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奈何桥突然一震。原来是听说那花果山蹦出来的石猴大闹了天宫,
此时天兵天将正在想办法捉拿他。上任孟婆突然说要去报恩,我匆匆成为了现任孟婆。
后来我又在忘川边见到了她,听到了她的故事……1我是孟婆我是孟婆,在这奈何桥边,
煮着一锅永不熄火的孟婆汤,每天陪着我的是那平静的忘川,
还有安安静静伫立在那的奈何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好生没意思,还好奈何桥边,
痴男怨女,白叟黄童,又带来一番热闹。来到这奈何桥,喝下一碗孟婆汤前,
必定是要找我倾诉一番往事的,因此我在送汤的间隙没少听世间的故事,忘川一直亮着,
分不出个日夜,还好有这些故事刷新着我的记忆,今天我想讲一讲我听到的一个故事,
也是上任孟婆的故事。上一任孟婆是什么时候走上奈何桥的,具体日子我已经记不清了。
但我清楚地记得,那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上地下的大事。她走的那天只是告诉我,
她等到了恩人的消息,是时候去报恩了。
后来我在忘川边听到了故事的后续……2上任孟婆离开这天,我正在帮孟婆煮着一锅汤,
忽然整个忘川猛地动了一下。我想着:“难不成忘川还会地震?好生奇怪。
”奈何桥两边的鬼魂也随着一震,露出迷惘之色,一时交头接耳。还好有黑白无常维持秩序,
没乱了过桥秩序。过了一会儿,有阴差来报:“那花果山上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
醉酒后嚯嚯了王母的蟠桃园,在大殿上不服玉帝管教,大闹了起来,
弄得天庭人仰马翻、鸡飞狗跳,不得安生。”他歇了一口气,孟婆给他递上了一杯茶,
他接着说:“不得不说那猴子颇有本事,大闹天宫之后,逃回了花果山,刚刚震动,
是天兵天将正在与那泼猴斗法,只搅得天上地下都不得安生。放心,现在被佛祖成功摆平了,
又少了一番祸事。”那阴差讲完前因后果,喝了茶,便离开了。孟婆捏了捏空了的茶杯,
跟我说:“我的机缘到了,该去报恩了。”我愣住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你是时候接任孟婆了,我要走了。”虽然我知道自己将来是要接替孟婆的,没想到这么快。
这不可不谓是惊天消息。我一时有点儿反应不过来,连忙说:“你恩人是那弼马温吗?
到底怎么回事?”孟婆说:“我先去报恩,等我回来跟你详细说,你仔细分好这孟婆汤,
我走了。”接着就起身过了奈何桥了,我连句再会都没能说出口。
我看着她这风风火火的样子,充满疑惑,又有点羡慕。3今生凡间,高老庄的高太爷,
抱着刚出生的三女儿,高兴地放不下手,虽说不是期盼的儿子,这小婴儿却十分讨喜,
刚生下来便唇红齿白的,软软糯糯一团,让人见了好生欢喜。母亲生下她时,年岁已不小,
她成了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也对她宠爱有加,取名翠兰,希望她长大能蕙质兰心。
兰儿还有两个姐姐,比她年长十多岁,对妹妹也像是对待孩子一般。没过几年,
两个姐姐到了年纪,便嫁了人,嫁得不远,都是同个镇上的,回娘家方便。转眼间,
兰儿也十六岁了,父母膝下无儿,也舍不得小女儿,便想着为她招个赘婿,也好顶起门楣。
4高家招婿父母请了附近有名的媒婆,打听了符合入赘的男子情况,第一遍考察下来,
高太爷夫妇觉得,这些男子要么是长相不够英俊,要么体格过于单薄,有些为人还待考察。
高父高母挑来挑去,好长时间,都没下定决心,生怕选不好,女儿受了委屈。
高太爷夫妇想为女儿选个人品上乘的,家室贫寒些,家庭关系最好简单点,
婆家少人拖累撺掇,毕竟日久见人心,真心易变,待百年之后,
女儿也不会受了赘婿家族的欺负。女儿家的终身大事,也不可操之过急。虽然看了一圈下来,
没有一个合适的,高太爷夫妇两人还是喊来了媒婆,再次讲了自己招婿的具体要求,
让媒婆把寻找范围再扩大一些。媒婆见高夫人出手阔绰,连忙应下,再去好好找寻一番。
5误惹地痞高家这边赘婿还没人选,媒婆为了寻找更多人选,
可是把消息放得整个镇上都知道了。镇上有个游手好闲的王二,十里八乡有名的恶霸,
仗着京中有位做大官的叔叔,横行乡里,整日斗鸡饮酒,长期宿在花楼。到了适婚年龄,
有这恶名,也没有媒婆敢上门为她提亲,还不叫姑娘家打出门去。本地有未出嫁女儿的人家,
见了他都是躲着走,生怕一不小心被他瞧上了。王二在酒桌上,听几个狐朋狗友在讨论,
“听闻高家在招婿,媒婆送了一大批画像去高家,一个也没留下。
”“也不知这高太爷到底想选个怎样的女婿?”有人凑近低声,
“听说高太爷年轻时外出挣下了不少家业,可惜没有儿子,只好找个赘婿入门了,
待百年之后,高府还不知挂着哪家的牌匾呢!”旁人调侃,“张兄,你何不去一试,
将来这万贯家产,不都是你的了?”“我可无福消受,毕竟我张家的香火还靠我呢。
”众人哄笑一堂,这一群二世祖已经喝得醉醺醺了。王二接话,“要我说,
这高太爷也忒麻烦,反正他死后,这家业也都是他女婿的了。人死如灯灭,
他到时也管不着了,还不如早点把家产陪嫁给女儿,不是一样的?”旁人见他起了心思,
“谁说不是这个道理呢,听说那高家三**出落得那叫一个貌美,上次远远望见一眼,
比这怡春楼的花魁还要好看。”王二一听,“这花楼姑娘,本少爷倒也腻了,
且去会会这高家三**。”6强抢民女第二日,王二便遣了媒婆去帮他跟高三**提亲。
媒婆知道这不是一桩好姻缘,但迫于王二的压迫,还是战战兢兢去了一趟。
高太爷一听媒婆来意,差点昏了过去,只对媒婆道,“替我多谢王公子美意,
我和夫人膝下无儿,兰儿是要赘婿入府的。我一介商贾,是万万攀不上王二公子的。
”媒婆虽走了,高太爷却知道王二不是个好糊弄的泼皮,真恨自己挑花了眼,
没早点让小女儿成婚,也避免招惹上这泼皮。媒婆来之前就知道此行不会如意,
便回去禀报王二。王二从小,家里宠溺着长大,即使后来在镇上闹出不少事端,
没有闹出人命,也都有家里人在背后,用钱财帮他摆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何时被人拒绝过,一下拍案而起,“小爷,我还不信邪了,高三**,我娶定了!”当即,
便张罗了人,让人直接抬着花轿,带着打手,去了高家。
高太爷见门口喜服歪歪扭扭穿在身上、酒气冲天的王二,暗道不好,
却还上前陪笑着:“不知王二少爷莅临,有何贵干?”王二直接一把推开了高太爷,
吩咐人打倒了高家一众阻止的仆人,直接抢了翠兰上了花轿。花轿一路敲敲打打,
翠兰在轿子中哭哭啼啼,却无法脱身。7林中初遇路过一片树林,突然天降**,
只见一面目尚清秀的壮汉,拦下了花轿,大声道“此树由我栽,此路由我开,要想从此过,
留下买路钱!”众人面面相觑,几个家丁上前来想降服这壮汉,结果转瞬间,
竟全被打倒在地,哭爹喊娘,随行的媒婆一看这架势,赶忙说着“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与我无关,与我无关。”便撒开腿就跑了。那王二也吓得躲在一边,大喊救命,不敢动弹。
只见壮汉掀开轿帘,问“为何哭哭啼啼?”花轿中,
翠兰止住了哭声:“多谢壮汉救小女子一命,我是那高老庄的高太爷家的三**,高翠兰。
父母原想让我找一赘婿,可谁曾想竟被这泼皮王二知道了消息,欺我家中无兄弟,
直接上门抢了我,去做他那第十三房小妾。”壮汉一听:“岂有此理,光天化日下,
竟敢强抢民女!”说着便把拳头招呼到了王二脸上,只听王二哎呦两声,
两个眼睛都青紫成一团了,只捂着眼睛忙喊着:“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呀!我再也不敢了。
”壮汉又举起了拳头,【还不快滚,再敢去叨扰高家,小心我要了你的狗命!
”见王二屁滚尿流地跑得没影了,翠兰再次上前谢过了壮汉,并请壮汉护送自己回高老庄,
好让父亲好好谢过壮汉。8同回高老庄翠兰回到高老庄,看到家里人仰马翻,
父亲满面愁容,母亲正掩面哭泣,赶紧走上前“爹,娘,我回来了。”高太爷和夫人,
一见女儿,喜不自胜,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女儿,见她没受伤,才松了一口气。
兰儿跟爹娘回道,“爹娘,多谢这位好汉相救,在树林拦下了轿子,打跑了王二,
救回了女儿。”高太爷和夫人,赶紧上前,谢过了壮汉,并询问了壮汉的情况。原来这壮汉,
是个猎户,生下来被放到了野猪岭,附近路过的一对老夫妇,发了善心,捡回了家,
取名叫朱刚烈,没过几年,老夫妇便先后因病去世,朱刚烈自己学着打柴换些银钱,
在左邻右舍的接济下,长大成人,靠着打猎为生,家中贫寒,也未有妻子。高太爷夫妇听后,
也同情他的悲惨身世,虽从小贫寒,却难得一颗侠肝义胆,也添了几分欣赏,
“多谢朱壮士对小女的救命之恩,上山打猎也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如今既对我高府有恩,
恩人,你是否愿意留在府上,让我们好好报答?”朱刚烈思考了一下说“高老爷,
高夫人客气了,举手之劳罢了,不必再言谢了!”“在下就一乡野莽夫,
一天不干活就浑身痒的慌,如果能在庄子上指派一份活计给在下,在下不胜感激。
”高老爷一听,更觉欢喜,这还是一位不贪功的年轻人“恩人开口了,活计当然没问题了,
只要恩人愿意留下,都可以安排。”朱刚烈于是留了下来。
9高太爷谢恩朱刚烈做了高家庄的管事,庄子上也都知道他救回了三**,
对他也是十分敬重。他还真如自己所说,一天也闲不下来,作为管事,
其实不必再干什么体力活了,可是总能看到他抢着在干活儿,劈柴,挑水,都不在话下,
似乎总是有用不完的力气,慢慢地,高家庄的人,都知道这新来的管事,
是位力大无穷的勇士,毕竟谁见过一个人能单手举起院子里的大水缸呢?除了有一点,
这人太能吃了,一顿能吃下十来个人的饭量。把第一次请恩人吃饭的高家一家人,
都吓了一跳。却也觉得能吃是福,高家庄也养得起,不是什么大毛病。
10、撮合相处10撮合相处高老爷夫妇俩,是越看朱刚烈这后生,越喜欢。
干活干脆利落,一副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救下了自己的小女儿。
虽然庄子上都知道他是自家恩人,他本人也没居功自傲。
平时院子里的其他仆人遇到点儿事情,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不计较。他虽无父无母,
也少了婆媳兄嫂的家长里短。就是饭量大了点,不过这都小事儿,高家庄养得起,
似乎做自己的女婿也不错。高家父母有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心态。
父母也私下与翠兰说了想法,翠兰没有拒绝,高母便让翠兰多与朱刚烈接触接触,好好相处,
让女儿也看看看朱刚烈的人品,两人合适的话,就早点定下婚事。
11、决定招婿翠兰私下也和朱刚烈接触越来越多,刚开始,还有点惧怕他高大的身形,
怕他过于鲁莽。相处之中,却发现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他每次出门,
都会给翠兰带回点小礼物,虽不贵重,心意难得。兰儿喜欢的点心,最近时兴的话本,
各种花型的发钗,都慢慢堆在了她的房中。在这期间,他还亲手雕刻了一根荷花形状的木簪,
送给兰儿,兰儿最喜欢的便是这支。两人一起外出时,朱刚烈也总是仔细询问翠兰的意见,
万事以她为先,去附近游玩,他还能讲出些历史由来。人也有耐心,
不会嫌弃女子出门收拾准备时间太长,总是耐心地等待。有次两人出门,不小心下了暴雨,
朱刚烈也很有分寸地让翠兰和丫鬟在破庙里休息,自己在房外的屋檐下守了一夜。进退有度,
越相处,翠兰越发现他的优点,两人的感情也不断升温。两人的婚事也就定了下来,
翠兰很开心,终于选到了如意郎君,郎君体贴,还愿意入赘,自己也可以常伴父母左右。
高太爷父母早已对朱刚烈的人品做了多方位的考量,真真是一桩让人满意的婚事。
11洞房花烛大婚当日,因为是入赘,少了接亲的环节,不过也选在了吉时,
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新娘子的花轿,绕了高家庄一圈。新郎在马上,满面春风,
接受着路边的祝福,跟随的小厮不停地向路边撒着喜糖。新娘子坐在喜轿中,
听着外面的声声祝福,盖头下也是忍不住的笑容。到了夜间,新娘子坐在新房里,
等着前面应酬的新郎官回来掀盖头。朱刚烈也是头回当新郎官,今天大喜的日子,相当开怀,
难免多喝了几杯。他使劲晃了几下脑袋,暗觉不好,希望不会耽误今晚的坦白大计。
酒席渐散,新郎官跌跌撞撞进了新房,他使劲甩了甩脑袋,“今日是个大日子,不能再喝了,
还有重要的事情没办,可千万别出差错了”。他用秤杆挑开了新娘的红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