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落凡尘

九天落凡尘

主角:紫玲许安
作者:北山之主

九天落凡尘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1-26
全文阅读>>

紫玲所化的紫色流光,如一颗坠落的星辰,沿着华顶西麓陡峭的山势蜿蜒而下。越是远离那被冰雪和灵火笼罩的山巅,周遭的景致便越发鲜活生动起来。凛冽的罡风被柔和的山风取代,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纯粹的火元与冰寒,而是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新,以及湿润水汽的甜润。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眼前景象豁然开朗,一片被群峰温柔环抱的幽深峡谷,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呈现在她眼前。

这里与华顶之巅判若两个世界。古木参天,枝桠交错,编织成巨大的绿色穹顶。藤萝如翠色瀑布,从崖壁垂落,其上点缀着不知名的娇嫩小花。溪流潺潺,其声如玉磬轻击,穿行于卵石之间,清澈见底,可见几尾银鱼悠然摆尾。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空气中灵气充沛,却不如山巅那般霸道,而是温润如水,沁人心脾。

紫玲按落遁光,显出身形,足尖轻轻点在一株老松横出的虬枝上,举目四望,眸中异彩连连。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五脏六腑都被这山林清气洗涤了一遍,在天庭恪守规矩的沉闷,在此刻一扫而空。

循着那愈发清晰的水声望去,峡谷的瑰丽核心跃入眼帘。

只见左侧,一尊巨大的岩石状若倾覆的铜壶,壶口斜指向天,一道清冽的山泉自“壶口”奔涌而出,并非湍急瀑布,而是不疾不徐,滴滴答答地落入下方一个深不见底的碧潭中。那水声清脆、规律,仿佛天地间一架无形的滴漏,在计算着光阴的流逝。“铜壶滴漏”,名副其实。

而在右侧,一道更为宽阔的水幕自高崖披散而下,水量充沛,却在坠落过程中被嶙峋的岩石分割成万千缕细流。这些水流并非笔直落下,而是随风摇曳,碰撞在凸起的岩石上,迸溅成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阳光一照,折射出七彩光芒,真真宛若一幅巨大无比、流光溢彩的水晶珠帘。“水珠帘”之名,亦是贴切至极。

水声叮咚,珠玉飞溅,两道瀑布一缓一急,一凝一散,仿佛在合奏一曲自然的仙乐。紫玲看得痴了,她在天庭见过银河倒悬的壮阔,见过瑶池莲开的圣洁,却从未见过如此灵动机巧,充满凡间野趣的景致。她情不自禁地飞身掠至水珠帘下,伸出纤纤玉手,去接那飞溅的水珠。凉意透过指尖传来,带着山泉特有的甘甜气息,她忍不住闭上眼,感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欢愉。

就在她沉醉于此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水珠帘旁,靠近山壁的位置,藤萝掩映之后,似乎有一个洞口。好奇心起,她悄然走近,拨开垂挂的绿蔓。

洞内颇为宽敞干燥,约有寻常人家厅堂大小。映入眼帘的,是天然的石头桌椅,表面光滑,似乎常有人摩挲;角落里有石砌的灶台痕迹,旁边还散落着几个打磨得颇为精致的石碗石盆。洞壁之上,并非完全天然,隐约可见斧凿的痕迹,刻着一些模糊的、早已无法辨认的古老符文,透着一股出尘的气息。这里,仿佛曾是某位隐士高人的清修之所,岁月流逝,主人早已不知所踪,只余下这空寂的洞府,与清风流水为伴。

“倒是个清静的好去处。”紫玲喃喃自语,指尖拂过冰凉的石头桌面,想象着曾有人在此餐霞饮露,悟道修仙的情景。

就在这时,洞外传来一阵轻微的、不同于风声水声的响动。是脚步声,带着凡尘的沉重与疲惫。

紫玲心中一动,隐去自身仙气与光华,悄然移至洞口一侧,透过藤萝缝隙向外望去。

只见一位青衫书生,正步履蹒跚地沿着溪边走来。他约莫二十上下年纪,面容清秀,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只是此刻眉宇间满是风尘与倦色,青衫下摆已被露水荆棘划破了几处。他抬头望见这水珠帘与铜壶滴漏的奇景,眼中露出惊叹之色,随即目光便被这藤萝掩映的石洞吸引。

“不想这深山之中,竟有如此洞天福地……”书生低声自语,声音清朗,带着几分书卷气。他犹豫片刻,还是小心翼翼地拨开藤蔓,踏入了洞中。

紫玲在暗处打量着他。这书生身上没有丝毫法力波动,是个纯粹的凡人。但他的眼神很干净,像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不染尘埃。与她在天庭见过的那些或威严、或高傲、或心思深沉的神仙截然不同。

许安(这正是书生的名字)放下肩上的书箱,轻轻舒了口气,开始动手整理这略显凌乱的洞府。他拂去石桌上的灰尘,将散落的石碗摆放整齐,动作细致而耐心。看得出,他对此地极为满意,打算在此暂居。

紫玲看着他忙碌的背影,觉得甚是有趣。一个凡人书生,跑到这深山里来,做什么?

许安整理完毕,从书箱中取出一卷书册,坐在石凳上,就着洞口透入的天光,轻声诵读起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是《庄子·逍遥游》。紫玲在天庭也听过仙官讲法,论及鲲鹏,皆言其是洪荒异种,振翅九万里,神通广大。但这凡间书生诵读起来,却别有一番意境,少了几分对力量的追求,多了几分对自由、对无拘无束的向往。

她听得入神,不自觉地从暗处走了出来。

许安正读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忽觉光线微暗,抬头一看,不禁怔住了。

只见一位紫衣少女立于洞口光影交错之处,身姿窈窕,容颜绝丽,非尘世所能有。她肌肤胜雪,眼波流转间,仿佛汇聚了这山林间的所有灵秀之气,周身似有淡淡光华笼罩,与这石洞、这水帘奇景浑然一体。

许安一时看得呆了,手中的书卷差点滑落。他慌忙起身,整了整衣衫,躬身长揖,语气带着几分慌乱与恭敬:“小……小生许安,冒昧闯入仙居,扰了仙子清修,万望恕罪!”他心中认定,能在这等仙境般的地方出现的,绝非寻常女子,定是隐居于此的山中仙女。

紫玲见他这般郑重其事,不由“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声音如珠落玉盘,清脆动听。她摆了摆手,学着凡间女子的仪态,微微福了一礼:“公子不必多礼。我并非什么仙子,只是……只是路过此地,见此洞府清幽,进来歇歇脚罢了。你叫许安?在此作甚?”

许安见她笑语嫣然,态度随和,心中的紧张稍缓,直起身来,仍是恭敬地答道:“原来是……姑娘。小生乃江南人士,家道中落,一心向道,听闻天台华顶常有仙踪,故不辞艰险,前来寻仙访道,以期超脱凡尘之苦。见此洞府似是前人清修之所,便欲在此暂居,静候机缘。”

“寻仙访道?”紫玲眼中兴趣更浓,她在天庭见惯了神仙,却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执着寻找神仙的凡人。“那你觉得,何为仙?何为道?”

许安沉吟片刻,认真答道:“依小生浅见,仙者,超脱生死,逍遥物外;道者,天地之本,万物之宗。求仙访道,便是寻求生命的真谛,打破凡胎肉身的桎梏,得大自在。”

紫玲闻言,微微点头,又轻轻摇头:“你说对了一半。仙确能超脱生死,但天庭亦有天规戒律,未必真能逍遥自在。至于道……”她顿了顿,目光望向洞外摇曳的水珠帘,“道或许并非远在九天,它就在这流水之中,在这山风之内,在这草木枯荣、四季轮回之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番话,带着几分超然的口吻,听得许安浑身一震,如醍醐灌顶。他再次深深一揖:“姑娘所言,发人深省,胜过小生苦读十年书!不知姑娘可否详加指点?”

一个诚心求道,渴望聆听超脱之论;一个对凡间充满好奇,乐于分享所见所闻。在这与世隔绝的幽谷石洞中,仙凡的界限,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模糊。

紫玲并未直接传授什么修仙法门,而是与许安谈论起“道法自然”。她讲述星辰运转的规律,四季更迭的奥秘,草木生长的气息流转。她说的,多是天庭启蒙的常识,或是观察天地的心得,但落在许安耳中,却字字珠玑,充满了玄妙的至理。

而许安,则向紫玲描绘起人间百态。江南的烟雨楼台,塞北的大漠孤烟,元宵灯会的火树银花,清明时节的牧童遥指……他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将那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都是紫玲在天庭从未听过、从未想象过的鲜活景象。

他们时而在洞中对坐论道,时而在溪边漫步听泉。紫玲会好奇地指着某种野花询问名字,许安便耐心解答,有时还会吟诵一首相关的诗词。许安则对紫玲偶尔流露出的、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洞察力佩服不已。

朝夕相处,谈天说地,论道品茗(以甘冽山泉代茶),看铜壶滴漏记录时光,听水珠帘奏响天籁。一种微妙的情愫,如同谷中悄然蔓延的藤蔓,在两人心中悄然滋生,不知不觉间,已缠绕生长,再难分割。

紫玲忘了返回华顶山的时辰,只觉得这洞中的日子,比那天宫千年还要快活。许安也忘了求仙的初衷,眼中只剩下这紫衣少女的巧笑倩兮,只觉得若能常伴左右,便是长生大道,也可抛却。

这一日,夕阳将水珠帘染成金红色,许安铺开随身携带的宣纸,研墨挥毫,为紫玲画了一幅肖像。画中的她,立于水帘之前,回眸浅笑,灵动婉约,跃然纸上。他在画角题下一行小字:“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紫玲看着画中的自己,又看看眼前目光温柔的书生,一颗从未为谁悸动过的仙心,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了圈圈涟漪。

她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那瑶姬仙子曾甘愿触碰的“情”字,她似乎……也尝到了一点滋味。甘甜如蜜,却又带着一丝隐约的不安。

然而,这片刻的欢愉,如同夕阳的余晖,再是美好,也终将沉入黑暗。她并不知道,华顶山上,姐姐紫娟的传音,已因轮值仙官的到来,而变得无比焦急与严厉。命运的巨轮,正带着无可抗拒的力量,缓缓碾向这片宁静的峡谷,与这对刚刚互诉心意的仙凡恋人。

    石洞中的岁月,温柔而绵长,仿佛被洞外的水珠帘滤去了所有的喧嚣与纷扰,只剩下彼此眼中流转的情意与溪流般潺潺不绝的低语。紫玲几乎完全沉醉在这凡尘的静谧与美好之中,华顶山上那灼热的灵火、枯燥的守候、姐姐担忧的眼神,都如同前尘旧梦般,变得模糊而遥远。

她与许安,在这方小天地里,构筑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世界。许安教她辨认星宿,虽不如天庭星图浩瀚精准,却带着人间特有的诗意与传说;紫玲则偶尔兴起,以微末的仙家小术,催开洞边野花,引来彩蝶翩跹,引得许安连连惊叹,直呼“神乎其技”,她却只笑称是些山野戏法。他们一同采集野果,用清泉酿制酸甜的果饮;夜晚,便在洞口生起一小堆篝火,依偎着看星河垂野,听许安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许安轻声吟道,目光温柔地落在紫玲被火光映照得愈发娇艳的侧脸上,“玲儿,遇见你,方知此句之妙。”

紫玲心中悸动,一股暖流伴随着一丝尖锐的不安同时涌起。她靠在他肩头,望着那横亘天际、分隔了牛郎织女的银河,默然不语。那是王母娘娘以金簪划下的天堑,与她和他之间那无形的仙凡之隔,何其相似?

与此同时,华顶山巅,却是另一番光景。

日月交替,云海翻涌。紫娟独自守在乾坤一气壶旁,已不知过去了多少日夜。壶中的九天玉露,在先天灵火持续不断的灼烧下,色泽愈发剔透,仿佛蕴藏了一片缩小的星空,异香愈发浓郁,甚至引来了几只罕见的雪域灵雀,在洞外盘旋不去。

然而,紫娟的心却如同这山巅的岩石,日益冰冷沉重。她数次以神念传音入那西方峡谷,起初还能得到紫玲敷衍的回应,诸如“一切安好,探查中”、“姐姐勿念,即刻便回”。可到了后来,那丝神念联系竟如同石沉大海,再无回音。她试图强行感应妹妹的方位与状态,却只觉那峡谷方向气机混沌,仿佛被一层朦胧的雾气笼罩,只能隐约感知到紫玲气息平稳,并无性命之忧,但这更让她忧心如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