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新老师们开始用我的视频备课。
我路过办公室,听到他们的对话。
“苏老师讲得好快啊,有些地方没听懂。”
“这个显然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可能是基础知识吧。”
我差点笑出声。
基础知识?那是我故意跳过的核心推理。
上午第一节课,新老师小李给我原来的班级上课。
“老师,为什么这里要用换元法?”王明问。
“因为...显然应该用换元法。”小李支支吾吾。
“可是为什么显然?”
“这是标准做法,按步骤做就行。”
我在办公室里差点笑出声。
标准做法?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过程。
下午,更多投诉来了。
家长群里炸开了锅。
“今天数学课怎么回事?老师答不出问题。”
“我家孩子说老师讲得糊里糊涂的。”
“以前苏老师讲课孩子回家都能复述,现在问老师问题说自己研究。”
韩志明急匆匆找我。
“苏老师,新老师遇到些技术问题...”
“什么问题?”我装作关心。
“就是有些地方理解不够深入。”
“哦,那很正常。”我一脸认真,“标准化教学就是要简洁高效。”
“让他们多看几遍视频,熟能生巧。”
韩志明欲言又止。
多看有什么用?视频里根本没有核心内容。
第三天,第一个家长退费了。
王明妈妈直接到前台:“没有苏老师,我们不学了。”
“家长您别着急,我们会安排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苏老师在哪?”
“苏老师现在负责教学研发...”
“说白了就是不让她教课了吧?”王明妈妈冷笑,“退费!”
到了周末,已经有十几个家长退费。
张总坐不住了,亲自找我。
“苏老师,家长们反应比较强烈...”
“什么反应?”我装糊涂。
“对新老师不太满意。”
“那就再培训培训呗。”我淡淡地说,“教学是个技术活,急不得。”
“可是家长们等不了啊。”
“那就多沟通沟通,让家长理解一下新老师需要适应期。”
张总脸色难看:“你看,要不你先回来带几个班?”
“我现在是教学研发啊。”我装作为难,“回去带班,研发工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