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边关急报。
北方瓦剌部落,集结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势如破竹,连克我大周三座城池。
朝野震动。
萧景琰从丹房里被请了出来,面对着满朝文武的请战之声,他却面露难色。
因为,国库又空了。
这些年,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道观,早已将舒家抄来的家产挥霍一空。
如今要支撑一场数十万人的战争,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故技重施,想让大臣们“捐款”。
但这一次,没人买他的账了。
大臣们哭穷的哭穷,装病的装病。
谁都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朝堂之上,吵作一团。
就在萧景琰焦头烂额之际,监国萧子渊,站了出来。
“父皇不必忧心。”
他声音沉稳,掷地有声,“儿臣,愿意为国分忧。”
“儿臣愿以私人之名,捐出白银三百万两,黄金五十万两,作为军饷,以解国库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所有人都知道三皇子清廉,俸禄微薄,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萧景琰也惊疑不定地看着他:“子渊,你……你哪来这么多钱?”
萧子淵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了我所在的长信宫方向,意味深长地说:“回父皇,儿臣背后,有位‘大股东’。这位股东曾对儿臣说,取之于天下,当用之于天下。如今国难当头,正是用钱之时。”
萧景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瞬间明白了什么。
他的脸色,变得极其复杂。
“此外,”萧子渊继续说道,“儿臣愿亲率大军,北上抗敌。不退敌寇,誓不还朝!”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
与躲在深宫炼丹的皇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武百官,无不动容。
林傅等老臣,更是当场跪下,高呼:“三皇子仁德!大周有望!”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萧景琰看着下面跪倒一片的臣子,看着自己这个意气风发的儿子,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他缓缓地闭上眼睛,疲惫地挥了挥手。
“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