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高考730分,却说最感谢的人是邻居

儿子高考730分,却说最感谢的人是邻居

主角:林晓王淑芬
作者:爱吃拉面的楞娃

儿子高考730分,却说最感谢的人是邻居精选章节

更新时间:2025-10-24
全文阅读>>

1救火英雄我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儿子被记者团团围住。摄像机镜头反射着七月的阳光,

刺得我眼睛发酸。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回家,特意选在儿子高考出分的这一天。“730分!

林同学,你有什么想感谢的人吗?”女记者把话筒递到林晓嘴边。我下意识挺直了背。

这三年,我在迪拜的工地上没日没夜地干活,往家里寄的钱足够在城里付个首付。

儿子应该会先说感谢爸爸吧?林晓对着镜头笑了笑,那笑容陌生得让我心头一紧。

上次见他时,他还是个瘦小的初中生,现在竟已高出我半个头。“我最想感谢的,

是邻居王阿姨。”我攥紧了手里的礼品袋,里面装着给他新买的手机。汗水顺着额角滑下来,

黏糊糊的。记者顺势把话筒转向站在林晓身旁的王淑芬。这个女人我认识,

住在我们对门十几年了,丈夫早逝,无儿无女。我出国前,她确实常来串门,

但我没想到...“王阿姨就像我的亲妈妈一样。”林晓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

带着我从未听过的亲昵,“这三年,每天清晨都是她给我做早饭,晚上我学习到多晚,

她就陪到多晚。”人群发出赞叹声。王淑芬不好意思地摆摆手,眼角笑出了细密的皱纹。

我盯着她放在林晓肩头的手,心里涌上一股说不清的酸涩。那本该是我的位置。

“林同学真是懂得感恩。”记者感叹道,“那你有什么想对爸爸说的吗?

听说他常年在国外工作。”终于问到了。我深吸一口气,往前挤了挤,

准备在儿子提到我时走上前去,给他一个惊喜。林晓的表情突然冷了下来,

那种变化如此明显,连记者都愣了一下。“我爸?”他扯了扯嘴角,“我确实有话想说。

”我停下脚步,礼品袋的提绳深深勒进掌心。“我要感谢王阿姨,”林晓一字一顿,

“因为她让我知道,我亲生爸爸不是故意不回家,而是为了救火,才离开我的。

”时间仿佛静止了。七月的热浪裹挟着这句话,狠狠砸在我胸口。救火?什么救火?三年前,

化工厂确实发生过一场火灾,但我当时在千里之外的工地上,连个火星子都没见过。

记者显然也被这话惊住了,但很快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你父亲是救火英雄?

”王淑芬突然抢过话筒:“孩子太激动了,采访就到这吧。”她拉着林晓就要走,眼神躲闪,

不敢看向人群中的我。但我已经拨开人群,大步走上前去。“爸?”林晓看到我,

瞳孔猛地收缩,脸上血色尽失。我把礼品袋塞进他怀里,

目光却死死盯住王淑芬:“谁能告诉我,什么叫‘为了救火才离开’?

”2谎言揭晓家里的陈设和三年前一模一样,

连电视柜上那个缺了角的陶瓷娃娃都还在老位置。只是现在,

这个家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默。林晓坐在我对面,低着头,手指绞在一起。“说吧,

什么叫我是为了救火才离开的?”我努力让声音保持平静。王淑芬站在门口,进退两难。

我进门时没拦她,有些事今天必须说清楚。“爸,我...”林晓抬起头,眼圈红了,

“王阿姨都告诉我了。三年前化工厂火灾,你为了救困在里面的工人,

没能逃出来...”我猛地看向王淑芬,她瑟缩了一下,避开了我的视线。

“所以你以为我这三年是死了?”我的声音开始发抖,“那你每个月收到的汇款是谁寄的?

视频通话里你见到的是鬼吗?”“王阿姨说那是你的抚恤金,

视频...视频是你生前录好的...”林晓的声音越来越小。荒谬感像潮水一样淹没了我。

我掏出手机,翻出这三年来我们在微信上的对话记录:“这些也是我生前录好的?

”林晓愣愣地看着屏幕,嘴唇开始颤抖。我转向王淑芬,一步步走近:“为什么?

”她终于抬起头,眼中含泪:“林大哥,对不起...我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好?

”我几乎要笑出声,“咒我死是为了孩子好?”“那年火灾后,晓晓整天哭,

说爸爸不要他了。”王淑芬抹了把眼泪,“我实在不忍心,就编了个故事,说你是英雄,

不是故意抛弃他的...”我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原来在儿子心中,

我宁愿是个死人,也不愿是个“抛弃”他的父亲。“你知道我这三年是怎么过的吗?

”我的声音嘶哑,“迪拜五十度的高温,我一天干十二个小时,就为了多挣点钱,

让他将来能过上好日子!”林晓突然站起来:“可是我需要的是钱吗?

”他眼中的痛苦如此真切,让我一时语塞。“我需要的是有人陪我吃晚饭,

有人给我开家长会,有人在我生病时守在床边!”他的声音带着哭腔,“你知道每次家长会,

我都是唯一一个家长没来的孩子吗?你知道同学们都在背后说我爸不要我了吗?

”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王阿姨会记得我爱吃的菜,会在我发烧时整夜不睡,

会在我考砸时安慰我。”林晓的眼泪终于掉下来,“而你呢?除了寄钱,你还做过什么?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刀,扎在我心上最软的地方。我看着儿子,突然意识到,

这三年我失去的不仅仅是陪伴他的时光,更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资格。

3深夜对话那晚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林晓的话在耳边反复回响。我需要的是钱吗?

是啊,我总以为物质能弥补一切。小时候家里穷,我发誓不让儿子受一点苦。

可现在我才明白,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回来的。凌晨三点,我起身去厨房倒水,

发现林晓房间的灯还亮着。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一条缝。他坐在书桌前,

面前摊着一本相册。那是我和他妈妈结婚时拍的,照片上的我们还很年轻,笑得无忧无虑。

“妈,”林晓轻声说,手指抚过照片上妻子的脸,“如果你还在,该多好。

”我的心猛地一抽。妻子去世八年了,肺癌带走了她。临终前,

她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把晓晓带大,让他幸福。”我以为拼命赚钱就能让他幸福。

林晓翻到另一页,那里夹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我认出那是他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我的爸爸》。

“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轻声念着作文开头,声音哽咽,“可是现在,

我连他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了。”我推门进去。林晓吓了一跳,慌忙合上相册。“爸,

你怎么还没睡?”我在他床边坐下,第一次仔细打量这个房间。墙上贴着不少奖状,

从“三好学生”到“数学竞赛一等奖”,时间跨度正好是我不在的这三年。“这些奖状,

你从来没跟我说过。”我轻声说。林晓低下头:“说了又怎么样?你除了说‘真好,

爸爸给你寄钱买礼物’,还会说什么?”我无言以对。他说得对,每次视频通话,

我都像完成任务一样,问几句学习情况,就匆匆挂断,生怕多聊一分钟就耽误了干活。

“对不起。”这三个字说出口时,我才意识到有多苍白。林晓摇摇头:“该说对不起的是我。

今天我不该在那么多人面前...”“不,你说得对。”我打断他,“我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许久,我鼓起勇气问:“能跟我说说这三年的事吗?所有的事。

”林晓愣了一下,缓缓点头。那一夜,我们聊到天快亮。

他告诉我第一次月考全班第一的喜悦,告诉我篮球赛决赛投丢关键球的沮丧,

告诉我暗恋隔壁班女孩的心事。这些都是我从未了解过的,儿子的生活。而我悲哀地发现,

在王淑芬面前,他才是那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少年。在我这里,

他只是一个例行公事报平安的乖儿子。4隔阂难消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

想去菜市场买点林晓爱吃的菜。三年没下厨,手艺生疏了不少,但我想试试。

提着大包小包回家,却在楼道里撞见王淑芬。她看到我,下意识后退了一步。“林大哥,

我正要找你。”我面无表情地看着她:“什么事?”“我知道你恨我,

但我真的是一心为了晓晓。”她绞着衣角,“那孩子太苦了,你刚走那会儿,他天天做噩梦,

哭着找爸爸。”我冷冷地说:“所以你就告诉他我死了?”“我...”她语塞,

眼泪又涌上来,“我只是想让他好受点。英雄的儿子,总比被抛弃的儿子好听些,不是吗?

”“那你有没有想过,谎言被揭穿的那天,他会更痛苦?”王淑芬愣住了。我越过她,

掏出钥匙开门:“以后晓晓的事,不劳你费心了。”“可是他已经习惯了我照顾他!

”她在我身后喊道,“你知道他过敏不能吃什么吗?知道他什么时候该添衣服吗?

知道他学习压力大时该怎么安慰吗?”每一问都像一记耳光,扇在我脸上。是啊,我不知道。

作为一个父亲,我对儿子的了解,还不如一个邻居。这时林晓揉着眼睛从卧室出来,

看到我们站在门口,愣了一下:“王阿姨,你怎么这么早?”那声“阿姨”叫得自然亲切,

而我站在这里,像个外人。王淑芬迅速换上笑容:“来看看你。

今天不是要回学校拿毕业材料吗?阿姨陪你去吧。”“好啊!”林晓眼睛一亮,随即看向我,

有些犹豫,“爸,你要一起去吗?”我该答应的,可想到要和他们俩一起出门,

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让我窒息。“我...我还有点事,你们去吧。”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林晓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被掩饰过去:“那我和王阿姨去了。

”看着他们并肩下楼的背影,我忽然意识到,这三年形成的隔阂,不是一朝一夕能打破的。

我最终还是跟了出去,远远跟在后面。看着林晓和王淑芬有说有笑,

看着他很自然地接过她买的豆浆,看着过马路时她下意识护住他的动作。

这些本该是我的位置,我的角色。走到校门口,一群同学围上来。我躲在校门外的树后,

听见他们的对话。“林晓,这就是你妈妈吗?好年轻啊!”林晓的笑容僵在脸上。

王淑芬赶紧摆手:“我是他邻居阿姨。”“哦哦,就是采访里说的那个阿姨吧!

”一个男生拍拍林晓的肩,“你真幸运,有个这么疼你的阿姨。”林晓勉强笑了笑,没接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他接受采访时的感受。在同学面前,

他该如何解释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是说实话,承认自己被父亲“抛弃”三年,

还是继续那个英雄父亲的谎言?无论是哪个版本,他都失去了普通家庭孩子最普通的幸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