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宫墙内的梧桐叶又一次黄了,沈清漪倚在朱红栏杆上,望着片片落叶出神。十年光阴,
恍若隔世。她还记得那年春日的武场,萧煜一袭玄衣,挽弓如满月,箭矢破空之声犹在耳畔。
“清漪,待我建功立业,定让你凤冠霞帔,风光大嫁。”少年目光灼灼,胜过四月春光。
而今她已是太皇太后,先帝薨逝,幼子登基,满朝风雨飘摇。唯有那个人,一如既往,
守着他的诺言。“娘娘,边关捷报,萧大将军平定北境叛乱,不日即将班师回朝。
”宫女低声禀报。沈清漪手中的玉梳“啪”地落地,碎成几段。十年,原来不过一声脆响,
他终于要回来了。2.十一年前,春。京城西郊演武场,一年一度的春狩大赛正在举行。
年仅十七的萧煜挽起长弓,眼神锐利如鹰。箭离弦而去,正中百步外靶心,引来一片喝彩。
“萧家公子果然名不虚传,这一手箭术,怕是不日就能赶上萧大将军了!”看台上,
几位朝中重臣交口称赞。坐在正中的萧震天面无表情,眼中却藏不住骄傲之色。
萧家世代为将,镇守边疆,他这独子更是青出于蓝,文武双全。“要我说,
沈家**方才那一套剑舞才叫精彩,刚柔并济,不愧是將门虎女!
”有人将话题引向了刚刚表演完剑舞的沈清漪。少女一袭红衣,手持双剑,面若桃李,
目似秋水。她向看台行礼后,径直走向萧家席位,大大方方坐在了萧煜身旁。
“我的剑舞可比你的箭术受欢迎多了。”清漪俏皮地眨眨眼,
掏出丝帕为萧煜擦拭额角的汗珠。看台上的人们相视而笑。萧沈两家是世交,
这两个孩子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在京城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是花架子,
真要上阵杀敌,还得看我这样的。”萧煜嘴上不认输,却微微低头方便她动作,
眼中满是温柔。“哼,别忘了上次切磋,谁输给了谁?”清漪挑眉。
“那是我让着你...”萧震天咳嗽一声,打断了小儿女的斗嘴:“陛下在看呢,注意礼数。
”二人这才收敛了些,正襟危坐,目光却不时交汇,流转着只有彼此才懂的情意。
春狩结束后,萧煜牵着两匹马,与清漪并肩走在林间小道上。四月的风吹落梨花如雪,
落在清漪的发间。“下月我就随父亲北上巡边了,”萧煜轻声说,
“这次可能要半年才能回来。”清漪脚步一顿,眼中闪过不舍,随即又笑起来:“正好,
我也要随父亲南下探亲,等你回来时,我的琴艺定然精进不少,
到时候再为你奏那曲《破阵乐》。”萧煜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神色异常认真:“清漪,
等我这次立了功回来,我就请父亲上门提亲。”少女的脸霎时红透,垂下头去,
声音细若蚊呐:“谁说要嫁你了...”“那我可就去求皇上赐婚了,”萧煜笑道,
忽然又正色,“不过在那之前,我要靠自己建功立业,才配得上你。”清漪抬头,
望进他深邃的眼眸:“在我心里,你早已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了。”少年情动,
忍不住伸手想抚摸她的脸颊,却终究顾及礼数,只轻轻摘下了她发间的一片梨花。
“等我回来。”他郑重地说。“我等你。”她微笑应允。那时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别,
命运将会天翻地覆。3.萧煜离京三个月后,一道圣旨打破了沈家的平静。
皇帝要在宫中设宴,特命沈家**入宫献艺。这本是无上荣光,
觉敏锐的重臣们却察觉到了不寻常——年近五十的皇上最近频频关心起沈家未出阁的千金来。
宴会上,清漪一曲《凰求凤》惊艳四座。皇帝的目光几乎无法从她身上移开。次日,
宫中就传出消息,皇上要纳沈清漪为妃。“不可能!”沈将军在书房中怒不可遏,
“谁不知道清漪与萧煜两情相悦,皇上这是要寒了忠臣良将的心啊!”然而圣意难违,
几番周旋无果后,沈家终究抗不过皇命。清漪站在廊下,抬头望见一线天光,
忽然明白:再宽的武场,也拉不开命运的弓。那时萧煜正在北疆与敌军周旋,战事吃紧,
消息传到时,清漪已经入宫三日了。“少爷!少爷!”随从惊慌地扶住骤然倒下的萧煜。
得知消息的当晚,萧煜高烧不退,梦中呓语不断,喊着清漪的名字。军医束手无策,
说是急火攻心,忧思成疾。萧煜醒来时,副将跪在床前:“将军,
京城……沈家**已封贵人。”他怔了半晌,披甲而起,哑声道:“那就守吧。她守宫墙,
我守边关。”三天后,萧煜挣扎着起床,面色苍白如纸,却仍然披上了战甲。“少爷,
您还需要休息...”随从急切劝阻。“备马,”萧煜声音嘶哑却坚定,“边境不安,
我不能倒下。”他望着京城方向,眼中是化不开的痛苦,
却仍然挺直了脊梁:“守护疆土是我的责任,无论...无论她在哪里。”那一战,
萧煜如疯了一般冲杀在前,立下赫赫战功,却也身负重伤。捷报传回京城时,
清漪在深宫中抚摸着刚刚被诊断出的身孕,泪如雨下。她知道,
他还在履行他的承诺——成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只是她再也等不到他娶她的那一天了。
4.十年弹指而过。萧煜驻守边疆,屡立战功,却始终未婚。朝中不少大臣欲与萧家结亲,
都被他婉拒。世人只道萧将军一心为国,不念儿女情长,唯有他自己知道,
那个位置早已留给了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人。宫中的沈贵妃诞下皇子后不久就被立为后,
然而她始终郁郁寡欢,除了必要的场合,几乎从不露面。老皇帝子嗣薄弱,
太子赵祯成了他最大的安慰,却也因过度溺爱,养成了柔弱性子。今年初春,老皇帝病逝,
十岁的赵祯继位。朝局顿时动荡起来,几位藩王虎视眈眈,权臣各怀心思,边境也屡生事端。
“将军,京城来信,太后懿旨,召您回京辅政。”副将呈上密信。萧煜展开信笺,
那熟悉的笔迹让他心跳几乎停止。十年了,他还能认出她的字迹,就如还记得她眉眼的模样。
“整顿兵马,即日启程。”他没有任何犹豫。尽管十年未见,尽管她已是高高在上的太后,
他仍然会守护她,以及她的孩子。这是他对爱情的忠贞,也是对国家的责任。回京路上,
萧煜不断收到急报:藩王异动,边关告急,朝中大臣分为数派,
年幼的皇帝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快马加鞭赶到京城那日,正值深秋。萧煜未及梳洗更衣,
风尘仆仆直奔皇宫。金銮殿上,十岁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珠帘之后,
坐着垂帘听政的沈太后。“臣萧煜,奉旨回京,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萧煜跪地行礼,
声音因长途奔波而沙哑。珠帘后的身影微微颤动,良久才传出平静的声音:“萧将军平身。
边疆辛苦,将军劳苦功高。”例行公事的对答中,藏着只有两人才懂的汹涌情感。退朝后,
萧煜被单独召至御书房。小皇帝赵祯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将军,他从小就知道,
母后心中藏着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萧将军,
朕...朕听说你很厉害。”小皇帝有些紧张地说。萧煜看着这孩子与清漪相似的眉眼,
心中柔软了几分:“陛下过奖,臣只是尽忠职守。”“边疆是什么样的?
朕从未出过京城...”小皇帝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萧煜耐心地讲述起边疆风物,
不时观察着面前的孩童。他看得出来,这孩子聪明敏感,却因长于深宫而显得怯懦。
想到他是清漪的孩子,萧煜心中涌起保护欲。谈话间,沈太后悄然出现。褪去朝服,
她只着一袭素衣,依然美得令人窒息,只是眼角已有了细纹,眸中藏着化不开的忧愁。
四目相对,时光仿佛静止。十年相思,尽在不言中。“祯儿,先去温书吧。”太后轻声吩咐。
小皇帝乖巧地点头,离开时却偷偷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母后眼中含着泪光,
而那位威严的将军,竟然跪在了母后面前。“臣...来迟了。”萧煜声音哽咽。“不迟,
”清漪抬手虚扶,“只要你来了,就不迟。”5.萧煜回京后,以雷霆手段稳定朝局。
他先是联合忠臣压制了藩王气焰,又迅速整顿军务,击退了边境来犯之敌。不久,
在太后支持下,他被封为摄政王,辅佐年幼的皇帝。朝堂上,他们是君臣;朝堂下,
却是十年相思不得相见的恋人。小皇帝赵祯常常看到母后在独自望着窗外发呆,
而每当萧将军入宫时,母后眼中才会有了光彩。他也注意到,萧将军看母后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