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国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些数据哪来的?行业协会的报告可不是这么说的。"
"因为我调整了参数。"许明哲点出关键,"行业协会只计算了产能和需求,而我加入了政策敏感度系数。"他指向一组复杂公式,"这是根据过去十年所有行业政策出台前的征兆建立的模型。"
许志国放下豆浆杯,拿起报告仔细端详。许明哲注意到父亲的手指在某一页停住了——那是他列出的三家同行企业的财务预测,包括它们将在何时因政策变动而陷入困境。
"老周的厂子真的会这么惨?"许志国指着其中一行数据,"他刚拿了两个亿投资。"
"如果他不转型环保生产线,明年六月就会开始亏损。"许明哲斩钉截铁地说。他记得很清楚,周叔的厂子是第一批倒闭的。
##3
早餐后,许志国带着报告去了书房,说要"再研究研究"。许明哲知道这是父亲的习惯——重大决策前需要独处思考。
母亲李敏将一杯蜂蜜水放在许明哲面前:"你爸昨晚回来很兴奋,说这个项目能让公司规模翻番。"
"妈,您觉得翻番一定是好事吗?"许明哲轻声问。
李敏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你爸这些年太想证明自己了。当年你爷爷把公司交给他时说过'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这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许明哲心头一震。前世直到破产那天,父亲才在醉酒后提起这个心结。而现在,他终于理解了父亲执意扩张的深层原因。
"我去趟公司资料室。"许明哲突然起身。他需要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4
许氏建材的资料室堆满了历年来的行业年鉴和项目档案。许明哲直奔环保政策专区,翻找着那份前世改变一切的文件草案。
"2010年《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他喃喃自语,手指在书架上快速移动。按照记忆,这份本应在内部流传的文件草案此刻应该已经下发到各大企业,但前世父亲根本没在意。
"找到了!"许明哲抽出一份装订简陋的灰色文件。翻开第一页,用红笔圈出的条款赫然在目:"自2011年7月1日起,新建水泥生产线综合能耗不得高于..."
他迅速拍下关键页面,正准备离开时,余光瞥见角落里一个陌生文件夹。标签上写着"张明远-环保局-初步接触记录"。
"张处长?"许明哲惊讶地翻开文件夹。里面是父亲与环保局新任处长张明远上个月的一次非正式会面记录,内容竟然是关于**绿色建筑试点项目的合作可能!
"爸居然已经接触过张处长..."许明哲既惊又喜。前世这个重要线索被埋没在扩建计划的热潮中,而现在,它将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5
中午十二点,许明哲拿着两份文件回到家时,发现父亲正在客厅来回踱步,脸色异常凝重。
"你这份报告..."许志国刚开口,手机突然响起。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迅速接起:"老周?什么?...什么时候的事?...好,我马上看。"
挂断电话,许志国快步走向电脑。许明哲跟过去,看到父亲打开股票软件,海螺水泥的走势图正在剧烈波动。
"跌停了..."许志国声音发紧,"开盘半小时就跌停,老周说内部传出消息,环保部突击检查了安徽三家工厂。"
许明哲屏住呼吸。这正是他报告中预测的今天会发生的"异常波动"——虽然在前世,这个事件发生在三天后。
"爸,请看这个。"许明哲趁机递上那份灰色文件,"还有,我发现您已经接触过张处长了?"
许志国接过文件,眼神从疑惑逐渐变为震惊:"这份草案...你怎么拿到的?"他快速翻阅着,在看到某页时突然停住,"这个排放标准...我们的现有生产线大部分都达不到。"
"但如果我们用扩建资金的三分之一改造一号和二号生产线..."许明哲指向文件后半部分的补贴政策,"正好符合绿色建筑试点项目的要求。"
许志国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你什么时候懂这些了?"
"我研究了很久。"许明哲轻声说,"爸,我知道您想证明自己,但最好的证明不是规模,而是让许氏成为行业转型的领跑者。"
##6
下午三点,许氏建材会议室。
许明哲坐在角落,看着父亲向高管们展示修改后的计划书。投影屏上是全新的"双轨发展策略":保留原扩建计划50%的规模,同时投入30%资金进行环保改造,申请**绿色项目。
"...所以我们将成为省内第一家同时满足新旧标准的企业。"许志国的声音充满底气,"当政策收紧时,我们的环保产能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