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人家也不是傻子。
有人就开始分析了。
他们是不是用的是诱敌深入之计啊?其实把我们骗进来杀?
而且咱们要再往前,补给线也拉长了,对我们太不利了啊!
这晋军不至于这么蠢吧?
于是军中就有人也想撤退了。
谁曾想楚军大将子玉不愿意,命令大军追击。
大战在城濮展开了。
这场战争之中,晋国的联合大军大约有七万人,战车七百乘。
而楚国的联合大军足有十一万人,战车一千乘。
楚国大将子玉率中军(主力军,皆是楚王室精锐),子西率左军,子上率右军,三军齐发,进攻晋军。
同时还庄重地宣称:“晋国这个国家,从今天这一战后就不存在了!”
晋国这边,晋国将领胥臣用虎皮蒙在马身上向楚右军进攻,楚右军所骑的马看到虎皮战马,当时就吓傻了,疯了一样在战场上乱窜,于是楚右军被彻底击溃……
晋国大将栾枝则将树枝绑在战车后面逃跑,搅得整个战场烟尘漫天,楚左军以为这群晋军在逃跑,于是立刻下令追击。
随后,晋国先轸等人立刻率晋军中军向着楚左军拦腰冲杀,直接将楚左军前后截断,左右夹击之下,楚左军也大败!
子玉见楚军已经大败,急切令中军撤退,这才避免全军覆没。
之后,他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楚国后,不久自杀身亡。
此战晋军获得大胜。
战后,他在践土召集诸侯会盟。
周天子周襄王亲自参加了。
不但参加了,还册封晋文公为“侯伯”,也就是诸侯之长,赐给他礼器、土地,还有“征伐之权”。
靠着智慧、权谋和实力,晋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
公元前630年。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出兵攻打郑国。
给出的理由是,郑国的国君对晋无礼,且还跟楚国勾勾搭搭。
郑国的郑文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
曾经被自己拒之门外的流浪老头,后来竟然会成为中原霸主。
当时,晋军驻扎在郑国东边的函陵,秦军驻扎在西边的氾南,两国大军对郑国形成了夹击之势。
郑国危在旦夕。
郑文公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有郑国大夫佚之狐说:“要是让烛之武去,那秦国军队肯定会撤退!”
郑文公也顾不得许多了,忙召见烛之武。
烛之武此时已经老了,年纪大了。
他推辞说:“我年轻时候都不如别人,现在都老了,没用了,您找别人去吧……”
郑文公也是有点羞愧。
你说人家年轻时不重用人家,到这时候了想起人家来了。
他向烛之武道歉说:“我以前不找你,现在找你,是我的错好吧?但是郑国灭亡了你也不好受吧?”
烛之武还是答应了这件差事。
因为郑国的国都被围了,所以烛之武连城门都走不了。
怎么办?
在深夜的时候,郑国人把老头用绳子绑着,从城墙上吊了下去。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之后,就开始劝说了。
话说劝说别人也是一门艺术。
尤其是人家的实力远超于你,你原本就需要看人家的脸色生活。
因此。
烛之武虽然开口了,却并没有站在郑国的角度。
而是站在了秦国的利益角度,来分析局势。
“秦老大啊,您看,我们都知道,郑国是完蛋了,没得救了。但是您想想,我们寄了,你们有啥好处没?”
见秦穆公有点感兴趣了。
他继续说道:“你说,秦国隔着晋国来占郑国,就算拿下了,能占得舒服吗?人家晋国会放着在自己嘴边的肉不吃吗?”
“到时候晋国就会一天天变强,您秦国就会一天天变弱!”
“再者说,您把我们小郑国给留着,要是秦国的人经过郑国,咱们好吃好喝伺候着,那多美啊!”
“还有,您老别忘了,之前帮助重耳他弟上位,他弟说好要给你城池的却又赖账了,你还搁那相信老晋家啊?不会吧不会吧?我不像别人,我只会心疼秦哥啊!”
秦穆公想了想,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跟郑国签订了盟约后,,留了三个秦国将军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后,退兵回去了。
当然。
秦军如狼似虎,也不会就这么简单退兵。
这三位将军就是秦国留下来监视郑国的。
就像三个真眼一样。
秦穆公想着早晚会有用处。
听说秦军回去了。
晋文公顿时无语了。
不是哥们儿,都说好了的,怎么说变就变啊!
晋国大夫子犯立刻说:“这秦国真气人啊!怎么说,老大,咱们直接追上去干他们!”
晋文公说,算了,要是没他我也不会有今天。
于是他也退兵回去了。
公元前628年。
流亡在外十九年,以六十二岁高龄登基,在位八年的晋文公姬重耳去世了。
晋文公在治理晋国期间,确立了“六卿”(中军、上军、下军,各设将佐)的制度。
他将权力分散给了各个功臣与宗族,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经济上,他减轻赋税,修复水利,极大地改善了民生,重振了晋国经济。
他去世后,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
“哇,这真的是一代雄主了!”
“老头太惨了,四十多岁还在流浪!”
“难道不是神奇吗!六十多岁登基,仅仅在位八年,竟然能挣下如此功业!”
“是啊,还成为了中原霸主!”
“笑死,为什么还有躺平的桥段!”
“多亏了老婆的鞭策了!哈哈哈!这老婆也太好了!”
“还被人偷窥洗澡,太窝心了……”
“流亡时吃的苦,全都是霸业的垫脚石啊!”
“说实话真的激励到我了,做大事什么时候都不晚啊!”
……
看到晋文公的生平,网上的网友们都在纷纷讨论着。
主持人冰冰也将目光投向了评委席的钱教授。
“钱教授,我们这边收到了一些观众提问,您能不能帮忙解答一下?”
钱教授点了点头。
于是。
一个观众站了起来:“钱教授,我很想知道,晋国的那个里克到底该算忠臣还是该算奸臣呢?到底是好是坏?我感觉他后面找夷吾登基好像真是为了晋国好啊!”
钱教授笑了笑:“这个问题很有建设性啊!在我个人看来,这个里克既非传统的忠臣,也不是传统的奸臣,他算是一个礼崩乐坏背景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为了维护自身权力、终结混乱,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用极端的手段改变政治格局……”
“这也是这个特殊时期的标志,旧的秩序崩溃,新的秩序却尚未建立,权利博弈的复杂性已经没法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了……”
又有一个观众站起来提问:“那么教授您怎么评价这位晋文公的一生呢?我感觉退避三舍也好像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迂腐,可他最后怎么又成功了?”
钱教授点了点头:“重耳这个人,还是塑造得非常精彩的,精彩之中又带着真实感。首先,整整十九年的流亡的经历让他充分了解了各国的政治生态,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还筛选出了一群非常忠诚可靠的追随者。”
“更重要的是,他经过这样的磨砺,变得隐忍、务实,成熟。”
“他的退避三舍,看似是类似宋襄公的信守承诺之举,其实更像是一种变通,
他本人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霸权主义智慧,在礼乐崩坏的时代,将道德与权谋相结合,既不空谈理想,也不突破底限,是一位精准把握时代的、务实的政治家。”
“如果要我看,这位晋文公,正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主持人一边鼓掌一边道:“确实,当然也是因为作者创作的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们无时无刻不期待着书中人物下一刻的命运和发展,让我们继续关注吧!”
……
公元前628年这一年。
不光晋文公去世了。
就连郑文公也去世了。
这两国都忙着办理国丧。
秦穆公的心,开始痒了起来。
之前被留下来驻守郑国的三个真眼,也就是三个秦国将军之一的杞子,偷偷派人向秦穆公密报:
“老大,快偷偷带人来干吧!他们让我拿着北门的钥匙,你们一来我就开门!”
秦穆公一听,这还了得!
这不相当于郑国大门开一半要送给秦国了吗?
有便宜不占不是好蛋啊!
他立刻任命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大将,率秦军秘密东征。
秦国大夫蹇叔劝他:“跑这么远去偷袭,就没有这么干的啊!”
秦穆公根本不听他的。
蹇叔于是对着离开的军队哭:“我看到军队出去,却看不到军队回来了……”
秦穆公听到了,派人骂他:“你懂个屁,你要是早点死的话,你坟头的树都能有合抱粗了……”
意思就是你都老了,脑子已经不清醒了,时间差不多了最好趁早离开这个世界吧。
蹇叔的儿子是跟军队一起走的。
他哭着送儿子:“你们这一去,晋国肯定会在崤山袭击我们,崤山有两座山头,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里,到时候我到那里去替你们收拾尸骨吧……”
儿子:谢谢啊爹……
公元前627年的春天。
悄悄摸摸的秦军,已经穿过了晋国南部边境,来到了滑国附近。
既然是偷偷来的,自然晋国也没有发现,有一支大军从自家境内穿过去了。
肥肉近在咫尺,秦军又是紧张又是激动。
进入滑国境内后,在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忽然有人报告将军。
“将军,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