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画完的玉兰

未画完的玉兰

主角:沈砚林晓
作者:滚烫的沙粒

未画完的玉兰精选章节

更新时间:2025-10-18
全文阅读>>

1初遇画室林晓第一次跟沈砚去巷尾的“时光咖啡馆”时,

玻璃门上挂着的铜铃被风撞得叮当响,脆生生的,像撒了把碎糖。她攥着沈砚的手,

指尖能触到他掌心错落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炭笔、削铅笔磨出来的,带着点粗糙的温度,

却让她觉得踏实。那天是他们的三周年纪念日,沈砚提前占了靠窗的位置,

阳光正好斜斜地落在桌面上。他点了林晓最爱的焦糖玛奇朵,

还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磨了边角的速写本,指尖捻着纸页轻轻翻,停在画着玉兰花的那一页。

纸面上的玉兰用淡墨勾了轮廓,花瓣边缘晕着浅浅的粉,

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想把晓晓画在花里”。“下周城郊的玉兰园该开了,

”沈砚的声音比咖啡还暖,指腹蹭过画纸上的花瓣,“到时候我带画板去,

把你站在花海里的样子画下来,装裱好挂在咱们卧室墙上。”林晓笑着点头,

勺子搅着咖啡里的奶泡,一圈圈的白色泡沫裹着焦糖香。她抬头看沈砚,

阳光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连他低头翻速写本的模样都像幅慢镜头画。

那时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从咖啡馆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聊到明天会不会下雨,

从新上映的文艺片聊到大学时画室里总抢不到的靠窗位置,

连偶尔的沉默都裹着甜——林晓会伸手去碰沈砚垂在桌沿的手指,他会反过来攥住她的手,

轻轻晃两下,不用说话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林晓总觉得,这样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

他们的话能从青丝聊到白发。他们是在A大美术系的画室认识的。

那年林晓刚转专业到中文系,去美术系借画板给社团出海报,推开门就看见沈砚坐在窗边,

对着窗外的梧桐树写生。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沾着点炭灰,

笔尖在画纸上沙沙响,专注得没注意到门口的动静。林晓轻手轻脚地走进去,

想找靠墙的画板架,没承想脚边被散落的颜料管绊了一下,

手里的空画板“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旁边的颜料盒也跟着倒了,一管钴蓝颜料摔出来,

溅了几滴在沈砚的白衬衫上。林晓吓得赶紧蹲下去捡,脸都红了:“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你洗吧,或者我赔你一件新的……”沈砚却笑着站起来,弯腰帮她扶好画板,

指尖掸了掸衬衫上的蓝颜料,反而安慰她:“没事,这颜色挺好看的,

像我上次去海边看到的浪花。”他指了指画纸上的梧桐树,“你看,我这画还缺抹亮色,

你这几滴颜料倒给了我灵感。”后来林晓总去美术系借东西,有时是画板,有时是马克笔,

每次都能“碰巧”遇到沈砚在画室。他们渐渐熟了,林晓会搬个小凳子坐在沈砚旁边,

看他从起形到上色,听他讲不同画笔的用法;沈砚也会停下笔,

听林晓讲中文系的趣事——比如古代文学课上老师念错的诗句,

比如图书馆里总坐在固定位置的老爷爷。有次夕阳特别好,金色的光透过画室的窗户,

把两人的影子叠在画纸上。沈砚突然停下笔,侧头看林晓,她正托着下巴看他画画,

头发被风吹得飘起一缕。他没说话,从速写本上撕了张纸,飞快地画了个小像,

递到林晓手里:“刚偷偷画的,你看像不像?”纸上的姑娘眉眼弯弯,嘴角带着笑,

连飘起的那缕头发都画得细致。林晓攥着那张纸,心跳得飞快,把纸折了又折,

放进了书包最里层。那天晚上,她把小像夹在常用的笔记本里,睡前翻出来看了好几遍,

连梦里都是沈砚低头画画的样子。2甜蜜时光毕业那年,

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带阳台的小房子。房子不大,只有四十多平米,墙皮有些脱落,

却被他们收拾得格外温馨。阳台朝东,早上能晒到太阳,沈砚在那里摆了张旧画架,

是他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擦干净后还能用;林晓在画架旁边种了盆绿萝,叶片油绿,

顺着阳台的栏杆往下垂。每天下班,林晓会先绕到巷口的菜市场,

买沈砚爱吃的新鲜芦笋和小番茄,有时遇到卖草莓的,

会多买一盒——沈砚总说草莓的红色最衬画纸。她回家的时候,

总能看见沈砚坐在阳台的画架前,要么在改画稿,要么在削铅笔,听到开门声就会回头,

笑着说:“回来啦?饭快好了吗?我肚子都饿了。”林晓会把菜放进厨房,

系上沈砚送她的蓝布围裙,一边择菜一边跟沈砚聊天。她会吐槽公司里难搞的客户,

说今天地铁上遇到的有趣的事;沈砚会跟她讲今天画稿被编辑夸了,

说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又问起她怎么没一起去买烟。等饭菜端上桌,沈砚会放下画笔,

洗干净手,边吃边听林晓说话,偶尔插一句,眼神里满是认真。周末的时候,

他们会去逛美术馆,沈砚会站在名画前给林晓讲构图和色彩,

林晓会帮他拍速写本上的草稿;他们会去公园散步,沈砚会随手捡片好看的叶子,

夹在速写本里当标本;或者窝在家里看老电影,沈砚靠在沙发上,林晓枕着他的腿,

看到感人的地方,她会伸手抹眼泪,他会从茶几上抽纸巾递给她,顺便揉揉她的头发。

有次看完《爱在黎明破晓前》,林晓靠在沈砚怀里,轻声说:“沈砚,

你看他们聊了一整晚都有话说,我们也这样,以后肯定不会像别人那样,

在一起久了就没话聊。”沈砚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手指轻轻拂过她的发梢:“当然不会,

我有一辈子的话想跟你说,从今天的天气聊到我们老了以后去哪个养老院,怎么说都说不完。

”3沉默裂痕林晓当时信了,她以为他们的话真的能说一辈子。

可日子好像从什么时候开始,悄悄变了味。是沈砚换了工作之后吗?

还是她开始频繁加班之后?林晓记不清了。只记得有天晚上,她加班到十点半,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推开门没看到阳台的灯亮着——以前沈砚总会等她回来,哪怕不画画,

也会开着阳台的灯看书。客厅里只开了电视的灯,沈砚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

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表情看不太清。电视开着,播放着他们以前都喜欢的纪录片,

却没声音,只有画面在无声地流动。林晓换鞋的时候,鞋跟碰到鞋柜,发出轻微的声响。

她抬头看沈砚,他终于从手机屏幕上移开目光,“嗯”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今天怎么没开阳台的灯?”林晓走过去,想把包放在沙发上,

却看到沈砚的速写本摊在茶几上,上面是空的,连笔都没打开过。“今天没画画吗?

”沈砚又“嗯”了一声,低头继续刷手机,

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清晰。

林晓想说点什么——比如今天加班时客户有多难缠,比如地铁上看到的可爱小狗,

可话到嘴边,看到沈砚盯着手机屏幕的眼神,又咽了回去。她默默地把包放在旁边的椅子上,

转身去厨房倒了杯温水,喝完就去洗漱了。那天晚上,他们躺在床上,背对着背。

林晓能听到沈砚翻身的声音,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洗衣液味道,却没勇气转身跟他说话。

沉默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从床缝里、从窗帘缝隙里钻进来,把整个房间都填满了,

压得她喘不过气。她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想起以前他们睡前会聊会儿天,

沈砚会跟她讲明天的计划,她会跟他说想吃的早餐,现在却连一句“晚安”都没了。

从那以后,这样的沉默越来越多。他们还是会一起去“时光咖啡馆”,

却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沈砚不再带速写本,只是低头刷着手机,偶尔抬头喝一口咖啡,

眼神里没了以前的光。林晓想跟他聊新看的小说,说里面的女主角跟她很像,

他只是“哦”一声,视线都没从手机上移开;林晓想跟他说周末有个小型画展,

是他们都喜欢的画家办的,他会皱着眉说“最近有点忙,要改画稿,下次吧”。有一次,

林晓看到咖啡馆墙上挂了幅新的玉兰照片,

突然想起大学时他们一起去玉兰园的事——那天沈砚带了画板,却没怎么画画,

光顾着给她拍照片,还说“你比花好看,画花不如画你”。她笑着跟沈砚提起这件事,

期待他能跟她一起回忆,可沈砚愣了一下,才慢悠悠地说:“是吗?我有点忘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