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锋芒》第一季简介2022-2024年,16岁辍学的陈野在宁州城中村的出租屋里,以接零散设计订单起步,开启了草根创业之路。从最初因“设计死板”收到差评的迷茫,到偶遇擅长捕捉生活温度的林溪、懂业务的林墨,三人组队创立“锋芒工作室”,用热血撞开创业大门。团队在磨合中跌撞成长:从出租屋漏雨泡坏合同的窘迫,到搬进15平米文创园隔间建立规矩;从靠泡面度日的拮据,到首接三万美食节订单的突破。随着技术宅赵阳、细心客服苏晓晓加入,五人小队逐渐成型,却也遭遇老成员因“特权”纠纷跳槽的信任危机。陈野18岁成年后,推动工作室注册为“锋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明确股权分工与合规化运营,用“小店故事设计法”深耕宁州老街——从便利店价目表到汉服店品牌升级,从保护老手艺到建立客户信任,团队始终坚守“让每个小店都有发光的设计”的初心。这两年,他们在订单纠纷中学会立规矩,在行业落差中守住烟火气,在人员变动中筑牢信任,从“野路子”小作坊蜕变为有温度的正规军,用热爱与坚守证明:用心对待生活的细节,草根创业也能长出遮风挡雨的锋芒。
2022年5月的宁州城中村,夏夜的闷热像一层黏腻的保鲜膜,裹着逼仄的出租屋。墙上的老空调外机嗡嗡作响,吹出来的风带着股铁锈味,却驱不散少年额角的汗珠。陈野盘腿坐在吱呀作响的旧书桌前,台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贴满便利贴的墙壁上,像一幅潦草却倔强的剪影。
书桌上摊着三本笔记本,封皮分别写着“技能”“法律”“财务”,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边。陈野咬着笔杆,在“技能清单”的便利贴上又添了……
2022年7月的宁州,暴雨连着下了三天。陈野窝在出租屋改海报,电脑屏幕上的花店宣传图被客户打了个刺眼的红色叉号,附带消息:“太冰冷了,像机器做的,没有开花店的温暖感。”他盯着屏幕里的蓝色渐变背景,指尖悬在鼠标上,心里有点发闷。
这是他接的第三单线上订单,客户是城郊一家新开的“暖阳花店”,要求突出“温馨治愈”的风格。他熬了两个通宵,用PS做了精致的花瓣渐变和几何花束,自以为够专业,……
2022年8月的午后,阳光透过出租屋的纱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野刚把“暖阳花店”的尾款提现到银行卡,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潮玩爱好者群的消息提示。他随手点开,群里正吵得热闹——有人晒了新款**版手办,有人在吐槽某家店的预售延期,还有人在吆喝“出闲置潮玩,可刀”。
陈野是半年前加入这个群的,起初只是想低价收几个设计参考用的手办模型,后来偶尔会在群里分享自己拍的手办开箱视频……
2022年8月15日傍晚,宁州的天空被晚霞染成橘红色,陈野却没心思欣赏。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倒计时——距离“花与潮玩”店的海报印刷截止时间,只剩下12个小时。手机里,林溪刚发来第三版手绘稿,文件名为“最终确定版.jpg”,后面跟着个祈祷的表情包。
这是“锋芒”组队后的第一单,客户要求明天一早必须拿到印刷成品,用于周末开业活动。林墨在义乌盯着潮玩店的进货,林溪在苏州的文具店里赶稿,陈……
2022年12月31日晚,宁州的出租屋里没有跨年的喧嚣,只有陈野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暖光。他刚煮好一碗泡面,热气模糊了眼镜片,耳机里传来林溪和林墨的笑声——三个人正隔着屏幕,用视频通话“云跨年”。
“我妈刚把橘子塞进我兜里,说跨年要吃甜的!”林溪举着手机转了个圈,镜头里能看到她家文具店的货架,上面挂着五颜六色的新年挂历。她面前摆着一碗汤圆,瓷碗边缘印着卡通小猫,和她的头像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