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嫌我穷分手,我中奖三个亿

她嫌我穷分手,我中奖三个亿

主角:陈雪苏婷
作者:宝藏宝妈

她嫌我穷分手,我中奖三个亿第3章

更新时间:2025-10-03

我站在外卖公司人事部门口,最后一次刷了员工卡。"滴滴"一声响,屏幕上跳出"离职确认"的字样。三年零四个月的外卖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周哥,真要走啊?"同事小李靠在电动车上,递给我一支烟,"就因为那女的?不值得。"

我接过烟却没点燃,只是夹在耳后。晨光中小李的制服显得格外鲜黄,就像我刚入职时一样崭新明亮。而现在我的那件已经洗得发白,袖口还有上次车祸时磨破的痕迹。

"人总要往前看。"我拍拍他的肩膀,没多做解释。

走出公司大门,我深吸一口气。六月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泻下来,照在我手中的纸箱上——里面装着工牌、几份客户表扬信和一本写满送餐路线笔记的本子。这就是我过去三年积累的全部"职业财富"。

手机震动起来,是银行的通知短信。我新设立的"峰行投资"公司账户刚刚完成了一笔转账——200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与财务顾问张总商量后决定的第一笔投资本金。

"周先生,您确定要这么低调吗?"昨天签约时,张总推了推金丝眼镜,"以您现在的资金实力,完全可以进军房地产或者开家高端连锁餐厅。"

"我对那些不了解。"我平静地回答,"先从熟悉的领域开始。"

事实上,我已经做了充分调研。过去一周,我白天泡在市图书馆研究商业案例,晚上在网吧整理资料。三年来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哪些地段缺少便利店,哪些社区需要特色餐饮,哪些区域的配送服务亟待提升。

我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几百张照片——不是**或风景,而是各个小区门口的快递堆放点、写字楼午餐时间的排队情况、深夜依然亮着灯的创业园区。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市场需求。

回到新租的公寓,我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完善商业计划书。这套位于金融区的高层公寓月租2万,是我过去收入的五倍,但现在只是账户余额的零头。我刻意没有选择最顶级的豪宅,一方面避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我还不习惯过于奢华的生活。

电话**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XX县人民医院"。

"周先生吗?您母亲的手术很成功。"主治医生的声音带着笑意,"术后恢复比预期要好,明天就可以下床走动了。"

我握紧电话,喉咙发紧:"谢谢医生。关于后续的康复费用..."

"已经按您的要求预付了三年。"医生顿了顿,"恕我冒昧,您母亲一直很担心钱的来路..."

"合法收入。"我打断他,"请告诉她,儿子现在过得很好。"

挂断电话,我走到落地窗前。二十八层的高度足以俯瞰大半个城市。远处,我曾经频繁送餐的城中村像一块灰色的补丁,嵌在闪闪发光的高楼大厦之间。

三年前我刚到这座城市时,就住在那里的一间地下室。遇见苏婷后,我们合租了一间稍微像样的公寓,但她总是抱怨墙壁发霉、水管漏水。现在我有能力住进任何豪宅,却再也找不到那个愿意陪我挤在漏水屋檐下的女孩了。

手机又响起来,这次是王健:"老周,查到了,那个赵明远确实是明远地产的公子,不过..."

"不过什么?"

"公司最近资金链很紧张,他爸正在到处找投资。"王健压低声音,"圈内人都知道,赵家表面风光,实际上已经快撑不住了。"

我若有所思地挂断电话。难怪赵明远还有闲情逸致在餐厅搭讪女孩,大概是还没意识到家族企业面临的危机。

下午三点,我准时出现在与张总约好的咖啡馆。他带来了几位潜在合作伙伴,都是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我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休闲裤,看起来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引来几位老板疑惑的目光。

"这位就是周总?"一位做连锁超市的老板上下打量我,"张总没开玩笑吧?"

张总正要解释,我抬手制止了他:"刘老板,您在中山路那家分店上个月营业额下降了15%,主要是因为隔壁开了家进口食品专卖店,对吧?"

刘老板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

我笑了笑,打开平板电脑:"我做了个小型调查。您店里的熟客中有73%是附近小区的退休干部,他们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保健品和橄榄油两类。如果调整货架布局,把这两类产品放在入口处,再增加一些试吃活动..."

半小时后,刘老板握着我的手连连摇晃:"周总,真是人不可貌相!您这分析比我们市场部还专业!"

其他几位老板也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我悄悄松了口气——第一关算是过了。

会议结束后,张总留下来说:"周先生,您真是让我刮目相看。那些数据..."

"送外卖时记下的。"我轻描淡写地说,"中山路那片的老人经常让我帮忙带些店里买不到的东西。"

张总摇摇头:"您是我见过最特别的有钱人。"

有钱人。这个词让我愣了一下。是啊,我现在确实是有钱人了,但骨子里还是那个会记住顾客喜好的外卖员。

傍晚时分,我步行回公寓。路过中央广场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陈雪,公司那个实习生。她没穿职业装,而是简单的T恤牛仔裤,正在一个公益摊位前忙碌。摊位上挂着"阳光孤儿院爱心义卖"的横幅。

我本想悄悄走开,却被她一眼认出来:"周前辈!"

无法假装没看见,我只好走过去:"陈雪?这是..."

"周末义工活动。"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明亮,"这些都是孤儿院的孩子们做的手工艺品,收入全部用于他们的教育基金。"

我扫了一眼摊位上的物品:手工编织的手链、画着稚嫩图案的明信片、粗糙但充满童真的黏土雕塑。价格都不高,但几乎无人问津。

"生意不太好?"我问。

陈雪的笑容黯淡了一些:"大家更愿意给网红打卡店排队两小时,对这些小朋友的心血之作...看都不看一眼。"

我注意到她手腕上还戴着那块用胶带粘着的电子表,T恤领口已经洗得发白,但摊位上的捐款箱里却放着几张百元钞票——显然是她自己放的。

"这些我全要了。"我突然说。

"啊?"陈雪愣住了,"全部?这里有三十多件..."

"正好要送客户礼物。"我拿出手机,"支持一下公益事业。多少钱?"

陈雪手忙脚乱地计算着:"按标价一共是2470元,但您..."

我直接扫码支付了5000元:"多余的钱给孩子们买点学习用品。"

陈雪的眼圈突然红了:"周前辈,我替孩子们谢谢您...其实,阳光孤儿院就是我长大的地方。"

这句话像一记闷拳击中我的胸口。我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总是带着温暖笑容的女孩,突然明白她为什么会对陌生人如此友善,为什么会珍惜每一份微小的善意。

"你很了不起。"我由衷地说。

陈雪摇摇头,正要说什么,她的手机突然响了。接完电话后,她的脸色变得苍白:"院长说小杰又发高烧了,我得马上过去..."

"我送你去。"我不假思索地说,"我车就停在附近。"

陈雪惊讶地看着我:"您...有车?"

十分钟后,当我开着新买的黑色奥迪A6停在她面前时,陈雪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辆车花了我不到账户余额的0.1%,但对她来说显然是奢侈品。

"上车吧。"我打开副驾驶门,"地址告诉我。"

去孤儿院的路上,陈雪一直紧张地捏着衣角。"周前辈,没想到您...这么有钱。"

"代步工具而已。"我轻描淡写地带过,"那个小杰是..."

"才五岁,先天性心脏病。"陈雪的声音低了下去,"手术费要十几万,院里一直在筹钱..."

我握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十几万,不过是我现在一天的利息。

孤儿院位于城郊,是一栋灰白色的三层小楼,墙皮剥落,但院子里种满了鲜花。我们刚下车,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就迎了上来。

"小雪,你来了!"她看到我时愣了一下,"这位是..."

"我院友,周峰。"陈雪简短介绍,"小杰怎么样了?"

院长带我去了医务室。简陋的病床上躺着一个瘦小的男孩,脸色潮红,呼吸急促。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正在给他量体温。

"又烧到39度了。"医生摇头,"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下一次感染可能会..."

陈雪跪在床边,轻轻握住小杰的手。男孩虚弱地睁开眼睛:"雪姐姐...我疼..."

这一幕像刀子一样扎进我心里。我悄悄退出房间,拨通了王健的电话:"帮我联系市里最好的儿科心脏外科专家...对,立刻马上。"

挂断电话后,我发现院长站在走廊尽头,正用袖子擦眼睛。我走过去:"院长,小杰的手术费我来负责。不仅如此,我想全面资助孤儿院的医疗和教育项目。"

老妇人震惊地看着我,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

"就当是..."我回头看了眼医务室的门,陈雪正在里面轻声唱着儿歌哄小杰睡觉,"一个幸运的人想分享一点好运。"

回程路上,陈雪一直沉默。直到车停在她的出租屋楼下,她才开口:"周前辈,您为什么要帮我们?"

路灯透过车窗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看着她清澈的眼睛,突然不想说谎:"因为看到你,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高贵。"

陈雪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我不明白..."

"穿着名牌的不一定是贵族,住地下室的也不一定低贱。"我轻声说,"你让我想起了这些。"

陈雪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她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轻声道了谢,转身走进楼道。

我坐在车里,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狭窄的楼梯间。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朋友圈提醒——苏婷更新了状态。照片里她站在游艇甲板上,戴着夸张的太阳镜,配文:"感谢赵公子带我看世界~"

我笑了笑,关掉手机。同一天里,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一个是穿着名牌在游艇上摆拍,一个是穿着旧T恤为孤儿奔波。而讽刺的是,现在我有能力给任何人奢侈的生活,却开始怀疑那是否真的值得追求。

回到家,我收到张总的邮件:赵建国,也就是赵明远的父亲,通过中间人表示想约我谈投资。我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最终回复:"可以见面,但不承诺任何投资。"

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我知道,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有些人正在为生计发愁,有些人在病痛中挣扎,也有些人沉浸在虚幻的奢华里。而我,一个昨天还在为三餐奔波的外卖员,今天却突然拥有了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力量。

这种感觉,比三亿元更让我震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