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执政47年,权倾朝野。步入中老年、快要绝经的她,居然意外怀孕了。
她26岁丧夫,守寡整整19年,却突然传出小产的消息。慈禧怀孕一事在正史中并无记载。
当然,史官们也不可能将这种事写进史书。然而民间却传得沸沸扬扬,人们说得有鼻子有眼。
那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这件事又有几分真、几分假?传闻慈禧46岁那年,
宫里突然流传一些风言风语——太后最近得了一种怪病。她不仅时常犯困,还总是恶心想吐,
浑身乏力。这些症状在宫里传开了,生过孩子的人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
但涉及守寡19年的慈禧老佛爷,就算有人猜到真相,也不敢乱说。患病后,
慈禧整个人懒懒散散,每天昏昏欲睡,胃口也差得很。一闻到鱼腥味就反胃,什么都吃不下。
御膳房的人每天提心吊胆,绞尽脑汁研究新菜式,想方设法迎合老佛爷的口味,
可依然无济于事。御膳房领事为此挨了不少板子。伺候慈禧的宫女太监们更是战战兢兢,
整天提心吊胆,只盼着老佛爷早日康复,这样他们的日子才能好过些。
不过这场病外人不敢声张,但咱们这位生过同治皇帝的慈禧太后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她琢磨着,自己八成是怀上了。可丈夫都死了快二十年,自己都快绝经了,突然怀孕这事儿,
实在让她脸上挂不住。要是传出去,不但会被人笑掉大牙,更要成为大清朝的一桩丑闻。
慈禧太后本打算把这事儿瞒得死死的,可巴结她的人实在太多,风声很快就漏了出去。
没过多久,连光绪皇帝都知道了。在慈禧的管教下,光绪完全成了个妈宝男,
三天两头就要来请安,芝麻大的事儿都得请示"皇爸爸"。听说慈禧身体不适,
他立马屁颠屁颠赶到了颐和园。见慈禧病恹恹地躺着,光绪围前围后嘘寒问暖,
还特意吩咐御膳房炖了上好的鸡肉燕窝羹。慈禧生怕怀孕的事露馅,一个劲儿地宽慰光绪,
又找了点差事把他支开,好让他别老惦记着这事。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肚子也渐渐显形,慈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贴身太监李莲英看出了蹊跷,但作为明白人,他自然不会点破。他赶紧替主子分忧,
悄悄把御医给召了来。御医一号脉,发现竟是喜脉!可太后守寡十九年,这事要是说破,
脑袋肯定不保。他眼珠一转,灵机一动道:"老佛爷这是操劳过度,奴才开几副补药,
静养些时日便好。"慈禧听了很满意,吩咐他照方抓药。可几副药下去,病情非但没好转,
原先偶尔犯恶心的症状反而加重了。更糟的是,太后的肚子竟渐渐显了形。慈禧越想越恼,
一怒之下让李莲英把这御医的脑袋砍了。第一个给慈禧看病的御医就这么掉了脑袋。
李莲英只得又找来第二个御医。这位御医听说前任的下场,心里直打鼓。
他隔着帘子给太后诊脉,指头刚搭上腕子就明白了——可话该怎么说?思来想去,
他索性心一横,直接跪地贺喜:"老佛爷大喜!恭喜老佛爷,贺喜老佛爷,您这是有喜了啊!
"话音未落,慈禧"唰"地掀开帘子,一张脸白得瘆人,眼里直冒杀气。
慈禧恶狠狠地盯着张御医,咬牙切齿道:"哀家守寡近二十年,怎么可能怀孕?
你这庸医连脉都把不准,还敢污蔑哀家清白!"她猛地一拍桌案,"来人啊,拖出去砍了!
"就这样,第二个为慈禧诊病的御医也掉了脑袋。接连两名御医被杀,
整个太医院都人心惶惶,再没人敢给慈禧看病了。说真话是死,说假话也是死,
这差事简直是要人命。可慈禧自己却越来越慌——怀孕的月份越来越大,再不处理,
肚子就要藏不住了。万般无奈之下,慈禧只好召来了李鸿章。作为太后的心腹重臣,
李鸿章得知此事后也犯了难。他苦思冥想,终于想起自己的老友薛福成。
这位江南名医曾在太平天国动乱时遭遇兵灾,是李鸿章救了他一命。既是多年老友,
又有救命之恩,让他来给太后看病再合适不过。况且,薛福成早年还曾为慈禧诊治过,
更添几分信任。当时慈禧太后私密部位生了疥疮,太医们都束手无策。
正是李鸿章举荐了薛福成前来诊治。这位江南名医仅凭坐垫上的血迹就准确判断出患处位置,
巧妙地在坐垫下放置银针,待慈禧坐下时刺破疥疮,再让宫女挤出脓血,
就这样治好了老佛爷的顽疾。如今听说李鸿章又推荐薛福成,慈禧顿时心头一喜。
她知道薛福成心思缜密,定能帮她解决这个难言之隐。李鸿章很快便将薛福成召入宫中。
其实薛福成早已听闻太后的"病情",深知这差事凶险万分,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但念及李鸿章的救命之恩,他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入宫觐见时,太后已等候多时。
按大清规矩,御医诊脉需隔三层纱帘。薛福成仔细把脉后回禀道:"老佛爷为国事操劳过度,
气血运行不畅。待微臣开几副调理气血的方子,很快便能痊愈。"他心知肚明太后是喜脉,
但更明白此事万万不可说破的道理。
薛福成又补充道:"这疏通气血的方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秘方,配药时不能有外人在场。
恳请太后恩准,让草民独自抓药煎药。"按照清宫规矩,所有用药都需经太医院审核,
薛福成这个请求显然不合常规。但慈禧一听就明白了他的用意——这正是她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