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禾心:农村辣媳的荒年求生计

双面禾心:农村辣媳的荒年求生计

主角:田豆豆李文锦
作者:莺啼里

第4章

更新时间:2025-07-08

月光如纱,笼罩着下河村。田豆豆倚在窗边,再次摸出那张神秘纸条。"东郊乱葬岗,酉时,独来"的字迹在昏暗中若隐若现,她轻轻嗤笑一声,将纸条塞进《齐民要术》的夹层。"神神秘秘的,我倒要看看,不赴约又能怎样。"她的目光转向院子里,大宝正带着二妞和三娃给猪崽喂食,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听。

次日清晨,田豆豆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只见里正王守财神色焦急,身后跟着背着药箱的孙大夫。"李氏,大事不好!"里正抹了把额头上的汗,"邻村有人吃了从后山采的'**蛋',上吐下泻,情况危急!"

孙大夫上前一步,眉头紧皱:"我刚去看过,确实是龙葵碱中毒的症状。那些村民说,是照着你教的方法处理的。"

田豆豆心中一紧,随即冷静下来。"里正大人,孙大夫,能否带我去看看?"她转头嘱咐赵氏照顾好孩子,便跟着众人匆匆赶往邻村。一路上,她在脑海中反复思索,自己明明将处理马铃薯的方法说得清清楚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来到中毒农户家中,田豆豆立刻投入查看。灶台上,发黑的马铃薯汤汁还冒着热气,旁边堆着未完全挖去芽眼的薯块。她拿起一块仔细观察,转头问围在一旁的村民:"这些'**蛋'处理好后,你们泡了多久的水?"

"泡水?"一位老汉挠挠头,"姑娘,你只说要挖芽眼,没说要泡水啊!"

田豆豆恍然大悟,心中暗自责怪自己考虑不周。在现代,处理发芽马铃薯要泡水早已是常识,可这里的村民从未接触过,自己确实漏了这关键一步。"是我疏忽了。"她诚恳地向众人道歉,"发芽的'**蛋'含有剧毒,挖去芽眼后,必须用清水浸泡两个时辰以上,才能彻底去除毒素。"

孙大夫在一旁点头:"李氏所言极是。我来开几副解毒的方子,只要及时救治,应该无大碍。"说着,他取出药箱,开始熟练地配起药来。

里正皱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拨弄着腰间的铜算盘:"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李氏,你能不能办个学堂,专门教大家怎么种、怎么吃这'**蛋'?"

田豆豆眼睛一亮,立刻点头:"我正有此意!不过,还得请孙大夫帮忙。您医术精湛,又懂药理,若能给大家讲讲中毒症状和预防方法,那就再好不过了。"

孙大夫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既然是为了乡亲们,老朽自然义不容辞。"

就这样,下河村的第一所学堂在祠堂里开课了。田豆豆用木炭在木板上画图,详细讲解马铃薯的种植方法、生长习性;孙大夫则举着草药,耐心地向村民们介绍龙葵碱中毒的危害和应对措施。二妞和三娃坐在最前面,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举手提问,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然而,正当一切顺利进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试验田里,几株幼苗的叶片开始发黄,蜷缩枯萎。田豆豆蹲在田边,仔细观察叶片上的斑点,心中焦急万分。这可是他们的希望,绝不能出问题!

"后娘,是不是这些'**蛋'生病了?"大宝蹲在她身边,眼神中满是担忧。

田豆豆点点头,突然想起《齐民要术》中似乎有相关记载。她立刻跑回家,翻出那本残破的农书,在泛黄的纸页间仔细查找。终于,她找到了关于马铃薯病害的注解:"若遇叶黄蜷缩,可用草木灰混合石灰水喷洒。"

她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孩子们行动起来。大宝和铁柱负责烧制石灰,二妞和三娃挨家挨户收集草木灰,田豆豆则亲自调配药水。在烈日下,他们忙得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后娘,这样真的能治好它们吗?"三娃擦了擦脸上的灰,眼神中充满期待。

"当然!"田豆豆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就像孙大夫给人治病一样,我们也要给这些'**蛋'治病。"

与此同时,那张神秘纸条的主人似乎也没放弃。一天傍晚,田豆豆在河边洗衣服时,又收到了一封信。信中依然没有署名,只是警告她不要再插手马铃薯的事,否则将大祸临头。

田豆豆看完信,只是淡淡一笑,将信纸折成小船放进河里。"吓唬谁呢?"她望着渐渐远去的纸船,眼神坚定,"我既然来了,就绝不会退缩。"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在田豆豆和孙大夫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种植马铃薯;试验田里的幼苗在精心照料下,也重新焕发生机,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

这天,里正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县衙得知下河村的情况后,派了一位农学先生前来考察。如果马铃薯种植成功,不仅能免除李家的徭役,还会给予嘉奖。

整个下河村都沸腾了。村民们自发地帮忙修缮道路,打扫祠堂,准备迎接农学先生的到来。张氏也一改往日的态度,主动将家里仅存的几个鸡蛋煮了,非要田豆豆补补身子。

"别累坏了,这可是咱们村的大事。"老人别扭地将鸡蛋塞进她手里,转身离去时,田豆豆分明看到她泛红的眼眶。

考察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农学先生站在试验田前,看着长势喜人的马铃薯苗,连连点头称赞。田豆豆详细地介绍着种植过程和经验,孙大夫则在一旁补充说明马铃薯的药用价值。

"了不起!"农学先生兴奋地说,"没想到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你们竟能种出这么好的作物!我定会如实上报,让更多的人受益。"

看着众人脸上洋溢的笑容,田豆豆心中充满自豪。那些曾经的质疑、威胁,此刻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她知道,自己不仅改变了李家的命运,也为下河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张神秘纸条,早已被她抛在脑后。她明白,真正重要的,不是未知的威胁,而是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和那些信任她、支持她的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她播下的不仅是马铃薯的种子,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这份希望,终将破土而出,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转眼三个月过去,下河村的碎石荒地早已换了模样。曾经布满瓦砾的坡地上,墨绿的马铃薯植株层层叠叠,深紫色的茎秆间垂下串串白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田豆豆蹲在垄边拨开枝叶,指尖触到土下圆滚滚的凸起,心跳不自觉加快——收获的时刻终于到了。

"后娘快看!"二妞的尖叫从田那头传来。小姑娘跪在松软的泥土上,双手小心翼翼地刨开湿润的土层,几颗裹着泥土的紫皮马铃薯滚了出来,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像不像宝儿的小脸蛋!"

三娃早已按捺不住,扒开另一垄土就往怀里塞:"我这垄的更大!够煮一锅糊糊了!"小家伙鼻尖沾着泥点,笑起来露出豁牙,怀里的马铃薯还滴着新鲜的泥土。大宝则默不作声地铺开草席,动作利落地将挖出的薯块按大小分类,少年晒得黝黑的脸上,难掩笑意。

田埂上渐渐聚满了村民。里正拄着枣木拐杖颤巍巍走来,浑浊的眼睛盯着竹筐里堆成小山的马铃薯:"真能亩产千斤?"他伸手掂了掂手中的薯块,粗糙的手掌摩挲着表皮的纹路。

"老伯您看!"田豆豆展开用木炭绘制的记录图,密密麻麻的标记铺满整张麻纸,"这垄用草木灰拌土,产量比普通田垄高出两成;那边轮作的地块,连杂草都少生。"她弯腰捧起一把土,土壤里还混着未完全腐烂的秸秆,"咱们的地,养肥了。"

孙大夫背着药箱挤进人群,镜片后的眼睛亮起来:"薯叶晒干后入药,对积食最是见效。"老大夫举起刚采的叶片,"李氏教的法子,比我翻医书来得快。"

张氏不知何时站到了田边,围裙兜里鼓鼓囊囊。她别过脸咳了两声,掏出几个烤得焦香的马铃薯:"尝尝,火候正好。"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微微发颤,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给田豆豆递吃的。

收获的喜悦像春风般吹遍全村。男人们推着装满马铃薯的独轮车往返于田地和谷仓,车轴转动声混着吆喝声;女人们聚在溪边清洗新挖的薯块,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惊飞了芦苇丛中的白鹭。二妞和三娃举着小旗在田埂间穿梭,不时弯腰捡起滚落的薯块,活像两只忙碌的小麻雀。

县衙派来的农学先生赶到时,正撞见田豆豆教村民窖藏种薯。她蹲在新挖的地窖口,手中的火把照亮洞壁:"窖底要铺干稻草,薯块堆成锥形,每隔半月检查一次。"转头看见先生,她笑着捧起几颗芽眼饱满的种薯,"这是特意留的良种,足够分给邻村。"

暮色降临时,下河村的晒场上燃起篝火。张氏破天荒宰了养了半年的老母鸡,和马铃薯炖成香气四溢的浓汤。孩子们举着烤得金黄的薯块追逐打闹,薯皮裂开的瞬间,甜香混着焦香飘满整个村子。

田豆豆坐在草垛上,看着火堆旁其乐融融的人群。大宝往她手里塞了个温热的烤薯,二妞倚在她肩头打哈欠,三娃早已枕着新收的稻草沉沉睡去。远处,孙大夫正给几个村民讲解马铃薯药用偏方,火光映着老大夫花白的胡须,也映亮了每个人眼角的笑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