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叫赵宸,三天前还是个天天被KPI逼到脱发的互联网社畜,现在却穿着明黄色的龙袍,
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听底下一群老头唾沫横飞地讲“春耕”“赋税”“边防”。
阳光透过殿宇的雕花窗棂洒进来,照在他们花白的胡子上,朕却只觉得眼皮发沉——要知道,
上一次这么早起,还是为了抢公司团建的特价机票。“陛下,西北匈奴蠢蠢欲动,
臣请旨增派三万兵力,加固雁门关防线!”兵部尚书张老头往前迈了一步,
声音洪亮得能震碎殿上的琉璃瓦。朕打了个哈欠,没忍住揉了揉腰——昨天试龙床太兴奋,
翻来覆去没睡好,现在腰还酸着。“三万兵?粮草呢?军饷呢?”朕随口问了句,
其实根本没心思管,匈奴打过来又怎样?朕现在是皇帝,
难道还能让他们把朕的后宫抢了不成?张尚书愣了愣,显然没料到朕会问这个,
顿了顿才说:“粮草可从江南漕运调拨,军饷……可暂从内库支取。”“内库?
”朕坐直了些,内库是朕的私房钱,里面存着的都是前朝皇帝留下的宝贝,
朕还没来得及清点,怎么能拿去养兵?“不行,内库的钱有别的用。”“陛下!
”张尚书急了,脸涨得通红,“边防乃国之根本,若匈奴破关,百姓流离失所,
江山社稷……”“好了好了。”朕摆摆手打断他,“朕知道了,这事以后再说。
还有别的事吗?没事朕就退朝了。”底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眼神里满是“陛下怎么跟传闻里不一样”的困惑。
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前朝老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临终前还拉着朕的手,
让朕“以民为本,勿耽享乐”。可朕是谁?朕是从996地狱爬出来的社畜,
好不容易穿越成皇帝,不享受就算了,难道还要接着“勤政”?那跟上班有什么区别?
“陛下,臣有本奏。”礼部尚书李老头站了出来,手里捧着个奏折,“今岁选秀在即,
臣已拟定各州府的秀女名单,请陛下过目,择吉日复选。”“选秀?”朕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瞌睡虫瞬间跑没了,“名单呢?快呈上来!”李尚书显然没料到朕对选秀这么积极,
愣了一下才把奏折递上来。朕接过奏折,翻开一看,
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秀女的名字、年龄、家世,还有简单的容貌描述——“苏州知府之女,
年十六,容姿秀丽”“扬州盐商之女,年十五,肤白貌美”“京城御史之女,年十七,
温婉贤淑”……朕越看越高兴,手指在奏折上点了点:“这个苏州知府的女儿,
还有扬州盐商的女儿,先召进宫来让朕看看。还有,选秀不用太严格,只要长得好看,
家世差点也没关系。”“陛下!”李尚书急了,“选秀关乎皇家血脉,需兼顾家世与德行,
岂能只看容貌?”“朕是皇帝,朕说能就能。”朕把奏折扔回给他,站起身,“退朝!
”不等大臣们再说话,朕转身就往殿外走,身后传来一片“陛下三思”“陛下不可”的呼喊,
朕全当没听见。开玩笑,朕穿越过来,可不是为了听他们说教的,
朕的目标很明确——当个沉迷后宫、不管政事的昏君,
先把“后宫佳丽三千”这个成就给解锁了再说!回到养心殿,贴身太监小李子赶紧迎上来,
手里捧着茶:“陛下,您今儿退朝这么早,是不是累着了?要不要传御膳房做些点心?
”小李子是朕穿越过来后,第一个跟朕表忠心的人,嘴甜手快,朕很喜欢。“点心不用,
”朕坐在龙椅上,端起茶喝了一口,“你去传旨,让苏州知府的女儿和扬州盐商的女儿,
明天进宫来见朕。对了,再把后宫的名册拿来,朕看看现在宫里有多少人。”“嗻!
”小李子赶紧应下,转身去安排。没一会儿,小李子就捧着一本厚厚的名册回来了。
朕翻开一看,里面记着后宫的妃嫔、答应、常在,加起来也才二十多个人,
跟“三千”差得太远了。皇后是前朝太傅的女儿,端庄是端庄,就是太严肃,
昨天跟朕说话的时候,还跟朕讲“女子无才便是德”,听得朕头都大了。贵妃是将军的妹妹,
性子倒是直爽,可惜长得一般,朕昨天就看了一眼,没什么兴趣。“就这么点人?
”朕把名册扔在桌上,有点失望,“看来选秀得抓紧办,多选些好看的进来。
”小李子站在旁边,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前朝皇帝在位时,提倡节俭,
后宫人数确实不多。不过这次选秀,各州府报上来的秀女有两百多个,要是陛下都喜欢,
都纳入后宫也不是不行。”“两百多个?”朕眼睛一亮,“好!到时候朕亲自选,
一个一个看,好看的都留下!”正说着,
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皇后娘娘驾到——”朕心里咯噔一下,不是怕皇后,
是觉得跟她说话太费劲。果然,皇后一进来,就穿着一身正红色的宫装,
规规矩矩地给朕行礼:“臣妾参见陛下,陛下圣安。”“起来吧。”朕挥挥手,
“皇后找朕有事?”皇后站起身,走到朕面前,眼神里带着担忧:“陛下,今日朝堂上,
您驳回了张尚书增兵的奏请,还对选秀之事格外上心,大臣们都在私下议论,
说您……说您耽于享乐。臣妾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让大臣们寒心。
”朕喝了口茶,没理她的茬:“皇后最近在宫里忙什么?”皇后愣了一下,
没想到朕会转移话题,顿了顿才说:“臣妾在打理六宫事宜,昨日还去了御花园,
看工匠们修缮凉亭。”“哦,辛苦了。”朕点点头,“对了,皇后觉得苏州的女子怎么样?
听说那边的女子都长得水灵,说话也软乎乎的。”皇后的脸色变了变,
显然没料到朕会跟她聊这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苏州女子确有温婉之名,
只是陛下……”“好了,朕知道了。”朕打断她,“皇后要是没事,就先回去吧,
朕还有事要跟小李子交代。”皇后还想说什么,看了看朕的脸色,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行了个礼就退下去了。看着皇后的背影,朕无奈地叹了口气——当个昏君也不容易,
还得应付这些爱说教的人。不过没关系,等朕的后宫充实起来,天天跟美人在一起,
谁还有空理他们?第二天一早,朕特意起了个大早,让御膳房做了一桌子好吃的,
然后坐在养心殿的暖阁里,等着见那两个秀女。没一会儿,小李子就领着两个姑娘进来了。
第一个是苏州知府的女儿,叫苏婉清,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衣裙,梳着双丫髻,
脸上带着点怯生生的笑容,眼睛像含着水似的,一看就很温柔。第二个是扬州盐商的女儿,
叫柳如烟,穿着一身碧绿色的衣裙,头发挽成了简单的发髻,插着一支玉簪,皮肤白得像雪,
嘴角带着点俏皮的笑意,看起来很活泼。朕的眼睛都看直了,
比朕以前在网上看的网红好看多了,真人更有灵气。“臣女苏婉清(柳如烟)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姑娘跪在地上,声音一个软一个甜,听得朕心里痒痒的。
“起来吧,走近点让朕看看。”朕笑着说。两个姑娘站起身,慢慢走到朕面前。
苏婉清低着头,脸颊红红的,看起来很害羞;柳如烟则很大方地抬起头,跟朕对视,
眼睛里满是好奇。朕先看向苏婉清:“你会什么才艺?”苏婉清小声说:“臣女会弹琵琶,
还会画水墨画。”“哦?那以后有空,给朕弹弹琵琶。”朕点点头,又看向柳如烟,“你呢?
你会什么?”柳如烟笑着说:“臣女会跳舞,还会唱扬州小调,陛下要是想听,
臣女现在就能唱给陛下听。”“好啊!”朕高兴地拍手,“那你现在就唱一段给朕听听。
”柳如烟也不怯场,清了清嗓子,就唱了起来。她的声音甜甜的,带着扬州话的软糯,
唱的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小调,听得朕心里美滋滋的。唱完后,朕连连称赞:“好!
唱得好!你们两个,朕都喜欢,就留在宫里吧。苏婉清,朕封你为婉嫔,住长乐宫;柳如烟,
朕封你为烟嫔,住永福宫。小李子,传旨下去,赐她们每人黄金百两,锦缎千匹,
再派几个宫女太监过去伺候。”“谢陛下!”两个姑娘喜出望外,赶紧跪下谢恩。
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朕也觉得高兴——这才是皇帝该过的日子嘛!接下来的几天,
朕每天都召不同的秀女进宫,有的温柔,有的泼辣,有的有才,有的单纯,朕来者不拒,
只要长得好看,都封了妃嫔,留在后宫。后宫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二十多个涨到了一百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