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分段收集肽段。每夜凌晨两点,她独自在冷室操作,手指冻成青紫,仍用毛笔记录:“Fraction3-5,分子量8kDa,溶血抑制率42%→66%……”第六周,她把最终样品注入红细胞悬液,显微镜下——细胞膜完好,无锯齿破裂。她合上镜座,轻轻呼出一团白雾:“找到了。”民国...
————————
卷二温邪上受
————————
(一)清营or凉血
三日后,姑苏仍泡在梅雨的湿布里,檐角滴水像永远拧不紧的药壶。
仁心堂后罩楼改成临时病室,纸槅子窗日夜不开,一股子血腥混着药味,熏得梁上燕子都挪了窝。
王明远半倚在藤榻,胸口只盖一层漂白洋纱,脖颈以下却像被火烤,指压下去,皮肤留下白痕,许久不褪。……
————————
(二)轿影血色
仁心堂前,两盏汽灯被潮气裹得半明不灭。
一顶绿呢小轿斜停在阶下,轿帘半掀,露出少年惨白的脸。
王明远半倚软垫,面颊赤若朱砂,唇角血线直挂到青绸马褂的前襟,胸口剧烈起伏,却像喘在密封罐里,发不出半点外响。
林守仁三指搭脉,指下只觉脉细数而兼结代,如走盘珠,时断时续。
他掀开病人衣领,颈侧肌……
————————
(一)苔痕上阶绿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姑苏凌晨四点,檐漏如筛。
仁心堂后巷,十七岁的林半夏把药篓子顶在头上遮雨,另一只手护住昨夜新采的紫苏。她踮脚推开木门,药香与艾烟一起扑面而来。
灶房里,林守仁正俯身看火。铜锅“咕嘟”翻着黑褐色的汁水,三碗水熬成一碗,这是给隔壁染坊大师傅的寒湿痹方。
“又跑去石湖?”林守仁没抬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