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302室藏在顶楼,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响,跟有人在身后跟着似的,
每一步都带着木头的**。冯玉握着魏明远的手,红绳在两人指间缠来缠去,
绳结的“蝴蝶扣”随着脚步轻轻颤,像在呼吸。她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
林墨也是这样攥着她的手,说“姐姐别怕,打雷是云在放鞭炮”,
那时他的手心也这样冒汗,掌纹里还沾着刚玩过的泥巴。旧书区弥漫着樟脑和霉味,
像老木头在叹气。第三排书架的标签写着“2014年旧报纸”,纸页边缘都黄了,
像被太阳晒过的叶子。冯玉按红绳的指引抽出中间那本合订本,书页间掉出张车票根,
与她之前在红绳夹层里找到的火车票拼在一块儿,正好组成完整的票券,
边缘的齿痕都能对上。票根背面有行打印体小字:“乘车人:林墨,座位号:与姐姐相邻,
靠窗,姐姐喜欢看风景。”“这是……”冯玉的声音哽咽,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红绳在她掌心发烫,传来清晰的记忆:十年前火灾前一天,林墨攥着两张去海边的火车票,
藏在背后跟她玩捉迷藏,说“要给你个惊喜,比彩虹还漂亮”,却没来得及送,
票根上还留着他的指印,在“海边”两个字上蹭出了毛边。“我偷偷买的。
”魏明远的指尖划过“林墨”俩字,红绳的纤维在字迹上跳,像小虫子。
“火灾前一天,我攒够了钱,想带你坐火车离开这儿,去海边。我听说海水能灭火,
这样你就再也不用怕火了,海边的风是咸的,能吹走烟味。”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贝壳,
里面藏着半张褪色的火车票,贝壳内壁还刻着个小小的“玉”字,是他的名字里的,
“这是我被救后,在医院口袋里发现的,一直不知道是哪儿的,直到红绳接起来,
才想起所有事,想起你说过想看海浪,像打翻的牛奶。”合订本突然自己翻开,
露出夹着的一张照片。是在海边拍的,两个小孩背对着镜头,女孩扎着辫子,
男孩左眉骨贴着创可贴,手里举着两条红领巾,在风里飘得像小旗子。
照片背面写着:“2014.7.16,要带姐姐来这里,看日出,捡贝壳,
把红绳埋在沙子里,让大海保管。”字迹旁边画着红绳,绳头打着“蝴蝶扣”,
结心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图书馆的灯光突然闪,所有旧书的书页同时翻起来,
“哗啦啦”响,跟无数人在同时看书似的,纸页摩擦声里还混着点海浪的声音,
像从很远的地方来。冯玉注意到,每本书的302页都夹着一张便签,上面的字不一样,
却都写着同一句话:“她不是故意的。”便签的边儿上都缠着红绳纤维,
合在一起能拼出完整的“蝴蝶扣”,像很多人在帮忙接绳。
“这是……”“住在旧城区的人。”魏明远拿起一张便签,上面的字是三号楼张老太的,
笔锋抖得厉害,“祖父退休后总跟人说你是坏姐姐,是你故意放火。可他们都记得,
你为了找我,三次冲进火场,后颈的疤就是证明,张老太还说看见你被消防员拉出来时,
手里还攥着半截红绳,指节都白了。”他指着窗外,橘白猫蹲在图书馆门口,
嘴里叼着张便签,是欧阳静的字:“碎片会显影执念,也会治愈执念,像海水洗沙滩,
会留下痕迹,但不疼了。”冯玉想起**师的话:“疤痕会跟着情绪发烫,
尤其是愧疚的时候。”可此刻她的后颈一片冰凉,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红绳的“蝴蝶扣”慢慢松开,吐出最后一块碎片——是张十年前的医院缴费单,
付款人是“冯玉”,项目是“林墨的烫伤药”,备注栏写着:“姐姐偷偷付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