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苏锦棠掀开车帘时,静慈庵的青瓦已经能望见檐角铜铃。林晚照的马鞭梢扫过路边野菊,突然说:“你当真要留?”“南朝的事了了。”她把怀里的茶盏往车板上一放,“赵承泽被镇...
苏锦棠掀开车帘时,静慈庵的青瓦已经能望见檐角铜铃。林晚照的马鞭梢扫过路边野菊,
突然说:“你当真要留?”“南朝的事了了。”她把怀里的茶盏往车板上一放,
“赵承泽被镇北王咬得脱不了身,萧景琰的质子当得比算盘珠子还精。我该回庵里抄经了。
”李昭仪的素斋摆了三张矮几。萝卜炖菌子的热气里,
她往苏锦棠碗里添了块豆腐:“北燕的密信在佛龛第三层,我每日擦三……
楚月痕的信是半夜塞进静慈庵门缝的。
纸页被露水浸得发皱,只写了七个字:“北燕质子遇刺,速来。”
苏锦棠捏着信翻身上马时,林晚照已经将包袱甩过来:“我跟你去。”
南朝驿馆外的灯笼被风吹得摇晃。
苏锦棠隔着半条街就看见楚月痕的影子,她站在廊下,金丝缠头的步摇晃得人心慌:“刺客本来要杀太子,偏巧萧景琰去送北燕特产,替他挡了一剑。”
“伤口……
静慈庵的晨钟敲过第三下时,苏锦棠正跪在佛前抄《心经》。
竹笔在宣纸上洇开墨迹,门帘突然被风掀起,小尼姑捧着个粗布包裹进来:“小师叔,北燕边关快马送来的。”
包裹里是封未署名的信。
苏锦棠捏着信纸对着光看,竹纤维纹路细密,是南朝皇宫**的“玉屑笺”。
再看字迹——横折处微顿,末笔带钩,和她在原书里见过的赵承泽批注军报的笔迹分毫不差。……