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一早上九点整,我端着一杯刚冲好的速溶咖啡,**还没挨到工位椅子,
部门经理王宏那张油腻腻的脸就凑了过来。“林轩,来我办公室一趟。”他的语气平淡,
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压力。我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不妙。上周五,
王宏让我经手了一份与“鼎盛集团”的合作评估报告,时间紧,任务重,
还暗示我“数据可以做得漂亮点”。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那份报告里关于市场前景和回报率的预测,水分大得能养鲸鱼。但他是领导,
我只是个埋头干活的小兵,除了按他说的做,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现在看来,
是那件事发了。办公室里,王宏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
“林轩,鼎盛那个项目,黄了。”他开门见山。我心里一沉,果然。“怎么会黄了?
不是已经基本谈妥了吗。”“对方认为我们的评估报告严重失实,存在欺诈嫌疑,
不仅取消了合作,还要保留追究我们法律责任的权利。”王宏叹了口气,表情沉痛,
“公司高层非常震怒,必须有人对此负责。”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我身上,
带着一种虚伪的同情。“林轩,你是报告的直接负责人。”我脑子里“嗡”的一声,
血液好像瞬间冲到了头顶。“王经理,报告的数据和方向,都是你…”“林轩!
”王宏打断我,声音严厉起来,“说话要负责任!我什么时候给过你具体数据指示?
我只是让你把报告做得‘完善’一点,这是对你工作能力的信任和锻炼。年轻人,
犯了错就要敢于承担,推卸责任是懦夫的行为。”我看着他那张道貌岸然的脸,
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信任和锻炼?说得真好听。这口又黑又沉的锅,
他是铁了心要扣在我头上了。我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愤怒,委屈,
还有一种被彻底愚弄的荒谬感,交织在一起,几乎让我失控。但我很快冷静下来。
在这里跟他撕破脸,没有任何好处。我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他授意我造假,闹起来,
公司为了平息事端,大概率还是会牺牲我这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我深吸一口气,
强迫自己松开拳头,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王经理,我…我明白了。
”王宏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语气缓和了些:“嗯,知错能改就好。你放心,
公司念在你以往工作还算努力,不会公开处理你。你自己提交辞呈吧,体面一点,
对大家都好。”体面?我心里冷笑。把我当替罪羊踢出去,还让我自己滚蛋,
这算哪门子体面。我沉默着回到工位,周围的同事都假装忙碌,但那些偷偷瞟过来的眼神,
充满了同情、好奇,或许还有一丝幸灾乐祸。我面无表情地开始收拾个人物品,
那盆跟我相依为命的多肉,几本专业书,一个印着公司logo的马克杯。动作不快,
但很坚决。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我拿出来一看,
是女友张晓晓发来的微信:“晚上陪我去看婚纱吧,我约了那家你很贵的设计店。
”后面跟着一个可爱的表情包。我看着那条信息,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半天没有回复。
张晓晓是个好姑娘,漂亮,活泼,有点小虚荣,但对我还算真心。我们谈了一年恋爱,
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她家境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我这个从农村考出来,
全靠自己打拼的“凤凰男”虽然不算十分满意,但也没明确反对。如果我现在告诉她,
我丢了工作,还是以这种不光彩的方式,她会怎么想?她父母又会怎么看我?
一种更深的无力感攫住了我。在这个城市,我像一株无根的浮萍,努力工作,小心经营感情,
以为终于能扎下根来,结果现实轻轻一推,一切又摇摇欲坠。我最终没有回复张晓晓,
只是把手机静音,塞回口袋。抱着收拾好的纸箱,我走出了公司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我眯起眼睛,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第一次感到如此迷茫。接下来几天,
我把自己关在租来的小公寓里,像是生了一场大病。我没有立刻告诉张晓晓失业的事,
只是借口工作忙推掉了几次约会。我投了几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在这个行业,
背着“工作失误”被辞退的名声,找工作难如登天。周五晚上,张晓晓还是找上门来了。
她看着我胡子拉碴、萎靡不振的样子,皱起了眉头:“林轩,你到底怎么回事?
工作再忙也不能这样邋里邋遢的啊。婚纱还看不看了?”我知道瞒不下去了,只好硬着头皮,
把被王宏甩锅辞退的事情说了出来,当然,我省略了具体细节,只说是项目出了问题,
自己承担了主要责任。张晓晓听完,愣了好一会儿,脸上期待的表情慢慢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失望和不满的情绪。“所以…你现在是失业状态?”我点了点头。
“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她的声音拔高了一些,“那我们结婚的事怎么办?
房子首付还没凑够,婚礼也要钱…林轩,你让我怎么跟我爸妈说?
”“我会尽快找到新工作的。”我试图安抚她。“尽快?是多快?”张晓晓显得有些烦躁,
“现在找工作多难你不知道吗?而且,你是因为…因为那种原因被辞退的,
哪个公司还敢要你?”她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知道她说的是事实,
但从她嘴里说出来,格外伤人。“晓晓,你相信我,我能处理好。”我伸手想去拉她,
她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我的心彻底凉了半截。“林轩,
我觉得…我们需要冷静一下。”张晓晓避开我的目光,“结婚的事,先放一放吧。
等你…等你稳定下来再说。”她说完,拿起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门关上的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我站在原地,很久没有动弹。失业,失恋,
在同一天降临。生活还真是擅长落井下石。那一晚,我失眠了。
愤怒和不甘像野火一样在我胸腔里燃烧。王宏的虚伪狡诈,张晓晓的现实冷漠,
还有这个城市冰冷的规则,都在一遍遍抽打我的脸。我不能就这么算了。背了黑锅,
丢了工作,没了女友,我总得拿回点什么。一个疯狂的计划,在我脑海里逐渐成型。我记得,
公司老板,那个高高在上的苏明远,有个女儿,好像叫苏晴。似乎在公司的年会上见过一次,
很安静的一个女孩,没什么存在感。王宏是苏明远的远房表亲,
也是靠着这层关系才坐上经理的位置。如果…如果能接近苏晴…这个念头一冒出来,
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这太荒唐,太不切实际了。但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没有别的牌可打了。
这口恶气,我咽不下去。第二章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搜集关于苏晴的信息。这并不容易,
她不像一般的富家女那样喜欢在社交网络上抛头露面。
我只知道她在自家集团旗下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工作,似乎主要负责一些环保和教育类的项目。
通过一些零碎的信息和偶尔“蹲点”,我大致摸清了她的活动规律。每周三下午,
她通常会去一家位于城西、环境很安静的咖啡馆处理一些工作,那家咖啡馆离基金会不远。
下一个周三,我特意收拾了一下自己,刮了胡子,换上唯一一套拿得出手的西装,
提前到了那家咖啡馆,选了一个靠窗,容易被注意到又不显得刻意的位置。下午两点多,
苏晴果然出现了。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针织衫,搭配浅蓝色牛仔裤,打扮得很素雅,
跟我想象中富家千金的样子相去甚远。她一个人,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
要了一杯美式咖啡。我的心跳有点加速。机会来了。我深吸一口气,端起自己的咖啡,
假装不经意地经过她的桌子,然后,手腕“恰到好处”地一歪,半杯温热的咖啡泼洒出来,
一部分溅到了她的电脑键盘上和袖口上。“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忙放下杯子,抽出纸巾,
手忙脚乱地帮她擦拭,脸上堆满了歉意和慌乱,“我真是不小心,没烫到你吧?电脑怎么样?
”苏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缩了缩手。她抬头看我,眼神里有一丝惊讶,
但并没有太多恼怒。她的眼睛很干净,像秋天的湖水。“没关系。”她的声音轻轻的,
带着点疏离感。她接过纸巾,自己擦拭着键盘和袖口。“咖啡是温的,没关系。
电脑…好像有点进水。”我看着她尝试开机,屏幕闪烁了几下,没能亮起来。
我心里暗暗叫苦,这戏是不是做得太过了?万一电脑真坏了,这代价有点大。
“真是非常抱歉!”我再次郑重道歉,“附近好像就有一家苹果授权维修店,
我陪你去看看吧,维修费用我来承担。”苏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黑屏的电脑,犹豫了一下,
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去维修店的路上,我们并排走着,气氛有些尴尬。
我试图找话题:“那个…今天真是抱歉,我平时不这样的。可能是昨晚没睡好,有点走神。
”“没关系,意外而已。”她回答得很简短。“我叫林轩。”我自我介绍。“苏晴。
”我们到了维修店,经过检测,确实是少量液体进入,需要清理和烘干,问题不算太严重,
但需要放在这里几个小时。留下电脑和联系方式,我们再次走出维修店。“苏**,
再次为我的冒失道歉。你看,电脑还要一会儿才好,要不…我请你喝杯东西,就当赔罪?
”我指了指不远处另一家看起来不错的茶室,“算是弥补我的过失。”苏晴看了看时间,
又看了看我诚恳(至少看起来是)的表情,似乎不太好意思再拒绝。“好吧。”在茶室坐下,
点了一壶龙井。氤氲的茶香稍稍缓和了气氛。我开始小心翼翼地引导话题。
我没有直接提公司或者她父亲,而是从她的工作切入。“苏**是在…基金会工作?
”我装作不确定的样子问道。“嗯。”“是做哪方面的公益呢?
我大学的时候也参加过一些志愿者活动,对这方面还挺感兴趣的。”这话半真半假,
我确实参加过,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提到工作,苏晴的话似乎多了一点。
“主要是环保和助学。比如在一些社区推广垃圾分类,还有资助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
”“很有意义的工作。”我由衷地说。抛开我的最初目的,能投身这种不那么功利的事业,
本身就很值得尊重。“比我们这些整天在商业公司里勾心斗角的人强多了。
”苏晴微微笑了一下,那笑容很浅,但让她整个人柔和了不少。“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
商业运作也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聊了聊环保,聊了聊教育,
我发现她并不是我以为的那种不谙世事的温室花朵,
她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很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只是性格比较内敛。谈话比预想中顺利,
我甚至暂时忘记了自己接近她的最初目的。时间过得很快,电脑修好了。
我坚持付了维修费和茶钱。分别时,苏晴对我说:“谢谢你的茶,林先生。
今天…是个有趣的意外。”“叫我林轩就好。”我拿出手机,“方便加个微信吗?
万一电脑后续还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找我。”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扫了我的二维码。
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我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但心里并没有太多计划顺利实施的喜悦,反而有点复杂。苏晴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
第三章加上微信之后,我并没有急于频繁联系她。过分的热情只会引起警惕。
我只是偶尔在她发的关于公益项目或者风景照的朋友圈下面点个赞,
或者评论一句真诚而不谄媚的话。大概过了一周,我才给她发了第一条消息,
询问她电脑是否完全恢复正常。她回复得很简洁:“没事了,谢谢。”又过了几天,
我看到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提到基金会正在为一个山区小学的图书馆项目募集图书。
我立刻给她发消息:“苏晴,我看到你们在募捐图书,
我这边正好有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书,都是全新的,放着也是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