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生之痛李明觉得后脑传来一阵剧痛,冰凉伴随着粘稠感蔓延开来。视线模糊前,
他看到妻子王艳那张曾经让他觉得温婉、此刻却因惊惧和某种隐秘快意而扭曲的脸。
两个男人——他的邻居老王和老李,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在彻底陷入黑暗前,
那句充满恶意的话再次清晰地钻进耳朵:“你去钓你的鱼,我们‘照顾’你老婆,
我们这也算替你分担压力啊!你该谢我们!
”前世的一幕幕在他意识消散的旋涡中急速闪回:他李明是位钓鱼佬,
大家可不要以为能叫佬的都是普通角色。凡是能叫钓鱼佬的,都是能钓鱼养活自己的人,
像他李明就从没空军。他每次钓的鱼,少则卖200~300元,多则有上千元,
正常每次都能卖800元左右。普通钓友能做到吗?要钓到鱼,可不是有鱼杆,鱼线,鱼钩,
穿上红蚯蚓往水里一放就完事。钓鱼佬对水里有没有鱼,有什么鱼,用什么杆,什么线,
什么钩,什么饵料都是有讲究的。而李明是钓鱼界无人不知的存在,每次都能钓到很多鱼,
就让人很难忘记了他!所有人都知道他喜欢钓鱼,下班后必须去钓鱼,
每天晚上不到11点都不会回来!一天不钓鱼,他就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一样,非常不得劲!
李明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却忽视了婚姻中最珍贵的部分。某天提早回家的傍晚,
他意外发现妻子与两个邻居正在客厅说笑。当他质问时,
对方竟嘲讽道:"你整天就知道钓鱼,家里事都不管,我们陪她说说话怎么了?
"这番话如冷水浇头,让李明突然醒悟:365天有300天在河边,
妻子多次说"我们需要聊聊"都被推说改天。钓鱼装备堆满储物间,结婚照却落满灰尘。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港湾,而是需要双桨划动的船。当任何一方的桨停止划动,
小船就会在原地打转。李明和老王、老张就这样吵了起来,从动嘴到动手就在一瞬间。
老婆王艳看两人被李明打,着急地拿起花瓶就砸向李明脑袋。
李明转头看到王艳那冰冷的决绝,他不偷不抢,唯一的爱好就是钓鱼,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他做错了什么?……无尽的恨意、冰冷、绝望,像深渊一样将他吞噬。李明猛地睁开眼,
刺目的光线让他恍惚。他下意识地抬手,没有血迹,没有钝痛。
眼前是一杯冒着热气的廉价咖啡,空气里弥漫着小饭馆油烟和廉价香水的混合气味。
对面坐着一个打扮略显花哨的女人,正拿着小镜子补妆——王艳!年轻了十岁左右的王艳!
“……所以啊,李工,”王艳放下镜子,眼波流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我这个人呢,其实不喜欢约束男人的。你爱好钓鱼?非常好,休身养性,
我最喜欢这种男人了!只要你心里有家就行。女人嘛,不就想图个安稳,男人挣钱养家,
我给你照顾好后方……”2觉醒时刻熟悉的话语,熟悉的语气!上辈子,
正是这番看似开明、实则对“自由”极度放任的表态,让“钓鱼佬”李明仿佛找到了知己,
觉得找到了一个“通情达理”、“不约束自己”的好伴侣!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李明脊椎窜上天灵盖,那不是天气的冷,
是前世记忆复苏带来的彻骨寒意,是地狱归来的愤怒与警醒。原来,早在这场相亲上,
“自由”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为他将来沉溺钓鱼、对家庭疏于关注埋下了祸根。“安稳?
后方?”李明低喃,嘴角勾起一个冰冷到极致的弧度。他想起了王艳背叛时那熟练的**,
想起了孩子出生后王艳时不时提起的“朋友帮忙”、“张哥给的建议”,“王哥送的水果”,
“赵哥送的玩具”,自己怎么就没发现这些男人都非常照顾王艳!“李先生?你怎么了?
脸这么白?”王艳故作关心地凑近。“呼啦——”椅子猛地被推开,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李明站得笔直,眼神锐利如刀,再没有半点前世面对王艳时那种憨厚迟钝。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这个即将在未来让他万劫不复的女人,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甚至带着一丝嘲弄:“王艳**,我想,我们不合适。你图你的‘安稳’,而我,
”他顿了顿,脑中闪过那个穿着蓝色工装,偷偷在他办公桌上放上一盒止痒药膏的身影,
声音低沉却异常坚定,“我们不合适,你不喜欢钓鱼,我喜欢钓鱼。我们性格,
兴趣都不相同!”说完,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像甩掉一个令人作呕的泥淖,
大步流星地走出餐馆大门,一次都没有回头。留下目瞪口呆的王艳,和周围食客探究的目光。
午后的阳光热烈地洒在街道上。李明用力呼吸着自由的、未被背叛污浊过的空气,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和对未来的炽热期盼。
他没有丝毫犹豫,快步走向街角的公交站。不是回家,
也不是去任何渔具店——那些曾是他第二生命的地方,
如今在他眼中只剩下警示与丑陋的回忆。他要去厂里,去那个技术部。
推开办公室有些年头的木门,午休时间,大多数工位都空着。但靠窗的那个位置上,
一个纤瘦的身影正低头认真地核对图纸。阳光勾勒着她素净的侧脸,
长长的睫毛在眼底投下一小片柔和的阴影。她是林晓梅,技术部的绘图员。话不多,
安静得像一棵含羞草。前世,李明只模糊记得她帮自己整理过凌乱的技术资料,
在他加班错过饭点时默默递过一个还温热的饭盒。同事们有时会打趣:“明哥,
晓梅对你挺不一般啊!”他总是憨笑着摆手:“别瞎说,人家小姑娘脸皮薄。
”然后转身就奔向鱼塘。此刻,当他站在门口,看着那个专注于工作的身影,
前世无数的碎片瞬间拼凑清晰:他感冒时桌上多出的感冒冲剂;他被图纸难住时,
不知何时放他桌上印有解题思路的纸条;他风尘仆仆从鱼塘回来被厂长批评后,
第二天总有人帮他清理干净工位……所有那些被他忽略、被“自由”遮住的细水长流的温暖,
此刻都化作了穿透灵魂的光芒。3真心抉择林晓梅似乎感觉到注视,抬起头,
看到李明站在门口,眼神深邃地看着自己,与平时那个只惦记着鱼竿的男人判若两人。
她的脸上迅速飞起两朵红云,眼神有些慌乱地躲闪了一下,小声问:“李……李工?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去……”她的话没说完。因为李明已经大步走到她工位前,他不再犹豫,
不再回避心中那份被辜负了两次的悸动(一次是她,一次是前世的自己)。“晓梅,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我今天去相亲了。
”林晓梅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拿着笔的手指微微发紧,头埋得更低,
努力掩饰着眼底瞬间涌起的失落和黯然。“但是,”李明紧紧盯着她,
“我半分钟都没坐住就走了。”他深吸一口气,
鼓足了他前世冲进房门面对**时都未曾有过的巨大勇气,清晰地说道:“因为我想清楚了,
我真正想和谁共度余生的人选,从来都不在那个饭馆里。当我明白相亲就是结婚时,
我才明白,我早有喜欢的人。我喜欢的人一直都在我身边,我却一直不知道!直到相亲时,
说起结婚我才明白我要结婚的人一直都有人选,而我从来都忽视了她的存在!
”办公室里异常安静。只有风扇在头顶单调地转动。林晓梅彻底愣住了,不敢置信地抬起头,
清澈的眼眸里盛满了泪水又不敢确定的希冀。李明看着她,
脸上露出了重生以来第一个发自内心的、无比释然的笑容,
仿佛卸下了前世所有的枷锁与污浊。他伸出手,不是拿鱼竿时粗糙的摆动,
而是一个带着邀请、无比珍视的手势:“晓梅,如果我要结婚的话,
和我结婚的那个人必须是你。如果不是你,我宁愿一辈子单身!你,
你愿意下班后和我一起去看场电影吗?”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笼罩着两人。
林晓梅看着李明真诚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浮躁,没有欺骗,只有确定和肯定。
她的眼眶微微泛红,最终,一个如释重负、带着羞涩和喜悦的笑容在她唇边绽放,
宛若新荷初绽。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坚定地将自己的手,
放在了那只骨节分明的大手中。窗外,夏日的蝉鸣聒噪依旧,
李明这一次抓住了真心喜欢自己的人。这一次,他要紧紧握住身边这双温柔却坚韧的手,
共同经营一个真正充满爱与责任的港湾。至于王艳和她的情夫们,祝他们这辈子也能锁死!
第二天,李明像是变了一个人。技术部的同事们惊讶地发现,
一向踩点来、下班跑得最快的“钓鱼佬”李工,今天竟然提早了大半个小时就坐在了工位上。
他不仅将办公桌擦得锃亮,甚至连旁边公共区域的几张旧桌子都顺带整理得一尘不染。
更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午休时间,李明没有像往常一样抱着心爱的鱼竿画册翻看,
或者溜去渔具店,而是搬了张凳子,拿着几张复杂的设备草图,坐到了林晓梅旁边。“晓梅,
你看看这个第三象限的剖面尺寸,
我记得好像你上次归档的图纸里有个类似的……”李明指着图纸,态度自然又虚心,
仿佛过去那个对她默默付出视若无睹的人根本不是自己。林晓梅的脸颊又悄悄染上红晕,
手指却稳稳地指向图纸一处:“是……是这里,李工。标准件库里有新国标可以参考,
参数要求更严格了,我……我整理过对比表。
”她从自己整洁有序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清晰打印的表格递过去,指尖微微有些颤抖,
仿佛还不敢相信昨天发生的一切和眼前这个焕然一新的李明。“太好了!帮了大忙!
”李明接过表格,笑容真诚,眼神里是不加掩饰的欣赏和庆幸。
这份欣赏让林晓梅心底那一点羞涩迅速被一种小小的、被肯定的暖意取代。
同事间的目光交流变得意味深长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而和谐的喜悦。
4幸福垂钓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李明用行动宣告了他的彻底转变:一天下午,
若珍宝、曾投入大半积蓄收集的高端鱼竿、轮子、钓箱、饵料……一件不剩地搬来了技术部。
“哥几个,见者有份!”他大手一挥,在同事们惊愕的目光下,“清仓大处理了!半价,
哦不,一折拿走!放着碍地方!”这简直是厂区年度奇闻!
有人笑骂他“败家”、“疯球了”,他却嘿嘿一笑:“钓鱼哪有改图纸好玩?
以后有空请你们喝好茶!”唯有在眼角的余光瞥见林晓梅嘴角那丝忍俊不禁的笑意时,
李明心底才真正感到那份割舍的痛快。那些曾带给他虚假自由和巨大痛苦的物件,
被他亲手从生命中清除。而林晓梅冲过来,收走了李明所有的渔具,拉着他离开了。“晓梅,
我只想抽时间多陪陪你,不想去钓鱼了!”李明急忙解释!林晓梅白了他一眼说“你送人了,
我想和你一起去钓鱼怎么办?”李明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林晓梅说了什么,大喜,
他以为所有女人都不喜欢男人钓鱼,原来自己错了!李明仿佛找回了当年读书时的钻研劲头。
他不仅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开始主动啃厂里积压的几项技术难题。
经被他嗤之以鼻的“无用功夫”——查阅新资料、撰写规范报告——现在成了他每日必修课。
遇到关键问题,他会自然而然地寻求林晓梅的意见:“晓梅,
你觉得这个改进方案可行性如何?”那份尊重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