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冠冕:和上司住同一个屋檐下

荆棘冠冕:和上司住同一个屋檐下

主角:伊苏靳开文
作者:冷月如moon

第6章

更新时间:2025-08-07

伊苏执着筷子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吃饭:“就那样吧,读书,工作,一步一步来。你呢?一直在本市发展?”

“嗯,大学毕业后就进了这家公司,一待就是好几年。”林深简单说了说自己的情况,又问道,“那你加入‘云端大厦’项目,感觉怎么样?那个项目可是公司现在的重中之重,靳总亲自盯着的。”

提到靳开文,林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是很有挑战性。”伊苏坦言,“靳总专业能力非常强,要求也很高。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她没有多说靳开文对她的偏见,也没有提公寓的事情,只是客观地评价。

林深点头表示赞同:“靳总确实是业内的顶尖人物,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严肃了点,但对事不对人。陈总和他配合默契,公司才能发展这么快。”

两人聊着公司的人和事,又追忆了一些模糊的高中片段,气氛倒也融洽。

林深不时会悄悄打量伊苏,她吃饭的动作很斯文,说话时条理清晰,偶尔流露出的专注神情,让他有些着迷。他能感觉到,这些年的历练,让她变得更加独立和强大。

“对了,我记得你高中说过,将来有出国深造的打算?”林深状似随意地提起。

伊苏眼中闪过一抹光彩:“嗯,有这个想法。不过也要看机会,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说。”

她并没有把话说死,未来的事情总是有很多变数。

“需要帮忙的话,随时开口。”林深真诚地说道,“虽然专业不同,但多个人多条路。”

“谢谢你,林深。”伊苏感受到他的善意,回以一个微笑。

一顿饭很快就结束了。

“那我先回部门了,下午还有个会。”伊苏起身。

“好,保持联系。”林深也站了起来,目送她离开。

看着伊苏的背影消失在食堂门口,林深才缓缓坐下,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老同学,新同事。

真好。

伊苏回到项目二部的办公区,赵倩正和几个组员讨论着一张结构图纸。

见她回来,赵倩抬头问道:“伊苏,资料看得怎么样了?有什么疑问吗?”

“还在熟悉阶段,一些专业术语和规范需要再深入理解一下。整体框架大致清楚了。”伊苏回答。

“不急,慢慢来。”赵倩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一个小会议室,“下午两点,靳总要听取‘云端大厦’项目下一阶段深化设计的初步构想,主要是几个核心筒和外立面幕墙的方案比选。你也一起来听听,对你快速了解项目有好处。”

“好的,赵经理。”伊苏应下。

她回到自己的工位,深吸一口气。

靳开文要亲自听取汇报。

这既是压力,也是她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那份关于“云端大厦”的资料,她还需要看得更细,理解得更透彻。

至于食堂里那个小插曲,很快便被她抛在了脑后。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工作。

午休的喧嚣散去,办公区重归平静。

伊苏将注意力从浩瀚的“云端大厦”资料中拔出,揉了揉略微发酸的太阳穴。

赵倩交代过的下午两点会议,是她进入这个项目组后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近距离观察靳开文工作状态的机会。

她快速回顾了一遍上午研读的资料重点,特别是关于核心筒结构和外立面设计的几种初步设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中似乎也多了一丝凝滞。

一点五十分,赵倩带着项目二部的几位核心设计师,和伊苏一同走进了那间小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占据了中心,投影幕布已经降下,连接着笔记本电脑。

靳开文尚未出现。

众人各自落座,气氛有些沉闷,只有偶尔翻阅资料的细微声响。

伊苏坐在靠后的位置,安静地观察着。

赵倩坐在主讲位旁,面前摊开着几份图纸和文件,她不时低声与旁边的组长交代几句,神情专注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两点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靳开文走了进来,依旧是那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面无表情,步履沉稳。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径直走到主位坐下,目光在与会者脸上一扫而过,最后落在了赵倩身上。

“开始吧。”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赵倩深吸一口气,点点头,示意技术人员开始播放PPT。

“靳总,各位同事,下午好。今天我们主要汇报‘云端大厦’下一阶段深化设计的初步构想,重点是核心筒方案和外立面幕墙的几个比选方案……”

随着赵倩条理清晰的讲解,PPT一页页翻过,展示着复杂的数据、精细的模型和充满想象力的效果图。

核心筒的布局优化、承重结构的选择、不同材质和造型的外立面幕墙方案,都逐一呈现。

伊苏认真听着,将讲解内容与自己上午看到的部分资料相互印证。

设计团队显然为这次汇报做了充分准备,方案阐述得也算详尽。

然而,随着汇报的进行,伊苏注意到靳开文的表情始终平静无波,那双深邃的眼眸看着屏幕,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他没有打断,也没有提问,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指尖在桌面轻叩一下。

汇报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当赵倩说到“以上就是我们目前的初步构想,请靳总指示”时,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视线都汇聚在靳开文身上,等待着他的评判。

靳开文没有立刻开口,他身体微微后靠,十指交叉放在桌上,沉默地审视着定格在最后一页PPT上的某个方案。

那沉默如同乌云压顶,让在座的几位设计师额角渗出了细汗。

赵倩放在桌下的手,也不自觉地攥紧了。

终于,靳开文动了。

他抬起眼,看向赵倩,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份量:“这就是你们这段时间拿出来的东西?”

一句话,让会议室的温度骤降了几度。

赵倩的脸色微微白了一下,但还是维持着镇定:“是的,靳总。这是我们根据之前的概念方案,结合规范和初步测算做的深化……”

“核心筒A方案,”靳开文打断她,伸手指向屏幕上某个剖面图,“这个结构选型,剪力墙的布置过于保守,导致内部有效使用空间被压缩。你们测算过得房率吗?和同类超高层项目对比过吗?”

他的问题尖锐而直接。

被点到负责该部分的设计师张了张嘴,有些语塞:“我们……我们主要考虑的是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性和经济性、实用性不是对立的。”靳开文的声音冷了几分,“超高层建筑,每一寸空间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要考虑最终的落地和效益。”

他顿了顿,视线转向另一张外立面效果图:“还有这个幕墙方案B,参数化表皮概念是不错,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复杂双曲面玻璃的加工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有多高?后期的清洁维护成本呢?设计不能只追求视觉效果,忽视了可实施性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方案C,看似稳妥,但缺乏亮点。‘云端大厦’是什么定位的项目?我们要的是地标,是城市名片,不是平庸的复制品。”

靳开文一条条指出方案中的不足,从结构布局到材料选择,从设计理念到细节处理,几乎将几个核心方案批驳得体无完肤。

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一句话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方案光鲜的外表,直指内核的缺陷。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他清晰而冷静的声音在回荡。

被点到名字的设计师们,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

赵倩的表情也愈发凝重,她试图解释几句,但靳开文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言。

伊苏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内心却不像其他人那般沮丧或难堪。

靳开文的每一条批评,都点在了实处。

她上午研读资料时,也曾对某些细节产生过疑虑,但理解深度远不及靳开文这般透彻。

他所指出的问题,确实是这些方案在深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或者刻意回避的难点。

比如核心筒的空间效率,比如复杂外立面的实际工程挑战。

这一刻,伊苏清晰地感受到靳开文在专业领域的强大气场和严苛标准。

这种苛刻,并非刻意刁难,而是源于对项目品质极致的追求和对技术细节精准的把握。

难怪他能带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云端大厦”这样的项目,若没有这般近乎偏执的打磨,又怎能真正矗立云端?

靳开文的目光扫过众人:“记住,我们做的是设计,不是画图。每一个决定都要有充分的依据,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我不希望下次再看到这种停留在表面的东西。”

他的语气虽然严厉,却没有丝毫个人情绪的宣泄,完全是就事论事。

“所有方案,重新审视,三天后,我再听一次汇报。”靳开文最后总结道,不给任何人反驳的余地。

说完,他便起身,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他一走,会议室里压抑的气氛才稍稍松动,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

赵倩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对众人道:“都听到了吧?靳总的要求很高,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散会,大家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众人默默起身,各自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伊苏跟在人群后面,心中却不像初见时那般对靳开文充满戒备。

这个男人,在专业上的确有让人信服的资本。

而她,似乎也更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安装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