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室友的醉话
就在陈星诺对苏雨晴的事情一筹莫展时,他的室友李哲出事了。
深夜,李哲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公寓,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加班,而是瘫坐在沙发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他身上散发出的,是浓得化不开的、灰败色的绝望。
“星诺……我完了。”李哲的声音沙哑,“我爸……他又逼我回去考公务员。他说我搞游戏设计是不务正业,是浪费生命……我们大吵了一架。”
陈星诺给他倒了杯温水,坐在他旁边。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李哲心中那种理想被至亲之人全盘否定的痛苦,以及深藏在愤怒下的、渴望被理解的委屈。
“他说……说我做的游戏是垃圾……”李哲的声音带上了哭腔。
看着好友如此痛苦,陈星诺心中一动。或许……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在相对安全、情感连接不那么强烈的人身上,练习主动控制和运用能力的机会?
第12章引导与共情
“阿哲,”陈星诺放轻了声音,语气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引导性,“你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不要带情绪,只是回想。”
他同时轻轻拨动身边的吉他琴弦,发出几个极其舒缓、空灵的**。音符如同涟漪,轻轻荡漾在房间里,也悄然触动着李哲的情绪节点。
李哲顺从地闭上眼睛。
陈星诺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自己的“共情力”,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地、像一缕微风般探入李哲混乱的情绪场。他避开了那些尖锐的愤怒和绝望,而是去寻找更深层的东西。
他“看”到了——在李哲与父亲争吵的画面之下,还隐藏着另一个画面:年幼的李哲拿着自己画的“游戏角色”,兴奋地跑到父亲面前,而父亲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说了句“别整天画这些没用的”,然后转身离开。那个小男孩眼中的光,瞬间黯淡了下去。
原来,症结在此。
陈星诺没有试图改变什么,他只是将这份被遗忘的“委屈”,轻轻地、温柔地,呈现在李哲自己的意识面前。
第13章和解的序曲
李哲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眼泪无声地滑落。他不是在哭现在的争吵,而是在哭那个很多年前,没有得到认可的小男孩。
“我……我只是想让他……认可我一次……”他哽咽着说。
“我明白。”陈星诺轻声说,停止了拨弦,“阿哲,或许你父亲并不是不认可你,他只是……不理解,并且用了他认为最‘安全’的方式来爱你。”
这次,陈星诺没有受到强烈的情绪反噬。他成功地引导了李哲的情绪,并帮助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整个过程可控而平稳。一种微妙的成就感在他心中升起。
第二天,李哲红肿着眼睛,但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他主动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虽然没有完全和解,但语气不再那么冲,甚至尝试着解释了自己对游戏设计的热爱。
改变,开始了。
第14章音乐厅的邂逅
几天后,陈星诺受一位音乐学院朋友的邀请,去听一场小型的室内乐演出。他没想到的是,在音乐厅的门口,他再次遇到了苏雨晴。
她正和几个朋友站在一起,依旧是人群中的焦点,清冷而耀眼。似乎是感应到他的目光,苏雨晴也转过头,视线与他在空中相遇。
有一瞬间的停顿。
陈星诺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了那次失控的警告,下意识地想要移开目光。
但出乎意料地,苏雨晴竟然对着他,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那双沉静的黑眸里,没有了上次在地铁通道时的完全漠然,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辨别的探究。
陈星诺的朋友恰好此时过来打招呼,化解了他的尴尬。经过介绍,陈星诺才知道,苏雨晴和他这位朋友是同一届的校友。
“你好,陈星诺。”他鼓起勇气,向她伸出手。
“苏雨晴。”她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她的手指微凉,触碰的时间很短,但陈星诺还是捕捉到了那一丝熟悉的、冰原的气息。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面对面的交流。
第15章冰山下的温度
演出开始前,几人简单地闲聊了几句。主要是陈星诺的朋友在活跃气氛,苏雨晴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发表一两个简短的看法,言辞精准,却透着距离感。
陈星诺没有再用能力去探查,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旁观者。他发现,当谈到音乐时,苏雨晴的眼神会变得格外专注,那种冰冷会稍微融化一丝。但一旦话题偏离,或者触及到某些关于个人感受的问题,那层无形的冰壳又会瞬间恢复。
他更加确信,她的问题,核心就在音乐上。那片冰原,因音乐而生,也因音乐而固结。
散场时,外面下起了小雨。
“你没带伞?”陈星诺看到苏雨晴站在门口,望着雨幕微微蹙眉,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嗯。”她应了一声。
“我带了,送你到路口打车吧。”陈星诺撑开伞,递过去一半。
苏雨晴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意外,但最终还是轻轻道了声“谢谢”,走进了伞下。
两人并肩走在雨中,气氛有些沉默。雨点敲打着伞面,发出细密的声响。
“你……”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下。
“你先说。”陈星诺笑了笑。
“没什么,”苏雨晴移开目光,看着前方的雨丝,“只是觉得,你的气质……不太像搞音乐的。”
陈星诺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哦?那像什么?”
“像……”她思索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像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陈星诺的心,轻轻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