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年会那晚消防通道里的狼狈逃离,像一盆冰水,浇熄了我心里最后那点不切实际的、名为“暧昧”的小火苗。
何成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他恪守的“合规距离”,是焊死在灵魂里的钢印。任何试图靠近的企图,都会触发最高级别的警报,让他像受惊的兔子一样仓皇逃窜。
挺好。成年人,就该懂得及时止损。
于是,从年会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始,我也正式进入了“绝对合规”时代。
工作对接?邮件抄送助理小米,cc何律师,条理清晰,措辞精准,多一个表情符号算我输。
需要当面沟通?优先选择电话会议。实在避不开?行,会议室里公事公办,眼神交流只给PPT,绝不给他那张英俊但写满“禁止靠近”的脸。
文件传递?小米跑腿,或者放共享文件夹,路径清晰标注。
他再想以“讨论细节”为名晃到我办公室?抱歉,门常关,门上贴着“会议中”的牌子时间显著延长。实在被他堵在走廊?没问题,三句话内结束战斗,语速快过新闻播报,笑容标准得能当礼仪模板。
何大律师,您不是喜欢“合规”吗?姐给您表演个教科书级别的职场“合规”!距离感?保证够!绝对不给您那脆弱的“防火墙”增加一丝一毫的负担!不就是比谁更能装吗?姐在行政部修炼多年,装专业、装淡定、装若无其事,那是看家本领!
效果立竿见影。何成新大概也感受到了我这堵无形的、由“绝对专业”砌成的冰墙。他不再试图“路过”我的办公室,邮件里那些偶尔夹带的“私货”备注也彻底消失。我们之间,只剩下冰冷、高效、毫无感情的工作机器在运转。
不过,观察这位“人形法典”的反应,成了我繁忙工作之余一点小小的……恶趣味?或者说,是验证我“绝对合规”政策成效的KPI?
起初,他似乎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个雷打不动晨会、西装笔挺、逻辑严密、要求变态的何大律师。只是,他周身的气压,好像比平时更低了点?看人的眼神也更冷了点?尤其是看到研发部的徐朗偶尔出现在我这层楼,哪怕只是正常路过,何律师那目光,简直能在他后背上烧出两个洞。
啧,徐总监,您可真是行走的“气压探测仪”。不过何成新,您这飞醋吃得……有点不符合“法典”人设啊?规则允许您用眼神杀人了吗?
渐渐地,一些微妙的“故障”开始在他这台精密仪器上显现。
比如,晨会上,他居然罕见地叫错了法务部一个经理的名字!虽然立刻纠正了,但那一瞬间的卡壳,足以让整个会议室的人在心里默默画了个巨大的问号。
再比如,一份重要的补充协议,他居然把提交给盛元法务审核的截止日期写错了!比实际要求提前了一天!幸亏他助理小陈机警,及时发现。
最离谱的是,有一次他让助理订一个项目协调会的小型会议室。结果,助理按照他的指示,订成了集团最大的、能容纳两百人的报告厅!当何成新带着我们几个人走进那空荡荡、回声都能吓死人的报告厅时,他那张万年冰山脸,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是那种混合着震惊、困惑和极度尴尬的表情。
噗!订错会议室?还是这么离谱的错误?何大律师,您的大脑CPU是被年会那晚的“合规警报”烧坏了吗?还是说……我的“绝对合规”政策,对您的精神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看着他那副强装镇定却掩饰不住狼狈的样子,我心里那点小恶魔竟然有点……暗爽?让你逃!报应来了吧!
我能感觉到他投过来的目光变多了,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探究和……焦躁?尤其是在我完美地、毫无情绪地处理完他团队的需求,然后立刻转身投入下一项工作,连个眼风都不给他的时候。他似乎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动,但最终都被他那该死的“规则”给堵了回去。
后悔了?想道歉?拉不下脸吧?何大律师,您的“合规”字典里,有“对不起”这三个字吗?就算有,估计也被您归档到“高风险禁用语”目录里了。活该你难受!
就在我和何成新这场无声的“冷战”进行到白热化,整个项目组都笼罩在一股低气压中时,真正的风暴降临了。
并购案的关键环节——一份由对方公司提供的核心资产估值报告原件,在移交给我方法务审核的途中,不翼而飞!同时,对方公司突然发难,指责我们拖延审核进程,意图毁约,并扬言要启动高额索赔!更雪上加霜的是,内部初步核查发现,负责接收和保管这份文件的法务部专员电脑里,竟然有篡改相关交接记录的痕迹!
内鬼!关键证据丢失!对方索赔高压!三重危机像海啸一样瞬间将整个项目组拍懵了。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连空气都带着铁锈味。
集团高层震怒,限期72小时必须查明真相,挽回局面!否则,不仅仅是项目黄掉,整个盛元的声誉和法务部都要面临地震级的冲击。
所有矛头瞬间指向了负责文件流转和内部协调的行政部,以及负责外部对接和风险把控的“君合”团队。我和何成新,这两个刚刚还在进行“绝对合规”冷战的人,被高层点名,必须放下一切,紧密合作,力挽狂澜!
高压之下,私人恩怨成了最奢侈的累赘。我和何成新,像两艘在惊涛骇浪中被迫绑在一起的船,除了合力掌舵,别无选择。
接下来的72小时,是地狱般的煎熬。调监控、查记录、盘问相关人员、联系对方公司周旋、组织技术团队恢复数据痕迹……我和何成新的办公室成了临时指挥所,灯火彻夜通明。
最初的合作,带着明显的疏离和僵硬。交流仅限于最必要的信息,语速飞快,眼神尽量避免接触。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线索的交织,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那层刻意维持的冰壳,在焦灼和紧迫面前,开始出现裂痕。
“罗主管,3号监控录像第47分28秒,穿灰色外套进入档案室的人,身份确认了吗?”何成新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眼睛布满血丝,但目光锐利依旧。
“确认了,是法务部新来的实习生李鸣。他自称是去送咖啡,但停留时间过长。我已经让人去调他近期的通讯记录了。”我头也不抬地在电脑上飞速敲击,调出另一份记录,“何律师,你看这个!对方公司声称收到我们‘拒绝接收’邮件的时间点,和我们内部系统显示的文件送达时间,存在15分钟的空档!这15分钟足够做很多事!”
“空档期……邮件服务器日志!”何成新立刻反应过来,“查那个时间点所有从我们内网发往对方指定邮箱的邮件!重点看非正常流程的发送记录!”
不需要更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关键词,就能瞬间理解对方的意图和发现的线索价值。那种在高压下被重新激发的、源于专业本能的默契,像一道微弱却坚韧的电流,穿破了刻意制造的隔阂。
我们几乎是不眠不休。我动用行政权限和人脉,像梳子一样梳理内部流程和人员动向;他则发挥律师的缜密和逻辑,从海量信息中抓取蛛丝马迹,构建证据链,同时顶住对方公司强大的法律施压。
在一次与对方律师的紧急视频会议上,对方咄咄逼人,抓住文件丢失和“拖延”不放,言辞激烈。何成新冷静地一一驳斥,逻辑严密,气势如虹。而在他需要某个内部流程时间点佐证时,我几乎在他目光扫过来的瞬间,就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确时间节点和数据,清晰地报了出来。
那一刻,我看到他镜片后的目光,极其短暂地在我脸上停留了一瞬,里面没有探究,没有尴尬,只有一种纯粹的、全然的信任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
经过三天两夜不眠不休的地毯式排查和博弈,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法务部一个被竞争对手收买的中层,利用职权和实习生李鸣的疏忽,制造了文件“丢失”的假象,并篡改记录,意图搅黄并购,从中渔利。关键证据的原件被他藏匿在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也最终被我们找到。
最后一场与对方律师的谈判结束,成功化解了索赔危机。当视频会议切断,对方律师那张气急败坏的脸消失在屏幕上时,整个临时指挥所里,一片死寂。
紧绷到极致的神经,骤然松弛。
疲惫像潮水一样灭顶而来,瞬间抽干了所有的力气。我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骨头都散了架,眼皮重得抬不起来。
一抬头,发现何成新也正看着我。
他就坐在我对面,同样疲惫不堪。昂贵的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椅背上,衬衫领口松开了两颗扣子,袖子卷到手肘,露出线条紧实的小臂。金丝眼镜被摘下放在桌上,眼下是浓重的青黑。他的头发也有些凌乱,几缕不听话地垂在额前。
没有了那副象征着“规则”的眼镜,他的眼神少了几分平日的锐利和疏离,多了几分真实的疲惫,甚至……一点点茫然。
凌晨四点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只有我们头顶一盏孤零零的灯亮着。窗外是城市沉睡前最深的黑暗。
我们就这样隔着一张堆满文件、咖啡杯和空外卖盒的桌子,静静地对视着。没有言语,也不需要言语。三天两夜并肩作战的惊心动魄,高压下的默契配合,还有此刻劫后余生的巨大疲惫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共同经历过风暴的惺惺相惜,在寂静的空气里无声流淌。
紧绷的弦彻底放松,那些刻意筑起的“合规”高墙,在极致的疲惫和共同的胜利面前,似乎也变得脆弱不堪。
不知道是谁先牵动了嘴角。也许是我,也许是他。然后,一个极其浅淡、却无比真实的笑容,同时在我们两个人的脸上缓缓漾开。
没有试探,没有尴尬,没有之前的任何包袱。只是一个纯粹的、疲惫的、带着点如释重负的笑。
我拿起桌上早已冷透的咖啡,朝他示意了一下。
他微微一怔,随即也端起了自己那杯同样冰冷的咖啡,修长的手指握着杯壁。
两只冰冷的咖啡杯,在堆满文件的桌子上方,轻轻碰了一下
“叮。”
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凌晨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我实在撑不住了,趴在桌子上,只想小憩五分钟。意识模糊前,似乎感觉一道目光长久地落在我身上。
何成新没有动。
他看着对面那个趴在文件堆里、呼吸已经变得均匀绵长的身影。香槟色的礼服早就换回了舒适的家居服,长发随意地挽着,有几缕散落在疲惫的颊边。平时总是挺得笔直的脊背,此刻放松地蜷着,透着一股罕见的脆弱。
这三天两夜,她展现出来的东西,彻底打败了他之前的认知。
不仅仅是专业和高效。是面对高层质疑时的沉稳不惊,是梳理混乱线索时的抽丝剥茧,是调动资源时的雷厉风行,是面对对方律师施压时,在他身边给予的、无声却无比坚实的支持。她甚至敏锐地从一个被忽略的保洁阿姨的证词里,锁定了关键线索的方向。
她的魄力、智慧、担当,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行政主管的范畴。她像一座沉默却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冰山,在风暴来临时,成为了最可靠的支点。
而此刻,这座“冰山”卸下了所有防备,疲惫地趴在那里,像一个……需要被守护的普通人。
何成新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又酸又胀。
他想起了年会上惊鸿一瞥的惊艳,想起了消防通道里她失望冰冷的眼神,想起了这段时间她刻意维持的、让他无比难受的“绝对合规”,想起了自己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可笑的“规则”而仓皇逃离……
他引以为傲的“风险评估”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苍白可笑。
评估什么?
评估办公室恋情可能带来的流言蜚语?可能影响的工作效率
可失去她呢?
失去这个在风暴中与他并肩作战、一个眼神就能懂他、疲惫时安静地趴在对面的人?
失去这个让他心跳失控、思绪混乱、连订会议室都会出错的人?
那后果是什么?是比项目失败更深的空洞,是比任何规则被打破都更难以忍受的……失去。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给自己设定的“合规距离”,原来不是保护伞,而是作茧自缚的牢笼。把他困在冰冷和孤独里,也把那个让他心动的人,越推越远。
目光落在桌上那只冰冷的、刚刚和她碰过的咖啡杯上。杯壁上,似乎还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
何成新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对面沉睡的罗意。窗外的天色,开始透出一点点熹微的晨光。
一夜未眠的疲惫大脑里,那个名为“合规”的顽固程序,终于在废墟之上,被一种更原始、更汹涌、也更清晰的声音覆盖——
他不能失去她。
规则,该重新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