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总说我享了她儿子的福。婆婆第一次坐我的陪嫁车时,
摸着真皮座椅说:“我儿子出息了,让你享福了。”后来她摔碎我收藏的唱片,
撕掉我的油画作业:“败家娘们儿,我当年连纸都买不起!”周年纪念日,
丈夫送了我一条项链。
婆婆突然把筷子**饭碗里:“我嫁进他们家时连拜堂都是借的红盖头!
”直到我把这“福气”层层加给她。很快,她就拉着我的手哭求:“这福气我不要了,
太累了,比种地还累。”01婆婆第一次坐我那辆白色宝马时,
枯瘦的手指摸着副驾驶柔软的真皮座椅,她来回摩挲着,眼睛看着窗外,
嘴里的话却是扔给我的:“还是我儿子有本事,让你坐上这么好的车,享福了。
”我握着方向盘没接话,那话头带着刺,碰一下都嫌疼。这车是爸妈给我的陪嫁,程磊,
也就是她有本事的儿子,真真实实没出一分钱。可这话,没法跟婆婆说。在她眼里,
她儿子千好万好,我如今拥有的一切,理所当然都是她儿子赐予的福气。这种福气论,
我婚后的大半日子里都会上演,本想忍忍得了,没想到矛盾愈发密集。
我收藏的那些黑胶唱片,从古典乐到爵士,是我从少女时代一点点攒下来的心血。
婆婆拿起一张贝多芬交响曲,鄙夷地撇撇嘴:“败家娘们,买这么多,
黑乎乎的塑料片子能当饭吃?”我没留意,第二天回家,就看见地上一堆碎片,
那张珍贵的《命运》裂成几瓣。她拿着扫帚在旁边划拉,轻描淡写:“不小心碰掉了,
什么破烂玩意儿,响都没响一声。”02我的画架支在阳台上,得闲时会画几笔油画,
算是忙碌生活里唯一的透气口。这天我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色彩堆叠得正满意。
婆婆走过来,指着画布上的蓝色:“这颜料,得多少钱一管?”我没多想,报了价格。
她脸色当场沉下去,等我第二天回家,画布被撕开一道大口子,颜料管被挤得到处都是。
她红着眼眶,像是受了天大委屈:“我当年想认几个字,连张像样的纸都买不起,你倒好,
把钱往这上面糟蹋!”我气的浑身发抖,程磊回来后,看着满地狼藉,
又看看泪眼婆娑诉说着当年苦的母亲。最后只疲惫地揽住我的肩:“妈那时候不容易,
你别往心里去,画坏了再画就是了。”我没吭声,嫁给程磊三年,因为孝道,
我时常会接婆婆来城里小住,起初我是真心想把她当亲妈待。我知道她守寡带大程磊不易,
买衣服,买补品,带她体检,事事想着她。可我的所有示好,
都被她解读成炫耀和不知民间疾苦。03记得她有回刚来不久,我买了一个智能马桶盖,
想着冬天坐着暖和,冲洗功能对老人也好。她围着那马桶盖转了好几圈,
脸色难看:“这得多少钱?拉个屎还要这么讲究,我们乡下旱厕蹲了几十年,也没见谁冻死!
”最后那马桶盖她一次也没用过,宁愿跑去小区远处的公厕,回来还跟程磊抱怨我浪费钱,
嫌弃她。还有一次,我见她手糙,买了一支护手霜给她。她接过去嗅了嗅,“真香啊,
这得抹掉多少斤粮食,我年轻那会儿,冬天手裂得都是血口子,抓把雪搓搓就算了。
”那支护手霜,后来我在垃圾桶看到了,包装都没拆。一次次热脸贴冷**,
我的心也渐渐凉了。我明白,在她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她和她儿子经历的苦是勋章,
而我拥有的好则是原罪。我们之间,隔着的不是代沟,是无法跨越的太平洋。
她被困在过去的艰辛里,固执地认为,我必须为她的过去赎罪,至少不能比她当年过得容易。
程磊呢?他不是坏人,工作努力,对我也算体贴。但一涉及到他母亲,
他就自动开启了屏蔽模式。04他的经典台词是:“妈就那样,老一辈思想,你多让让她。
”“她不容易,辛苦一辈子了,你别跟她计较。”“她说她的,你做你的,
左耳进右耳出就行了。”他充当着和事佬,结果却成了拉偏架,永远让我理解,让我退让。
我的感受,我的界限,在我的不容易,和他母亲的不容易面前,我总是被忽略的那个。
真正的爆发是在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那天程磊难得浪漫,送了我一条项链,不算太贵重,
但设计别致,我挺喜欢。晚餐时,我戴着它,心情稍好了一些,婆婆盯着我脖子上的银光,
眼神不怀好意。饭吃到一半,她突然啪一声把筷子竖直**饭碗里,
白米饭衬着那两根直挺挺的竹筷。我冷下了脸,在我们老家的规矩里,
这是祭奠死人才用的摆法。程磊都愣住了。婆婆的声音尖锐:“真好,真金白银的项链戴着,
饭有人做着,车开着。我当年嫁进他们老程家,连拜堂时顶的那块红盖头,都是管邻居借的,
用完了还得赶紧洗干净还回去……”餐厅暖黄的灯光下,项链贴着我的皮肤,
难听的话似要与它合力把我颈椎压断。程磊只是嘴唇动了动,什么也没说,
默默扒拉着碗里的饭。05夜里我洗完澡,看见手臂上,被婆婆拉扯时留下的几道淤青,
浴室镜子里,我的脸色郁青。这日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忍气吞声换不来和平,
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既然她觉得我是在享福,既然她认为她的苦是我的甜造成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亲自来尝尝,她口中这福气,究竟是什么滋味。我走到客厅,
拿起手机,点开浏览器输入,如何让老年人“享福”。接下来,
我让婆婆过上了“享福”的日子。周末,我带着婆婆去了本市最好的一家驾校,
给她报了个VIP一对一班。教练姓王,看上去很严厉。我把婆婆领到王教练面前,
语气恳切:“教练,我婆婆就拜托您了。她一直羡慕我会开车,
觉得能自己开车想去哪儿都方便,是顶有福气的事。您一定严格点,务必让她学会,
不用担心学费,多少钱都不是问题。”婆婆在一旁,脸上是掩饰不住的诧异,
嘴巴微张:“我这么大年纪学什么车,这得多贵啊。”话是这样说的,但她面上挂着笑,
明显是高兴的。我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妈,您看您说的,学会了自己开车,
想去哪儿逛菜市场,去看老姐妹,一脚油门的事儿,多方便自在啊,这才是真正享受生活呢。
”我把她常挂在我头上的词,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她。王教练上下打量着身材瘦小的婆婆,
眉头皱成了川字,一脸的不太看好,不过看在钱的份上,还是点了点头:“行吧,那就试试。
不过话说前头,学车不是享福,吃不了苦可不行。”理论学习阶段,婆婆就吃了苦头。
06那些交规图标,数字规定,对她这个只认得几个常用字的人来说,简直如同天书。
我给她买了带彩色插图的教材,又在她手机上下了刷题APP,语重心长地说:“妈,
现在科技多发达,用这个学方便。您每天必须做完一套模拟题,及格了才能看电视。”于是,
家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婆婆戴着老花镜,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戳戳点点,
嘴里不停地嘟嘟囔囔:“这什么左转右转的,红灯停绿灯行,麻烦死了,我们那会儿走路,
坐驴车,不也一辈子过来了……”每当这时,我就会递上一杯泡着枸杞的热茶,
脸上挂着微笑:“妈,熟能生巧嘛。现在时代不同了,不懂这些交通规则,出门就是睁眼瞎,
寸步难行,还怎么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呢。您不是总说,要跟上时代嘛。
”等到实际上车练手,婆婆才是真正的叫苦不迭。王教练果然人狠话不多,要求很是严格。
婆婆反应慢,手脚协调性差,不是油门踩重了车子猛地蹿出去,
就是方向盘打猛了差点撞上路沿石,挨训是家常便饭。有一次练习倒车入库,
她怎么都停不进去,不是压左边线就是歪右边框,王教练吼了她几句:“眼睛看哪儿呢,
后视镜是摆设吗,打方向盘啊。”婆婆当场就红了眼眶,回来后跟我诉苦,
眼泪汪汪:“娟儿,那教练凶得很,跟要吃人似的,我不学了,这罪我受不了!
”07我握住她粗糙的手,脸上带着焦虑:“那怎么行啊妈,钱都交了,好几万呢,
而且您想想,等您学会了,开着车,带着您那些老姐妹出去兜风,她们得多羡慕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