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绣卷:侍郎夫人的发家路

良田绣卷:侍郎夫人的发家路

主角:沈微婉顾云卿
作者:山林士

良田绣卷:侍郎夫人的发家路精选章节

更新时间:2025-09-17

1破屋残躯,异世求生沈微婉是被冻醒的。不是现代公寓里没关紧窗户的微凉,

而是那种渗到骨头缝里、带着霉味和土腥味的湿冷。她费力地睁开眼,

入目是昏暗的土坯房顶,糊着的草纸破了好几个洞,能看见外面灰蒙蒙的天。

身下是硬邦邦的土炕,铺着一层薄薄的、散发着异味的旧棉絮。她动了动手指,

只觉得浑身酸痛,喉咙更是干得像要冒烟。“水……”她沙哑地吐出一个字,

声音陌生得不像自己的。“欸!**醒了!”一个惊喜又带着哭腔的声音响起,紧接着,

一张布满皱纹、愁苦的脸凑了过来,“**你可算醒了,吓死老奴了!”沈微婉眨了眨眼,

陌生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原主也叫沈微婉,是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女。

这是大靖朝启元年间,她现在身处的地方是青溪县下属的沈家村。原主的父亲曾是个小商人,

家底尚可,可惜去年一场急病去世,留下的货船又遇上风浪沉了,家道瞬间中落。

母亲本就体弱,经不起打击,缠绵病榻半年,也撒手人寰。前几日,

原主在给母亲上坟时淋了雨,回来就发起高烧,昏迷了两天两夜,再醒来,

芯子就换成了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农学院高材生沈微婉。而眼前这个自称“老奴”的,

是沈家唯一的老仆,张嬷嬷。当年沈母嫁过来时带的陪房,忠心耿耿,

只是如今也被这接连的变故熬得只剩一把老骨头。“嬷嬷……”沈微婉消化着这些信息,

眼眶有些发热。无论是为了素未谋面的原主,还是为了自己这莫名其妙的穿越,

她都得好好活下去。张嬷嬷手脚麻利地倒了碗温水,小心地用小勺喂她喝下。

甘甜的温水滋润了干渴的喉咙,沈微婉感觉自己总算活过来了些。“**,你可算撑过来了。

”张嬷嬷抹着眼泪,“要是你再有个三长两短,老奴……老奴也没法活了,

还有……还有顾家小哥儿那边,也没法交代啊。”顾家小哥儿?

沈微婉的记忆里搜出了这个名字——顾云卿。那是原主父亲在世时,为她定下的未婚夫。

顾家是书香门第,只是到了顾云卿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父亲早逝,

只剩一个寡母拉扯他长大。原主父亲看中顾云卿聪慧过人,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觉得他将来必有出息,便主动提出结亲,顾家也答应了,只等两人长大便完婚。

只是如今沈家败落,原主又病成这样,这门亲事……沈微婉正想着,

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一个瘦小的身影探了进来。那是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

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都磨破了边。他身形单薄,脸色带着长期营养不良的蜡黄,

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浸在清泉里的黑曜石,透着股沉静和锐利。看到沈微婉醒了,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快,随即上前一步,规规矩矩地作揖:“沈姑娘,

听闻你醒了,特来看看。”他声音还带着少年人的清稚,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稳重。

这就是顾云卿。沈微婉看着他,心头微叹。不管是原主还是现在的她,在这孤苦无依的境地,

有这么一个名义上的未婚夫,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

暂时不用担心被族人随便塞给什么阿猫阿狗。“多谢顾小郎君挂心,我已无大碍。

”沈微婉撑着坐起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自然。顾云卿点点头,

目光扫过屋内的窘迫,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

递过来:“家母熬了些米粥,想着你刚醒,或许用得上。”张嬷嬷眼睛一亮,

连忙接过来:“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总是麻烦顾夫人和小哥儿……”“邻里互助,应当的。

”顾云卿语气平淡,又说了几句让她好生休养的话,便告辞离开了。

看着他瘦削却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沈微婉若有所思。记忆里,顾家比沈家还要清贫,

顾母身体不好,顾云卿年纪轻轻就要一边读书,一边想办法贴补家用。这碗米粥,

恐怕是他们家省出来的。“**,你看顾家小哥儿,真是个好孩子。

”张嬷嬷一边热粥一边念叨,“就是命苦了点。老奴想着,等咱们缓过来,

可得好好帮衬帮衬他们。”沈微婉嗯了一声,心里却在盘算开了。她现在一穷二白,

原主父母留下的,除了这间快要塌的老屋,就只有村外那几亩薄田。可那几亩地是沙土地,

产量低得可怜,往年也就够勉强糊口。要活下去,要活得好,甚至要帮衬顾云卿安心读书,

光靠那几亩地肯定不行。她可是农学院毕业的,论起跟土地打交道,

她有信心甩这时代的人几条街。“嬷嬷,”沈微婉喝着温热的米粥,感觉力气渐渐回来了,

“咱们家那几亩地,具体在什么位置?土质怎么样?”张嬷嬷愣了一下,

答道:“就在村西头那片坡上,说是良田,其实就是沙壤土,下雨就涝,天旱就裂,

种点谷子高粱,年成好也就收个百十来斤……”沈微婉点点头,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

沙壤土也不是不能改良,而且或许可以种点更适合的作物。“等我好利索了,去地里看看。

”她放下碗,眼神里透出一股与这破败环境格格不入的坚定,“嬷嬷,从今天起,

咱们好好过日子,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张嬷嬷看着自家**眼中从未有过的光彩,

愣愣地点头,心里却想:但愿吧。只是这穷家薄业的,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她不知道,

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已经为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2改良土地,

初显身手沈微婉养了几日,身体渐渐硬朗起来。这期间,顾云卿又来过两次,

每次都带些家里做的粗粮饼子或是一小捆青菜,不多,却透着细心。沈微婉没有推辞,

坦然收下,只说日后定会还礼。她知道,在这种时候,过度的客气反而显得疏远,

不如记下这份情,以后再慢慢还。这天天气放晴,

沈微婉换上一身打满补丁但浆洗得干净的粗布衣裙,带着张嬷嬷,往村西头的田地走去。

刚走出村口,就遇到几个村民在闲聊,看到她们,眼神都有些复杂。“哟,

这不是沈家丫头吗?病好了?”一个中年汉子嗓门洪亮,语气却带着点幸灾乐祸。“唉,

也是个苦命的,爹娘走了,自己又病成那样……”有人叹气。“我说,你们家那几亩地,

怕是要荒了吧?要不,卖给我?我给你五两银子。”说话的是村里的地主王胖子,

一脸肥肉,眼神精明。那几亩地虽然贫瘠,但位置不算偏,五两银子明显是趁火打劫。

张嬷嬷气得脸都白了:“王老爷!你这是欺人太甚!我们就是饿死,也不卖地!

”沈微婉拦了张嬷嬷一下,平静地看着王胖子:“多谢王老爷好意,不过家传的田地,不卖。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怯懦。王胖子被她看得愣了一下,随即嗤笑一声:“不卖?

就凭你们俩?能把地种出花来?到时候收不上粮食,还不是得哭着求我?”沈微婉没再理他,

径直往前走。到了自家地里,沈微婉蹲下身子,抓起一把土。果然如张嬷嬷所说,是沙壤土,

颗粒感明显,攥在手里一松就散了。这种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确实不适合种常规的粮食作物。

“嬷嬷,这地以前都是怎么种的?”“就跟着村里的人种,春天撒上种子,浇点水,

除几次草,听天由命呗。”张嬷嬷叹气,“去年收的那点谷子,还不够你娘看病抓药的。

”沈微婉点点头,又仔细观察了地形。这片地地势稍高,排水应该不错,不怕涝,

但灌溉是个问题,离河边有点远。“附近有水源吗?”“得去那边的小溪挑水,

来回得半个时辰呢。”张嬷嬷指着远处。沈微婉站起身,环顾四周。

目光落在不远处一片闲置的洼地,那里长满了杂草,似乎是没人要的弃地。“嬷嬷,

那片地是谁家的?”张嬷嬷看了一眼:“那是老李家的,说是涝洼地,种啥死啥,早就荒了,

他家都搬镇上住了,估计都忘了还有这么块地。”沈微婉眼睛一亮。涝洼地?

那说明水源充足啊!她心里渐渐有了个计划。沙壤土不保水,但透气性好;涝洼地水源足,

但土壤可能偏黏重。如果能把两者结合一下,改良土壤结构,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她想到了一种适合在沙壤土上种植,经济效益又高的作物——花生。

花生耐旱耐瘠薄,适合沙质土壤,而且在这个时代,似乎还不怎么普及,算是稀罕物,

市场价应该不低。“嬷嬷,咱们今年不种谷子了,种花生。”沈微婉拍板决定。“花生?

”张嬷嬷一脸茫然,“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沈微婉才想起,

这个时代可能还没有大规模种植花生,便解释道:“是一种能吃的果子,长在土里,

味道很香,能榨油,也能当零食卖。”她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种过,

对种植方法还算熟悉。“可是……咱们没有花生种子啊,

也不知道怎么种……”张嬷嬷忧心忡忡。“种子我来想办法。”沈微婉道,

“至于怎么种,我知道。”她得先去镇上一趟,看看能不能买到花生种子,

顺便了解一下市场行情。回到家,沈微婉翻箱倒柜,找出了原主母亲留下的一个小匣子,

里面只有几两碎银子和几件不值钱的首饰。她把碎银子小心收好,

又拿起一支银簪——这是原主母亲的陪嫁,看着还值点钱。“嬷嬷,我明天去趟镇上。

”“**你身子刚好,怎么能长途跋涉?要去也是老奴去。”“嬷嬷,你不认识花生,

也不知道行情,还是我去合适。”沈微婉安抚道,“我雇辆牛车去,不累的。

”第二天一早,沈微婉揣着银子和银簪,雇了村里的牛车去了镇上。青溪县不算大,

但也算热闹。沈微婉先去了集市,转悠了一圈,果然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上看到了花生,

不过只有一小捧,像是摊主自己种来吃的。“大婶,这花生怎么卖?”摊主是个农妇,

见她问,笑道:“这玩意儿叫长生果,不好种,就这点,要的话,二十文钱都给你。

”沈微婉心里一喜,果然有!她没还价,直接买下,又旁敲侧击地问了问哪里有种这个的。

农妇说邻县有户人家种了些,不多,大多是自己吃或者当稀罕物送人。看来花生确实不普及,

这就意味着商机。沈微婉又去了当铺,把那支银簪当了五两银子。手里有了钱,

心里就踏实多了。她买了些必要的农具,又买了些粗粮和一小袋盐,才坐牛车返回村里。

回到家,她把花生种子小心收好,开始琢磨改良土地的事。她先是带着张嬷嬷,

把自家地里的石头杂草清理干净,然后又去那片涝洼地,挖了些肥沃的黑土回来,

和自家地里的沙土混合。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改良后的土壤,沈微婉充满了期待。

顾云卿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田埂上,默默地看着她们忙碌。他刚从镇上的学堂回来,

手里还拿着书。“沈姑娘,需要帮忙吗?”沈微婉直起身,擦了擦汗:“不用了,顾小郎君,

你读书忙。”顾云卿看着那片被改良过的土地,又看了看沈微婉被汗水浸湿的额发,

眼神微动:“这些土……这样混合,有什么用?”“这样能让土壤既保水又透气,

适合种我带来的那种作物。”沈微婉解释道,语气里带着自信。顾云卿虽然不懂农事,

但看着沈微婉认真的样子,没有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若是有重活,可告知我一声。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只是脚步似乎比平时慢了些。沈微婉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

这个小夫君,虽然话少,但人还不错。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花生种子,

又看了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握紧了拳头。大靖朝的地主婆之路,就从这几亩地,

这一把花生种子开始吧!3花生丰收,初露锋芒接下来的日子,

沈微婉几乎把家安在了田埂上。播种、浇水、除草,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

张嬷嬷年纪大了,她不让老人太累,自己承担了大部分农活。每天累得倒头就睡,

但看着地里冒出的嫩绿芽苗,她就觉得浑身是劲。顾云卿每天放学都会过来看看,

有时会帮着挑两桶水,有时就站在田埂上,安静地看书,仿佛只是路过,但沈微婉知道,

他是在留意这边的动静。有一次,沈微婉不小心被地里的石头绊倒,扭伤了脚踝。

顾云卿正好撞见,二话不说,背着她就往家走。少年的脊背瘦弱,却异常平稳。

沈微婉趴在他背上,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和皂角味,心里有些异样的感觉。

“多谢顾小郎君。”她有些不自在地说。“无妨。”顾云卿的声音依旧平静,

只是耳根似乎微微有些发红。从那以后,顾云卿过来帮忙的次数更多了,有时会帮着翻地,

有时会带些他母亲做的吃食。沈微婉也不跟他客气,偶尔会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让他带回去。

两人之间的氛围,不知不觉中亲近了许多。日子一天天过去,地里的花生苗长得越来越旺盛,

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让人欢喜。村里的人路过,都好奇地探头看,议论纷纷。

“沈家丫头种的这是什么啊?看着不像谷子也不像高粱。”“谁知道呢,怕是穷疯了,

胡乱种些东西吧。”“我看悬,到时候怕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王胖子更是嗤之以鼻,

好几次路过都阴阳怪气地说:“沈丫头,这草长得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当饭吃。

”沈微婉懒得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她相信自己的判断。秋收时节到了。

村里人种的谷子高粱收成一般,几家欢喜几家愁。王胖子家的地因为雇了长工精心打理,

收成最好,他走路都带着风,见了谁都要吹嘘几句。到了挖花生的日子,

沈微婉请了村里两个手脚麻利的婶子帮忙,管饭,一天给二十文钱。

这价钱在村里算是不低了,婶子们都很乐意。顾云卿特意请了半天假,过来帮忙。

当第一锄头下去,带着泥土的花生果被翻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翠绿的藤蔓下,

挂着一串串饱满的花生果,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我的娘哎!这是啥?长在土里的?

”帮忙的李婶惊叫起来,手里拿着一串花生,眼睛瞪得溜圆。

“这……这就是沈丫头说的那个花生?”张嬷嬷激动得手抖,拿起一个,剥开外壳,

露出里面粉白饱满的果仁,放进嘴里嚼了嚼,“香!真香!又脆又香!

”沈微婉看着眼前的景象,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功夫不负有心人,丰收了!

顾云卿站在一旁,看着满地的花生,又看了看沈微婉脸上明媚的笑容,那双沉静的黑眸里,

仿佛也映进了光。几个人干劲十足,一整天下来,竟然收了满满几大筐花生。

粗略估算了一下,竟然有两百多斤!这个产量,在沙壤土上,简直是个奇迹!

消息很快传遍了沈家村。村民们都跑来看热闹,看着那堆成小山似的花生,一个个啧啧称奇。

“我的天,这么多!这比王老爷家的好地收得还多吧?”“这花生看着就好吃,

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沈丫头这是有本事啊!谁说人家不行的?”王胖子也闻讯赶来,

看到那些花生,脸上的肥肉抽搐了几下,眼神复杂,哼了一声,没说话就走了。

沈微婉把花生分成几部分,一部分留着自己吃和做种子,一部分送给了顾云卿家表示感谢,

剩下的,她打算拿到镇上去卖。第二天,她挑了最好的一筐花生,雇了牛车去了镇上。

她没去集市,而是直接去了镇上最大的酒楼“迎客楼”。掌柜的是个精明的中年人,

见沈微婉一个小姑娘来推销东西,本有些不耐烦,但听说是稀罕物“长生果”,

便好奇地让她拿出来看看。一看到饱满的花生,闻到那独特的香味,掌柜的眼睛就亮了。

他尝了一个,更是赞不绝口:“好东西!真是好东西!这玩意儿怎么卖?”“回掌柜的,

我这花生新鲜饱满,要五十文钱一斤。”沈微婉报了个不低的价格。

掌柜的皱了皱眉:“有点贵啊。”“掌柜的,这花生可是稀罕物,您想想,做成下酒菜,

或者当成零嘴卖,肯定能吸引客人。”沈微婉不慌不忙地说,“而且我这是第一批,

数量不多,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掌柜的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拍板道:“行!

我全要了!以后你要是还有,只管往我这儿送!”一筐花生卖了差不多一两银子,

沈微婉拿着沉甸甸的钱袋,心里乐开了花。这是她穿越过来,靠自己的能力赚到的第一笔钱!

回到村里,她把好消息告诉了张嬷嬷,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太好了!**!咱们有救了!

”沈微婉笑着点头:“是啊,嬷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她用这笔钱,

给家里添置了些必需品,又买了些肉和布料,给张嬷嬷和自己做了身新衣服。剩下的钱,

她打算用来继续改良土地,扩大种植。晚上,沈微婉坐在灯下,盘算着未来的计划。

她想把那片涝洼地也租下来,种上水稻试试。她还想弄个小作坊,把花生榨成油卖,

肯定更赚钱。窗外,月光皎洁。隔壁院子里,顾云卿正坐在灯下看书,偶尔抬头,

看向沈微婉房间的方向,目光停留片刻,才又低下头,嘴角却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他知道,

沈微婉成功了。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身体里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他握紧了手中的笔,眼神更加坚定。他要好好读书,

不能让她一个人这么辛苦。将来,他要给她撑起一片天。一个努力种田发家,

一个埋头苦读科举,两条看似不同的路,却在不知不觉中,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4拓展家业,情愫渐生有了第一笔收入,沈微婉的底气足了不少。她先是找到老李家,

花了十两银子,把那片涝洼地买了下来。村里人都觉得她疯了,

花十两银子买一块种啥死啥的破地,但沈微婉自有打算。她请了几个村民,

先把涝洼地的水排干,然后又从山上拉了些腐殖土和沙子,改良土壤结构。这项工程不小,

花了不少银子,但沈微婉看着改良后的土地,充满了期待。她打算明年开春,

就在这里种水稻。同时,她也没忘了自家那几亩沙壤土。她买了更多的花生种子,

又请教了镇上的铁匠,改良了农具,打算来年扩大花生的种植面积。为了方便灌溉,

她还琢磨着在地里挖几条水渠,把小溪里的水引过来。这个想法得到了顾云卿的支持,

他甚至利用课余时间,帮她画出了简单的水渠图纸,虽然简单,却很实用。

“这里可以设一个闸门,控制水流。”顾云卿指着图纸上的一个位置,

“这样既能保证灌溉,又不怕淹了庄稼。”沈微婉看着图纸,又看了看顾云卿认真的侧脸,

心里暖暖的:“顾小郎君,谢谢你,你懂得真多。”顾云卿耳根微红,低声道:“书上看的,

不知道能不能用。”“肯定能用!”沈微婉毫不怀疑。水渠挖成那天,

沈微婉请了帮忙的村民吃饭,杀了一只自己养的鸡,又买了些肉和酒,办得热热闹闹。

顾云卿和他母亲也被请来了。顾母是个温婉的妇人,只是常年劳作和病痛,显得有些憔悴。

她看着沈微婉,眼神温和:“微婉丫头,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云卿能有你这样的未婚妻,

是他的福气。”沈微婉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顾云卿坐在一旁,

默默地给母亲和沈微婉夹菜,话不多,但眼神里的关切却藏不住。席间,

村民们对沈微婉赞不绝口,说她有本事,将来肯定能发家。王胖子也来了,

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一个劲地说要跟沈微婉学习种地经验,被沈微婉不软不硬地怼了回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微婉的田庄渐渐有了起色。花生榨油的小作坊也开起来了,

她请了村里一个手脚麻利的寡妇帮忙,榨出来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很快就在镇上打开了销路,

迎客楼的掌柜更是直接定下了长期供货合同。沈微婉的名声在青溪县渐渐传开了,

人们都说沈家村出了个会种地、会做生意的奇女子。而顾云卿,也在沈微婉的支持下,

安心读书。沈微婉给他们家送了不少粮食和钱,让顾母好好养病,不用再为生计发愁。

顾云卿没有拒绝,只是更加刻苦地读书,他知道,这是他回报沈微婉的唯一方式。

转眼到了县试的日子。顾云卿要去县里参加考试,沈微婉特意给他做了新的长衫,

又准备了充足的盘缠和干粮。“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沈微婉把包袱递给他,

语气轻松。顾云卿看着她,眼神郑重:“我会的。”他顿了顿,又道:“等我回来。”“好,

我等你回来。”沈微婉笑着点头。顾云卿走后,沈微婉心里有些忐忑,比自己考试还紧张。

她每天除了打理田庄,就是盼着他回来。张嬷嬷看在眼里,打趣道:“**,这还没成亲呢,

就这么惦记上了?”沈微婉脸一红,嗔道:“嬷嬷,说什么呢。”但她心里清楚,

自己对顾云卿的感觉,早已不是最初的“名义上的未婚夫”那么简单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