我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背着旧书包,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要么看书,要么发呆。
林默比我适应得快,他性格开朗,没几天就和同桌玩到了一起,而我,像个局外人。
直到遇见陈雪。陈雪是我的前桌,扎着高高的马尾,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有天早上,
我忘记带文具盒,看着桌上的作业,急得快哭了。陈雪回头,看见我的样子,
从她的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递给我:“给你用,我还有呢。”我接过铅笔,
小声说:“谢谢。”她笑了笑,说:“不用谢,咱们是同学啊。”从那天起,
陈雪总跟我说话,课间拉着我一起跳皮筋,中午吃饭的时候,把她妈妈做的红烧肉夹给我,
说:“我不爱吃肥肉,你帮我吃了吧。”其实我知道,她是故意给我的,
因为我从来没带过有肉的菜,总是带咸菜配米饭。有次体育课,
我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流了血。陈雪跑过来,蹲在我身边,
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剥了糖纸递给我:“吃块糖,就不疼了。”她又从书包里拿出创可贴,
小心翼翼地帮我贴上,动作很轻,生怕弄疼我。“以后跑步慢点,别着急。”她看着我,
眼神很温柔。那块糖是橘子味的,很甜,甜到了心里。我看着陈雪,
第一次在新学校感觉到了温暖。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一起上学,一起放学,
一起分享秘密。她知道我家里的事,却从来没有同情我,只是偶尔会把她的衣服带给我穿,
说“这件衣服我穿小了,你穿肯定合适”,会把她的零花钱分给我,说“咱们一起买笔”。
有天放学,陈雪拉着我,带我去了她家里。她的家很大,有宽敞的客厅,
有属于她自己的房间,书桌上摆满了玩偶。她妈妈很热情,给我们做了水果沙拉,
还拿出很多零食给我们吃。陈雪拉着我参观她的房间,
指着墙上的奖状说:“这些都是我得的,以后咱们一起努力,你也能得奖状。
”我看着那些奖状,又看着陈雪的笑脸,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好好努力,不能让陈雪失望,
也不能让妈妈失望。那天晚上,我跟妈妈说了陈雪的事,妈妈笑着说:“真好,
你终于有朋友了,以后要好好跟人家相处,别欺负人家。”我点了点头,躺在床上,
想着口袋里还没吃完的橘子糖,嘴角忍不住上扬。第五章走廊里的议论声小学毕业那天,
陈雪拉着我的手,说:“晓,咱们初中也要在一个班好不好?”我笑着点头,说:“好,
咱们肯定能在一个班。”可命运好像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初中分班的时候,
我和陈雪被分到了不同的班,而且一个在三楼,一个在一楼。刚开始的时候,
我们还会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课间的时候,我会跑到一楼去找她,
她也会跑到三楼来找我。可慢慢的,因为功课多了,加上不在一个班,
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在走廊里遇见,只是匆匆打个招呼,就各自**室了。
初中的日子,比小学难过多了。班里的同学大多是小学同学升上来的,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
我像个外人,融不进去。更让我难受的是,班里有几个女生,总喜欢议论我。
她们说我穿的衣服是捡来的,说我妈妈是洗碗工,说我家里穷。有次上体育课,
我把外套放在操场边,回来的时候,发现外套上被画了一只乌龟,
旁边还写着“穷鬼”两个字。我看着外套,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我把外套脱下来,
抱在怀里,躲在操场的角落里哭。从那以后,我变得更沉默了。我总是低着头走路,
尽量避免和那些女生碰面,课间的时候,我要么在教室里写作业,要么就躲在厕所里,
直到上课铃响才出来。林默那时候上小学五年级,他看出了我的不对劲,有天晚上,
他拉着我的手,说:“姐,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你告诉我,我去帮你报仇。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没有,姐就是功课多,有点累。”有次数学考试,
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师在班里表扬了我。可下课后,那几个女生就围了过来,
其中一个叫李娜的女生,指着我说:“林晓,你是不是抄的啊?就你这样的,还能考第一?
”我涨红了脸,说:“我没有抄,我是自己做的。”“谁信啊?”李娜冷笑了一声,
“说不定是你妈给老师送了东西,老师才让你考第一的。”这句话像一把刀子,
扎进了我的心里。我看着李娜,又看着周围围观的同学,他们的眼神里有同情,有嘲笑,
还有看热闹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就跟李娜吵了起来,后来还打了起来。老师来了,
把我们拉开,问清楚了情况,虽然批评了李娜,但也批评了我,说我不应该动手。那天晚上,
我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母亲下班回来,看见我的样子,问我怎么了。
我把事情跟她说了,她抱着我,说:“晓,别跟她们一般见识,咱们穷,但咱们有志气,
只要你好好努力,将来肯定会比她们强。”我点了点头,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考上好高中,好大学,让那些嘲笑我的人看看。第六章图书馆的灯光初中三年,
我就是在这样的孤独和压抑中度过的。唯一的慰藉,就是图书馆。
学校的图书馆在教学楼的顶楼,很安静,没什么人去。我每天放学,
都会先去图书馆待一个小时,看看书,写写作业。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个退休的老教师,姓王,
他很和蔼,知道我喜欢看书,总是把一些好看的书留给我。有天下午,我在图书馆看书,
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心里很着急,想着怎么回家。这时候,一个男生走了过来,
他手里拿着一把伞,递给我:“你没带伞吗?这把伞给你用吧。”我抬头看了看他,他很高,
穿着白色的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很干净。我认识他,他叫张宇,是我们年级的学霸,
每次考试都考年级第一。我有些不好意思,说:“不用了,我等雨停了再走。”“没事,
我家离这里近,我跑回去就行。”张宇笑了笑,把伞塞到我手里,
“明天你再把伞还给我就行,我在三班,你到时候找我。”说完,他就冲进了雨里。
我拿着伞,心里暖暖的。第二天,我把伞还给了张宇,还跟他说了声谢谢。从那以后,
我们就慢慢熟悉了起来。张宇知道我学习好,经常跟我讨论功课,
有时候还会给我讲一些我不懂的题目。他不像班里的其他同学那样,因为我家里穷而嘲笑我,
他总是很尊重我,还鼓励我,说我很聪明,只要好好努力,肯定能考上好高中。除了张宇,
我还认识了一个女生,叫赵萌。赵萌是我的同桌,她性格很内向,跟我一样,也没什么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