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泳池初遇沈亦阳的童年,是被泳池里消毒水的味道浸泡的。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是体育老师,母亲是会计。
父亲年轻时曾是省队的游泳运动员,因伤退役后,便将未竟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从五岁起,沈亦阳的生活就被严格的训练计划填满。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看动画片时,
他已经在冰冷的池水里重复着枯燥的划水和打腿动作。天赋加上超乎常人的努力,
让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一路从市队、省队,最终进入了国家队,
成为了泳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荣耀背后是无尽的汗水和伤痛,
是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孤单。他的世界很简单,除了泳池,还是泳池,
这让他养成了一种内敛、专注甚至有些不善言辞的性格。他习惯了用成绩说话,
将所有的情感都压在心底,藏在那张波澜不惊的俊朗面孔之下。
与沈亦阳的成长轨迹截然不同,许一诺的世界充满了文字和故事。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图书馆管理员。从小,她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博览群书,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她天生共情能力强,善于倾听和观察,
总能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情感。大学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学,
立志成为一名记录时代、传递真相的记者。她相信,文字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毕业后,
她进入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敏锐的新闻嗅觉,
很快就做出了几个颇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她的笔下,有为生活奔波的市井小民,
也有在聚光灯下闪耀的明星。她总是试图拨开表象,去探寻人物内心最真实的世界。
对她而言,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灵魂的对话。盛夏的蝉鸣聒噪地透过游泳馆的玻璃窗,
许一诺蹲在更衣室角落,心跳如擂鼓。她紧攥着微型摄像机,额角渗出细汗。
为了采访国家游泳队的冠军沈亦阳,她不惜假扮清洁工混入基地。
这个选题是她自己争取来的,她想写的不是一个被神化的冠军,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此刻训练馆内传来水花声和教练的哨响,她深吸一口气,蹑手蹑脚地摸向泳池边。泳池里,
沈亦阳正和队友进行高强度训练。他如同一尾灵活的游鱼,在水中划出利落的弧线,
每一次转身、每一次划臂,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许一诺躲在器械架后,举着相机,
镜头紧紧追随着那道身影。她看得有些出神,忘记了自己身处的险境。突然,
她的鞋跟卡在排水槽的缝隙里,身体一个踉跄——“扑通”一声,整个人栽进了深水区!
冰冷的池水瞬间灌进鼻腔,许一诺在水中慌乱地挣扎。她水性不佳,
此刻的恐惧让她几乎忘记了如何呼吸。朦胧中,她看见一道身影破浪而来,
像一道蓝色的闪电。下一秒,一只有力的手臂环住她的腰,将她稳稳地托出水面。
等她咳出呛进的水,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时,才发现自己已被抱到池边。
救她的人正是沈亦阳,他湿漉漉的黑发贴在前额,水珠顺着他轮廓分明的脸颊滑落,
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和关切:“你没事吧?怎么一个人掉水里了?
”许一诺狼狈地抹了把脸上的水,一时语塞。她的记者证不合时宜地从口袋里滑了出来,
漂在水面上。沈亦阳伸手捞起,看了一眼,恍然大悟:“原来是记者。”他无奈地笑了笑,
那笑容里有几分了然,也有几分哭笑不得。他伸手把她拉上岸。
许一诺浑身drippingwet,尴尬地解释:“对…对不起,
我只是想采访你…”沈亦阳递过一条干净的毛巾,
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严肃:“想采访也不能拿自己安全开玩笑啊。
”这是两人第一次正式对话。沈亦阳的声音比电视上听到的更低沉,像夏日里的一股清泉,
瞬间抚平了许一诺内心的慌乱,却也让她心跳漏了一拍。她红着脸接过毛巾,
偷偷打量眼前的游泳冠军——湿透的运动服紧紧勾勒出他结实的肩背和流畅的肌肉线条,
充满了力量感,但他的眼神却如春水般温暖,没有丝毫冠军的架子。
沈亦阳让助理给许一诺拿了干衣服,又安排车送她回去。分别时,
他对她说:“下次想采访我,走正规流程,提前打个招呼。”许一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
攥紧手中还带着他体温的毛巾,上面还残留着淡淡的消毒水和阳光混合的气息。
这一场意外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好奇”的种子。
2渐生情愫自从那次泳池“探险”失败后,许一诺没有放弃。
她认真地给游泳队递交了采访申请,但如同石沉大海。她没有气馁,
而是选择了最“笨”的办法——等待。每天下午,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训练馆门口,
像一棵安静的小树。起初队友们还调侃沈亦阳“被那个落水记者盯上了”,但渐渐发现,
沈亦阳对这个执着的女记者似乎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反感。他偶尔会从门口经过,
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她,看到她安静等待的身影,心中竟泛起一丝莫名的涟漪。一周后的一天,
训练结束,沈亦阳主动走向等在门口的许一诺。她正低头看着手机,似乎有些疲惫。
他走到她面前,她才惊觉地抬起头。“今天训练结束早,你要采访的话,现在可以。
”许一诺又惊又喜,连忙打开录音笔,心脏不争气地狂跳。采访中,
沈亦阳谈及自己的训练日常和对即将到来的世锦赛的期望,眼神发亮,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而许一诺专注倾听的模样,不时提出一些切中要害又富有人情味的问题,
也让沈亦阳觉得很亲切。采访结束时,他忽然说:“其实那天你落水的时候,
我在水里就认出你了。”许一诺一怔,他笑着补充:“你的相机还举着,我就猜你是想**。
胆子挺大。”两人相视而笑,之前那点尴尬的气氛瞬间烟消云散。从那以后,
两人的联系逐渐频繁。许一诺获准可以定期来写训练花絮,
沈亦阳也会在训练间隙抽空和她聊聊天。他发现这个女记者外表柔弱,内心却很坚韧,
对工作充满热情。她的稿件总能从独特的角度切入,
写出他训练生活里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心路历程,那些他从未对人言说的心情,
仿佛被她用文字精准地捕捉到了。而许一诺则被沈亦阳的自律和温柔所吸引。
他会在她熬夜赶稿时发来一条简单的“早点休息”的短信,
也会在她来采访时特意给她留一瓶水。深秋的一个傍晚,训练馆外下起了大雨。
许一诺没有带伞,正站在屋檐下发愁。沈亦阳换好衣服出来,
看见她便径直走过去:“我送你回去吧。”他撑起一把宽大的黑伞,
将大部分空间都让给了许一诺,自己半边身子很快就被雨淋湿了。
一路上两人聊起各自的生活,沈亦阳第一次说起自己从小练游泳的艰辛和孤独,
许一诺则分享了自己当记者跑新闻时遇到的趣事和委屈。雨丝斜斜地落,
路灯在积水的路面映出斑斓的光,这一刻,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伞下的温暖和两颗慢慢靠近的心。到了许一诺住的小区门口,
沈亦阳停下脚步。他望着她被雨水打湿的发梢,和那双在路灯下亮晶晶的眼睛,
鼓起勇气说:“一诺,我…其实每次看到你,心里都会很开心。”许一诺心跳如鼓,
抬头看见他眼中的真诚与期待。她轻声回答:“我也是。”雨声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声。沈亦阳慢慢靠近,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了一个轻柔如羽毛的吻。
就这样,两颗心在细雨中贴近了。他们恋爱了。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
而是像溪水汇入河流般自然而然。沈亦阳会在高强度训练后,
因为收到许一诺一条鼓励的短信而疲惫尽消;许一诺也会在奔波了一天后,
因为接到他报平安的电话而感到心安。队里的人都看出沈亦阳最近心情特别好,
训练更有动力了,连教练都说他“眼里有光了”。而许一诺的同事也发现,
她写游泳队的稿子时,字里行间都带着藏不住的甜蜜温度。
3夺冠时刻时间来到年末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这是奥运会前最重要的一次练兵,
全球顶尖高手云集。沈亦阳作为中国游泳队的主力,
将参加他最擅长的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梦想之战,
也是许一诺一直追踪报道的焦点。比赛当天,许一诺坐在媒体席上,
手心因为紧张而捏出了汗。她望着远处泳池中的沈亦阳,他穿着红色的国家队泳衣,
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活动,目光坚定如炬,仿佛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
“各就位——”发令枪响!八道选手如离弦之箭跃入水中,激起一片雪白的水花。
沈亦阳的出发反应极快,入水后迅速调整姿态,奋力划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有力,
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前100米,他按照教练的战术安排,保持在第二集团,
紧紧跟随着旁边泳道的美国名将。看台上的观众齐声呐喊,五星红旗在人群中挥舞,
许一诺屏住呼吸紧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膛。进入最后50米,
决战时刻来临!沈亦阳开始疯狂冲刺,他的手臂如同高速转动的马达,双腿有力地打水,
在水中冲出一条白色的水道。他逐渐超越了身边的对手,一点点地逼近领先的美国选手。
最后10米,两人几乎齐头并进!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呐喊声震耳欲聋。
当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触壁的那一刻,全场沸腾了!大屏幕上显示出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后面跟着一串打破赛会纪录的鲜红数字!沈亦阳成功夺得冠军!许一诺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几乎是第一时间冲下看台,直奔混合采访区。沈亦阳刚刚从泳池里出来,
水珠顺着他紧实的肌肉滑落,他披着国旗,正在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
当他远远看见许一诺挤过来时,疲惫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睛亮了起来。
主持人刚问完最后一个问题,沈亦阳就主动接过话筒说:“在结束前,
我想接受一位特别记者的采访。”他穿过人群,朝许一诺招了招手。
现场所有镜头立刻对准了他们。许一诺举着话筒,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沈亦阳,
恭喜你夺得世界冠军,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沈亦阳接过话筒,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她,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彼此:“我当然很开心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