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大明双帝

架空:大明双帝

主角:林寻朱元璋朱标
作者:清砚眠云

架空:大明双帝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0-24
全文阅读>>

小禄子躬身应下,刚要退下,就听林寻又补了一句:“再备一壶酒,送到朱元璋的养心殿去,就说我请他喝一杯,聊聊明日的大典。”

夜色渐深,暖阁的灯还亮着,而养心殿的灯,也跟着亮了起来。

卯时的梆子刚敲过,紫禁城的角楼还浸在晨雾里,太和殿前的广场已站满了文武百官。林寻身着明黄色龙袍,十二章纹在晨光中泛着暗金,衬得他往日慵懒的眉眼多了几分威严。他瞥了眼身旁的朱元璋,对方一身赤金龙袍,腰束玉带,目光锐利如刀,正扫过下方黑压压的官员。

“吉时到,百官朝贺!”司礼监太监的唱喏声穿透晨雾,广场上顿时响起整齐的叩拜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洪福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寻刚要抬手说“平身”,人群里突然冲出一个身影,素色官袍翻飞,正是礼部尚书李敬之。他抱着一个紫檀木笏板,跪在丹陛之下,声泪俱下:“陛下!臣有本奏!国不可二主,洪福皇帝无子嗣、无世系,仅凭陛下私恩占据帝位,恐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令洪福皇帝辞位,以正礼法!”

话音刚落,又有七八个文官跟着跪了下来,齐声附和:“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官员们纷纷抬头,目光在朱元璋和林寻之间打转。连蓝玉、徐达这些淮西将领,也悄悄攥紧了腰间的刀柄,只等朱元璋一声令下。

朱元璋脸色骤沉,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李敬之!你敢在登基大典上妄议朝政,是不是活腻了!”

李敬之却梗着脖子,将笏板举过头顶:“臣愿以死明志!若陛下不废双帝之制,臣今日便死在这太和殿前!”他以为朱元璋素来重礼法,又要拉拢士族,定会在百官面前让步。

可没等朱元璋开口,林寻先往前走了两步,居高临下地看着李敬之,语气平淡:“李大人要以死明志?可以。但你得先想清楚,你死了,江南士族那些私藏赋税、兼并土地的事,谁来替你遮掩?”

李敬之一愣,脸色瞬间煞白:“你……你胡说什么!”

“我是不是胡说,你心里清楚。”林寻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扔在李敬之面前,“这是锦衣卫查了三个月的结果,你去年替苏州张家隐瞒了两千亩良田,收了他们五百两黄金;上个月又借着修文庙的名义,克扣了工部三成的银子。这些事,要不要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条一条念出来?”

李敬之瘫坐在地上,手里的笏板“啪”地掉在地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私下做的事,竟然全被林寻查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这时又开口了,语气比刚才缓和了几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敬之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本应凌迟处死。但今日是朕与洪福皇帝登基之日,暂免你一死,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羽林军立刻上前,将面如死灰的李敬之拖了下去。那些跟着跪下来的文官,吓得连连磕头,再也不敢提“辞位”二字。

大典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流程顺顺利利。等百官再次叩拜时,声音比刚才响亮了数倍,再没人敢有半分质疑。

傍晚时分,大典结束,林寻和朱元璋一同回到马皇后的寝宫。刚进门,马皇后就笑着迎上来:“两位陛下今日可是演了一出好戏,那些文官往后,怕是再也不敢乱嚼舌根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拍了拍林寻的肩膀:“还是老林你厉害,早早就让锦衣卫查了李敬之的底,不然今日还真要被他搅了局。”

林寻靠在椅子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慵懒:“我就是怕有些人不长记性,得给他们提个醒。不过话说回来,你刚才那拍龙椅的样子,还真有点吓人,我还以为你要真发火呢。”

“不装得像点,怎么能让那些士族信服?”朱元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狡黠,“咱们俩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哪能真因为这点小事生间隙?不过是演给外人看罢了。”

马皇后笑着给两人添上茶:“你们俩啊,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些文官哪里是你们的对手。对了,标儿还在里屋等着呢,说要给你们看他今日写的字。”

话音刚落,朱标就捧着一张宣纸跑了出来,上面写着“国泰民安”四个大字,虽然笔法还显稚嫩,却写得工工整整。“父皇,叔皇,你们看我写得好不好?”

林寻接过宣纸,笑着点头:“好,比上次进步多了。等过几日,叔皇给你找个最好的书法老师,教你写大字。”

朱元璋也凑过来看了看,忍不住夸道:“咱标儿就是有出息,将来定能当个好太子。”

登基大典的余温尚未散尽,金銮殿内的气氛已骤然紧绷。林寻与朱元璋并肩坐在龙椅上,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连呼吸都比往日轻了三分——谁都记得,昨日大典上,李敬之带着三名御史“死谏”,被林寻当场下令打入天牢,至今未发落。

“今日早朝,有两件事要议。”朱元璋率先开口,声音掷地有声,震得殿内梁柱似都在颤,“第一件,整肃吏治。老林,你先说。”

林寻直起身,从案上拿起一本厚厚的名册,扔给下方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这是近半年来,锦衣卫查抄的贪腐官员名录,共五十六人,从九品县丞到正三品布政使都有。其中,有十二人是李敬之的门生故吏,贪墨的粮饷,足够十万大军吃三个月。”

话音刚落,殿内立刻响起一阵吸气声。文官们脸色发白,尤其是与李敬之有交情的官员,更是垂着头不敢吭声。

“蒋瓛!”林寻的声音冷了下来,“即日起,按名册抓人,抄没家产,所获赃款全部充入军饷。另外,传我旨意,凡贪腐白银五十两以上者,立斩不赦!”

蒋瓛躬身领命:“遵洪福皇帝旨意!”

朱元璋这时补充道:“不光要抓,还要查!让六部把近三年的账目都交上来,锦衣卫和户部一起审,敢瞒报漏报的,连同主官一起治罪!”他眼神扫过下方,“咱知道有人觉得老林心狠,但咱告诉你们,这天下是咱和老林一起打下来的,容不得这些蛀虫啃食!谁要是敢挡路,别怪咱朱元璋不念旧情!”

百官齐齐叩首:“臣等遵旨!”

处理完吏治,朱元璋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兵部尚书蓝玉身上:“第二件事,东南的张士诚残部。蓝玉,你来说说,如今那边的情况如何?”

蓝玉上前一步,声如洪钟:“启禀两位陛下,张士诚虽死,但他的弟弟张士信收拢了残兵三万,占据了苏州、杭州一带,还勾结了海上的倭寇,近来屡次劫掠沿海州县,百姓苦不堪言。”

林寻眉头微蹙,他知道张士诚残部是个隐患——苏州、杭州是江南富庶之地,若长期被占据,不仅影响赋税,还可能成为反明势力的聚集地。更重要的是,倭寇问题若不趁早解决,日后必成大患。

“老朱,”林寻看向朱元璋,“这仗得打,而且要快。”

朱元璋点头:“咱也是这个意思。蓝玉,你愿意挂帅出征吗?”

蓝玉眼神一亮,立刻单膝跪地:“末将愿往!定将张士信和倭寇一网打尽,为陛下分忧!”

“好!”朱元璋拍案而起,“咱给你五万精兵,再让徐达从北平调两万骑兵策应,务必在一个月内拿下苏州!”

林寻却忽然开口:“等等。”他看向蓝玉,“苏州城防坚固,硬攻伤亡太大。我这里有个法子,你可以试试。”

他让人取来一张江南地图,指着苏州城外的河道:“张士诚残部靠水路运粮,你派一支奇兵,截断他们的粮道,再用火药炸开苏州城外的堤坝,水淹城池。这样一来,他们不战自乱。”

蓝玉眼睛一亮:“陛下妙计!末将这就去准备!”

“慢着。”林寻又道,“还有一件事。倭寇擅长海战,你让水师提督汤和,率领水师封锁沿海,防止倭寇逃跑。另外,告诉汤和,抓住倭寇后,不要杀,把他们押回京城,我有用处。”

蓝玉虽疑惑,但还是躬身领命:“末将遵旨!”

朝会结束后,百官散去,金銮殿内只剩下林寻和朱元璋。朱元璋看着林寻,笑着说:“老林,你这法子够狠的,不过对付张士诚那样的人,就得用这招。”

林寻耸耸肩:“我只是不想让士兵白白送死。对了,李敬之那边,你打算怎么处理?”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那老东西,勾结士族,妄图动摇咱的江山,留着也是个祸害。明日午时,斩了吧,杀鸡儆猴!”

林寻点点头,没有反对。他知道,在这个乱世刚定的年代,仁慈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铁腕,才能守住他们打下的江山。

就在这时,小禄子匆匆进来禀报:“陛下,马皇后派人来传话,说太子殿下在东宫哭闹,要见两位陛下。”

林寻和朱元璋对视一眼,都笑了。朱元璋无奈地说:“肯定是听说蓝玉要出征,怕他出事。走,咱去看看咱那宝贝儿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