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里的那道光

人间烟火里的那道光

主角:林晓瑜真真青青
作者:猫猫的旅行日记

人间烟火里的那道光第3章

更新时间:2025-10-27
全文阅读>>

晚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楼下小雏菊的花香。真真的话剧社马上要演出《牡丹亭》了,青青则在准备一场关于汉代饮食的演讲。林晓瑜看着两个女儿忙碌又开心的样子,突然觉得,那些曾经困住她们的阴影,早就被书页间的光驱散了。往后的日子,她们会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慢慢生长,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后台的化妆镜前,真真看着镜中的自己,有些恍惚。化妆师给她描上细细的柳叶眉,点上朱红的唇,头上插着简单的珠花,水袖垂落在肩头,像两朵轻盈的云。

“紧张吗?”社长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台下有好多观众,还有你的家人呢。”

真真点点头,又摇摇头。她想起第一次在直播间跳舞时的紧张,那时她怕父亲不满意,怕观众不喜欢,全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而现在,她的手心虽然在出汗,心里却很踏实——她不是在为谁表演,而是在讲述一个让她心动的故事。

幕布缓缓拉开,音乐响起。真真提着裙摆走上台,当她念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时,台下安静极了。她看着台下模糊的观众席,仿佛看到了母亲和妹妹的脸,看到了图书馆里那些安静的午后,看到了自己曾经被困在直播间里的样子。

她的身段越来越舒展,水袖在舞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唱词里,带着她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当最后一句台词落下,幕布缓缓合上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真真站在舞台上,深深鞠躬,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不是委屈的泪,不是害怕的泪,而是开心的泪——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一个能让她真心微笑的舞台。

青青的历史演讲

演讲厅里坐满了人,青青握着话筒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她看着台下的评委和观众,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她的故事——《从汉代酱缸看古人的生活》。

“大家可能觉得,考古就是挖古墓、找宝藏,可对我来说,考古是和古人对话的方式。”青青的声音很轻,却很有力量,“当我看到那个汉代的酱缸时,我想到的不是文物的价值,而是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和我妈妈一样的人,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家人准备饭菜。”

她拿出手机,展示着汉代画像石的图片,“你们看,这上面的人在做饭、在吃饭、在玩耍,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牵挂。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故事。”

台下安静极了,所有人都在认真听着。青青越讲越投入,她想起自己在实验室里研究陶片的日子,想起母亲和姐姐听她讲古人故事时的笑容,想起父亲去世后,她们一家人互相扶持的日子。

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老师笑着说:“你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温度,这是最难得的。”

青青走下台,看到姐姐真真站在门口,笑着朝她挥手。姐妹俩拥抱在一起,真真的戏服还没换下来,水袖上的珠花蹭到了青青的脸上,痒痒的。

电视里的光

林晓瑜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电视里正在播放学校的新闻——先是真真的话剧演出,真真穿着戏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笑容明媚;然后是青青的演讲,青青握着话筒,眼神坚定,讲述着她和汉代酱缸的故事。

林晓瑜的眼泪不自觉地掉了下来,她拿出手机,给两个女儿发消息:“你们真棒,妈妈为你们骄傲。”

很快,真真回复了消息:“妈,我们马上回家,给你带了学校的点心。”后面跟着一个跳舞的表情包。青青也回复了:“妈,我得了二等奖,奖品是一套《史记》,以后我们一起看。”

林晓瑜看着手机,笑着擦干眼泪。她想起以前,家里的电视总是播放着真真的直播,屏幕里的真真强装笑脸,屏幕外的她和柳建国争吵不休。而现在,电视里的两个女儿,一个在舞台上绽放光芒,一个在讲台上讲述热爱,她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开心而自在。

门锁传来轻微的响动,真真和青青走了进来。真真的戏服还没换,脸上带着淡淡的妆;青青抱着她的演讲证书,笑容灿烂。

“妈,你看我们给你带的点心。”真真把一个精致的盒子递给母亲,“是学校食堂做的,特别好吃。”

“妈,我给你讲演讲时的趣事,有个评委老师还问我汉代的豆豉怎么做呢。”青青拉着母亲的手,叽叽喳喳地讲着。

林晓瑜看着两个女儿,心里暖暖的。晚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楼下小雏菊的花香,电视里还在回放着她们的表演和演讲。她知道,那些黑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她们,就像舞台上的真真、讲台上的青青,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周末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厨房的瓷砖上洒下一片金色。林晓瑜系着围裙,正在清洗黄豆,真真和青青围在旁边,手里拿着青青从学校带来的《汉代饮食考》,像捧着宝贝一样。

“书上说,汉代做豆豉要先把黄豆煮熟,然后放在竹篮里发酵。”青青指着书上的插图,“还要用桑树叶盖在上面,这样发酵出来的豆豉才香。”

真真凑过去看,笑着说:“桑树叶?我们小区里好像有桑树,我去摘几片回来。”

“我也去!”青青放下书,跟着姐姐跑了出去。林晓瑜看着她们的背影,摇了摇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以前家里的厨房总是冷冷清清的,柳建国从不会踏进厨房一步,真真也总是被关在房间里练舞,而现在,厨房里满是姐妹俩的笑声,连空气都变得甜丝丝的。

不一会儿,真真和青青捧着几片嫩绿的桑树叶回来了。真真的裙摆上沾了点泥土,青青的头发上还别着一朵小野花,两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汗,却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

“妈,你看,这叶子新鲜吧?”真真把桑树叶递到母亲面前,“我们问了小区里的奶奶,她说这是桑树,能吃的。”

林晓瑜接过桑树叶,仔细洗干净,“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做豆豉。”

黄豆煮好后,林晓瑜把它们倒进竹篮里,青青小心翼翼地把桑树叶盖在黄豆上,“书上说要发酵三天,到时候黄豆会变得黏黏的,还会有一股香味。”

真真趴在竹篮边,好奇地看着,“真神奇,两千多年前的人,也是这样做豆豉的吗?”

“应该是吧。”林晓瑜摸了摸女儿的头,“就像你演的杜丽娘,虽然过了几百年,可她的心事,你还是能懂;就像青青讲的汉代酱缸,虽然过了两千年,可古人对家人的牵挂,和我们是一样的。”

真真和青青点点头,似懂非懂,却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三天后,豆豉终于发酵好了。打开竹篮的那一刻,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真真忍不住拿起一颗,放在嘴里尝了尝,“哇,有点咸,还有点香,真好吃!”

青青也尝了一颗,眼睛亮晶晶的,“比超市里买的好吃多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还是汉代的做法呢!”

林晓瑜笑着把豆豉装进玻璃瓶里,“晚上我们用豆豉炒肉,再做一个豆豉豆腐,让你们尝尝两千年前的味道。”

晚饭时,餐桌上摆着豆豉炒肉、豆豉豆腐,还有一碗清淡的蔬菜汤。真真和青青吃得津津有味,不停地给母亲夹菜。

“妈,你做的太好吃了!”青青嘴里塞满了饭,含糊不清地说,“以后我们每个周末都做不一样的古代美食好不好?下次我们做唐代的胡饼,书上说胡饼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就像现在的披萨一样。”

真真也点头,“好啊好啊,下次我要穿汉服做,肯定特别有意思。”

林晓瑜看着两个女儿,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以前,家里的餐桌上总是死气沉沉的,柳建国要么盯着手机,要么发脾气,而现在,餐桌上满是欢声笑语,她们聊古代的美食,聊真真的话剧,聊青青的历史课,连时光都变得慢了下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