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5年基建项目经理李承曜,骤然睁眼,竟重回2004年冬的大四宿舍。地中海谢顶褪成浓密黑发,啤酒肚收作挺拔身形,兜里那部诺基亚1100的塑料触感,还带着世纪初的温度。他攥着未来二十年的财富地图——基建扩容、互联网二次热潮、创投风口崛起的大方向清晰可辨,却无具体路径可循,他不是开了上帝视角的“无敌者”,却深谙“工程需蓝图,创业靠人才”,他放弃蛮干,转而精准寻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投资未来的大佬,每步决策都藏着老项目经理的统筹智慧。此时《天龙八部》热播,屏幕里的刘天仙仍是遥不可及的白月光。当他借着2004年创投爆发的东风,从青涩学子蜕变为多领域创业者,那些曾平行的轨迹,会不会终于交汇?他靠的从不是记忆开挂,而是识人的眼光与踏浪的底气。
2004年11月18日清晨,李承曜从沉睡中悠悠转醒。意识尚未完全清明,他习惯性地抬手轻挠头颅——指尖传来的触感却令他骤然僵滞!
头皮上不再是熟悉的光滑质感,而是……浓密、柔韧的发丝!
他猛地坐起身,心脏在胸腔内剧烈搏动,目光惊疑不定地扫视四周。狭窄的单人床铺,金属床架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响,身下是略显单薄的褥子。不对!这并非他在非洲项目部的宿舍!
视线所及,是……
网吧包间的门在身后轻合,外界的喧嚣被隔绝殆尽。李承曜靠在那张皮质磨损的座椅上,闭目深吸一口混杂着烟味与灰尘的空气。再度睁眼时,眸中纷乱的惊悸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清明。
回不去了。这个念头像块沉甸甸的巨石,终于落定在心底最深处。2004年的寒冬,哈工大大四土木工程系学生李承曜——这便是他此刻的人生坐标。前世那庸碌压抑的二十载光阴、远在非洲的妻女、年逾古稀的父母…………
昏黄的油灯在爷爷家老屋的土墙上摇曳,映照着老人沟壑纵横却异常明亮的双眼。李承曜强压下喉头的哽咽,听着爷爷摩挲着那枚紫檀手把件,声音低沉而悠远:
"承曜啊,这东西,是你曾祖爷爷从山东青州老家闯关东时,怀里唯一揣着的念想。后面这‘兴家’俩字,是后来我亲手刻上去的。"爷爷粗糙的手指拂过那温润的木纹,眼神仿佛穿透了岁月,"它本该在你成家立业时再传给你。如今到你手上,是早了些,也是天意。记……
第五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又要下雪。李承曜的心也如同这天气一样,沉甸甸的,充满了压抑感。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了。他甚至开始绝望地设想最坏的结局:错过,或者记忆出错。然后呢?他该怎么办?那家网吧……恐怕再也与他无缘了。
就在他几乎要被沮丧彻底吞噬的时候,事情发生了。
那是11月26日周五下午四点,宿舍里弥漫着周末特有的懒散气氛。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打游戏。老三张磊则坐……
拿到这笔四万八千多元的“启动资金”后,李承曜却陷入了新的迷茫。他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中飞速运转。这点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投资房地产?连个首付的零头都不够;投身股市?他对2004年末的股市行情只有模糊印象,根本想不起哪只股票值得重仓;开家小店?既缺经验又耗精力,还容易错过更大的风口。前世的他只是个埋头画图的工程师,对商业运作本就生疏,重生后虽有未来二十年的记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