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回懵

午夜回懵

主角:陈远林小雨
作者:商牟的秋叶逸姬

午夜回懵精选章节

更新时间:2025-11-07
全文阅读>>

陈远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揉了揉酸胀的双眼。

电脑右下角显示着凌晨两点十七分。他又一次完成了与deadline的赛跑,

代价是连续三天的熬夜和几乎要僵直的颈椎。他站起身,走到公寓那扇宽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然稠密,只是少了白日的喧嚣,多了几分静谧。

这是城东新开发的高端住宅区,他半年前才搬进来,

用他那不算丰厚但持续增长的稿费租下了这个小小的单身公寓。夜风透过微开的窗缝溜进来,

带来一丝凉意。陈远正准备拉上窗帘休息,眼角却瞥见对面楼栋的某个窗口还亮着灯。

在那一片沉睡的黑暗中,那盏孤灯格外显眼。他眯起眼睛,

借着灯光隐约能看到一个伏案工作的身影。那是个年轻女人,似乎正专注地在桌前写着什么,

不时抬手拂一下垂落的发丝。陈远莫名地感到一阵亲切——在这深夜里,

原来不止他一个人在挑灯夜战。第二天晚上,陈远再次在相似的时间看到了对面的灯光。

出于好奇,他翻出了搬家时中介塞给他的小区楼书,对照位置确认了那是七栋的B单元。

从那以后,观察那个窗口成了他深夜工作间隙的习惯性动作。

有时他能看到那个女人在书桌前写作,有时她在书架前翻找什么,

偶尔也会看到她端着杯子在窗前驻足,望着夜色出神。陈远是个自由撰稿人,

靠给各大杂志和网站写稿为生。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让他几乎失去了正常的社交,

而对面那个同样深夜不眠的女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生活中一个奇特的存在。

他开始在心里称呼她为“夜窗女士”,甚至在自己的小说中悄悄写进了这样一个角色。

十月的一个雨夜,陈远被一个紧急的改稿任务困在电脑前。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

敲打着玻璃。他起身冲咖啡时,习惯性地望向对面,却发现那扇窗后的灯光比平时暗了许多,

只有一个台灯照亮着书桌的一角,而那个女人的身影不在往常的位置。

就在他准备移开视线时,突然注意到窗玻璃上有什么在移动。仔细一看,是一只猫,

一只毛色纯黑的猫,正用爪子扒拉着玻璃,似乎想出去。陈远有些惊讶,

他从未注意到对面养了宠物。就在这时,那个女人出现在视野里,伸手把黑猫抱离窗边。

在抱起猫的那一刻,她的目光无意中与陈远相遇。隔着雨幕和几十米的距离,

两人都愣了一下。陈远感到一阵尴尬,像是偷窥被当场抓住,

慌忙中抬手做了个打招呼的姿势。出乎意料的是,对方也微微点头回应,然后拉上了窗帘。

那次短暂的对视后,陈远有好几天没再在深夜看到对面的灯光。

他不由地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冒失让对方感到不适。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个无意中养成的习惯时,对面的灯又亮了,

而且比以往更晚——直到凌晨三点还亮着。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后,

陈远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作为写作的人,他有着比常人更敏锐的直觉,

而某种直觉告诉他,对面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周六早晨,陈远决定去七栋附近转转。

在小区中央的花园里,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长椅上,脚边趴着一只黑猫。

是那个“夜窗女士”。她比从远处看起来要瘦小一些,穿着简单的米色毛衣和深色长裤,

膝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黑猫率先发现了陈远,警觉地抬起头。

女人顺着猫的视线看过来,认出了他。陈远鼓起勇气走上前。“你好,

我是住在对面五栋的陈远。抱歉那天晚上有些冒失。”他指了指大致的方向。

女人微微笑了笑:“林小雨。没关系,我也经常看到你在工作。”她抚摸着脚边的黑猫,

“这是墨墨,那天想跑到窗边去的家伙。”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第一次对话。

陈远得知林小雨是一名翻译,专门从事法文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所以才经常熬夜。

那只黑猫是她从流浪动物救助站领养的,已经跟了她三年。“最近看到你窗前的灯亮到很晚,

是有什么紧急项目吗?”陈远最终还是问出了口。林小雨的表情闪过一丝犹豫,

但很快恢复了平静:“算是吧,一部篇幅很长的作品,deadline有点紧。

”他们又聊了几句便各自离开,但陈远敏锐地察觉到林小雨在回避什么。

她的眼下有浓重的黑眼圈,不仅仅是熬夜工作的疲惫,更像是一种深层的焦虑。几天后,

陈远再次偶遇了正在遛弯的林小雨。这次他注意到她左手腕上缠着一圈不太显眼的医用胶带,

像是刚刚输过液。在随意的交谈中,他装作不经意地问起:“最近身体不舒服吗?

”林小雨下意识地用右手盖住左手腕,摇了摇头:“只是有点感冒,不碍事。

”陈远没有追问,但心中的疑虑更深了。十一月的某个傍晚,陈远接到编辑的紧急电话,

需要立即修改一篇即将发表的稿件。在查阅资料时,

他突然想起林小雨曾提到过她参与翻译的一套法国文学丛书,其中可能有他需要参考的内容。

他找出林小雨之前给他的联系方式,拨通了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那头传来一个略显虚弱的声音:“喂?”“林**,我是陈远,抱歉打扰。

我想问问你那套《法国当代文学精选》...”“我现在在医院,”林小雨打断了他,

声音有些急促,“不太方便。改天再聊好吗?”电话被匆匆挂断。陈远愣在原地,医院?

他立刻回拨过去,但电话已经关机。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他。

他想起之前看到的医用胶带,还有她日益憔悴的面容。陈远抓起外套冲出家门,

在小区门口拦了一辆出租车。在车上,他不断地重拨那个号码,始终是关机状态。

他不知道林小雨在哪家医院,只能让司机在城里几家大医院之间辗转询问。两个小时后,

他终于在一家肿瘤医院的住院部查询到了林小雨的名字。

护士站的护士警惕地打量着他:“你是她的什么人?”“朋友,我是她的朋友。

”陈远急切地说,“请问她是什么情况?”护士翻看了一下病历记录:“病人需要休息,

探视时间已经过了。明天再来吧。”陈远再三恳求,

最终护士勉强同意让他隔着病房门上的小窗看一眼。病房里,林小雨安静地躺在病床上,

脸色苍白,手臂上连着输液管。床头柜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和那本陈远见过的笔记本。

那一刻,陈远明白了所有事情——那些深夜的灯光,不是工作到太晚,

根本无法入睡;她日渐消瘦的身形和手腕上的胶带;还有她眼中那种无法掩饰的疲惫与焦虑。

第二天一早,陈远带着一束淡雅的百合再次来到医院。林小雨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随后是无奈的苦笑。“你还是找到了这里。”“为什么不告诉我?

”陈远把花**床头的花瓶。林小雨望着窗外,沉默良久:“胰腺癌,晚期。

三个月前确诊的。”陈远感到一阵窒息:“治疗呢?有什么方案?

”“已经尝试了几种化疗方案,效果都不理想。”她的语气平静得可怕,“医生说,

最多还有两个月。”病房里一片死寂。陈远不知该说什么,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坐吧。

”林小雨指了指床边的椅子,“既然你知道了,也许这就是天意。”从那天起,

陈远开始频繁地探望林小雨。他了解到她是个孤儿,没有亲人,只有少数几个朋友。

她的病情正在迅速恶化,但令人惊讶的是,她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超然的平静。

“我不害怕死亡,”有一次她告诉陈远,“我只是遗憾还有很多书没有翻译完,

很多故事没有写完。”她指的是那本厚厚的笔记本。陈远后来才知道,

那是林小雨自己的创作——一部她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断断续续写作的小说。

“是我的‘秘密花园’,”她这样形容它,“里面是我构建的另一个世界。”十一月底,

林小雨的病情急转直下,不得不转入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陈远,她的时间不多了。

在最后一次清醒的时刻,林小雨把病房钥匙交给了陈远。“拜托你,照顾墨墨。

还有...”她艰难地呼吸着,“我的笔记本,在我书桌的抽屉里。如果你愿意,读读它。

”陈远握着她瘦骨嶙峋的手,郑重地点头答应。两天后,林小雨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她的葬礼很简单,只有陈远和几位出版界的朋友参加。陈远按照承诺,收养了墨墨,

并取回了那本笔记本。一个寒冷的冬夜,陈远终于鼓起勇气翻开那本厚厚的笔记本。扉页上,

林小雨清秀的字迹写着:“午夜回响——林小雨著”。他开始阅读,

很快就沉浸在她构建的世界里。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翻译家与一位作家之间微妙的情感故事。

主人公在生命最后阶段,通过窗户观察对面楼里的作家,

并由此展开了一段想象中的对话与情感交流。陈远越读越心惊——小说中的许多细节,

分明源自他们这几个月来的真实互动。那个雨夜的对视,花园里的初次交谈,

甚至他的一些习惯性动作和小癖好,都被林小雨敏锐地捕捉并写进了小说里。但更多的内容,

则是她想象中的延伸和发展——在小说中,两位主角的关系逐渐深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