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局,我和我奶是穿越同乡

坦白局,我和我奶是穿越同乡

主角:李秀兰林晓晓
作者:喜欢衔灯大鼓的林梅嘉

坦白局,我和我奶是穿越同乡第1章

更新时间:2025-10-23
全文阅读>>

一觉醒来,我带着整座现代超市穿越到奶奶下乡的1970年。

看着面黄肌瘦的年轻版奶奶,我当场掏出大白兔奶糖。

本以为要孤军奋战,谁知奶奶深夜敲响我的门:

“同志,你也是穿来的?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

我们联手用超市物资改变贫困山村,却引来隔壁大队眼红。

暴雨夜他们前来抢夺物资,全村民兵誓死守护。

激战正酣时,奶奶突然举起电棍:

“孙女儿,让你见识下你祖奶奶当年的战斗力!”

---

头痛得像要炸开,宿醉的后遗症搅得林晓晓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她勉强睁开眼,入目的却不是自家熟悉的天花板,而是黢黑、低矮的房梁,结着蛛网,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土腥味和霉味。

身下硬得硌人,她撑着坐起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铺着干草的土炕上,身上盖着一床散发着阳光味道、但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被子。环顾四周,泥坯墙,纸糊的窗户破了个洞,屋里唯一的家具是墙角一个掉漆严重的木柜子。

这是哪儿?

她猛地低头,自己身上穿着一套灰扑扑、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裤,胳膊腿细得像麻秆。这不是她的身体!

恐慌瞬间攫住了她。她连滚带爬地跌下炕,冲到那面模糊不清的水银镜子前。镜子里映出一张完全陌生的脸,十四五岁年纪,面色蜡黄,头发干枯,唯有一双眼睛又大又黑,此刻写满了惊惶。

这不是她!

几乎是同时,一股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涌入脑海:林晓晓,同名,父母双亡的知青,刚被分配到东北一个叫靠山屯的生产大队插队落户。时间是……1970年秋。

1970年?!她穿越了?!

就在她浑身发冷,几乎要瘫软在地时,眼前突兀地闪过一片微光。下一秒,她发现自己能“看到”一个熟悉的空间——她家楼下那个大型连锁超市!货架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生鲜区的灯光还亮着,收银台安静地立在那里,甚至还能闻到烘焙区传来的隐约香气。

她的金手指!一个完整的,随身的现代超市!

狂喜只持续了一瞬,就被现实的冰冷浇灭。1970年,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她揣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宝藏,简直是稚子抱金过闹市。

不行,得冷静。她强迫自己深呼吸,梳理着混乱的记忆。靠山屯……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她奶奶李秀兰年轻时好像就在靠山屯插过队?还常跟她念叨那时候饿得前胸贴后背,一个月都见不到一点油腥……

一个激灵,林晓晓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她奶奶!年轻的奶奶,现在可能就在这个屯子里!

门外传来嘈杂的人声和哨子响,是上工的信号。林晓晓定了定神,推开门走了出去。

秋日清晨的阳光有些刺眼,打谷场上稀稀拉拉聚集着些人,男女老少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面有菜色。生产队长是个黑瘦的中年汉子,正扯着嗓子分配任务。

林晓晓心不在焉地听着,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寻。忽然,她的视线定格在队伍末尾一个弯腰拿着扫帚的身影上。

那是个极其瘦弱的姑娘,估摸也就十七八岁,颧骨很高,脸色蜡黄,一身破旧的棉袄空荡荡地挂在身上,正低着头,沉默地听着安排。那眉眼,那轮廓……林晓晓呼吸一滞,尽管年轻了太多,憔悴了太多,但她绝不会认错——那是她奶奶李秀兰!年轻时的奶奶!

一股酸涩直冲鼻梁。她记得奶奶总说年轻时挨饿的苦,却从未想象过是如此具象的瘦骨嶙峋。

队长挥挥手,众人各自散去干活。林晓晓被分去和几个妇女一起晾晒玉米,而她看到“奶奶”李秀兰被指派去清扫大队部后面那条堆满垃圾的臭水沟,那是个又脏又累,没人愿意干的活。李秀兰只是默默点了点头,拎着工具走了,背影单薄得像一阵风就能吹倒。

林晓晓的心揪紧了。她趁着周围没人注意,假装休息,绕到了大队部后墙根。

李秀兰正费力地用铁锹铲着黏腻发臭的淤泥,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嘴唇干裂。每弯一次腰,都显得那么艰难。

林晓晓不再犹豫。她迅速从超市空间里取出一颗大白兔奶糖,剥开糖纸,快步走了过去。

“同……同志,”她声音有些发干,把攥着奶糖的手伸到李秀兰面前,“歇会儿,吃颗糖吧。”

李秀兰动作一顿,抬起头,警惕又茫然地看着这个面生的小知青,当目光触及林晓晓手心那颗乳白色、散发着浓郁奶香的糖果时,她整个人都僵住了。眼睛里瞬间爆发出一种极度渴望的光芒,喉咙不受控制地滚动了一下,但那光芒很快又被更深的警惕压了下去。她没动,只是死死盯着那颗糖,仿佛那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林晓晓心里一酸,直接把糖塞进她手里,触手一片冰凉粗糙。“快拿着,没人看见。”

李秀兰像被烫到一样,手指蜷缩了一下,最终还是紧紧握住了那颗糖。她飞快地四下张望,然后背过身,几乎是颤抖着将糖塞进了嘴里。

那一刻,林晓晓看见她瘦削的肩背猛地一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随即又轻微地颤抖起来,像是在极力压抑着某种汹涌的情绪。她没有回头,只是用更低的声音含糊地说了句:“……谢谢。”

整个下午,林晓晓都心神不宁。她看到李秀兰干完活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远处悄悄看了她好几眼,眼神复杂难辨。

夜里,靠山屯早早陷入沉睡,只有几声狗吠偶尔划破寂静。林晓晓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望着窗外的残月,毫无睡意。她盘算着怎么利用超市里的东西改善现状,又担心暴露的风险,脑子里一团乱麻。

就在这时,极其轻微的“叩、叩”两声,像是手指关节敲击木门的声音响起。

这么晚了,会是谁?林晓晓瞬间警惕起来,屏住呼吸。

门外的人等了一下,见没回应,又敲了两下,更急了些。

林晓晓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后,压低声音:“谁?”

门外安静了一瞬,然后,一个她白天刚听过的、带着几分迟疑和试探的女声响起,是李秀兰:

“同志……你睡了吗?”声音顿了顿,似乎在积蓄勇气,然后,以一种极其诡异、与这1970年的乡村夜晚格格不入的方式,接上了下半句,

“……你也是穿来的?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

“!!!”

林晓晓脑子“嗡”的一声,像是有颗炸弹在里面炸开!她猛地拉开门闩,一把将门外的人拽了进来,又迅速把门关上。

月光从窗户纸的破洞漏进来,照亮了李秀兰同样写满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脸。两人在昏暗的光线里面面相觑,胸口都在剧烈起伏。

几秒钟死一样的寂静。

林晓晓颤抖着,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你……你刚才说什么?”

李秀兰深吸一口气,眼睛在黑暗中亮得吓人,她重复了一遍,这次清晰无比:“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她紧紧盯着林晓晓,“或者……拼多多砍一刀?抖音极速版?”

这些熟悉的、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名词,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捅破了横亘在两人之间那层时空的壁垒。

林晓晓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她扶着炕沿,声音带着哭腔:“奶奶……?真的是你?李秀兰?我是晓晓啊!林晓晓!”

李秀兰(年轻的)也懵了,她上前一步,借着微光仔细端详林晓晓的脸,手抖得厉害:“晓晓?我那个……整天喊着要躺平、喝奶茶追星的孙女林晓晓?”

“是我!奶奶!”林晓晓再也忍不住,眼泪涌了出来,又忍不住想笑,“你……你怎么也……”

李秀兰一把抱住林晓晓,力道大得惊人,声音也哽咽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觉醒来就在这沟里趴着了!饿得前心贴后背!白天那颗大白兔……我一吃就知道不对!这年头哪来这么纯的奶糖!我就猜到……”

祖孙俩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并排坐在炕沿上,压低了声音交换情报。

李秀兰是三天前穿过来的,一来就在河边躺着,被当成了晕倒的知青。她原本是2023年退休在家的老太太,刚领了退休金准备去旅游。

“我这把年纪了,还得再来一遍挣工分!”李秀兰捶着酸痛的腰,苦笑,“幸好穿过来这身体年轻,不然真熬不住。”

林晓晓则赶紧展示了自己的金手指——那个庞大的随身超市。看到意识空间里那堆积如山的物资,李秀兰眼睛都直了,连连咂嘴:“哎呦我的老天爷!这够咱们吃到下辈子了!发财了发财了!”

“奶奶,你小点声!”林晓晓赶紧捂住她的嘴,“财不露白!这年头让人知道,咱俩就得被当妖怪抓起来!”

李秀兰立刻反应过来,做了个封口的手势,但眼里的兴奋藏不住:“晓晓,你说得对!不过……有了这些,咱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说不定……还能帮帮这靠山屯?”

林晓晓看着奶奶虽然年轻却已然带上风霜的脸,重重点头:“嗯!咱们祖孙……不,现在咱是知青战友了!联手干!”

李秀兰豪气地一拍大腿,随即又“嘶”了一声,揉了揉:“对!战友!不过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晓晓,超市里有自热火锅吗?你祖奶奶我这几天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林晓晓噗嗤一笑,意念一动,一盒香辣牛肉自热火锅和两瓶矿泉水就出现在炕上。

李秀兰激动地摩挲着火锅盒子,像个见到宝贝的孩子:“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狭小的知青点里,浓郁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香辣气味开始弥漫。祖孙俩头碰着头,守着那盒滋滋作响的自热火锅,窗外是1970年沉寂而贫瘠的乡村黑夜。

她们的故事,刚刚开始。

好的,这是接下来的故事:

---

自热火锅的香气霸道地充盈着狭小的土屋,祖孙俩吃得鼻尖冒汗,酣畅淋漓。李秀兰连汤底都喝得干干净净,意犹未尽地咂咂嘴:“活过来了!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林晓晓笑着递给她一张从超市里拿出的湿纸巾:“奶奶,擦擦嘴。不过这东西味道太大,以后可得小心点用。”

“放心,你奶奶我心里有数。”李秀兰接过那柔软带着清香的纸巾,又是一阵新奇,仔细擦了嘴,还舍不得扔,揣进了兜里。“这玩意儿也好,比那糙了吧唧的草纸强多了。”

填饱了肚子,祖孙俩开始认真规划未来。

“晓晓,你这超市,东西是够多,但不能凭空变出来。”李秀兰恢复了老一辈的沉稳,分析道,“咱们得找个合理的由头,一点点往外拿。而且,首要目标是改善咱俩自己的处境,然后是……力所能及地帮帮这屯子里的人。”

她顿了顿,眼神有些悠远:“我当年……唉,就是这时候过来的,知道挨饿的滋味,也知道一个村子的人拧成一股绳有多重要。靠山屯太穷了,光靠咱俩吃独食,心里不踏实,也容易出事儿。”

林晓晓深以为然:“奶奶你说得对。我看队长赵大山人挺正派的,还有会计老王叔,就是看着精明了点。咱们可以先从最不起眼的东西开始。”

两人商量到后半夜,定下了初步计划:利用林晓晓新知青的身份,假装家里偶尔寄来一些“稀罕物”,小范围地分享,既能改善生活,也能慢慢积累人情。同时,李秀兰利用自己(虽然是穿越版)对靠山屯人和事的“熟悉”,暗中观察,寻找可靠盟友,并留意潜在的威胁。

接下来的日子,靠山屯的知青和村民们发现,新来的小知青林晓晓和之前闷不吭声的李秀兰突然走得近了。两个姑娘常常结伴上山砍柴、挖野菜,偶尔还会拿出点让大家眼馋的好东西。

有时是几颗包装精美的水果硬糖,分给一起干活、累得满头汗的半大孩子;有时是一小罐咸香下饭的肉酱,悄悄送给家里有生病老人、伙食更差的邻居;还有一次,林晓晓“扭伤了脚”,李秀兰扶着她去公社卫生所,回来时“正好”用家里寄来的“全国粮票”换了一小袋富强粉,蒸了一锅白面馒头,请同屋的女知青和隔壁几家关系好的尝了鲜。

这白面馒头松软香甜,跟村里拉嗓子的窝窝头完全是两个概念,简直让吃到的人感动得想哭。

东西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恰到好处,润物细无声。渐渐地,屯子里的人看林晓晓和李秀兰的眼神更加和善了。尤其是那些得了好处的小孩和老人,见到她们老远就咧嘴笑。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哼,城里来的**,就是败家!有点好东西就瞎显摆!”一个吊梢眼、颧骨高耸的妇女撇着嘴,她是屯里有名的长舌妇,王二麻子的媳妇。

“就是,那李秀兰以前穷得叮当响,这跟小知青搭上伙,倒抖起来了?”旁边有人附和。

“谁知道那东西来路干不干净……”更有人阴暗地猜测。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也传到了祖孙俩耳朵里。

“理他们呢?”李秀兰满不在乎地挥挥手,手里正用林晓晓从超市“文具区”拿出的铅笔头,在一张旧报纸边上写写画画,计算着工分,“眼红病罢了。咱们行得正坐得端,怕啥?”

林晓晓却微微蹙眉:“奶奶,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总觉得……隔壁大河屯的人,看咱们的眼神有点不对劲。”

前几天去公社开会,两个屯的人碰上了。大河屯的生产队长刘老歪,那双三角眼就在靠山屯的队伍里扫来扫去,尤其在看到几个年轻女知青时,停留了许久,让人很不舒服。林晓晓记得,她“奶奶”以前闲聊时提过一嘴,说大河屯风气不太好,刘老歪是个欺软怕硬、雁过拔毛的主。

李秀兰放下笔,脸色也严肃起来:“刘老歪……确实得防着点。那年月……唉,反正不是好东西。咱们最近风头是有点小盛,得收敛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憨厚的声音:“秀兰姐,晓晓同志,在屋不?”

是赵铁柱,队长赵大山的小儿子,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干活一把好手,人也实在。

李秀兰赶紧把报纸收起来:“在呢,铁柱,有事?”

赵铁柱推门进来,黑红的脸膛上带着点不好意思,手里拎着个小布袋:“俺爹让我送点新磨的玉米碴子过来,说谢谢你们上次给狗蛋的糖,那小子美了好几天。”他放下袋子,又挠挠头,“那个……晓晓同志,你脚好利索了吧?明天上山砍柴,俺……俺帮你把重的背回来。”

林晓晓还没说话,李秀兰就笑眯眯地接话了:“哎呀,那可真谢谢铁柱了!我们晓晓正愁呢!快进来坐会儿!”

林晓晓暗暗掐了奶奶一下,脸上挤出礼貌的笑容:“谢谢铁柱哥,好多了,不用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赵铁柱连忙摆手,脸更红了,眼神都不敢直视林晓晓,放下东西就慌忙退了出去,“那……那我先走了!”

看着小伙子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李秀兰噗嗤一笑:“瞧见没?咱晓晓还是有魅力的。赵铁柱这孩子不错,根正苗红,踏实肯干。”

“奶奶!”林晓晓哭笑不得,“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现在可没心思想这些。”她心里惦记的是超市里那堆不能见光的东西,以及潜在的危险。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几天后的傍晚,收工回来,林晓晓发现她们住的知青点门外有陌生的脚印,窗纸也被捅破了一个小洞。她心里一紧,赶紧进屋检查,还好,她们藏东西的地方没被动过。

“有人来窥探过。”李秀兰沉下脸,检查着那个小洞,“看来是真被人盯上了。”

正说着,会计老王叔背着手溜达过来,压低声音对她们说:“秀兰,晓晓,你俩最近小心点。大河屯那边有人传闲话,说你们知青点顿顿吃细粮,还有肉香味儿,怕是藏了啥不得了的宝贝。刘老歪那人,你们知道的,手长着呢……”

祖孙俩心里俱是一沉。

谢过了老王叔,关上门,气氛有些凝重。

“奶奶,怎么办?他们要是真来硬的……”林晓晓有些慌,这个年代,法制不健全,山高皇帝远,两个“女知青”被欺负了,可能都没处说理。

李秀兰眼神却慢慢变得锐利起来,她走到炕边,从炕席底下摸索着,然后,在林晓晓惊讶的目光中,掏出了一个黑乎乎、长条状的东西。

那赫然是一根现代高压电棍!是林晓晓超市里“安保用品区”的货色,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奶奶摸出来藏在了这里。

“怕什么?”李秀兰掂量着手中的电棍,嘴角勾起一丝与她年轻面容不符的、带着几分悍勇的冷笑,“你祖奶奶我当年插队的时候,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敢来伸爪子,就让他们尝尝无产阶级专政……哦不,是尝尝现代化科技的厉害!”

她拉开架式,比划了一下,虽然身体年轻,但那眼神里的狠劲和沉着,让林晓晓瞬间想起了晚年时,奶奶拿着鸡毛掸子追着调皮堂弟满院子跑的彪悍身影。

林晓晓看着奶奶手里的电棍,又看看奶奶那副“一夫当关”的架势,心中的慌乱奇异地平复了不少。她也从超市空间里摸出了一瓶防狼喷雾,紧紧攥在手里。

“好,奶奶,咱们一起!”夜色渐浓,土屋里,一老一少两位“知青”,为了守护共同的秘密和生存的希望,握紧了来自未来的“武器”。

山雨欲来风满楼。靠山屯的平静表面下,暗流已然开始汹涌。

---

好的,这是接下来的故事: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