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归来,我让恩师一无所有

五年归来,我让恩师一无所有

主角:刘阳陈劲
作者:夏日微澜

五年归来,我让恩师一无所有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9-25

接下来的几天,我过着一种近乎分裂的生活。

白天,我是一个普通的求职者。我买了一份最新的报纸,用红笔圈出几家小型金融公司的招聘信息,精心**了一份以假乱真的简历,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参加面试。我表现得谦逊、渴望学习,像所有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既是我的伪装,也是一种演练——演练如何将真实的自我隐藏在平庸的表象之下。

而到了夜晚,在那个没有窗户的出租屋里,我才会变回真正的自己。我将陈劲计划的每一个细节,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直到它像我自己的心跳一样熟悉。我研究城市地图,背下每一条可以快速穿梭的小巷,每一个监控摄像头的死角。我锻炼身体,每天在天亮前跑五公里,做五百个俯卧撑,让这副被监狱生活掏空了的身体,重新充满力量。

我在等待,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着李卫东离开这座城市的消息。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像是在拉满一张弓,弓弦越绷越紧,只待那个松手的信号,便可射出致命的一箭。

周二上午,信号来了。

我正在一家公司的前台填写面试登记表,口袋里那部专门用于和陈劲联系的老式诺基亚,传来一声极轻微的震动。我借口去洗手间,在隔间里打开了那条预付费卡发来的匿名短信。

短信内容只有三个字:“鱼已离港。”

李卫东走了。

我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我对着镜子,看着里面那个穿着廉价西装、眼神却亮得吓人的年轻人,做了一个深呼吸。游戏,开始了。

我立刻给陈劲发去了预设好的暗号:“天气不错,适合钓鱼。”

十分钟后,他回复了:“东湖公园,三号码头,柳树下,石凳。”

这是我们约定好的、传递第一段密码具**置信息的方式。

我没有直接去东湖公园。李卫东的眼线,就像附骨之疽,陈劲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我去取东西,就等于直接暴露在他们的枪口下。

我回到出租屋,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灰色运动服,戴上棒球帽和口罩,然后走进了城中村附近那个人流量最密集的地铁站。

我在站台上来回踱步,假装在等不同方向的列车。我的余光,则在飞快地扫视着人群。很快,我发现了两个可疑的目标。一个穿着夹克的男人,在看报纸,但他手里的报纸从我进站开始就没翻过页。另一个是戴着耳机的年轻人,他看似在听音乐,但眼神却总是不经意地飘向同一个方向——陈劲家小区所在的出口。

果然,陈劲被看得死死的。

我坐上了一趟反方向的列车,在下一站下车,然后迅速换乘另一条线路。如此反复三次,利用上下班高峰期的拥挤人潮作为掩护,我确信已经甩掉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尾巴。

下午两点,我抵达了东湖公园。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公园,周末人山人海,但工作日的下午却显得有些冷清。我绕着湖边走了一圈,确认没有异常,才走向三号码头。

码头边,一排柳树随风摇曳。我找到了那张指定的石凳,上面空无一人。但在石凳底下,靠近内侧的石腿连接处,用口香糖粘着一个小小的塑料胶囊。

我若无其事地在石凳上坐下,假装系鞋带,迅速将胶囊取下,攥进手心,然后起身离开。整个过程不超过十秒。

我没有立刻打开胶囊,而是再次乘坐公共交通,在城市里绕了几个大圈,才回到我的出租屋。锁好门,拉上窗帘,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我才小心翼翼地拧开胶囊。

里面是一张卷起来的小纸条。

纸条上没有密码,只有一行用铅字打印出来的文字,像一个谜语: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区,B-17-05书架,第三层,从左数第九本。”

我看着这行字,瞬间明白了陈劲的用意。他将密码的线索,藏在了这座城市人流量最大的知识殿堂里。那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进出,监控密布,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最危险也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人会想到,一份能打败一个商业帝国的秘密,会藏在一本无人问津的旧书里。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他赌李卫东的人想不到这一层,或者即便想到了,也不敢在那种地方轻举妄动。

第二天上午,我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走进了上海图书馆。宏伟的建筑,安静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知识的味道,让我有片刻的恍惚。曾几何时,我也曾是这里的常客。

我没有直接去历史文献区,而是在其他区域转悠,借了几本不相干的书,装出查阅资料的样子。我在暗中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和人,确认没有任何异常。

历史文献区在图书馆的深处,光线昏暗,人迹罕至。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像沉默的巨人,守护着被时光尘封的秘密。我找到了B-17-05号书架,上面挂着标签:“民国商事法规汇编”。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书架的第三层。我从左边开始,默默地数着。一,二,三……八,九。

第九本书,是一本深蓝色硬壳封面的大部头,书名叫《工商月报合订本·1936》。

我伸出手,指尖触碰到书脊时,竟然有些微微的颤抖。我将书抽了出来,很厚,很沉,带着历史的尘埃感。我抱着书,走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坐下。

我装作随意地翻阅着。书页已经泛黄发脆,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铅字,记录着八十多年前的商业活动。我一页一页地翻着,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什么都没有。

我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没有任何夹页,没有任何标记。

怎么回事?难道陈劲的计划出了差错?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冷汗,顺着我的额角滑落。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陈劲是个心思缜密到极点的人,他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一定有什么地方,被我忽略了。

我重新审视着这本书。封面,封底,书脊……我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书脊的内侧。我用指甲轻轻地刮了一下,感觉到了一丝微小的凸起。

有了!

我借口去卫生间,在无人的隔间里,用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的小刀片,小心翼翼地沿着书脊的粘合处划开了一个小口。

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黑色物体,从夹层里滑了出来,掉在我的手心。

是一张内存卡。

我紧紧地握着它,感觉就像握住了全世界。这张小小的芯片里,储存着第一段密码。

成功了。计划的第一步,完美达成。

我将内存卡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口袋,然后将那本书放回原位,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离开了图书馆。

走出大门,沐浴在阳光下,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刚才那短短一个小时,却像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回到出租屋,我立刻将内存卡插入读卡器,连接到一台为了安全起见、从未连接过互联网的二手笔记本电脑上。

卡里只有一个文本文档。

打开文档,里面是一长串毫无规律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乱码。这就是第一段密码。

我刚把密码复制保存好,那部诺基亚又震动了一下。

还是陈劲。

“鱼饵已备,明日放线。”

这是新的指令。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鱼饵”指的是我,而“放线”,则是指计划的第二步。

我立刻回复:“何处下钩?”

这一次,陈劲的回复来得很快,但内容却让我浑身的血液几乎瞬间凝固。

“海天集团总部,三十九楼,档案室。”

海天集团总部!那个我曾经无比熟悉,如今却视如龙潭虎穴的地方。三十九楼的档案室,更是整个公司的核心机密所在,安保等级最高。

陈劲疯了吗?他让我去那里?那和自投罗网有什么区别?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不,陈劲不是疯子。他这么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这个看似最危险的地方,或许反而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安全漏洞。

我立刻追问:“如何进?”

对方的回复简洁而冰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明天上午十点,会有一个叫‘刘阳’的人去海天集团面试‘风控专员’的职位。面试地点在三十八楼。人事部的王经理会接应你。你的任务,是利用面试的半个小时,进入三十九楼档案室,找到1998年份的凭证档案,编号为‘HX-98-007’的档案盒。第二段密码,就在里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