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代嫁入局秋雨绵绵,如泣如诉,细密的雨丝打在侯府朱红的漆门上,
溅起朵朵晶莹的水花,为这座平日里威严的府邸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哀伤。沈清歌倚在窗边,
望着院中的海棠在风雨中摇曳,花瓣纷扬飘落,宛如她此刻飘零不定的命运。
手中的绣帕被她无意识地攥紧又松开,上面精致的并蒂莲刺绣早已被揉搓得有些变形。
“姑娘,老夫人唤您去正厅。”丫鬟青萝轻声的话语打断了她的思绪。沈清歌深吸一口气,
理了理鬓边的珠花,挺直脊背,朝着正厅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自己的心上,沉重而艰难。
正厅内,檀香袅袅,萦绕在梁柱之间。老夫人端坐在主位上,脸上满是愁容,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皱纹此时似乎更深了几分。沈清歌福了福身,轻声问道:“祖母,
唤孙女前来,所为何事?”老夫人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愧疚与无奈,她招了招手,
示意沈清歌靠近。“清歌,你也知道,当年若不是萧将军的父亲拼死相救,
咱们侯府早就没了。如今萧家有难,咱们不能忘恩负义啊。”沈清歌心中一紧,
隐隐猜到了几分,却仍抱着一丝侥幸,问道:“祖母的意思是......”“萧家来信,
说萧砚将军到了适婚年纪,希望能与咱们侯府联姻。你姐姐......”老夫人顿了顿,
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你姐姐早已心有所属,不愿嫁入萧家。清歌,
祖母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可萧家的恩情,咱们不能不报啊。”沈清歌的指尖微微发凉,
她咬了咬下唇,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报恩,这个词从小就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
侯府能有今日,萧家功不可没。可她从未想过,这份恩情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报。
她想起平日里在闺中读过的那些话本,本以为自己也能像话本中的女子一样,
与心爱之人携手一生,可如今......“祖母,我愿意代姐姐出嫁。
”沈清歌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老夫人惊讶地看着她,
眼中满是欣慰与心疼:“清歌,你可要想清楚,这一去......”“孙女想清楚了。
”沈清歌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萧家对咱们侯府有大恩,
孙女愿意用一生来回报。”她心中暗暗想着,或许在将军府,她能凭借自己的真心,
换来一份温暖与真情。婚期定得很急,短短半月,侯府上下便开始忙碌起来。
嫁衣、喜烛、彩礼,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沈清歌看着那身华丽的嫁衣,
金丝银线绣就的牡丹在红绸上绽放,璀璨夺目,却无法照亮她心中的阴霾。大婚那日,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沈清歌坐在花轿中,听着外面热闹的声音,心中却一片寂静。
花轿晃晃悠悠,仿佛载着她驶向一个未知的深渊。当花轿停在将军府门前时,她深吸一口气,
由喜娘搀扶着走下花轿。红盖头下,她看不清周围的景象,只能凭着感觉,
一步一步走向那个决定她后半生的男人。跨火盆,拜天地,一切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终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她被送入了洞房。坐在床边,沈清歌静静等待着,
手中紧紧握着那枚共情佩。这枚玉佩是她母亲留给她的,据说能感知佩戴者的浅层情绪。
她曾用这枚玉佩感知过家人的喜怒哀乐,如今,她希望它能让她更了解自己未来的夫君。
烛火摇曳,光影在红烛的映照下在墙上跳动。不知过了多久,房门终于被推开,
一阵寒意随着冷风涌入。沈清歌的心猛地一跳,紧张得屏住了呼吸。然而,
脚步声却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将军,您该喝合卺酒了。
”喜娘的声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本将军还有事,你们先退下吧。
”一道低沉而冷漠的声音响起,不带丝毫温度。沈清歌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共情佩,一股陌生而复杂的情绪从玉佩中传来,
那是一种淡淡的牵挂与思念,却不是对她。随着脚步声渐渐远去,沈清歌缓缓揭开了红盖头。
新房内,红烛依旧明亮,可她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看着桌上孤零零的合卺酒,
她的眼眶渐渐湿润。原来,从一开始,她就是这场婚姻中的局外人。深夜,
沈清歌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月光洒在她的身上,清冷而孤寂。她抚摸着共情佩,
感受着那若有若无的情绪,心中泛起阵阵苦涩。她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也不知道未来在将军府的日子会是怎样。但她告诉自己,既然已经决定代嫁报恩,
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用自己的真心,去温暖那个冷漠的将军,去换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哪怕这条路布满荆棘,她也绝不回头。第二章:痴心错付晨雾未散,
沈清歌已在铜镜前梳妆完毕。指尖掠过鬓边新换的茉莉,清香淡雅,却掩不住眼底的倦意。
自新婚夜后,这样的清晨已过去整整三月,她早已习惯独自起身,独自用膳,
独自打理将军府内宅诸事。“夫人,将军府的账本送来了。”青萝抱着厚厚的账簿踏入房门,
见沈清歌正对着空碗发呆,不由叹道,“姑娘又没吃多少......”沈清歌摇摇头,
接过账簿翻开。泛黄的纸页间,墨迹工整地记录着府中各项开支。她逐笔核对,
发现上月厨房支出竟比以往多了三成,细看备注才知,原是为萧砚准备了许多滋补药材。
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她提笔将这笔支出圈起,又在旁批注:“将军军务繁忙,宜添膳食花样。
”当她捧着账本去寻萧砚时,却在书房外听见一道柔美的女声:“将军,
这是特意为您熬的安神汤,您趁热喝。”透过虚掩的门缝,沈清歌看见苏柔半跪在地,
手中捧着白玉汤盅,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而萧砚坐在书案后,
难得的神色柔和,伸手接过汤盅时,指尖几乎擦过苏柔的手腕。共情佩突然在怀中发烫,
一股强烈的关切与温柔顺着血脉涌入心间。沈清歌攥紧账本,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她知道,
那是萧砚对苏柔的情绪,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温度。“将军,夫人求见。
”小厮的通报声惊散了屋内的旖旎。萧砚眉头微皱,将汤盅放下,沉声道:“让她进来。
”沈清歌推门而入,目光扫过桌上未喝完的安神汤,又落在苏柔低垂的眉眼上。她福了福身,
将账本递上前:“将军,这是本月府中账目,请您过目。”萧砚随意翻了几页,
语气冷淡:“这些琐事你自行处理便可,不必事事来烦我。”说罢,目光又转向苏柔,
“柔儿,你昨日说的那首诗,可否再念与我听?”沈清歌只觉心口一阵刺痛,
共情佩传来的情绪愈发浓烈,仿佛在她心上剜出一道道伤口。她强撑着笑容道:“既如此,
妾身告退。”转身时,裙摆扫过门槛,险些绊倒。此后的日子里,这样的场景愈发频繁。
沈清歌每日天不亮便起身,为萧砚准备早膳,却总在厨房撞见苏柔也在熬制羹汤。
她精心挑选的衣料,萧砚从未穿过,却见苏柔穿着绣着并蒂莲的襦裙与萧砚并肩漫步花园。
甚至连她亲手绣的护膝,也被萧砚随手扔在书房角落,而苏柔送的香囊,却始终挂在他腰间。
这日,暴雨倾盆。沈清歌听闻萧砚出征归来,顾不上打伞便往府门跑去。
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衫,贴在身上又冷又沉。远远地,她看见萧砚的战马停在府门前,
而他怀中正抱着昏迷的苏柔,神色焦急如焚:“快传大夫!”共情佩剧烈震颤,
沈清歌踉跄着扶住门框。她看着萧砚抱着苏柔冲进府内,溅起的水花打在她裙摆上。
雨水混着泪水滑过脸颊,她忽然觉得,自己就像这雨中无人问津的落花,无论如何努力,
都换不来那人的一眼回望。深夜,沈清歌在书房外徘徊。
屋内传来萧砚与幕僚的交谈声:“此次多亏苏姑娘,若不是她冒雨送来粮草,
恐怕......”“将军对苏姑娘,倒是格外上心。”另一人打趣道。萧砚沉默片刻,
声音低沉:“当年战场上,是她救了我......”沈清歌浑身发冷,几乎站立不稳。
原来如此,原来从始至终,萧砚心心念念的“救命恩人”竟是苏柔。
她想起自己曾在战场上为采药坠崖,也曾在萧砚受伤时彻夜照料,可这些,
在他眼中都抵不过苏柔的一次“救命之恩”。回到房间,沈清歌看着镜中苍白的自己,
忽然笑了。笑声带着几分悲凉,几分自嘲。她取下腕间的玉镯,那是出嫁前母亲送的嫁妆,
如今却显得如此讽刺。将玉镯放在梳妆台上,她低声道:“青萝,明日起,
不必再为将军准备早膳了。”青萝红着眼眶劝道:“姑娘,您何苦......”“我累了。
”沈清歌打断她的话,目光落在窗外摇曳的灯笼上,“或许,是时候该清醒了。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打在窗棂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沈清歌躺在床上,望着帐顶的流苏发呆。
共情佩安静地躺在枕边,再没有传来任何情绪。她知道,自己对萧砚的痴心,终究是错付了。
但即便如此,她仍不愿轻易放弃,她想再试一次,用自己最后的真心,去换一个答案。
次日清晨,沈清歌如往常一样起身梳妆。只是这一次,她换上了一身素色衣衫,
取下了华丽的珠钗,只在鬓边别了一朵白菊。她要让萧砚看到,那个曾经满心痴念的沈清歌,
正在慢慢消失。第三章:真相碎心残荷听雨,深秋的将军府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中。
沈清歌握着修剪枯枝的银剪,指尖被寒意冻得发僵。自那日起,她虽不再执着于讨好萧砚,
却仍将府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远处的莲池边,传来苏柔娇弱的笑声,
伴随着萧砚低沉的回应,刺痛着她本就千疮百孔的心。“夫人,苏姑娘落水了!
”丫鬟气喘吁吁的禀报,惊得沈清歌手中银剪当啷落地。她提起裙摆便往莲池方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