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机箱的嗡鸣声像是某种现代工业协奏曲,背景里夹杂着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爆发的讨论。叶承景站在白板前,黑色马克笔在他手中灵活转动,眼神专注地盯着板上的架构图。
“这里,缓存穿透的问题,”他画了个圈,“我们采用布隆过滤器预处理,再加一层空值缓存。”
角落里有人举手:“叶哥,这样会不会增加响应延迟?”
“好问题。”叶承景嘴角微扬,像是早就等着这句提问。“所以我们在这里——”他在架构图的某个节点重重一点,“做异步预热,不影响主链路。张昊,你这部分的代码已经预留了这个接口,对吧?”
被点名的张昊从三台显示器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嗯,上周就写好了,就等你们这边的方案确定。”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赞叹的口哨。苏晴笑着摇头:“你们俩能不能别总是想到前面去?给我们这些凡人留点活路行不行。”
叶承景笑了笑,没接话,目光扫过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架构图。这是“曙光项目”——公司今年最重视的电商平台重构项目,已经连续加班了三个月,他的团队负责最核心的交易链路优化,压力巨大。
“好了,如果没问题的话,今天就把这个方案落地。”叶承景放下马克笔,“明天是演示日,刘总会亲自来看。搞定这最后一环,咱们就能喘口气了。”
团队一阵欢呼。李明——组里最年轻的成员,兴奋地拍桌:“终于要结束了!我这三个月睡的觉加起来不到两周。”
“结束后我请客,地方随便挑。”叶承景承诺道,收获一片更热烈的欢呼。
会议结束,大家各回各位,叶承景刚坐下,苏晴就滑着椅子凑过来。
“说真的,景哥,没有你这项目早崩了。”她压低声音,“刘总上周还想砍掉异步预热的预算,要不是你坚持...”
叶承景摆手打断她:“团队的努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点开邮箱,开始整理最后的方案文档。
苏晴撇撇嘴,没再说什么,但眼神里明明白白写着“才怪”。
叶承景没理会,专注手上的工作。他确实为这个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最初的技术选型到中间无数次救火,甚至亲自重写了部分核心代码。这不是他经手过最复杂的项目,但绝对是压力最大的——公司高层密切关注,竞争对手虎视眈眈,而他的直属上司刘伟明既不懂技术又爱指手画脚。
文档整理到一半,手机震动,叶承景瞥了一眼,是刘伟明的消息:“来我办公室一趟。”
他保存文档,起身时拍了拍张昊的肩:“刘总找,可能问明天演示的事,方案最后那部分测试你先跑起来。”
张昊比了个OK的手势,眼睛没离屏幕。
刘伟明的办公室在大厅另一头,玻璃墙,百叶窗常年半开着——既能显示存在感,又保持一定距离感。叶承敲门时,刘伟明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见到他立刻换上笑脸。
“承景啊,进来坐。”刘伟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明天演示准备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刚跟团队过完最后的方案。”叶承景简要汇报了进展,刻意突出了团队贡献。
刘伟明心不在焉地听着,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很好,很好。高层很重视这个项目,你知道吧?王副总可能会来。”
叶承景点头。这就是压力来源之一——王副总是公司二把手,以结果导向和不近人情著称。
“演示的时候,重点突出我们如何克服困难,特别是领导层面的决策...”刘伟明开始他那套熟悉的讲话模式,叶承景适时点头,心思却飘回刚才的技术方案上。
谈话最后,刘伟明状似随意地问:“方案的最终文档整理好了吗?发我一份,我提前熟悉一下,明天好应对提问。”
叶承景稍有迟疑,按照惯例,这类核心技术文档应该等项目上线后再全面共享。但刘伟明作为部门总监,要求提前查看也合情合理。
“快整理好了,下班前发您。”他说。
刘伟明笑容加深:“好,辛苦了。等项目上线,我一定为大家请功。”
回到工位,叶承景把文档最后部分补充完整,鼠标在发送键上悬停片刻,最终点了下去。邮箱显示发送成功时,他莫名感到一丝不安,但很快压下去了。
下班时间已过,团队大多数人还在奋战。叶承景起身宣布:“今天都早点回去,养精蓄锐,明天才是硬仗。”
众人欢呼着开始收拾,张昊保存代码,苏晴整理演示材料,李明已经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
“景哥不走?”李明问。
叶承景摇头:“我再检查一遍演示流程,你们先走。”
团队陆续离开,办公区渐渐安静下来。叶承景重新检查演示文稿,确保每个技术细节都准确无误。曙光项目成功在即,三个月的汗水即将兑现,他本该兴奋,却总有种说不清的不安。
这种不安在第二天演示时似乎被证明是多余的。演示非常成功,交易链路优化后的性能数据超出预期,王副总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提问环节,叶承景和技术团队对答如流,连最刁钻的问题都轻松化解。
“很好,”演示结束时王副总总结道,“伟明,你的团队这次表现突出啊。”
刘伟明笑着接话:“都是领导指导有方,我们只是执行到位。”
叶承景瞥见身旁的苏晴翻了个白眼,张昊则面无表情地盯着地板。
会议结束,王副总离开后,刘伟明拍拍手吸引大家注意:“今晚部门聚餐,我请客,庆祝项目成功!”
众人欢呼中,刘伟明把叶承景拉到一边:“承景啊,你把项目所有文档和资料整理一下,发给我备份,包括中间那些废弃的方案和试验数据,都一起打包。”
叶承景皱眉:“废弃的方案也需要吗?那些都是失败尝试,没什么参考价值。”
“全面存档嘛,公司规定。”刘伟明语气轻松,但眼神不容拒绝,“最晚明天发我,没问题吧?”
叶承景勉强点头。
回到工位,他正准备开始整理资料,HR部门的邮件提醒跳了出来——年度晋升申请截止日期是明天。他点开申请表格,几乎可以肯定这次该轮到自己了。连续三年绩效评级A,多个重要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再加上刚刚大获成功的曙光项目...
“景哥,看邮件!”李明突然从隔间探出头,表情怪异。
叶承景刷新邮箱,最新一封是刘伟明发给全部门的邮件,主题是“祝贺曙光项目核心团队”。正文大肆表扬项目成功,特别提到几个关键决策点的正确领导,最后附上了项目详细方案文档。
叶承景点开附件,心跳突然漏了一拍。那是他昨天发给刘伟明的文档,几乎原封不动,唯一的变化是作者署名从“叶承景及技术团队”变成了“刘伟明”。
他盯着屏幕,血液似乎瞬间冷却,办公室里的谈笑声突然变得刺耳。
“**,”旁边工位的张昊低声骂了句,显然也看到了邮件,“这他妈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苏晴滑椅子过来,脸色难看:“景哥,你看到邮件了吗?他连格式都没改全,你做的备注还在上面呢。”
叶承景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三年了,他不是第一次被抢功,但如此**裸的还是头一回。
下班后,部门聚餐气氛热烈。刘伟明成为绝对中心,滔滔不绝地讲述项目过程中的“决策经历”,仿佛那些技术突破和深夜调试真的与他有关。叶承景被安排坐在角落,几个团队成员轮流过来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拍他的肩。
“承景这次贡献也不小,”酒过三巡,刘伟明似乎终于想起他,举杯示意,“执行得很到位。”那语气像是表扬一个听话的工具。
叶承景机械地举杯,勉强笑了笑。聚餐进行到一半,他借口透气来到餐厅外,夜晚的城市车流如织,霓虹灯闪烁不定。
手机震动,是晋升申请提醒。他盯着屏幕看了许久,最终关掉了提醒。
回到餐厅,刘伟明正搂着另一个部门的总监吹嘘:“曙光项目只是开始,我手头还有好几个创新想法...”
叶承景突然意识到,那些“创新想法”很可能来自他电脑里那些尚未成型的方案草稿。他想起刘伟明要求打包所有资料,包括废弃方案和实验数据。那一刻,某种东西在他体内彻底断裂,长期积累的倦怠和不公感终于冲破临界点。
他回到餐桌,面上依旧平静,甚至配合着笑了几声。但内心深处,某个决定已经落地生根。
聚餐结束,众人醉醺醺地告别。刘伟明拍拍叶承景的背:“资料记得明天发我啊。”
“放心,刘总,”叶承景微笑回答,眼神却冷若冰霜,“一点不落,全部发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