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列车员声音冷酷。
停靠时间太短,万一他们没及时下来,上面追究他的责任怎么办?
被拒绝,一家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这彩礼钱都收了,她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啊?”周传芳觉得天要塌了,心里恨死了姜莱。
她一走了之,走得潇洒,徒留下一堆烂摊子。
刘家那边可是说了,如果姜莱找不回来,就拿宝儿顶替上去。
那怎么行?
她的宝儿怎能嫁给那种不能人道的男人,一辈子要守活寡,孤独终老。
“弟,跟姐一起走。”姜宝儿眼疾手快,拉着五弟随着人流往前冲。
她仗着身材娇小钻进去,姜继宗却被列车员拽了回来。
“四姐,别管我,你快去找姜莱啊。”姜继宗反手拖住列车员,还挺讲义气。
老姜家的人一个在车上找,三个围堵在站台。
一双双眼睛盯着来来往往的旅客。
姜莱很快冷静下来,掐着站台上的钟表准备卡点登车。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列车长吹响口哨,举着喇叭通知:“火车马上就要出发,还有没有上车的乘客了,抓紧时间上车。”
姜莱紧了紧头巾,低垂着头走过去。
这会儿站台上的人很少了,她一动,就感觉到有目光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周传芳拧紧了眉头,那姑娘的无论是身高还是身材,都像极了姜莱。
可是,姜莱从小到大娇气且臭美得很,非的确良**。大冬天冷得要死,所有人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
唯独她,棉袄一定要掐腰。
所以眼前那个穿着补丁,灰头土脸的女同志,应该不会是姜莱。
话虽如此,周传芳错眼不眨盯着她。
眼看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有道挺拔的身影从后面走上前,肩膀宽阔脊背挺直,一双被包裹在绿军装裤中的大长腿,一步顶得过她三四步。
这应该是个军人。
而且,孤身一人。
姜莱呼口气,快步上前抓住他的手,操着一口河南话道:“噫,火车都快开了,你咋恁么慢?”
前世大学室友是河南人,她老家方言很容易学。
精髓是语气助词。
祁淮野正要登上火车,只觉得手上一沉,被一只柔软细腻的手抓住。
他低头。
对上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眼,正充满祈求地望着他。
是她!
是他!
两人齐齐一怔。
这位军人同志虽然长相英俊,但气息实在太过凶戾。攥着他温热的手,姜莱心脏怦怦直跳,无声说了两个字:拜托。
祁淮野垂眸看她发白的唇色,眸色幽深,任由她攥着继续往前走。
登车口有妇人在探头探脑的张望着,十有八九就是姜莱正在躲避的人,他抬眼扫过去。
前几年他一直在前线,双手浸过鲜血和战火,身上的气息实在太过凶戾。
“嘶!”
一个照面,周传芳倒抽一口冷气,猛地避开眼。
这、这气势……
很快,姜莱从她旁边超过,顺利登了上火车。
火车门在身后砰的合上。
手心汗涔涔的,她放开男人的手,一脸抱歉的说道:“抱歉,刚才守在门边的是我后妈。她要抓我回去结婚,我不肯,才出此下策。”
祁淮野点了下头表示知道了,没有说话。
他再次打量起眼前身形娇小的姑娘。
这姑娘傻乎乎的,但她知道做伪装,把脸涂抹得蜡黄,故意迷惑继母一家人。
不过为了自保,女同志有点小心机很正常。
气氛陷入一阵沉默。
男人太高了,起码一米八八往上。
极具压迫性的男性身躯,存在感十足。跟这般铁血军人站在一块,姜莱连呼吸都有些发紧。
她想了想,从包包里掏出两颗大白兔奶糖,塞进他手中:“这是刚才的谢利。”
两人的手不免再次碰触。
轰!
姜莱的面颊在不断发烫,不等他回答,转身挤进了车厢里。
硬座车厢连过道都站满乘客,甚至好多座椅底下,还有人垫着报纸蜷缩在里面睡觉。
有打孩子的,有在侃大山的,耳边吵吵闹闹不休,而且气味很难闻。
这一幕,给姜莱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预想过条件艰苦,可直到身处其中,才发现自己之前想得太简单了。
单单是顺利找到座位就成了问题。
但她内心丝毫没有退缩。
七十年代的东北条件比火车上艰苦,如果她连这都无法忍受,还不如赶紧下车嫁人。
“同志,麻烦让一让,谢谢。”
“这是谁的行李?挡道了。”
姜莱按照车票上的信息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座位号。
这是个双人座位,她的位置靠窗。
坐进去以后,深呼吸平复好心情,才有精力打量四周。
旁边是一位大婶,对面则是一对带小孩的夫妻,看上去都挺面善。
鸣笛两声,火车哐当哐当开始启动。
姜莱拉开车窗,让新鲜空气进来,周传芳撒泼的声音随之传进来。
“我家宝儿还在车上呢。”
“赶紧让火车停一停,你们要带我家宝儿去哪?这是拐卖妇女……”
姜宝儿还没下车?
要知道这个时代出行需要开具介绍信,不然容易被当作不法分子抓起来。轻则批评教育,严重则送到农场改造。
对于姜宝儿的遭遇,姜莱一点不同情。
她之所以冲上火车,目的是为了抓自己去结婚。
果然行驶没多久,身穿制服的乘警手握一本厚厚的蓝色册子,开始查询火车票。
他一一盘点着新上车的乘客,渐渐来到了姜莱跟前。
“叫什么名字,要去哪,打算做什么?”
姜莱从帆布包里翻出了车票和介绍信,递过去:“我叫姜莱,要去沈州市的驻军部队,相亲结婚。”
列车员接过来核对信息,随口询问:“东北驻军条件艰苦,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能受得了吗?”
“能!”姜莱一脸正气,表现得特别想进步:“军人保家卫国门,红心军嫂固后根,都是为了建设咱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周围的旅客纷纷投来钦佩与激赏的目光,现在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军人,有着天然浓厚的滤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