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血诏

洪武血诏

主角:徐飞虎常桂花龙脉
作者:人生没有谁可以依赖

洪武血诏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0-22
全文阅读>>

徐飞虎与常桂花联手探查红丸真相,

太医院的重重迷雾中,竟牵扯出比宫廷阴谋更可怕的秘密……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五,朱元璋驾崩已五日,皇宫内外素缟漫卷,哀声不绝。梅雨依旧淅淅沥沥,将金陵城笼罩在一片水汽之中,仿佛上天也在为这位开国皇帝垂泪。徐飞虎身着孝服,按刀立于奉天殿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前来哭临的文武百官。他深知,在这片哀戚之下,暗流汹涌更甚往日。

“徐将军,陛下有请。”一名小太监低眉顺眼地走近,声音细若蚊蝇。徐飞虎认得他,是建文帝身边新近得宠的内侍王钺。他微微颔首,随其穿过重重殿宇,心中却警铃大作——新帝此时召见,绝非寻常。

文华殿内,朱允炆独自立于窗前,望着窗外连绵雨幕,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与年龄不符的凝重。“飞虎,朕听闻你先帝驾崩当日,曾在奉天殿内拾得一物?”建文帝转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徐飞虎。

徐飞虎心头一震,面上却不露声色:“回陛下,当日情势混乱,臣确在殿内拾得先帝遗落的一封手谕。”他谨慎地取出那卷明黄缎帛,呈予新帝。这是他思虑再三的决定——红丸案牵连甚广,若无皇权支持,单凭他一人之力难以查**相。

建文帝展开血诏,看到“红丸…篡国…诛…”等字迹时,双手微微发颤。“皇祖父可还说了什么?”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先帝当时已口不能言,唯以目视臣,意嘱臣务必彻查此事。”徐飞虎选择性隐瞒了部分实情,他需要时间判断这位新帝是否值得完全信任。

朱允炆在殿内踱步良久,终于停下:“朕授你密旨,暗中查探红丸一案。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朕能信者不多。”他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谕,“但有需处,可凭此令调动锦衣卫内可信之人。”

徐飞虎双手接过手谕,心中波澜起伏。新帝的信任既是利器,也可能是催命符。他沉声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是夜,徐飞虎悄然来到太医院。日间他已与常桂花约定,趁夜深入静时细查太医局档案。常桂花早已在内等候,见她已换上一袭深色衣裙,鬓角仍簪着那朵白菊,在烛光下格外显眼。

“我已将近年来的御用药方整理了一遍。”常桂花引徐飞虎至案前,指着几卷医案,“先帝近半年来,每日进服的药方中,都有一味‘赤阳砂’。”

徐飞虎皱眉:“这赤阳砂是何物?与红丸有何关联?”

“《本草拾遗》有载,赤阳砂产于西域,性热,少量可用作提神益气。但过量服用,会侵蚀心脉,致人暴毙。”常桂花取出一枚琉璃瓶,内中红丸艳如凝血,“这是我暗中查验先帝药渣所得,并非太医院正式记录之药。”

徐飞虎接过琉璃瓶,对着烛光细看:“你的意思是,有人长期在先帝药中掺入此物?”

常桂花点头:“更可疑的是,据载册记录,去年暹罗进贡的赤焰砂——即赤阳砂的原料,共计三斤,全部拨给了燕王府。”

二人正交谈间,门外忽然传来细碎脚步声。徐飞虎反应极快,当即吹灭烛火,拉常桂花隐入药柜阴影中。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道黑影闪入,径直走向存放医案的柜阁,翻找片刻,取出一卷档案正要离开。

徐飞虎如猎豹般扑出,长剑直指来人后心。那人反应亦是迅捷,侧身避开,反手射出一枚暗器。黑暗中,常桂花撒出一把药粉,暗器“铛”地落地。徐飞虎趁机制住来人,扯下面罩,竟是一名面容清秀的宫女。

“是谁派你来的?”徐飞虎剑尖抵住宫女咽喉,低声喝问。

宫女咬紧嘴唇,突然口溢黑血,顷刻间气绝身亡。常桂花上前查验,凝重道:“齿间**,是死士。”

徐飞虎拾起宫女欲盗走的档案,就着微光一看——正是洪武二十五年的进贡记录,其中暹罗进贡赤焰砂的条目已被墨迹涂改。

“看来有人不想我们查清赤焰砂的去向。”徐飞虎面色阴沉。

常桂花检查宫女尸身,在其臂上发现一个狼头刺青:“与乱葬岗那具尸体一样,都是北元死士的标记。”

徐飞虎心下一沉。燕王府、北元死士、红丸案,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正逐渐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而他与常桂花,已不知不觉置身网中央。

三日后的深夜,徐飞虎独自来到锦衣卫案牍库。他需要查阅更多关于北元死士在京中活动的卷宗。守库千户刘宇航见是他,面色复杂:“师兄,北镇抚司已有明令,无陛下特旨,不得调阅洪武朝机密档案。”

徐飞虎直视这位同门师弟:“宇航,你可还记得我们拜入师门时的誓言?‘护国安民,死而后已’。”

刘宇航眼神闪烁,最终长叹一声:“一炷香时间,我替你望风。”他侧身让开通道,低声道,“昨日纪刚大人已下令,严查私探红丸案者,师兄万事小心。”

徐飞虎拍了拍师弟肩膀,闪身进入案牍库深处。在标注“北元细作”的卷宗中,他发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档案——多名朝中大臣与北元残余势力往来的密信抄本,其中竟涉及燕王府长史葛诚的记载。

更令他心惊的是,一份三年前的行动记录显示,锦衣卫曾抓获一名北元细作,其供称北元势力已渗透皇宫大内,目标直指大明皇帝。然而此案随后被强行压下,那名细作也在诏狱中“自尽”身亡。

徐飞虎正凝神间,外面突然传来刘宇航的咳嗽声——这是有人前来的暗号。他迅速藏好卷宗,悄然从后窗跃出。几乎同时,案牍库大门被推开,锦衣卫指挥使纪刚带着数名亲信闯入。

“刘千户,深更半夜,何以独自在此?”纪刚目光如刀,扫视库内。

刘宇航镇定自若:“回大人,卑职正在整理新归档的卷宗。可是有紧急公务?”

纪刚冷哼一声,径直走向徐飞虎刚才所在的区域,查看一番未见异常,方率人离去。窗外暗处,徐飞虎目睹这一切,心知纪刚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闰五月二十,燕王朱棣上表,以“病体难支”为由,拒绝应诏入京奔丧。表中言辞恳切,却暗指“朝中有奸佞,欲离间天家骨肉”。朝野哗然,削藩之声日盛。

当夜,徐飞虎与常桂花再次会于鸡鸣寺。常桂花带来重要发现:“我查验了那名宫女指甲中残留的粉末,是一种罕见的西域奇毒,名为‘离魂散’。此毒可致人神智昏乱,产生幻觉。”

徐飞虎猛然想起:“先帝驾崩前半月,曾一度精神恍惚,甚至胡言乱语,莫非...”

“正是中毒症状。”常桂花神色凝重,“更可怕的是,离魂散需长期投毒,至少持续三月方能见效。这意味着,下毒者必是能日常接近先帝之人。”

徐飞虎背脊发凉:“宫中能有此机会者,不过寥寥数人。”他沉吟片刻,“你可知这离魂散,通常如何施用?”

“可溶于饮食,也可熏香吸入。”常桂花忽然想到什么,“先帝晚年失眠,常点安神香——”

二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御香阁!”

御香阁专司宫廷用香,掌印太监钱福是宫中的老人,素以制香技艺精湛闻名。若说有人能在香中做手脚,非他莫属。

事不宜迟,徐飞虎当夜即潜入御香阁。果然在钱福的秘格中,发现一小包离魂散及与燕王府往来的密信。正当他欲撤离时,窗外突然射入数支火箭,顷刻间点燃阁内存放的香料,火势迅猛蔓延。

徐飞虎被困火海,浓烟呛得他睁不开眼。危急时刻,一道身影破窗而入——正是常桂花。她将湿巾递给徐飞虎,引他走向后窗:“快走,御香阁起火,很快会引来众人!”

二人刚逃离火海,御香阁已陷入一片火海。火光映照下,徐飞虎看见远处阴影中,一道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那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曹云敬,纪刚的左膀右臂。

“我们被设计了。”徐飞虎咬牙切齿,“他们早知我们会来,这是要杀人灭口。”

常桂花拉住他:“先离开此地再说!”

御香阁大火惊动了整个皇宫。建文帝勃怒,下令严查。然而所有证据已随大火化为灰烬,掌印太监钱福也在房中“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不慎引发火灾,以死谢罪。

案件就此了结,但徐飞虎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幕后黑手金蝉脱壳之计。他与常桂花约见於金陵城西南的静海寺,此处僻静,香客稀少,适合密谈。

“御香阁虽毁,但我之前已暗中抄录了部分账目。”常桂花从袖中取出一卷细帛,“你看这里。”

徐飞虎展开细帛,见上面记录着御香阁近半年来的领料明细。其中一味“龙涎香”的领取量远超常制,经手人签名赫然是“王钺”——那位建文帝身边的新宠太监。

“王钺...”徐飞虎忆起日前正是他传自己面圣,“他为何要卷入此事?”

常桂花低声道:“我暗中查过,王钺入宫前,本是北平人氏。”

徐飞虎顿时明了。燕王府、北元死士、红丸案,如今连皇帝身边的内侍也牵扯其中,这张网比想象的更为庞大。

“我们需面见圣上,陈明真相。”徐飞虎决然道。

常桂花摇头:“眼下无凭无据,单凭这些细枝末节,如何取信于陛下?况且宫中耳目众多,只怕我们还未见到圣上,已遭灭口。”

正商议间,寺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一名小沙弥慌张来报:“寺外来了一队官兵,说是搜查钦犯!”

徐飞虎心知不妙,与常桂花对视一眼,双双向后山退去。他们刚离开不久,锦衣卫已闯入寺中,为首者正是曹云敬。

“搜!逆贼徐飞虎勾结妖医,谋害先帝,务必擒拿归案!”

徐飞虎与常桂花藉着夜色掩护,逃至秦淮河畔的一处废弃仓库。这里是徐飞虎早年安排的一处暗点,以备不时之需。

“他们行动如此迅速,必是早已盯上我们。”徐飞虎从墙缝中取出一套便服,递给常桂花,“换上衣服,我们需尽快出城。”

常桂花却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流水不语。许久,她方道:“徐将军,你可曾想过,为何他们如此忌惮我们调查红丸一案?”

徐飞虎蹙眉:“自是不愿篡逆之罪曝光。”

“恐怕不止于此。”常桂花转身,眼中有着前所未有的清明,“我连日来查验先帝药渣,发现红丸中所用赤焰砂,经过特殊炼制,毒性倍增。这种炼制手法,并非中土所有。”

“你是指...”

“我在太医院古籍中见过类似记载,这种炼毒之术,源自西域一派邪教,名为‘拜火教’。该教善于用毒,且最擅渗透权贵,借刀杀人。”

徐飞虎震惊不已:“你是说,不仅燕王,连西域邪教也卷入其中?”

常桂花点头:“我怀疑红丸案背后,是一场更大的阴谋。不仅针对大明皇位,甚至可能危及江山社稷。”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仓库外突然传来破门之声。无数火把瞬间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纪刚的声音自外传来:“徐飞虎,你已无处可逃,乖乖束手就擒!”

徐飞虎拔剑出鞘,将常桂花护在身后。眼看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忽然,一阵悠扬的笛声自秦淮河上传来。笛声诡谲,似有魔力,令外头的锦衣卫一阵骚动。

趁这间隙,一艘小舟靠岸,舟上一人低呼:“徐将军,快上船!”

徐飞虎不及多想,拉常桂花跃上小舟。舟子撑篙离岸,迅速驶入河心迷雾中。待锦衣卫反应过来,小舟早已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救他们的是位蒙面女子,身姿挺拔,举手投足间有股难言的贵气。她将二人送至对岸,递上一枚令牌:“由此向南,自有接应。记住,红丸之案,关乎国运,好自为之。”

言毕,女子纵身跃入水中,如鱼儿般消失在秦淮河波光粼粼的夜色里。徐飞虎低头看手中令牌,上刻“临安”二字,心中一震——这竟是已故懿文太子朱标一系的信物。

常桂花轻触徐飞虎手臂,指向南方:“看来,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徐飞虎握紧令牌,望向南方深沉夜色。应天城已回不去,他们唯有向南,追寻那一线生机。而红丸案的真相,似乎比想象中更加扑朔迷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