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的天光总是来得格外早,也走得格外迟。盛以清的生物钟被强行调整,跟随团队的节奏,日出前出发,日落后归来。
她把自己完全扔进了工作里。
每天,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跋涉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土地。脸颊被高原的日光和风沙迅速染上淡淡的酡红,嘴唇因为干燥有些起皮,但她似乎毫无所觉。
在那些古老的寺庙、碉楼面前,她是团队里最沉默、却也最专注的一个。
她不需要说话,只需要看,需要测量,需要画。
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着铅笔和炭笔而磨得发红,素描本一页页被填满。飞升的檐角,繁复的雕花,厚重斑驳的土石墙体,光线穿过经堂狭小窗户时投下的神圣光柱……所有的细节,都被她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
秦振闵偶尔会走到她身边,俯身看她勾画的草图,只是简短地评价一句:“比例很准。”或者“这个结构的透视关系处理得很好。”
她只是点点头,连眼神都很少给他,目光依旧胶着在眼前的建筑和图纸上。
她用繁重的工作填满每一天,从身体到大脑,不留一丝空隙。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膝盖因为长时间攀登而酸软,肩膀因为背负画具而僵硬。但正是这种真实的、物理上的疲惫,奇异地麻痹了心里那片血肉模糊的伤口。
当身体累到极致,躺在简陋住所的床上时,她几乎能立刻昏睡过去,没有时间去回想江南的梅雨,没有精力去反刍那场令人作呕的背叛。
高原反应带来的轻微头痛,像是某种背景噪音,掩盖了内心更尖锐的嘶鸣。
团队里的其他成员都觉得这个新来的师妹有些特别。漂亮,但沉默得过分,工作起来有种近乎自虐的投入。有人试图和她聊天,她都只是用最简短的话语回应,然后迅速将话题引回工作。
她像一只受伤的兽,舔舐着伤口,同时用坚硬的工作为自己筑起了一个厚厚的茧。她在这个茧里,与过去隔绝,也与当下的温情隔绝。
只有在她独自对着宏伟古老的建筑,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时,眼神里才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迷惘。这些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殿堂,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它们的沉默,它们的坚固,是否也曾在漫长的时光里,经历过无数次内心的崩塌与重建?
她不知道答案。
她只是不停地画着,用线条和明暗,试图在外部世界的秩序与稳固中,寻找到一丝能够安放自己破碎灵魂的凭依。
连续十几天高强度的野外测绘,让盛以清几乎忘记了“闲暇”是什么滋味。收工回到酒店时,她习惯性地低着头,只想尽快回到房间,用热水冲刷掉一身的尘土和疲惫。
然而,今天酒店大厅的氛围明显不同。
往常安静的大堂此刻人影绰绰,多了许多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喇嘛,他们低声交谈,步履从容,带来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奇异的檀香,取代了往日熟悉的消毒水味道。
“怎么回事?”她低声问同屋的师姐。
师姐眼里闪着光,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八卦:“听说啦?是佛子要来!就住咱们酒店!”
“佛子?”
“对啊!传说中特别年轻,还特别……帅!”师姐用手肘轻轻碰了她一下,试图唤起这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师妹一点世俗的好奇心,“据说学问好,地位高,难得这次公开出行,好多信徒都赶过来想求个加持呢!”
盛以清怔了怔。
佛子。年轻,帅气,大师。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像一个来自另一个遥远世界的符号,与她此刻灰败、粗糙的现实格格不入。她脑海中下意识地浮现出周梧那张曾经阳光、后来却变得扭曲的脸,又对比了一下“年轻帅气的大师”这个意象,只觉得一种荒谬的疏离感。
她对所谓“帅”早已免疫,甚至心生抵触。皮相而已,皮下是真心还是欲望,谁又看得清?
“哦。”她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脸上没有任何波澜,转身就想上楼。
“诶,你就不好奇吗?”师姐在她身后追问。
盛以清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
“没什么好奇的。”她的声音轻飘飘的,带着工作一天后的沙哑,“再特别的人,也和我们没关系。”
她走上楼梯,将大堂那隐约的骚动和特殊的香火气留在身后。走廊里,偶尔能遇到恭敬垂首侍立的酒店工作人员,或是一两位匆匆走过的喇嘛。整个酒店,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宁静而强大的力量所笼罩。
回到房间,她站在窗前,看着窗外藏地深邃的夜空,星河低垂,仿佛触手可及。
佛子。
她想起白天测绘的那座古老寺庙,墙壁上色彩剥落的壁画,描绘着佛陀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故事。那是一种她无法理解的、超越了个人爱憎悲喜的宏大慈悲。
而她的世界里,还装不下那么广阔的东西。她的心,还被一个具体的、丑陋的背叛堵得严严实实。
楼下似乎传来更明显的动静,像是有什么重要人物抵达了。她没有去看,只是拉上了窗帘,将自己与外界那个“传说”彻底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