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姜南松口,赵氏不多停留,拉着赵大舅子赶紧回了赵家村。
时间不等人,好不容易这赵老太太松了这口,趁着没有反悔的时候,这两天清闲下来,让双方见见面,赶紧定下,别到时候这一反悔,自己里外不是人,最后耽误的是月娘,拖累的还是赵家。
“大哥,你说那刘老婆子就同意了?”
赵大郎去刘家这事,赵老二也是知道了,自己妹子的事,这几年发生的事,哪件不清楚,总是担心自家妹子过的不好,不管是农闲还是农忙总要抽出功夫去刘家帮忙。
现在听大哥的话,那老婆老子竟然这么容易就同意,还是有点不相信,每一次去赵家,从没空过手,没少出力气。
自刘家出了事,赵家去刘家帮忙,老太婆信了村里的风言风语,不仅没给月娘好脸色,就是赵家人上门再回来也带着一肚子怨气气。
就说前两天收麦子,最近是老太婆身体不好,就是过年身体好的时候,上门拿着年礼也差点没有吵起来。
妹夫家发生这些事,确实让人同情,也不能全推到自家妹子身上,赵老二已经做好要如果不同意就好好上刘家掰扯掰扯,只是还没轮到赵老二上场,就这的同意了?
“同意了好,要是不同意,我老赵二非要上门让他们刘家好看,也让那老头子村子好好管管村里的长舌妇,整日的没事干,背后嚼人舌根。
接下来就是安排两家见面的事,寡妇再嫁,成与不成,都有太多的是非。
若去刘家见面,这是把话柄朝人家嘴里送,只会惹来更多的闲话,不说影响月娘的名声,姜南的名声也别想要了。双方一合计,打着月娘回娘家的理由,要合适很多。
是非再多,为了小妹月娘,拼了,就淌了这趟浑水。
月娘大嫂的行动力还是非常快的,回家没几天,就让人稍信让月娘回家一趟。
姜南早早的收拾好自己,当婆婆的年纪,收拾起来简单,一件半新的裙子,蓝色做底,颜色稍重,一穿上去,年龄感就显了出来。
月娘穿着半新的豆绿色短衫,下面陪着粉色的长裤,简单却不失美感,头发梳成发髻,发髻后插了一把木梳,这些还是成婚后置办的,前些时日差点也当了。
“三弟妹,这大早上带着媳妇,孙子干啥去呢?”
姜南抱着长生,胳膊上挎了个包袱,等月娘关好门锁。
本就担心一路上遇到人多,趁早出发,这还是遇上了。
这一段时间刘二嫂可在家里憋坏了,从上次和原主见面,当面说了几句话,原主就晕了过去,四下看了看没人,吓得赶紧跑回家。
前段时日,听四弟妹说人一直不醒,八成是要没命,担心惹上人命官司,这几日在家里心慌慌的,就怕被人发现找上门。
不就几句话,至于几日不醒吗?心里面泛着嘀咕,也不敢掉以轻心,就是被四弟妹刺几句也没了还嘴的心思,还被四弟妹嘀咕转了性子,一直在家老老实实的待着,不敢出门。
后来听四弟妹在村子里见原主在村子里带着长生转悠,才敢慢慢出门,这真是赶巧就遇上了。
刘二嫂还是有些心虚的,总要亲眼见见为好,原以为顺着门口悄悄的打探一下,这下撞到正主面前了。
刘二嫂是个眼尖烦人的,自然看出来今日的装扮和往常不一样,好奇心自然随着嘴巴问了出来。
说话的功夫,村里人多了起来。
“是啊,刘三家的,这么早,是上哪赶着去?”
平时两人是很少聚在一起的,更别说因为两家的事,现在聚在一起,搭上腔。
说话的是村长家的老二媳妇和刘二嫂关系不差,见刘二嫂开了腔,自然凑上来帮忙,至于是不是帮忙也只有两人自己清楚。
只要八卦不在自己身上,看谁笑话不是笑话?
姜南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待过的,遮遮掩掩引人猜想,不如大大方方的告知,送儿媳妇回娘家这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刘二嫂子,二嫂,起这早啊,村里你们是独一份,我只当你们平时关系好,果然这都能遇上。”
“你们也知道,这不是我前段时间身子不好,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一直是月娘照顾着,累了这长时间,趁着天好让她回娘家歇两天。
就是月娘娘家路远,我这做婆婆的,可不就心疼儿媳妇送一送,赵家待我不薄,趁着我身子骨不错,上门感谢也是人之常情,我姜五娘可不是那不知感恩的人。”
原来是带着儿媳妇回娘家,这也没什么好听了,周围竖着耳朵听的人悄悄的散了散。
“二嫂,时日不早了,今日我赶趟子,等闲了啊,等闲了咱们再聚聚,加深加深感情,另外二嫂不是好奇前段时间身子为啥不好嘛?到时候我们再一起聊聊这个事情。”
打老远刘二河见媳妇和三弟媳妇见面,不顾的给自己媳妇面子,直接喊到:“刘氏,这大早上还有这闲工夫聊天,孙子自家哭着不回家照看?在这瞎溜达啥溜达个啥劲?”
前段时间三弟媳妇出事,刘二河也是知道的,那日自己婆娘慌里慌张的回家,一向爱出门溜达的人硬是在家待了几天,怎能不让刘二河怀疑这事与自己媳妇有关。
年轻时自己凭着一腔勇气拒了和姜五姑娘的婚事,娶了自己心仪的姑娘,自然是满心欢喜。
后来自己老爹牵了三弟和姜五姑娘的婚事,想着这事就这么过了,哪想到婚后的事情,一家子住在屋门下,抬头不见低头见。
最后闹的结果,三弟分了家,刘二河才觉得自己错的是有多离谱,事已至此,也只能对不起自家三弟。
三弟出事,侄子出事,刘二河内心更别提多懊悔了,可是也不敢多加插手。
如今多少年的陈谷子烂芝麻,仍然被自家婆娘惹揪着不放,内心更加爱恼火,可惜没有后悔药,只能自己多看着点自己媳妇。
听儿媳妇说这婆婆出了门,刘二河就觉得不妙,紧赶慢赶不及媳妇的脚快,嘴快。
姜南望眼过去,这就是和原身有纠葛的刘家二哥,到是一副好面孔,个高体壮,浓眉大眼,常年走街串巷即便有了年岁,眼睛里透着灵活,不像刘三河看上去沉闷老实,怪不得当初能引得隔壁村村长家的黄三姑娘非他不嫁。
刘二嫂见姜南盯着自己男人看,想要开口,被一把拉着回了家,都是自家人,不嫌丢人难看。
“娘?”月娘见周围的人多了起来,自家婆婆还盯着二伯伯看,赶紧喊着回了神。
嫁过来,月娘对刘家的事情也是听过一些的,如今婆婆和自己一样都是寡妇,和二伯伯稍有接触,很是容易传出风言风语的。
要是自己改嫁了,婆婆一个人在村子里该难过了,这一瞬间月娘有些后悔起了改嫁的念头。
姜南回过神,看看周围看戏的村人。
抱着长生走在月娘的前头,“走,赶紧走,别在这耽误功夫。”
十二三里的路对姜南来说有些距离,搁现代出门超过五百米都要骑个电动车,这还是坑坑洼洼的山路,就是来个马车也行啊,不一会就满头是汗,双腿酸疼。
“娘,换我来抱会吧。”没等姜南拒绝,月娘接过长生抱在怀里。
姜南实在没了力气,没再拒绝,平时一个时辰的路硬是多走了半个时辰。
赵家村南山坡下是月娘的娘家,沿着进村的路一直走进去,一路上相识的人不时和月娘打着招呼,顺便打量着旁边的姜南。
小声议论道“这就是月娘婆婆?不是听说人快不行了?看着不像啊?”
姜南僵着脸也不言语,直到快要走的村尾,看见门前一棵柿子树下,到了赵家的门前。
赵大嫂刚好打猪草回来,一眼就看到几人。
“三娘,妹子,你们来了,走了这么远路,赶紧进屋歇着。”放下手里的东西然后接过长生。
“长生,还认得我不,来喊大舅母。”两岁的孩子只会简单的话语,一句“大大”逗的赵氏开心不已。
接过长生,剩下的就是一个小竹筐,里面放了一小块肉,不到一斤,还有些鸡蛋,姜南也有些不好意思,儿媳回娘家,这些东西确实有些不够看,只是眼下空不出多余的钱来了。
赵家人也不少,赵家两老也有五个子女,月娘是最小的女儿,其他的几个儿子也成了家,赵大郎的膝下也有三儿两女,最大的儿子和月娘的年纪相仿,都到了说亲的年纪。
好在赵氏提前是知道消息的,提前空了一间屋子,在屋里又多搭了一个床铺,没办法,房间有限,姜南又是和婆婆一个辈分,不好安排房间,只能做这样安排了,人多都是相互迁就。
赵家婆婆要比姜南大的多,赵家老大年岁比姜南可能还要大一些,可是与自家儿子定了亲,一下抬高了自己辈分。
赵老爷子身体还是不错的,还能和儿子下个田,耕个地,搭把手,不过不能干重活。
因为有姜南这个寡妇,赵老爷子也不得不避嫌,前几日去儿子赵二郎家住几日。
赵家婆婆身体倒是不是很好,歇一会就要去屋子里躺一会。
日头在云层里躲躲藏藏,空气没有那么的燥热,可不就是谈话的好时机。
“大妹子,这是真是让你操心了,这事你别怪月娘,是我老婆子的主意,月娘也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让她一辈子这样守着,我心疼啊。”
赵老婆婆把事情榄在自己的身上,一大把年岁谈及自己的孩子,也不得不绞尽脑汁的替她打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儿女都是债。
这也许就是老人的智慧吧,担心自己这个婆婆怪罪月娘,用言语和情感让自己无话可说。至于大妹子的身份,这时候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老姐姐,你放心,是妹子我做的不对,原来只想着儿子,忽略了月娘,让月娘受了委屈。
这些日子,月娘的所做所为我们刘家承她的情,要是没有月娘,今日老姐姐就不会见着我了,更何况月娘给刘家添了长生,你们赵家养了个好姑娘。
现在啥事都过去了,过去的事我们不再提,月娘再嫁,我也是有打算的,就是我这身份也不好出面,更不说遇到合适的了,见亲家有合适的打算,我心里也放了心。
趁着月娘年轻,做好打算,我一个人这样就够了,犯不着再说舍了一个年轻姑娘。”
姜南继续补充说着:“不过女子再嫁,遇到良人太难,我也是担心月娘所托非人,上次听了一些,总想着若能见见,替月娘掌掌眼。”
用现代话来说,婚姻是女子的第二次投胎,遇到好的一辈子幸运,遇到不合适的有时候连命都有可能搭进去。
月娘运气好,生在一个能替她考虑的家庭,第一次姻缘不顺,好不容易走出来,可能有第二次选择,可不能再把自己搭进去。
再一再二再三,即便是再疼爱,也受不住背后遭人戳脊梁骨。
“这老婆子还真变了,咋像换了个人一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通情达理?”
赵家老二和自家媳妇隔着门缝一边偷看,一边小声议论。
“你别整日老婆子,老婆子的,读了几年书白读了,小心叫爹听见了去。”
“知道了,知道了,这不是爹不在嘛。”然后赵二郎在自家媳妇的眼神里闭了嘴。
“好吧,就冲她今天说的这些话,这些年出的力,出的钱我也认了。”
“他大舅家的,我上次也和你说了,想见见那人,只是村里人多口杂,这事还得劳烦安排一下,不那么惹眼。”
见婆婆点头同意,赵氏点头应是“成,这事我让大成跑一趟。”
赵氏让大成约了杨三郎到自家后的南山,南山离村里远一些,南山既可以打猎,也可以寻些野菜做为掩护,离村里也远一些。
至于为啥不让赵大郎出面,自家男人啥成色,赵氏会不清楚?
干活出力是一把好手,与人打交道这事可是不成,大成与杨三郎年龄相仿,平时多有来往,到时候即便被人看见也不会让人多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